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2023-02-24唐婕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构建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初中道德與法治学科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的变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5-0062-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教师需要严格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念和性质进行正确分析,并从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引导。第二,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有新的认知,并将教学目标细化,有条理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第三,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层次化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研读《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原有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探索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路径。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价值导向原则

《课程标准》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严格遵循价值导向原则,坚持以树人为核心、立德为根本,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在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方面有更大的责任。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要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方式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降低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要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及时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课堂引领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并与学生进行良性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情况。通过转变教学身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为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有待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质量。但在传统课堂模式下,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没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单一地根据教材的顺序和内容教授课程内容。还有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没有将德育理念培养、个人素养提升等融入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甚至使许多学生出现思维认识上的错误[2]。比如,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试成绩突出则代表自身的道德品质优秀,这种片面的思维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强化思维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应用多样的教学模式。但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执着于应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或者长时间采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方式,而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或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优化和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比如,部分教师倾向于直接圈出学习重点和考试重点,尽管通过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能够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机械化的背诵和记忆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厌学情绪,无法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教学内容时效性不足

教学内容时效性不足是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核心,所传授的内容基本上全是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在应用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时也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并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也没有将时代发展背景融入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也成了“无根之草”,无法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法治意识的形成提供支撑[3]。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一)优化教学目标

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片面,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无法实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的育人目标。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进而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第一,以学期、单元为单位,设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设定层次化、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需求。第二,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教学大纲、学生发展情况等,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会更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能得到充分调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我的毕业季”这一课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使本课真正发挥育人价值。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优化教学目标,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能力成长目标、知识储备目标、价值观塑造目标,并从这三个目标出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青春的价值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二)丰富教学方式

1.开展体验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相对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体验式教学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课程情境创设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空间,并在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中展开话题讨论[4]。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还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重难点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创新驱动发展”这一课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创新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以及创新与美好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各项科技创新产品,如环保扫把或带有LED灯的雨伞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体验情境,将我国的科技创新产品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我国的科技创新,如科考领域的极地破冰船(“奋斗者”号)、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核电领域的“华龙一号”等。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学生能够从另一种视角去感受科技创新对人们生活以及国家发展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创新意识。

2.开展案例式教学

教师在开展案例式教学时也要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挑选教学案例。第一,选择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案例。教师需要选择具有正面性的案例素材,要求案例具有立德、树人的导向特征,通过案例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第二,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案例。案例素材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还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第三,选择典型的案例。教师能够引用的案例素材较多,需要从中选择能够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典型案例,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中

“与世界共发展”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中国是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教学案例,并与学生一同学习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价值以及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同时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建美好未来的情感价值目标。

(三)注重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师还需要注重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既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延伸与拓展,又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核心,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5]。这种方式既能够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总结能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中华一家亲”这一课内容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以与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将语文学科中涉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内容与本课内容融合,加深学生对“中华一家亲”

的理解。此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也可以与历史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将不同朝代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方针融入本节内容中,使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与思考。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又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也是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连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以课堂为中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在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设定实践活动方案,保障学科实践活动的可行性。此外,教师还需要在学科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获得成长。

例如,在讲解“追求民主价值”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基层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也可以带领学生亲身感受社区议事,使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将实践成果反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对高效课堂构建路径的积极探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足够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从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落实学科实践活动等角度出发,构建高效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贺志松.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課堂的构建[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6):3.

邱钢松.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20(3):90.

张希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中学版),2019(5):164.

向照阳.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生电脑,2021(5):128.

刘恒洋.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今天,2021(4):105.

作者简介:唐婕(1982.10-),女,江苏苏州人,

任教于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德育处副主任,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获苏州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第五届教坛新秀”称号,市直属学科能力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猜你喜欢

构建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职卓越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室构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研究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