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TikTok平台助力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
——以西安为例
2023-02-25孙菡忆吴轶环韩铖冲
孙菡忆 吴轶环 韩铖冲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于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最后一条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2]。城市作为国家的组成单元,也是国家形象构建中的重要元素,中国城市形象的海外传播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提供了窗口和载体。
短视频的出现为西安的城市形象宣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制造了相关话题热度,对西安城市文化的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短视频平台便捷的“模仿拍摄”模式。一段朗朗上口的音乐、一组简单易学的手势舞模仿便可在受众中迅速掀起传播热潮,这种短视频传播中的复制与粘贴,与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到的“模因对于文化复制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点不谋而合。因此,以强调用户参与性为特征的模因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显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模因论下的短视频跨文化传播
1.1 自我的变异与革新:模因的跨文化传播
“模因”(Mem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他认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模因可以看作是复制因子,也可以看作是文化进化单位。
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赋予跨文化传播极强的生命力的同时,也为跨文化传播制造了一定的阻力。而模因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就是让文化在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不断地进化,实现自我“变异”和“革新”,让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兼容与契合,最终进化为“成功模因”。由于不同国家存在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文化模因在此背景下会产生变异,变异后的文化模因具备了极强的适应性,可以弥补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在异域文化中生存。而模因的这种“适应性”,就是通过不断调整传播途径、内容呈现和表现形式等从而实现“共性”的互通。
1.2 文化的复制与呈现:短视频的模因传播方式
1.2.1 TikTok文化中模因的传播模式
模因必须经过传播才能获得文化意义。学者弗朗西斯•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认为,模因的成功传递必须经过同化、保留、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
首先,在TikTok中,初始的同化阶段往往取决于媒介大环境,这个时期更像是群体的无意识阶段。模因所携带的信息需要被宿主解码理解和接受,因此传输的内容要尽可能不超过宿主的认知水平。2023年4月,中国的纸翻花视频在TikTok爆火,视频中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七十二变”传承人郭远峰用节奏性强、充满韵律的纸翻花口诀,一次次变幻着手中纸花的形态,与现代音乐结合,潮流感扑面而来。这段口诀在外网上被称为Funky Rapping Paper或Funky Paper Rap(舞动纸翻说唱),不少国外网友利用这段旋律结合架子鼓、说唱、街舞等表现形式进行了二次创作,截至2023年10月31日,相关视频观看次数超15亿次。由此可见,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受众认知能力和兴趣点的日常娱乐类视频,更容易成为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文化模因。
其次,在模因保留阶段,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给宿主留下的印象越深刻,文化模因的输出就越强大,越容易在群体中产生大范围传播。塔尔德(Tarde)认为,每一个可以感知的行为,当涉及记忆,都会在其中隐藏着一定的习惯,从而产生不自觉的自我模仿。在这个阶段,往往会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模因上瘾,宿主会不自主地对该模因产生兴趣,强化记忆;二是在生活中会出现应用到该模因的行为。因此,要使该模因传播成立,传输内容需要满足短时间内的高频出现,同时传输内容也要通俗易懂,便于宿主模仿。
再次,在表达阶段,模因从宿主的记忆中被释放出来,能够让其他受众进行感知。在互联网时代,一次短视频的转发就是一次模因的表达。模因通过不断地复制,结合不同宿主的内容变异,会在这个阶段形成新的模因。比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翻花”在国外的模因传播就产生了新的表现形态,同样的朗朗上口的变法口诀在传播过程中被结合以国外网友的吉他演奏、架子鼓演奏、舞蹈表演、B-BOX表演,等等。此时,变异后的新模因可以被视作是对原始传播符号的解释项。
最后,在传播阶段,弗朗西斯•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认为,想要模因传播到每个个体之中,需要依靠稳定的传输介质,以保障传播内容的完整性[3]。TikTok短视频平台就是一个稳定的传播介质。通过平台的算法推荐,将宿主感兴趣的模因进行强势推荐,制造信息茧房让模因实现更好的传播,热点的推送机制与用户的参与式创作交流,促成了TikTok短视频中模因传播的精准生成。
1.2.2 TikTok功能中模因的具体呈现
