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境实践经验
——以中越边民证制度为例

2023-02-25杨丽玉

思想战线 2023年6期
关键词:边民边境地区护照

杨丽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边疆地区的建设,推进富民兴边,稳边固边”,(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2页。在边境各族民众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边疆治理的关键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边境治理和发展的价值引领。中国现在有着长达22 000公里的陆上边界线,与14个国家为邻。“一带一路”倡导的实施使得边境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日益深化的开放形势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跨境往来,日益增长的出入境人口流动使边境地区的管理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边疆治理思想,提升边境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认同是边境建设治理的关键。边民证(2)边民证是“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的简称,是中国出入境管理部门为了方便边境地区公民进行跨境贸易、探亲、流动等活动办理的一种单方面管理的出入境通行证,是出入边境的护照代用证件,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防止边境犯罪以及非法人员在边境进行非法活动的重要管理制度。制度是国家对边民身份遗产的继承与策略性运用,背后关联的是国家对特定区域社会历史空间和群体社会网络认识的基础上,为增强边界建设管理有效性,逐步引导边界人群适应现代边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边境秩序,保障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学术界对边民证制度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边民证的使用和管理,以及边民证管理技术系统的研究,(3)参见朱凌飞,段然《边界与身份:对一位老挝磨丁村民个人生活史的人类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肖震宇《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境就业管理机制初探》,《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赵春虎,张骁,苏杨《〈境外边民证〉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出境证〉使用与管理为例》,《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杨春静《广西边境地区越南人非法就业治理》,《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梁治寇《边民证与条形码防伪技术》,《中国防伪报道》2004年第6期;许峰《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边境通行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戴天璐《浅析云南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9期。已有讨论大多停留着制度本身,对边民证制度的实施对象——边民群体的影响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余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为个案,梳理边民证制度在中越边界地区的实施情况,分析中越边境边民证制度的设立和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究国家边境管理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呈现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一、边境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边境地区是边民世代生活居住的家园,历史上,边境是一个承受国家制度扩张的开放空间。(4)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所谓边疆,是两个不相等形式的文化,互相接触,因而产生相互的影响,造成了许多行为及反动,形成了特殊的势力。”“每一个边疆社会,两种文化的接触,必然有其力求自身发展,超越另一种文化的企图,乃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5)曹聚仁:《曹聚仁杂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530页。边境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多元,边境与民族、宗教等多种要素互构并存。(6)袁明旭,邹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由于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使得以跨境民族为主体的边民“形成了以跨界民族属性和边境地区属性来判断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取向”。(7)何跃:《边民主义和跨界民族主义——以中国西南边疆为研究对象》,《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中越陆地边界全长1 450公里,中国的一侧为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一侧为奠边、莱州、高平、老街、谅山、河江和广宁7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崇左市、防城港市与越南接壤,其中防城港市西南与越南交界,拥有陆路边境线101公里。防城港市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总面积有6 22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瑶、京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占48%,下辖的东兴、那良、峒中三镇与越南接壤,其中东兴与越南的北方经济重镇的芒街市仅一河之隔。防城港市还有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4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二类口岸即峒中口岸。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明确表示“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2021年11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防城港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防城港市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广西偏居西南一隅,自宋元时期以来,处于中央王朝和藩属国安南接壤的陆地边境。历史上,基于山高谷深、交通困难的环境条件,地形阻力所导致的断裂和区隔,某种程度上使得边疆地区一直处于“治外”的印象中,边民受国家权力影响制约相对较小,国家认同也相对模糊。在元明清王朝国家体制向边境扩散的历史过程中,中央王朝为了稳定在中安边境的统治基础,其基本军事部署主要针对如何实现对边疆的政治控制。王朝国家对于中安边境的军事控制、所采取的政治保障措施与技术,长期以来,不断塑造着中国和越南边境地区的地方文化特性。在国家体制和边疆政治不断演变的地方脉络之下,围绕着边疆领土的控制展开的政治竞争和军事战争,使得边疆社会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关系重整的和民众身份的重塑。(8)马健雄:《国家体制与西南边疆的社会重构》,《云贵高原的“坝子社会”:道路、资源与仪式诠释》,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页。在历史的对抗中,长期居住在处于政治竞争和军事战争残酷环境中的边疆居民为了生存和对抗,利用他们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带着经济利益、政治谋虑,积极地建构或重构身份认同,以便应对外来挑战和寻求保护。因此边民身份成为在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发生的社会文化遗产和社群身份的建构。

