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2023-02-25符溶胜
符溶胜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3)
建筑行业的产品是每一个建筑物品, 和其他行业的产品检验标准不同, 建筑物的质量保证时间更长, 才能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 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 需要投入的人力、 财力、 时间成本等要素,都会相应增加。 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 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 就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方法。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和其他产品的销售模式不同, 建筑物的产品销售, 需要受到业主、 投资者的共同监督。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业主与投资者会对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建设项目工程, 需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 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 建筑施工项目的体量一般都较为庞大, 需要长时间的建设, 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 因此,其中每个建设阶段都紧密联系, 且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验收整个阶段, 都需要对最终的建筑物使用服务, 因此, 其中每个环节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本文将主要结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分析其每个环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从而找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1.1 施工准备阶段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项目建设前期, 需要完善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流程, 其作为工程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对项目建设的成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工程建设的资金链、 工期时长等要素, 都与这一流程息息相关。 也为工程项目建设划定了质量鉴定标准, 规范了建筑过程的各项行为。 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点在于, 这一阶段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是建筑物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通过项目决策阶段的综合评估, 在质量与进度方面, 与投资方达成一致,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能达到业主的要求。因此, 这一阶段的工作流程, 是确定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首要渠道, 是建筑项目施工前项目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 要达到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当项目立项后, 需要对建设地进行实地勘察。 通过对建设场地的测量与地质研究, 给工程图纸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在实际勘察过程中, 会对建筑物周边环境, 建筑物所占地的地质情况、 地下水流通等情况进行相依的勘察, 以此确保建筑施工有良好的基础, 不会在建筑过程中, 因地质问题, 出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1]。
第三, 工程项目设计是确定建筑物内部结构、施工方式的关键流程。 其通过勘察阶段的各项数据,对建筑物的空间结构、 材料使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划, 是建筑物主体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支持。 规划设计图纸的内容不仅与建筑主体的质量有密切联系, 其科学性与严密性还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
1.2 建筑施工阶段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当前期所有准备都得到完善, 则会开始进场施工。 按照图纸设计的内容, 在建设地进行测量、 打地基等作业, 将施工图纸中的内容, 以建筑产品的形式进行体现。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其包含了材料使用、 人力输出、 机械设备、 消防安装、水电安装等各个环节的内容。 每个环节的施工工艺与流程都有一定的差异, 但这些环节都会建筑工程的质量。 不同于其他环节, 这一环节的不可控因素更多,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最大[2]。 因此, 需要提高的技术内容也是最多的。
1.3 竣工验收阶段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当项目建设完成后, 就会开展竣工验收阶段,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 若建筑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 则会面临工程返工, 给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竣工验收作为建设与使用的过渡, 其检查与考评的方式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若竣工验收单位, 在审计与质量监察上不够严格, 则会影响建筑物的最终使用, 造成社会危害。
2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结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及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 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各个环节中还能够再次强化的提升的方面,并总结成有效的措施, 供相关部门参考与研究。
2.1 规范建设与施工单位的行为
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整个流程来看, 现场的施工阶段并不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唯一因素,建设前期的立项、 勘察、 设计等因素, 都能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因此, 还要关注项目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 需要保证建设单位在组织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活动。 从国家颁布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中的内容可以看出, 建筑工程质量需要由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等组织共同承担。 简而言之, 只要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都必须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 重视现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问题。 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建筑现场出现问题时, 常常有推脱责任的现象, 若没有主要责任人, 就难以保证建筑质量得到有效监督, 也没有办法从源头上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对此,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建设单位一般为建筑工程的主要责任人。 当然, 施工单位的操作与管理能力, 会更直观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现对强化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措施进行详细阐释。
2.2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
要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行为, 减少人为不当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 需要完善施工责任制、 事故责任制等质量管理制度, 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规范。 当这类制度得到完善后, 需要通过监督机构, 对其执行程度进行有效的监督, 以减少制度“形式化” 现象。 人是施工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不仅是建设项目的组织者, 也是建设项目的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 不仅需要监督别人, 还需要被监督。由此可见, 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需要突出“人” 这一重要要素。 给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 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得到有效的落实。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天气变化、材料破损等不可抗力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当出现质量事故时, 相关负责人需要按照事故责任制度, 及时进行处理, 以避免质量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3]。
