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油用牡丹(凤丹)的研究进展
2023-02-25顾桃桃汪成忠
申 强,蒋 春,顾桃桃,朱 玮,汪成忠*
(1 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菏泽 274000;2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特色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008)
2011 年卫生部关于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自此油用牡丹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油用牡丹是结实能力强、可用来生产食用籽油的牡丹类型,产籽寿命长达30~50 年[9]。目前,在我国油用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rockii),凤丹因其生态适应性较强而栽培最为广泛。牡丹籽油富含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10-11],同时含有白藜芦醇等药用成分[11-12],具有降压、降脂、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效[13-14]。
文献计量学忠实于现有文献用于阐述基本理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动态,利用计量学、统计学和分析与比较等多重方法,定量多角度剖析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态势,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学科分布、优势学科发展和科研实力等[15-16],现已被广泛用于诸多园艺产业,如樱桃[17]、葡萄[18]和茶多酚[19]等。迄今为止,鲜见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态势的报道。因此,利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数据库对2011 年以来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分析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为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策略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原始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数据库检索。以“油用牡丹”“凤丹”“牡丹”为主题词,关键词之间用“or”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1-2022 年,检索时间截止到2022 年4 月30 日。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973 条。
用Excel 2021 软件结合相关函数对油用牡丹(凤丹)文献趋势分析、主要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核心作者和论文科学归属等归类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油用牡丹(凤丹)文献趋势分析
由图1 可知,2011-2022 年中国油用牡丹(凤丹)共发表科技论文为973 篇,且文献数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018 年文献数量达到最大值(170 篇),约为2011 年的58 倍。而2018 年以后油用凤丹方面的研究逐渐降低。这说明油用牡丹方面的研究在2018 年达到顶峰,之后出现下降趋势。
图1 2011-2022 年中国油用牡丹(凤丹)共发表论文分析
2.2 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情况
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论文数量前20 所研究机构中,河南科技大学发表论文数最多,为46 篇;北京林业大学居第2,为30 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居第3,为27 篇。发表论文数量10 篇以上的机构总共有8 个,这些机构是中国研究油用牡丹(凤丹)的主要研究机构。从第9~20 名的研究结构,其研究论文数量都低于10 篇,研究潜力还可以增加(表1)。
表1 2011-2022 年中国油用凤丹发文量排名前20 的研究机构
2.3 中国核心作者发表油用凤丹牡丹文献情况
根据普赖斯提出的公式M=0.749(Nmax)1/2,得出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篇数。论文数在M 篇以上的作者即可定义核心作者[11]。2011-2022 年高产作者候小改的发文量是18 篇,由公式得出M=3.175,即2011-2022 年发文量大于3 篇的作者都为核心作者(表2)。我国油用牡丹(凤丹)前20 名作者发文量均在3 篇以上,都为核心作者,是中国油用牡丹(凤丹)高产和活跃的群体。排在前5 核心作者为:河南科技大学的侯小改教授和郑州师范学院的杨玉珍教授,文献数量位居第1 位和第2 位,分别为18 篇和13 篇;河南科技大学的郭丽丽位居第3 位,为10 篇;王国霞、刘普、邓瑞雪、陈法志和王占营发表论文数量均为8 篇,并列第4 位;李秀丽和张延龙发表论文数量为7 篇,并列第5 位。剩下的其他作者发表论文数均为6 篇。
表2 2011-2022 年中国油用牡丹(凤丹)发文量排名前20 的作者
2.4 油用牡丹(凤丹)研究载文量排名前14 的期刊
由表3 可知,载文量前14 名的期刊中,《现代农业科技》《中国花卉园艺》《现代园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位居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前5,总载文量为94 篇,占文献总量的45.19%。期刊的影响因子在0.000~2.891 之间,是油用凤丹相关研究投稿的理想期刊。
表3 2011-2022 年中国油用牡丹(凤丹)发文量排名前14 的期刊
2.5 中国油用牡丹(凤丹)论文科学归属
由表4 可知,排名前15 的学科有作物学、农业经济学、食品、观赏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林学等。作物学方面的文献数量最多,载文量达451 篇,占文献总量的48.2%;农业经济学方面的次之,占28.1%,这2 个学科合计占76.3%。可见,作物学和农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是油用牡丹(凤丹)研究的重点领域。
表4 2011-2022 年油用牡丹(凤丹)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5 的学科
3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油用牡丹(凤丹)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从文献的数量分析来看,2012-2022 年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的文献数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018 年文献数量最多,在2018 年以后逐渐减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2019 年年底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持续性,造成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减少;同时油用牡丹作为新兴作物,其研究基础薄弱,特别是跟产量构成相关的研究基础不足,导致油用牡丹产业因杂草防除成本高和产量较低,使得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大幅度缩水,这也是2018 年后产业文献下降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油用牡丹(凤丹)文献分布和研究机构针对性分析可知,河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潞安智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师范学院研究文献数据量位居我国前5 位,河南科技大学发表油用牡丹(凤丹)文献量最多。这些以高校为主,其研究团队多,相应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多,出成果相对较快。因此,高等学校和专业研究院(所)是油用牡丹(凤丹)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
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科学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河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整体来看,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偏少。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国家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机构的合作,以提升我国油用牡丹(凤丹)的整体研究水平。中国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文献数量前20 位的核心作者,主要来自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洛阳农林科学院、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的侯小改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主要从事油用牡丹(凤丹)生理生态学、牡丹遗传学及产业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郑州师范学院的杨玉珍发表文献居第2 位,主要从事凤丹化学成分、生理生态及凤丹资源的开发利用。河南科技大学的郭丽丽发表文献数量居第3 位,其和河南科技大学的侯小改同为农学院(牡丹学院),其研究方向也为牡丹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
从发表的杂志来看,载文量前14 名的期刊中,《现代农业科技》《中国花卉园艺》《现代园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位居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前5 位。虽然这些期刊发表的牡丹文献量最高,但可以发现,期刊的水平在国内还不属于一流水平,这也说明核心杂志的水平还不高,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政策的影响,高水平的论文投稿到英文SCI 或者EI 收录期刊中,但也可以看出国内一流杂志对于油用牡丹(凤丹)的关注度相对不高。通过这些核心期刊,可以实现对油用牡丹(凤丹)领域的跟踪研究,可以迅速了解国内油用牡丹(凤丹)的研究动态。作物学、农业经济学、食品、观赏园艺和植物保护学科是目前油用牡丹(凤丹)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建议加强这些领域研究的同时,在其他领域如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开展创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