近代,在2010年前防城港市境内和越南接壤的边境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东兴口岸和峒中口岸在1979年关闭,直到1991年才恢复两国互市贸易。在长期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边境地区,自然状况下的人口和土地,与国家政治语境中的国民意识和领土意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以至于人口在国界线两边的自然流动难以避免,使得边民的国家认同建构的价值共识存在疏离的风险。(9)袁明旭,邹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在族源上,防城港市辖区的边民与相邻的越南广宁省边民属于同一族群,在族群记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跨境互动是两国边民的重要生活方式,包括边民互市、过境耕牧、跨国婚姻、跨境学习、边境运输、过境文化活动、跨境帮工、跨境宗教活动等。边民往来相对自由,两国边防部门曾经对此很难进行有效监管。这种长期的跨国互动,使得两国边民构筑起相对稳定的文化交往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跨境互惠社会网络,边民之间在同一地域空间下互动与依存关系密切,容易产生对地方性忠诚而疏离国家情怀。(10)袁明旭,邹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在边境贸易上,在防城港市的边民互市传统由来已久,两国边民会根据各自国内的情况,将对方紧缺的物资或者双方差价交大的物资贩卖出去,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11)周建新,管海朱:《边民社会的跨境互惠行为研究——基于广西那坡县弄猛屯的调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虽然国家要求边民通过口岸进行小额贸易,但在边民的观念、情感、行动等多重层面上使得这种跨境的互通有无缺乏明确的国家意识和边界意识,两地边民仍然通过各种民间便道进行贸易。也有一部分边民利用他们对于当地地形熟知的优势,利用山中的便道或者河流绕过口岸和巡检进行物品走私。不计其数的便道使得边民可以不通过正常的出入境手续即可跨境,导致非法出入境人员增多,破坏了边境稳定秩序,给边防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挑战。

在跨境婚姻上,由于族源相同、地缘相近、相似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促使了历史上中越边民自由跨境通婚现象普遍。近年来,边境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男女性别失衡、婚姻挤压现象严重,加之中越适婚人口结构的互补,都促使一段时期内跨境婚姻成为中越边民的选择。但是从调查中显示,防城港境内的跨境婚姻游离于国家法律制度的保护之外,沦为非法婚姻。这部分归因于越南对于女性和涉外婚姻的管理规定。据调查,涉外婚姻在越南户口、身份证等证件齐全的情况下,要办理结婚证至少也需要30天,中国丈夫需多次陪同办理。越南妇女未经过正规渠道离境三个月即会被注销本国国籍,虽然可以补充登记,但是身份证每年只办理一次,未办完相关手续前她们会变成无国籍人士。(12)吴兴帜:《中越跨境民族交往与边民社会治理研究——以云南省河口、金平县为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加之越方还存在不配合出具相关证明和出具相关材料收费标准过高的问题,使得部分中越两国边民忽略正常程序,导致婚姻关系没有官方登记。越南媳妇不能获得中国公民身份,因而不受我国法律的保护。中国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越南媳妇无法享有,有些跨国婚姻由于缺乏感情基础造成离家出走、抛夫弃子等引发涉外婚姻纠纷。给我国婚姻管理、户口管理及边境管理等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也给国家的边境稳定带来了诸多挑战。(13)张峰峰:《中越边境跨国民族社会中的跨国婚姻问题分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1期。

在跨境务工方面,目前在中越边境跨国打工的现象也很普遍。越南边民主要以个人的形式越境,到中国边境县乡辅助种植农作物,做零工、餐饮店帮工等。中国的边民一般是到越南从事贸易。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边境地区年轻人选择去沿海地区打工,或定居城市生活,年轻劳动力的缺失为越南边民到中国边境地区打工创造了机会。在防城港市,一些越南边民到防城港市下辖的各个县镇打短工或者零工,时间通常在十天左右。此外,由于越南方面工资较低,广西境内的不少工厂企业倾向于雇佣越南人,一些越南边民也会到非边境城市打工。这些越南工人会出现未按照规定办理暂住证或居留证现象,造成人口的非法、无序流动,给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本例中,中国法官所说的最后“陈述”是一个具有文化特性的词,译员为了消除被告的理解障碍,在口译时增加了必要的信息:“如果你对判决有任何要求和希望,你可以向法庭提出要求和希望。”在许多情况下,当译员一时难以找到对应词时,可以直接通过解释来调解。比如,翻译一个地名时,译员可以在保留原来的发音时,解释说“这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这样的调解策略有利于保证各方沟通的流畅而不影响庭审的节奏。