戴安娜•朱莉(Diana Zulli)和詹姆斯•朱莉(James Zulli)采用数据漫游的方式系统地审视TikTok软件,TikTok软件引入了各种标准化模板和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选择适合的模版进行内容的复刻,简化了模因重建。劳拉•切尔维(Laura Cervi)和汤姆•迪维永(Tom Divon)在TikTok的精选内容提要(“For You”页面)上发现了三个挑战模板。这些模板契合流行趋势与美学需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同步口型(lip-syncing)、二重唱(duet)和观点(point-of-view)。首先,同步口型(lip-syncing)挑战中,用户可以直接选择“使用此音乐”功能,利用已有的歌词、音乐节选或台词独白,再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和创作背景对已有模板进行重新组合利用。其次,平台的“二重唱(duet)”功能可以让用户实现与原始视频的模仿合拍,帮助二次创作者的视频实现病毒式传播。再次,在观点(point-of-view)挑战中,用户通过模仿他人来讲述自己真实的故事,这类视频开始往往是正常的内容,在结尾会有一个有趣的翻转,能够产生戏剧化的视频呈现效果,从而达到吸睛目的[4]。
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的走红揭示了“模仿”机制在社交与文化生产中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在数字文化背景下,模因只有通过不断地“复制”“变异”“选择”,才能在跨文化传播中实现文化的良性输出。
2 西安在TikTok平台上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西安跨文化传播的具体情况,笔者通过在TikTok上搜索标签为“#Xian”的相关短视频,选取关注度较高的200个与西安城市形象相关的短视频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取TikTok上其他热门旅游城市(北京、成都、上海等)的短视频样本进行横向数据比对,时间集中在2021年4月—2023年8月,从主题、内容、评论、点赞数量等多个元素来分析西安在对外传播中的现状与问题。
2.1 与西安相关的TikTok视频数据分析
在选取的200个研究样本中,人文类短视频占研究总数的65%,在所有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政治、经济类视频数量最低,在传播中明显处于劣势状态,不同类型的西安城市短视频在TikTok中的比重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类型的西安城市短视频在TikTok中的比重
根据统计数据(见图1)可知,在TikTok上选取的200个与西安相关的短视频样本中,在内容呈现上,排在第一位的是“旅行”(47%),排在第二位的是“民俗风情”(24%),排在第三位的是“美食”(17%),排在第四位的是“城市风光”(12%)。由此可见,关于西安城市的海外传播,旅行、民俗风情、美食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而城市风光是短板,应该着力提升。
图1 西安在TikTok的视频主要呈现内容
2.2 TikTok平台上中国其他热门城市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西安跨文化传播的具体情况,笔者通过分析TikTok上的多位博主,以及在2020年至2023年间发布的有关中国热门旅游城市的短视频内容(下文短视频的播放量、点赞量、评论数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0月31日),横向对比分析西安及其他中国热门城市在TikTok上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具体表现。
2.2.1 成都:天府之国 熊猫之都
在TikTok上,“#chengdu”标签下视频播放量约为2.8亿次。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成都最受网友欢迎的视频内容不是高楼耸立的城市风光,而是可爱的熊猫。成都“大熊猫之家”的标签深入人心,不少网友因为大熊猫从而产生了去成都旅游的想法。多元的美食文化也让国外网友对成都充满了想象。博主eye bleach发布的关于熊猫的短视频最高点赞量89.7万次,评论1.8万次。
2.2.2 重庆:小资惬意的魔幻山城
搜索“#Chinatravel”标签,最热门的城市就是重庆。只要带着“#chongqing”这个标签,就像掌握了流量密码。短视频中重庆魔幻的交通和依山而建的高楼给网友留下深刻印象,轻轨穿楼而过激发了网友的好奇心。博主official_yasmin分享的一条有关轻轨穿楼而过的视频,点赞量达390万次,评论3.2万次。
2.2.3 北京:古老又鲜活的中国首都
北京是TikTok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城市,标签“#beijing”下视频播放量达18亿次。视频除了播放量最高,内容也十分丰富多元。与其他城市相比,外国人分享的在北京旅游和生活的视频占很大比例,如北京名胜古迹、北京方言、北京胡同、北京小吃等内容。其中博主laurencebrahm发布的关于北京方言的视频点赞量为49.6万。
2.2.4 上海:繁华摩登的金融中心
上海是TikTok上影响力排名第二的中国城市,“#shanghai”标签下相关视频播放为14亿次。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西式建筑群和摩天高楼、国际大都市下的车水马龙等,让海外网友产生梦幻之感。博主douy7n发布的关于上海夜景的短视频,获赞40.8万次。
2.3 关于西安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TikTok平台上所呈现的数据,结合其他热门城市在传播中所呈现出的特点,总结出西安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2.3.1 城市形象构建不全面,缺乏具象分析
西安在TikTok短视频平台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形象的构建不够全面,缺乏准确、具体的形象分析。这就导致西安的城市形象多年来总给人以“千年古都”“历史名城”等刻板印象,而海外友人通过TikTok短视频平台了解西安这座城市,容易产生认知的局限性。近年来,西安除了传统文化、旅游等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之外,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西安也在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方面。由此可见,受众对西安市的印象停滞不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城市发展规划的进程中轻视了媒介对于城市形象的全面构建,无法帮助海外受众认识立体多元的新西安形象。
