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深刻内涵和实践导向

2023-02-24李祥祥孙兆静

关键词:三个务必斗争初心

李祥祥 ,徐 叶,孙兆静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2.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三个务必”集中彰显了百年大党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高度警醒,是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宣示,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崭新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实践导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新时代“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

“三个务必”的生成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强烈的现实诉求和重大的时代价值。“三个务必”源自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守正创新,着眼于统筹“两个大局”的整体需要,彰显百年大党创造新伟业的历史主动。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三个务必”生成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

1.1 历史逻辑:源自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守正创新

“三个务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植根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谦恭虚己、发奋图强”的道德品质、“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其中,“两个务必”思想是“三个务必”最直接的历史承继。“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24。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着客观形势和深刻寓意。1949 年初,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我们党的工作重心也将发生转移,开启进京“赶考”新征程。毛泽东同志科学依据“时”与“势”的变化,为防止革命胜利后党内出现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适时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旨在告诫全党:绝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必须要戒骄戒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23,“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24。“两个务必”在全党起到了“敲警钟”“紧螺丝”的作用,促使党顺利完成身份地位、工作重心的过渡转换,考出了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好成绩。

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承继“两个务必”思想基因,始终发扬优良传统,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至今日,我们党再次站在了“时”与“势”变化的关键转折点。从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为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适时总结、凝练、提出“三个务必”的科学论断,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守正创新,是对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精神密钥的揭示诠释,更是为完成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而提出的更高标准、更高层次的政治要求,在历史逻辑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2 现实逻辑:着眼于统筹“两个大局”的整体需要

“两个大局”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一个大局在内容上表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后一个大局在内容上表现为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秩序、力量、关系都处于“破局”和“立局”的迭变之中,充满着各种变量、变数、变革和变化。其中,前一个大局是后一个大局的重要变量和推动力量,后一个大局又对前一个大局产生重要影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态势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预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发展过程必将充满艰辛。他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3]“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考量和整体需要。

从前一个大局来看,随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必将顺势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圆梦之路上跑出加速度、考出好成绩。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最后关头,我们党面临的考试内容更难、考试题型更多、评卷标准更高。比如,深层次改革发展稳定矛盾凸显,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会终止。党和人民将面临着更为复杂艰巨、更具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后一个大局来看,当前国际格局重构、秩序重塑和力量重组在给我国发展创造重要战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世纪疫情蔓延、霸权主义等交织交融交锋。“变”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难预期性也让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焦虑、不适和排斥效应使我国发展遭遇达摩克利斯之剑。着眼于“两个大局”的客观需要,全党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提振精神,永远吹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向全党发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生动体现了对历史大势的深刻洞察、对风险挑战的清醒预见、对时局变化的科学应变,生动体现了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1.3 价值逻辑:彰显百年大党创造新伟业的历史主动

历史主动是指历史主体“遵循历史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总结历史经验,并借鉴历史智慧和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思维和实践活动”[4]。百年党史有力确证,始终保持历史主动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伟大成绩的重要秘诀,也是赢得未来的鲜明昭示。

“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创造历史新伟业的时代呈现。首先,“三个务必”彰显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秉承初心使命、发扬优良作风、保持斗争精神,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成功之道。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个务必”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我革命”“坚持敢于斗争”等历史经验,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前后呼应,在形式上是高度凝练的宣言式表达。其次,“三个务必”彰显党对历史规律的自觉遵循。“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5]510。人们可以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利用规律。“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和长期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能够确保党始终在前所未有的历史考验面前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从而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奋进的姿态创造历史、赢得未来。最后,“三个务必”彰显党开创新伟业的历史智慧。历史的重要关头,都需要一种精神引领指明方向,都需要一种精神凝聚团结力量。“三个务必”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出征号令,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政治动员,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一行动,进而感召亿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创造伟力,形成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的奋进局面。

2 新时代“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和实践之维。“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图景下提出的,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政治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有着特殊而鲜明的时代内涵。