由此可见,在长期的密切往来中,边民身份成为一种重要的身份遗产和生存策略,边界两侧的人由于存在相似的生计模式、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因而倾向于形成了一种区域整体性。加之边境地区的民族、地方、宗教等多元文化因子,可能会挑战现有的边境管理制度,影响边境地区稳定发展与和谐秩序的构建。因此,边境地区需要构建边民对国家的认同,防范地缘认同带来的国家情感疏离,以实现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根基。

二、从护照到边民证

普通中国人合法跨越边境可以使用两种证件——护照或边民证。作为现代世界公认的国籍证明文书,护照是大多数普通人常用的出国出境证件。从历史演变来看,作为国家间的人员往来身份证明和相应权利保障的护照制度,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中国历史上长时期以国内身份凭证代替国际身份凭证。春秋时期的“牙璋”、唐代的“过所”、宋代的“关引”、元代的“公验”、明代的“文牒”都扮演过这类角色。(14)参见钟瑜婷《护照史》,《西部大开发》2014年第4期。清朝在与沙俄征战交涉过程中,开始引入护照制度,当时称为“路票”。(15)周国瑞:《近代清鲜护照制度之确立述论》,《求索》2012年第8期。1858年的中法、中俄、中英《天津条约》,明文规定外国传教士可以进入中国内地游历传教,但须领有“执照”。(16)杨大春:《晚清政府关于外国传教士护照政策概述》,《历史档案》2004年第2期。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护照制度正式出现于1930年民国政府公布的《查验外人入境护照规则》。(17)薛理勇:《中国护照的起源》,《世纪》2007年第3期。19世纪50年代,“执照”一词代替了“牌照”,自1885年后,“护照”一词基本上代替了“执照”一词,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固定的名词。(18)何星亮:《中国古代“护照”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思想战线》1998年第6期。

按照2006年颁发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公民因前往外国定居、探亲、学习、就业、旅行、从事商务活动等非公务原因出国的,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普通护照。”(19)《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第18期。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内地居民出入境6 463.5万人次,全年共签发普通护照106.8万本。(20)《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2022年移民管理工作主要数据》,国家移民管理局:https://www.nia.gov.cn/n741440/n741567/c1562025/content.html.2023年1月17日。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出国(境)机会并不多,因而护照并不是必备物品。

而生活在边境地区的人,因生活空间、社会网络、经济文化生活需求等的特殊性,跨越国境的必要性和频率要超过大多数生活在非边境地区的普通人。护照制度在申领、使用方面并没有针对边境地区的普通人有所调整。在边民的跨国交往实践与边境管理制度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在此背景下,边民证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开始制定并出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在陆地边境地区划定边境管理区(含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验查管理制度,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是全国《边境通行证》的主要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边境通行证》管理工作”。(21)《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1期。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92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入境出境暂行规定》并根据此规定颁发了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越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入境出境暂行规定》及1997年的修正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际制定的。此规定的制定和边民证的颁发,是为了维护中越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宁,方便中越两国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友好往来,促进边境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入境出境暂行规定(修正)》,《广西政报》1993年第2期。

“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之所以被称作边民证,是因为它的发放对象有明确的限定,即边民群体。按照规定,“边民群体,指的中越两国各自边界一侧的乡(镇)范围的居民、边境地区人员及应邀参加传统民族节日联谊活动的双方边境地区的人员”。(2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入境出境暂行规定(修正)》,《广西政报》1993年第2期。边民证的活动区域——边境地区,是“中越两国各自边界一侧的县(市)行政区划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广西的边境地区包括“百色市、崇左市、防城港市辖区内的边境区县”。(24)《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1期。符合常住户口所在地属于签发范围的边民,可以凭借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向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符合出境条件证明,才能向边境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出入境通行证。

边民证作为护照的有效补充,它相对于护照来说,具有办理、使用方便,成本低,可以多次往返,附带有经济利益等方面的便利。首先,边民证的办理过程简便、成本较低。按照规定,中国公民申请护照,需要到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护照。而如果办理边民证,只需要向常住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指定的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25)《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1期。事实上,边境乡镇的派出所大多具有办理边民证的职能。这对于很多交通不便的边境地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便利。在成本上,办理护照往往需要交纳大约150元左右的工本费、照相费等费用,办理周期需要7天到1个月。而到派出所办理边民证,交纳费用稍微低一些,几十元即可办理,1~2天可办理完成。

