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义、问题探究与路径分析
——以Q 县G 村为例
2023-02-26□王震
□王 震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强调乡村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处于支撑地位。有了文化的振兴,乡村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有后劲,有利于巩固乡村振兴的各项成就。
当前,Q 县G 村响应文化振兴的号召,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正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进。但G 村在文化振兴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文化振兴发展,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1 乡村推进文化振兴的价值意义
1.1 有利于改善乡村贫困落后状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改善乡村贫困落后状态。
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相对贫困问题,而相对贫困问题集中体现在大多数乡村之中,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性障碍问题,也成为阻碍共同富裕的基础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为确保这一战略的细化与实施,要从多层面促进乡村振兴,其中文化振兴起到关键作用。
部分乡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落后,而文化是乡村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兴才能乡村兴,文化强才能乡村强。文化振兴与乡村的繁荣兴盛密切相关,只有从文化振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文化振兴的辐射作用,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乡村振兴,而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又能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推动下,乡村文化越来越繁荣,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贫困落后状态得到了彻底性、根本性转变。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改变乡村整个精神面貌,富庶、富足成为乡村的代名词。
1.2 有利于提高乡村人民综合素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城乡发展不平衡体现在城乡人民素质差距大等方面,城市人民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从各方面受到文化熏陶;而乡村人民没有太多的文化与教育资源,大部分乡村人民没有接受到充分教育,也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方面的熏染,因而城乡人民素质差距较大,这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部分,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全面发展。
文化影响人的精、气、神,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乡村来说,文化落后影响着乡村的活力与生机,影响着乡村人民的气质与素质。一般来说,乡村文化是否振兴与乡村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否有直接关系。在文化相对繁荣的乡村,乡村活力感足,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精神抖擞,有较强的创造力与活力,综合素质也较高。在文化落后的乡村,乡村沉寂感浓,人民的精神面貌萎靡不振,综合素质也较低。基于文化对人以及乡村发展的影响,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是合理且必然的选择。只有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人民的综合素质才会提高,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1.3 有利于加快乡村全面振兴进程
乡村全面振兴重点落在“全面”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体现[3]。文化振兴在其中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振兴促进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利用文化宣传增强影响力,吸引人才、资金进入乡村,进而兴办各种产业,实现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促进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乡村宣传绿色文化与基层党建知识,增强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最终实现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的振兴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化的振兴[4]。
在文化振兴与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相互促进中,加快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由此可见,乡村加强文化发展与推进文化振兴在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振兴不单单是文化这一方面会实现质的突破,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也会实现质的变化,最终乡村实现“全面”的振兴。因此,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让文化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大的文化推动力[5]。
2 G 村在实现文化振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一是G 村的文化宣传设施落后,全村只有一个“大喇叭”(当地的俗称),而且设备老化,影响村民听取播报的内容,久而久之,村民直接放弃倾听,导致村民错过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减少了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二是G 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固定活动空间,阻碍了该村文化的发展。全村只有一个文化广场,位于村庄的东面,面积不足200 m2,一次性聚集的人口最多仅有几十个人,而全村有几百人之多,这使得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空间在文化广场上活动,导致这部分人另辟蹊径,在某一户村民的家门口活动,影响了部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三是G 村文化传播设施落后,乡村文化的发展要依靠多种设施手段进行文化传播,而G 村只通过在村民住所的院墙上写一些文化标语,没有采取文化传播的现代化手段,而且这种方式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范围较小,很少或几乎没有村民会注意院墙上写的标语,也没有人在意院墙上写的内容含有什么样的文化意义。总之,G 村在文化振兴进程中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2.2 文化发展主体老龄化