2.1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向和价值皈依。党的初心使命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并赋予鲜活内容的时代课题。早在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首次提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年,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又提到“牢记使命、不忘初衷”。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讲话中先后使用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牢记职责”“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等表达,不断探索、完善、深化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论述。2017 年,党的十九大以大会主题的形式首次完整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这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初心使命问题的回答趋于成熟。2019 年,全党自上而下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开展了专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逐渐从理论自觉、思想自觉走向行动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初心使命问题,致力于对初心和使命的不懈追问,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它是我们党建党、兴党、强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实质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对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历史使命的执着追求和强大感召下,不断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娄山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党自身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诞生于风雨飘摇中的小小红船成长为新时代大块头的复兴号巍巍巨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入“三个务必”,就是站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出发,再次警示全党勿忘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再次向全党重申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彰显了党明确的自我定位和高度的历史清醒。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今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确确实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但是,越是取得喜人成绩越容易忘记初心使命,越是接近冲刺阶段越容易出现精神懈怠,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这是对已经或者即将显现的考验、危险作出的科学预判。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7]3“不忘初心”就是指不忘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无论我们党发展到哪个阶段,都将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使命”就是指牢记党的使命担当、奋斗目标,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都将立志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如此,伟大梦想的实现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在依靠发挥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伟力中,一如既往地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2.2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奋进新征程”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保证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1]这表明我们党所追求的事业是无比远大而崇高的,而任何历史伟业的开创都离不开优良作风。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无不印证着“骄兵必败”“祸起萧墙”的道理。如何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与党外爱国人士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对”,给出了我们党执政后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民主,即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1944 年,正值延安整风运动高潮时期,毛泽东又以历史学家郭沫若撰写的重要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警示党员干部,“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8]。1949 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为预防革命胜利后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再次为“进京赶考”提出了“两个务必”,确保我们党筑牢了全国执政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预防和纠治党内出现骄傲自满、恃功挟赏以及腐化堕落现象,党带领人民对践行“两个务必”接续探索,在不同时期先后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围绕纠正“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历史充分证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成为我们党一以贯之、永不褪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发展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把“两个务必”的思想精华进一步凝练提升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告诫全党要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旨在警示全党以什么样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奋进新征程。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关键在党的领导。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百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9。但自信不等于可以自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成就的同时,从九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发展还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党和人民还将面临着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绝不能存在半点骄傲自满,绝不能存在一丝麻痹大意,也绝不能躺在前人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更应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就是要做到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虚心学习一切有益经验,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难题;“艰苦奋斗”就是要做到抚今追昔、乐而思忧,始终保持“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自觉性,以艰苦朴素、埋头苦干的作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证。

2.3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胜法宝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创未来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从理论来源看,马克思主义饱含着丰富的斗争思想,是我们党涵养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的思想武器。基于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致力于对资本主义旧世界剥削与压迫的强烈批判,马克思主义从一出场就呈现出鲜明的斗争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要想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就必须经过残酷的斗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天然地具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基因。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至暗时代,决定了其开辟光明之路必然充满复杂斗争。正如毛泽东所言:“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依靠顽强斗争、浴血奋战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带领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领人民实现了富起来。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发扬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统揽“四个伟大”,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带领中国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正是依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赢得了历史主动,创造了辉煌成就。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提出,“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承前启后地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继承性和创造性,严肃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的问题。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10]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同看得见与看不见、国内的与国际的以及自身的和外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作艰苦的斗争。“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5]83。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艰巨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为世界之变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伟大梦想,我们还将面临着更大的“考场”、更难的“考题”。此外,我们党内还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1]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5]80“敢于斗争”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积极主动迎战,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民族尊严,赢得发展主动;“善于斗争”就是指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用好斗争艺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依靠顽强斗争克敌制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3 新时代“三个务必”的实践导向

“三个务必”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浓缩展示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践行“三个务必”,要在坚持问题意识、坚持思想铸魂、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自我革命的基础上,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开展党内主题教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3.1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理论研究阐释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三个务必”来源于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谋篇布局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践行“三个务必”,需要树牢问题意识,在深化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阐释中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其解释力、判断力和实践力,增进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

