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历史考察

2023-02-24吴周阳

广东青年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西安市工作

冯 兵 吴周阳

(1.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发展工程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 )

“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立即着手研究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颁布相关政策性文献、建立青年团组织,标志着党的青年工作初步实现组织化、规范化。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任务,党和国家对青年的培养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西北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城市,西安在历史上有“中国的西北军政重镇”之称,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最早建立组织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更是西北地区许多重要机构的所在地,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历史。系统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的青年工作,以此透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青年工作的整体情况,有助于吸收历史经验,推动当前青年工作顺利开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缘起

毛泽东强调:“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2]在任何历史时期,坚持立足实际情况开展具体工作是我们党的基本遵循。青年人数方面,1949-1959年间,西安市青年人数由11万人增加至52万余人,占西安市总人口的比例也由5%增长至16%。[3]这一时期,西安市青年的数量较为庞大,人员构成较为复杂。青年组织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市青年群体自发组织成立了许多团体,但这些团体缺乏组织性和统一领导,分布较为零散,加之大多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未将全体青年真正组织动员起来,因此革命胜利后大部分都解散了。青年思想政治状况方面,这一时期部分青年的思想认知和政治立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例如,来自地主和资产阶级家庭的部分知识青年在土改等运动中有一定的损失,“或多或少对党、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产生了怀疑、动摇和不满”[4]。部分青年在工作学习、个人作风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某些岗位上的青年同志“不安心、怕埋头、不愿做细致的事务工作、得过且过、不肯多花脑力去认真改进工作等等”[5]。还有部分青年与工农群众缺乏联系,“他们不愿意和工农大众相联合,他们反对工农运动,这是青年运动潮流中的一股逆流。”[6]这些情况显示出西安市开展青年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基本架构

列宁指出:“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7]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依靠党的组织体系来实现,青年工作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紧紧依靠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坚强领导外,开展青年工作还需要逐渐建立与完善团的各级组织,凝聚各方力量,积极领导好、发挥好其他团体和青年组织的优势和力量。

(一)核心力量:共青团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从两个方面着手建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将多头分散的插花状态转为集中的组织形式。各校、各生产单位通过召开团员大会成立了统一的支部,逐渐克服了宗派主义现象。二是公开组织。在敌人反扑西安的威势解除以后,开始对外公开组织,但由于领导上顾虑太多、问题解决迟缓,只公开了部分支部,还有一些处于半公开状态,团的文件也只公布了几个支部。对此,团员也只做了一些口头上的宣传,导致大多数群众只知道几个支委和自己熟知的几个团员,团组织的影响不大、联系不广泛,还是在原来已联系积极分子的基础上发展团员[8]。为了克服解放初期西安市建团工作存在的问题,1949年6月,中共西安市委和中共中央西北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安市工作委员会。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帮助下,团西安市工委在团的组织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厂、农村、学校等均广泛建立了团的组织。到1951年10月,全市共有团员5 935人(男4 473人,女1 462人),约占全市青年总数的4.562%(平均每22人中就有团员1人)[9]。支部建设方面,按照生产、职业和行政区划建立团支部,如工厂企业、连队、学校、街道、农村等,团员有5人以上时即成立团的支部。截至1951年,西安市共建立了292个团支部、22个总支,其中工厂支部42个,农村支部22个,学校支部100个,机关支部99个。[10]截至1956年9月,全市共有团员43 923人,占青年总数的33.3%,支部 1 751个[11]。

(二)协作配合:工会与妇联

曾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认为,青年团在开展工作时要“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上下请示是上向马克思、毛主席、党的方针政策、同级党委请示,下向群众请示,深入调查研究;左右求援是配合行政、工会、妇联工作[12]。1950年5月,西安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了西安市总工会。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团与工会的协作配合,1950年12月,团西安市工委青工部与市总工会青工部合作办公,这样两者不仅在工作上步调一致,而且干部力量可集中使用,又能够以团为主,引导广大青工参加各项工作。这一时期,青工部与市总工会各部门联系不密切。由于干部人员少,又经常忙于企业团委的具体工作,市总工会无力照应青工工作。为了进一步密切两者关系,提升青工工作效率,西安市总工会与青年团决定统一建立青工部,并对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13]。