G 村在实现文化振兴中存在文化发展主体老龄化问题。文化振兴要依靠人,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人。对于文化发展来说,青年人应该成为真正的主体力量,而不能依靠老年人,老年人应该成为享受文化的主体。当前,G 村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全村有几百人,现居住在村子里60~80 岁的老年人占90%,大部分青年人为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选择去城市,造成了该村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问题对于文化发展与振兴有较大的影响。
一是文化发展主体老龄化导致乡村文化创造力不足,乡村文化要发展、要振兴必须有足够的创造力,有了创造力,乡村文化才能顺应时代而发展,才能有与新时代乡村建设和发展相匹配的乡村文化。文化创新与创造要依靠青年人的活跃思想,而G 村的文化发展主体老龄化明显,不能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创造提供与时俱进的想法。二是文化发展主体老龄化导致乡村文化生命力不足,文化要得到新鲜“血液”的滋养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发展主体老龄化不能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G 村在十多年之后必然是一幅衰败的景象,文化之花也会随之凋零[6]。
2.3 文化形式单一化
G 村在实现文化振兴中存在文化发展形式单一问题。目前,G 村已经迈出了文化振兴的重要一步,对文化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由镇政府出资、在基层领导的组织下组建起了具有特色的秧歌队伍与声乐队伍,秧歌队伍与声乐队伍相互配合,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表演,对于宣传与传播乡村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文化发展形式吸引了邻近村庄里的一些人前来观看,有一些人甚至还加入秧歌队伍,扩大了队伍的规模,使之更具专业化、规模化。其会不定期到某个村庄或者县城中的庙会中参加巡演,增加了G 村的知名度,对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G村虽然在文化振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文化形式过于单一,很难使乡村文化得到快速发展,这种文化形式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加娱乐兴趣,但过于单一的发展形式对于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长久的文化发展形式单一化会限制文化发展的思维,认为发展文化就只有这一条道路,其他方案都行不通,限制文化进一步发展,导致文化振兴的动力不足,无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7]。
3 G 村实现文化振兴的路径分析
3.1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针对G 村存在的文化宣传、文化空间、文化传播等设施落后的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更新文化宣传手段,更新换代落后设备,将“大喇叭”换成音质好、标准高的大音响,确保乡村人民在听播报时能够听清,增加乡村人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提高乡村人民的素质,使乡村人民有更多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二是扩大文化发展的空间规模,可以在村庄中间与西面位置各建一个文化广场,有效解决文化发展空间不足与村庄西侧人民距离广场远的问题。解决文化发展的空间设施落后问题,减缓乡村文化发展的空间阻碍,有效推动文化进一步发展与振兴。三是在三个文化广场上各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屏幕,每天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文化歌曲、文化创作等相关文化作品,村民到文化广场上进行娱乐活动时进行观看,就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而且邻近村庄的人观看之后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进而带动附近乡村实现文化振兴[8]。
3.2 吸引青年人成为文化发展主体
针对G 村存在的文化发展主体老龄化问题,要采取多种方法吸引青年人回到乡村,为乡村文化振兴出谋划策,点亮乡村文化振兴的希望。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改善人才待遇补贴。青年人不愿在乡村发展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乡村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没有合适的工作、合理的薪资。因而要解决好青年人所顾虑的问题,用优厚的待遇、优质的工作条件等吸引青年人才回乡返乡,只有把“用人”与“留人”的政策落实到位,才会有大量的青年人才愿意留在乡村,为乡村发展出一份力。乡村要实现文化振兴,就要留住更多的专门从事艺术研究的青年人才,这样文化振兴才会稳定、持续发展。二是多宣传乡村发展的政策,把乡村发展的实质性进展成果展示出来,让青年人看到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吸引青年人参与乡村发展。青年人才回到乡村后,要充分利用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对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真正使青年人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的青春动能。总之,要运用各种方法吸引青年人加入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之中,推动G 村在文化振兴中走出一条新路[9]。
3.3 促进文化形式多样化
针对G 村存在的文化形式单一化问题,要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
一是发展旅游文化。可以加大投入力度改进乡村的环境,建设标志性景区与园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增加G 村居民收入。二是发展饮食文化。可以在靠近娱乐场所的地方设置饮食一条街,溯源地方特色小吃的历史,将食物历史与食物本身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间接地将地方文化大范围推广与传播。三是发展绿色文化。可以推出一些绿色产品,培植更多绿色产品,将绿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赋予绿色产品以文化特色。四是发展田园文化。对现有的农田进行规模化改造以利于观光鉴赏,推出一批高质量民宿,可以让观光者体验乡村生活。五是巩固发展当前的演出文化。通过秧歌队伍与声乐队伍到各地巡演,利用短视频平台、现场直播等方式提高G 村知名度,进而对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绿色文化、田园文化等多种文化发展形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G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传播。通过多种形式发展文化可以实现快速增收,然后把收入运用到乡村发展上来,乡村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乡村发展不应仅是依靠财政支持,而应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现乡村快速发展,快速传播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10]。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乡村文化振兴又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有效保障。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振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应根据每个乡村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推动乡村在实现文化振兴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