其次,边民证使用也比较便利。中国人使用普通护照前往越南,需要提前办理签证,并再次交纳一笔费用。办理签证的时间约3~10天,签证费用在150元以上,且只能单次往返。使用护照和签证从边境地区往返越南,只能通过中越两国规定的口岸,经过完整的边检程序,才能顺利完成。而在边民证有效期内,使用边民证可以不用申请签证且可以多次往返。因此使用边民证出入境时,路途、时间成本和通行难度都有明显降低。

边民证虽然有以上便利,但相对于护照来说,也有一些限制。最大的限制是边民证的活动区域有限。越南人持边民证进入广西境内的,只能在边境地区——即百色市、崇左市、防城港市辖区内的边境区县活动。中国人持边民证到越南境内,同样只能在边境县境内活动。超出边境地区,就必须持有效护照和签证,否则就会成为“三非”人员(28)“三非人员”是对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人简称。。

边民证是中越边境地区规范管理边民出入境采取的管理措施,也作为边民在边境地区活动的有效身份证明证件,对于境外边民入境、停留,境内边民出境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相对于护照来说,边民证不但简化了边民群体出入境的程序和成本,同时还附带了境外商品的免税额度。因而,在广西省边境地区,符合办理边民证条件的边民绝大多数办理了边民证。(29)边民群体普遍申领边民证的动因,除了正常的探亲访友、旅行、参加节日活动外,还有大量的以纯经济利益为目的申领情况,包括将边民证附带的每人每日8 000元的免税额转借给从事外贸的商人,用以牟取利益等等。参见戴天璐《浅析云南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9期。边民证在边境地区的普及,使得国家能通过边境管理法律法规,严密口岸边境查缉管控,严打彻查跨境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管理边民跨国流动行为,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边民证附带的经济优惠,使得边民逐步适应国家在场及其带来的便利,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增强边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了边民的国家认同。

三、边民证制度下边民行为的自我规范与国家认同

进入新时期,中央政府制定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守边固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等战略文件。(30)高永久,冯辉:《边境牧区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性要素》,《民族学刊》2021年第1期。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边境的主权和利益,防城港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入境出境暂行规定》,管理边民的跨境贸易、跨境婚姻、跨境探亲、跨境务工、跨境入学等,中越边民的日常跨界活动转变成了具有政治性质的跨境行为。从而打破了中越边界居民在历史上因共同的生计经济、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呈现出区域整体性,同时也改变了边界居民的行为方式和感知认同。边民在使用边民证跨境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宣示了国家在场的象征意义,边民的国家意识更加的具体和实在,国家形象和情怀深植于边民的日常生活中,拉近了边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距离。

2017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边防治安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中越边境管理。根据相关条例,防城港境内边民因“探亲访友、求医治病、从事边境贸易以及其他正常的民间往来活动,需要出境入境的,应当依照国家与邻国之间的协议、协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持有效证件从边境开放口岸、国家与邻国商定的出境入境通道和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的其他地点通行,并在规定的范围和时限内活动”。(31)《广西壮族自治区边防治安管理条例》,《广西日报》2017年7月13日。对于以往通过便道进行出入境,或者不持边民证跨境的行为予以相应的处罚。