2.3 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包含了任务划分、 工程研究、 施工准备、 材料采购等多方面的内容, 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管理方式。 因此, 其在构建过程中, 需要将施工环节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保证最终的质量保证体系, 能得到实际运用与发挥。 当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各项条例得到完善, 还需要通过质量监督机构的具体工作, 指导该体系得到较好的运用, 以确保能够真正的让质量保证体系服务于整个项目建设周期, 以提高现场的施工技术。
2.4 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
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设备的运用,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活动时, 也投入了更多的智能设备, 以降低劳动力的输出。 随着高科技设备的加入,建筑企业更加注重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 不仅需要施工人员有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 还能完成新型设备的操作。 因此,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 是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与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每个人员的施工技术, 建筑企业需要定时组织技术交底会议, 就现阶段的技术操作流程, 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此引导施工人员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除此之外, 建筑企业需要提高人员招聘要求, 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出相对应的入职要求, 以此减少人岗不匹配的现象, 对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 施工人员在工作岗位的工作强度较大, 没有时间开展自我学习活动, 建筑企业可以与外部培训机构共同协作, 定时组织培训会议, 对现场施工、 技术管理、 质量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讲解, 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意识。
2.5 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
人是施工过程中的主体要素, 施工材料则是建筑物的主体要素, 要达到高质量的建筑标准, 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过关。 首先, 在材料采购阶段,需要聘请专业的材料采购员, 在符合国家材料使用标准的前提下, 对材料市场进行综合比对, 选择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 每一项施工材料都需要有出厂检验报告与第三方检验报告, 以此保证材料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材料采购员出现 “吃回扣” 的不良现象, 建筑企业需要通过完善的采购制度, 保证采购流程的透明化; 许多材料在采购与运输过程中, 都十分完好。 但在使用时, 还是出现了质量问题, 这是材料保存不当造成的现象。 因此,当材料采购到施工现场后, 材料员需要依据材料的特性, 将其放置在对应的管理库房, 并做好材料出入库登记, 减少材料的浪费现象; 最后, 许多材料在建筑使用过程中, 可以重复利用, 以减少经济支出, 但部分施工人员对材料的使用情况没有正确的判断, 导致部分本应报废的材料被继续使用, 给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 针对这种现象, 建筑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材料管理与使用制度, 通过科学检测的方式, 明确不同材料的使用期限, 以此保证材料在合理的使用周期内, 发挥最大的作用[4]。
2.6 强化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工作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 设计阶段是对建筑工程施工影响最大的阶段。 若设计不合理, 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与建筑物的使用期限, 对建筑物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强化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是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重要方式。 首先, 需要对设计单位与设计者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 杜绝 “无证上岗” 的现象; 其次, 设计方案需要与现场勘察的结果有机结合, 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第三, 需要对实际方案进行严格的会审工作, 通过内部审核、 专家审核等方式, 以保证设计方案不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 第四, 杜绝非法设计与非法印章的现象。 尽量与大型设计单位进行合作, 以保证图纸的专业性, 从而避免因图纸设计不当, 出现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
3 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施工质量通常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三方进行共同监督。 监理单位的工作内容是, 以业主的要求出发, 对建设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从而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 目前, 监理制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完善,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力度也还不够, 导致许多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 因此, 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理制, 并大力推行,确保建筑工程中能更好的运用。 首先,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 政府部门需要对监理制进行完善, 并积极推行, 引导建筑企业大力运用监理制; 其次,一项新管理制度的推出, 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利用强有力的法制制度, 对监理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 监理在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 也有责任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科学性。 因此, 需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 对监理工作进行考核, 避免其出现受贿、失职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
4 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 约束
从2008 年起, 建筑行业刮起了一股强烈的热潮, 许多企业纷纷转型, 在建筑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当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建筑行业时, 行业内部的管理就与建筑工程质量密切相关。 例如, 建筑企业在没有相应资质的背景下,仍旧开展建设活动, 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 政府部门需要对承包与分包建筑企业的责任进行明确限定, 以此规范其市场运作行为;其次, 对建筑企业的施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并以动态监管的形式, 掌握企业在建筑行业的运营情况,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 管理人员、 资金运转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以此保证企业能高质量完成建筑施工工作。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建筑企业, 需要及时进行停业整顿, 以免造成建筑行业的市场混乱[5]。
5 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施工的直接监管
从建筑施工的广义来看, 建筑施工行为都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 目前, 与建筑工程质量有关的管理条例已经相对成熟, 但部分企业对建筑施工的性质认识不到位, 不够重视法律的监督作用。 因此,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能按照质量管理条例的具体要求,开展施工活动, 政府需要依法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直接监管。 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与建筑行业的独特性, 积极创新与改革管理办法, 健全与完善运行机制, 以达到最完美的质量监督效果。
6 结语
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完成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建设能力,也与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建设工程是一项耗时长、 工作面广的项目,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将会影响建筑质量。 从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不仅是经济效益问题, 更是社会民生问题。 在未来的建设活动中,需要积极改善质量管理措施, 力求将建筑施工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此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