2.3.2 海外传播定位不准,国际化元素不足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西安的国际化传播模式明显缺乏长远规划。单从TikTok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中可以看出,关于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重要性的相关宣传相对欠缺,海外受众对于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城市定位几经变更,存在城市形象特点不鲜明、与其他城市定位重合等问题。因此,明确城市定位,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是西安这一国际化大都市进入全球视野急需解决的问题。
2.3.3 海外媒介形象单一,文化符号感染力不强
文化符号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在文化积淀上的概括,是文化内涵向外延伸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是其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也是西安迈向国际的底气。但在TikTok平台的短视频传播中,媒介形象主要建立在自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不倒翁小姐姐、《长恨歌》表演、李白对诗、“盛唐密盒”问答等在国内形成的爆款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后因其理解难度较大,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无法使海外受众产生文化认同,容易造成文化模因传播的断裂。
3 借助短视频模因,实现跨文化传播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短视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可以借助短视频的几点传播优势让文化模因在TikTok中实现自我的变异与复制,从而帮助西安构建更加立体、完善、全面的国际形象。
3.1 音乐驱动强化模因传播
音乐没有国界,事实上任何一种音乐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感受几乎一致,轻松缓慢的音乐让人安静、愉悦,激情四射的音乐让人兴奋,低沉的音乐让人感到迷茫、孤独。艺术家也会根据传播需求调整自己的歌曲,使其具有可复制性。因此,好的音乐是形成模因传播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调查的有关西安的200个短视频样本中,背景音乐的使用随机性较强,大多数没有在配乐上进行琢磨推敲,只是随机或者直接使用视频原声。TikTok博主OpenChina在2020年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凭借对汉武大帝雕像的拍摄收获16万点赞,其玄妙之处不仅在于熟练的拍摄手法,还有背景音乐《神话》的强力助攻。该短视频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并给予“中国的音乐很美妙”“很有意境”等评价。因此,音乐作为极易形成文化模因的传播要素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3.2 文化符号迎合模因传播
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元素极具地域代表性,在跨文化传播中可以形成独特的文化模因。2018年11月,成都市旅游局通过与TikTok全球范围内的内容与广告合作,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7个国家发起了全球招募“熊猫哄睡官”国际挑战赛,展示成都的大熊猫国际名片,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与世界文创名城,有效输出成都城市旅游信息。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本身具备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兵马俑、大雁塔、钟楼、古城墙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但在短视频研究样本中,关于西安的文化符号的表现力却不够明显,更多的是后天形成的网红打卡地。TikTok博主Chinese.hanfu拥有粉丝11.9万,累计获赞250万。在其发布的多个关于西安汉服的视频中,国外网友热评“汉服太美了”“想去中国”“像仙女一样”等。海外网友对汉服文化所持的积极态度也给西安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灵感。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西安要树立自己独特又丰富的文化符号,让多元的文化符号聚合产生新的文化模因,使西安城市形象更加立体且充满活力[5]。
3.3 蒙太奇艺术助燃模因传播
在TikTok关于西安的200个视频样本中,变装视频的浏览量在一众视频中脱颖而出。相关短视频中,拍摄者往往选取西安标志性建筑为背景,采用上下镜头切换的形式展现被拍摄者由现代服饰着装变为汉服着装,从而达到“变装”的效果,通过对比蒙太奇剪辑给受众带来反差惊喜。“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长安”这句话也常常被TikTok上的国内网友用于古建筑风景类视频中。该类视频通过拍摄西安的古建筑,巧妙地变换时空,使受众感受西安古城的魅力,采用的交叉蒙太奇剪辑让这类视频更具吸引力[6]。
反差和重构的叙事方式能让短视频的故事性更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受众。巧妙的蒙太奇剪辑可以更好地润色短视频,助燃西安城市文化传播。
4 结语
文化模因通过自身的变异和革新实现异域语境下的生存,且又可通过新媒体社交环境优势实现全球性跨文化复制传播。TikTok短视频平台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媒体渠道,为文化模因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短视频的长效性、多产性和复制的准确性,以及借鉴他人、模仿他人的爆火视频,使得短视频变成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加速器,从而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短视频想要成功地传播,借助流量视频是一方面,但是模仿人群过多,也只能给受众带去短暂的快乐,热度过后,留下的只是重复视频的枯燥感。创作者只有保留想象空间,持续生产具有创意的内容,模因才能在短视频传播中发挥真正的价值,助力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