对于边境运输和贸易,相关条例规定“出入边境管理区的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应当持有有效证件,并接受公安边防部门的检查、监管”,(32)《广西壮族自治区边防治安管理条例》,《广西日报》2017年7月13日。进一步促进边境贸易和口岸的良性发展。防城港辖区的东兴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通过北仑河大桥与越南芒街口岸连接,这是我国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每天早上8点,手持边民证的边民都会扛着装满商品的大包小包通过口岸联检大厅,跨境做生意,晚上返回。峒中口岸位于防城区最西端,与越南广宁省平辽县横模关口仅一河之隔,驻口岸单位有海关、检验检疫局办事处、边贸所、边防工作站以及财税部门,是每天边民和货车等待通关检查的必经之路。由于国家对边境小额贸易中边民享受降低50%关税优惠的规定和免税商品额度8 000元的政策,边境贸易迅速发展。根据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资料显示,东兴口岸的通关量最高峰期达每天4.6万人次,出入境人数在全国陆路边境口岸中一直位居前列。每天从东兴口岸跨境到越南经商的中国边民有6 000多人次,直接从事互市和边境贸易的边民超过2万人,到2023年东兴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验收车辆11万余辆次,全力保障各类出入境货物达到98.76万余吨。(33)《今年上半年东兴口岸出入境货车超11万辆次》,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dxzf.gov.cn/dxdt/zwyw/t16768361.shtml,2023年7月11日。越南的边民会把土特产、农副产品、中草药材等通过口岸运到东兴等街市出售,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大部分是机械设备、轻工产品、建材、钢铁、鞋材、生鲜、日杂、百货、农机、工厂配件、家用电器、五金、布料轻纺、摩托车等。边贸的兴旺带动了口岸城镇的商贸物流业、旅行服务业、房地产业、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作为中国与东盟的国家重要陆路通道,中越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了阻止境外边民非法入境,相关条例规定境外居民从本自治区边境口岸或者边境通道入境后,从边境地区前往非边境地区的,应当持有有效证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组织、运送无有效证件人员出入边境管理区,不得协助无有效证件人员出入边境管理区,不得在边境管理区收留、雇用、安置无有效证件人员,严格控制非法劳工的流入。越籍务工人员需持边民证每天往返中越参加相关农事生产,如需停留,也需到公安机关做好登记备案工作。

在中国与东盟各国既有合作框架下,结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协议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国际谈判和磋商,针对“三非”人员问题达成相应的条约和协定,加强与毗邻国的边防、外事和出入境管理机构的沟通,实现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共享,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境外流动人口的管理,针对非法跨境并滞留在我国边境地区的境外流动人员,在做好传统的劝返工作的同时,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对于长期滞留,并在我国境内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境外人员,应该努力创新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解决边民跨境婚姻的遗留问题。(34)陈德顺,普春梅:《境外流动人口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和对策》,《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4期。

边民证作为传统国家边民身份遗产的现代制度转型,边民证制度的规范引导的实践过程,反映了现代民族国家对边疆特殊性的承认,以及边民身份及文化传统的遗产化及转移。从国家场域中来看,作为国家在边境地区的现代边界管理制度,边民证制度从法律和政策上限制边境的非法人口流动,通过维护边境秩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使得国家意志在民族国家主权范围内得到贯彻与执行,这也是在边境地区推进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条件。

同时,边民在接受制度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发挥跨境交流网络的作用,边民享受到边民证带来的经济上的实惠,切实改善和保障了民生问题,口岸经济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促进边境地区的开放交流,带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边民证制度体现了兴边富民的战略使命,促进了边境地区普惠民生的发展,为铸牢边民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保障。

边民证的实践过程,是国家引导边界人群使用边民证跨越边界从而增强边界管理,也是边民在通过一系列方式回应或参与到国家的边界管理体系,对国家的边界管理诉求是一种积极的响应。边民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其国家认同的归属所在,从而自觉遵从和回应国家边境管理规范,养成对国家情感归属的依赖,进一步激发边民守土固边的国家意识,边民不断增强的国家认同意识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的过程。

结 语

2014年5月,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并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35)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定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命题。边境是国家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也是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前沿,边境地区在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中地位与功能日渐彰显,在守土固边、兴边富民的治理过程推动边民国家认同意识的塑造和强化,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引领成为边疆治理的重要议题。

生活在中越陆地边界线两侧的边民在以往的跨界交流互动过程中,在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的影响下,其行动策略和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背离国家对于边民的行为规定。但是现代民族国家边界线划分以后,边界、界碑、国门的存在显然对边民的身份产生着显著的影响,反之边民的身份也在改变着并凸显出边界的性质(36)金太军,姚虎:《国家认同:全球化视野下的结构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边民证所反映的不是边民的主体性建构,而是现代国家在边境地区和边民群体中的在场和制度完善过程。通过边民证制度,要求边民群体在日常交流互动过程中按照主权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约定从事生活、生产行为,使得边民群体增加对民族国家具有内聚性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培育对国家的政治忠诚和政治情感,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37)袁明旭,邹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在国家层面,边民证制度通过依法管理人口流动、资源流通、社会治理、跨国婚姻等问题,规范边民的行为方式,打击跨境犯罪活动,进而维护边境地区的出入境秩序,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使得边境治理在稳边固边过程中维护了边民的利益和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景,这成为边疆治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路径和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边民边境地区护照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严阵以待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护照力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