一要深化研究“三个务必”的体系构成,把握其内在辩证关系问题。第一个“务必”是奋斗目标,也是做到后两个“务必”的根本前提和动力;后两个“务必”是实现第一个“务必”的具体要求,其中,第二个“务必”是基本保障,第三个“务必”是方法途径;三者是相互支撑、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二要深化研究“三个务必”的历史渊源,把握其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要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史,进一步揭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进一步理顺弄清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十个坚持”与“三个务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要深化研究“三个务必”的现实呼唤,把握其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问题。要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进一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上把握“三个务必”理论和实践的必然性,进一步从“两个大局”的时代境遇去把握“三个务必”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

四要深化研究“三个务必”的实践转化,把握其与完成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问题。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十二个方面的重大任务,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研究清楚“三个务必”的躬行践履问题,提出详细而具体的落细落实策略。

五要深化研究“三个务必”的理论创新,把握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问题。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阐释“三个务必”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蕴藏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3.2 坚持思想铸魂,融入党内主题教育

理论上清醒是为了思想政治上坚定。集中性党内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坚持思想铸魂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集中性党内主题教育,党的思想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效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1]将“三个务必”融入党内主题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三个务必”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性重塑和革命性锻造的最新要求。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二要把握学习要点,做到学深悟透笃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如何学习“两个务必”作出指示,他谈到:“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得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并使之更好指导党的建设?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加以弘扬?我们坚持‘两个务必’重点应该抓什么?怎么抓?”[12]这些论述萦绕耳畔,为新时代学习践行“三个务必”提供了重要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融会贯通,肩负责任学、结合历史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

三要创新学习形式,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立足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挖掘形式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认真组织开展好线下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建读书班、参观践学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各级党政机关网络党校建立一批线上集中学习课程,广泛开展学习培训;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常规学习和自由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集中性学习教育机制。

3.3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底线思维是我们党的重要战略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两部分均提到了底线思维。底线思维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好最坏打算,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三个务必”蕴含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底线思维,要求全党提高见微知著能力,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并把其置于“五个必由之路”之首,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全党必须明确,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任何弱化、虚化、淡化党的领导的问题现象作坚决斗争。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否认或放弃党的领导地位的任何企图都会犯颠覆性错误,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二要坚持人民至上底线。人民是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要妥善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警惕敌对分子放大发酵矛盾,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要深入了解民意,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怨”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要坚持廉洁自律底线。清正廉洁是新时代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如果突破廉洁自律底线,就会变质变味变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用“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和条件还没彻底根本铲除,反腐败斗争要时刻做好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守住底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腐败存量和增量的斗争力度,以最严格最严密的法治制度正本清源、标本兼治;要坚持严的主基调,继续深化对风险领域、重点人群、关键少数的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四要坚持安全稳定底线。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石,也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稳定环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3.4 坚持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三个务必”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对象、动力和方法。

一要明确革命对象,抓住革命重点。自我革命的对象不是其他政党或别人,而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我们党既是自我革命的主体,也是自我革命的客体。自我革命是一个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臂的勇气和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刀刃向内触动自身利益;要坚决纠正“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要彻底杜绝“七个有之”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惩治腐败不动摇,从根上刹住歪风邪气、清除顽瘴痼疾。

二要厚植内生动力,筑牢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广大共产党员唯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自觉抵制外部各种诱惑,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要跟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紧密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学习内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三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党的自我革命的成效如何,需要在伟大斗争中得以检验。当前,着眼“两个大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要不断变化。要发挥敢于斗争的历史主动,同企图颠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明确妥协退让、委曲求全只会招致更为被动、屈辱的境况;要善于斗争,在准确识变的基础上,创新斗争的方式、掌握斗争的艺术,做到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不确定性上增加确定性,在原则问题上坚持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力争灵活机动。

4 结语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实干精神至关重要。“三个务必”以宏阔的历史视野,立足时代之变,从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和斗争精神三个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新时代三问,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深邃的党建思想和重大的政治要求,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浓厚的政治情怀,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必须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准确深入把握“三个务必”的思想精髓,做到守初心、担使命、严作风、善斗争,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中推动“三个务必”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斗争初心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