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
——以“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为例
2023-02-25丁洁瑾
刘 娟,丁洁瑾,王 云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310014,浙江杭州)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式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脱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进行有机融合,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与现代智慧教学融合度不高[1]。因此文章将以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为例,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互联网手段载体的运用、师资团队的组建建设等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并且激发学生具有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
1 专业课程内容建设
1.1 学情分析
该课程主要针对维修岗位群和设备管理岗位群,是一门课岗融通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技能和安全规范运行的职业素养[3]。课程的培养对象为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其认知程度、学习动机、个人主观能动性、兴趣等因素都相互不同。如何培养学生在设备维修领域的规范性和责任心,是该课程建设及本专业其他课程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该课程思政解决了这一难点,把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起到了影响,达到了德技并修的要求[4]。
1.2 授课内容要求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设备运行影响着生产,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机电设备正朝着自动化、大型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设备越来越精密,结构越来越复杂,技术越来越先进,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当代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维修技术及人才的缺失困扰着企业,成为设备正常运行的障碍。
因此,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以及生产的顺利进行,面对新时代学生职业取向模糊且缺乏职业技能的现状,提取了“规、责、精、新”的大国工匠精神贯穿课程始终,强化职业道德培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维修能力,利用“工业机器人装调实训室”,培养学生的同时把高职技能省赛、国赛和“1+X”工业机器人装调与运用技能证书等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5]。
(1)“规”。在项目化教学中,以工业机器人为对象。工业机器人具备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化的特点,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关联,所以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在拆检装过程中要根据规范,严格以操作说明书及维修手册作为指导进行安全规范操作。例如,在拆装机器人各手臂端盖时,对于成组的螺纹件,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安装操作。而有些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或者为了方便、怕麻烦未按照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造成零部件或者工具的损坏,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及日常的练习过程中端正态度,用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维修操作的安全性及规范性。
(2)“责”。在练习操作及维修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重动手、重实践及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将日常的实训看作真实的操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未来的一名“维修医生”,每一步操作都要细心认真、脚踏实地,敢于承担维修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机器人维修不当伤人事件等维修失误而导致的严重事故案例,充分地让学生理解作为一名维修人员,除了要掌握精湛的维修技术,还要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生命珍惜、对职业尊重及重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及增强工作责任感。
(3)“精”。目前,各实训室管理要求按照“7S”的标准开展,因此在操作机器人时,第一要注意戴安全帽、穿实训服,严禁带食物进入实训场所。在维修前,做好物质准备及技术准备,准备好所需工具、仪器、检具等。在维修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记号及认真检查,确保不会遗漏每一个零件,不会错装、漏装每一个零件。引入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例如工匠胡双钱,他手工打磨的零件从未出过差错,在中国新一代C919 大飞机的样机上,他打磨出了“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工匠顾秋亮,能达到“丝”级的精密度,全中国只有他一人达到该水平。这些都生动表明,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人,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6]。
(4)“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必要。学生除了要掌握机器人本身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创新意识,能对一些零部件或者一些设备维修技术提出更合理、更先进的想法及改进意见。鼓励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追求精益求精。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授课形式
该课程内容对应的相关职业岗位需要实践动手能力。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人才会更加有效。该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课程教学采用教师主讲理论授课及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的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7]。
2.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从项目中列举出工作任务,通过工作过程来模拟学习过程。学生结合“1+X”考证要求,以工业机器人装调工程师的身份进行机器人的拆装与调试。学习过程采用模拟现场的“两票三制”,将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列入考核内容;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翻转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匠人品质[8]。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动手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具有小组团队团结互助精神,遇到难点问题时具有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勤奋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电设备的可靠维修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这也是新时代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
2.3 课程思政教育方法
将该课程涉及的思政元素贯穿课程教学的每个阶段,在项目化教学中从多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表1 为项目化教学的各个项目中课程思政的目标及融入方法。
3 多手段多载体的运用
3.1 运用多媒体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贯通、相互渗入,通过运用生动化、互动化、趣味化的图片及视频案例将教学过程故事化、情景化、具体化。教师以喜闻乐见的方法传道授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寓教于乐。
3.2 专家进课堂
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增进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优秀人才、技师、劳模可以通过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自身工作岗位经验、企业相关工作岗位要求。邀请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岗位、职业素养、企业相关制度要求,更加形象地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一方面更加清楚地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生产一线身边的真实案例和劳模事迹,感受到他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科技报国”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专家进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知行合一[9]。
3.3 运用网络平台
教师利用职教云和超星泛雅等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实时学习,实现随时、全过程、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元素。
4 师资团队的建设
4.1 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和总目标[10]。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4.2 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调查研究表明,具备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和思政素养的教师能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的要求[11]。
(1)构建具备多元知识体系的教师团队。具备多元知识背景的教师,其专业研究模式、视角都能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新思路。通过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将专业知识隐藏的思政内容讲深讲透,通过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入脑入心”。
(2)构建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团队。多层次的课程思政讲授团队能以多思维、多角度、多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学校党委领导、企业导师等都是课程思政体系发展的人力要素。多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案例教学、团队实践、小组讨论、企业参观等多元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讲授工作,对于改革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5 专业课程思政项目化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通过专业课程技能的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使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课程思政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课程通过内容建设,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趣味化;通过教学方法改革,使课程思政规范化、标准化;运用互联网手段载体,通过学习优秀人才的成长案例和大国工匠精神,强化了学生的意志培养,让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培养吃苦耐劳、坚韧、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
5.1 内容建设方面,倡导实践精神
项目化教学通过融入课程思政,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设备维修时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注重教育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高效完成的同时,逐渐让他们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丝不苟的匠人品质。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拓展课程的应用场景与学生视野,倡导学以致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规、责、精、新”的匠人精神贯穿课程始终,培养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5.2 课程改革方面,提升勇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重难点时,激发学生能够处理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处理复杂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
5.3 巧用线上线下方式,学习大国工匠精神
多形式多手段融入工匠事迹。他们有人能在薄如牛皮纸的钢板上焊接而不会出现一丝漏点,有人检测手感比X 光还要精准,还有人控制密封精度比头发丝的1/50 还小。来自企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们,他们热爱本职、努力钻研,技艺精湛、敬业奉献。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们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匠心筑梦等精神的教育,强化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进而促进他们在今后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12]。
5.4 组建师资团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支“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情怀深、自律严、人格正”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的多元化知识背景和职业素养保障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因此,多元化知识的教师团队、多层次的思政讲授团队,能够创新多路径的知识传播方式,进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
6 结语
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依托,结合国家立德树人之根本,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充分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组建多元的师资团队,在课程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实现德技双修,完成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经验,便于课程思政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全面推广。打造高质量的思政专业课程,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引导学生成为求真向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