1950年3月,西安市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西安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会议讨论通过了《西安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组织章程》,市辖12个行政区也分别成立了民主妇联分会。这一时期,西安市妇联在支援前线、改造妓女、宣传贯彻婚姻法、组织家庭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扫盲工作等方面均做出了许多努力。这些工作无论在内容、开展方式还是工作对象上,都与青年工作有诸多重合的地方,对整体开展青年工作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协同作用。

(三)地方补充:其他青年社会团体

1922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青年团中央就专门发布了《本团与各种青年团体之急应联络》的通告,要求各地青年团要“奋勇去联络各种青年团体,联合在同一战线上奋斗”[14]。青年工作是一个内容繁杂、对象广泛的复杂工作,必须团结好、凝聚好青年社会团体组织。这一时期,西安市的青年社会团体影响力较大,主要有三个较为重要的组织。

一是西安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作为全国青联的团体会员,西安市青联是在中共西安市委的领导下,以青年团西安市委为核心的全市各族各界青年的统一战线组织,是西安市民主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15]。二是西安市学生联合会。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青年团的帮助下,建立的不分宗教、信仰、性别、出身的学生群众性组织。三是西安宗教青年团体。依据不同的宗教信仰,西安市成立了许多不同宗教性质的青年组织,最典型的是基督教青年组织,包括基督教青年会、西安基督教女青年会等,这一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延续。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按照全国青年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安排,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结合西安市青年的具体情况而展开。

(一)加强青年干部的配备与培训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6]1949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指示》中强调,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与训练,是建团后的最重要工作[17]。作为广大青年群体的“关键少数”,青年干部能全面感知和了解青年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对青年极具感召力。因此把握住青年干部,能够显著提升青年工作的实效。但青年干部“绝非先天形成,而是后天养成”[18],要充分发挥好青年干部在青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和培养。新中国成立后,青年干部的整体水平还较差。以团的干部为例,这一时期团干部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很低,这些同志虽然大都积极热情,愿把工作做好,但业务生疏、缺乏经验,因此工作效率不高,团的活动开展不起来,不能满足青年需求;有的团干部连团的组织原则和基本知识都不懂,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思想认知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误区。[19]为了适应建立人民政权的需要,西安市委决定从进步青年中吸收大批干部,实施先培训再上岗的方针,按照德才兼备和干部使用专业化的原则,对青年干部进行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有步骤的培养和提拔。这一时期,西安市对如何培养青年干部展开了诸多思考,指出培养青年干部应该以加强思想、政策、业务教育、具体帮助工作为主,辅之以少批评、多教工作办法,要把青年干部的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分开[20]。基于此,这一时期,西安市主要从思想与业务两方面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

第一,政治思想教育。(1)加强青年干部的党性觉悟。西安市委针对少数干部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党性觉悟不高、立场不稳、腐化堕落等不良倾向和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的教育,并通过系统的党课对青年干部开展共产主义教育和党性培养。青年干部通过学习《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党章教材》《共产党员课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内容,从理论层面加深了对共产党员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2)夯实青年干部的理论学习。1949年8月,西安市委成立了西安市总学习委员会(简称总学委),组织领导西安市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根据干部的工作性质和文化理论水平,将其编为高级组和普通组。高级组自学社会发展史,普通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内容。理论学习采用自学、集体讨论和听报告等方式进行,并通过考勤、考试等加以规范和考核。1951年2月,中央对加强理论教育作出了新的指示,强调加强理论教育是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的根本方法,但目前全国的干部理论教育状况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各地必须按照当地具体情况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提高干部的理论教育水平。为此,西安市委在1951年9月、1952年6月先后发出《关于整顿和加强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和全市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并决定从1952年7月开始逐步实行正规学习制,将全市在职干部按照文化程度分为高、中和初级组,高级组采用自学方式,中级组和初级组进入干部业余政治学校学习;高级组和中级组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毛泽东选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等内容,初级组学习政治、经济和哲学常识。这一时期,西安市有序深入地推进干部理论学习,有效提升了广大青年干部的理论水平。

第二,提升专业技能。(1)提升青年干部的理论研究深度。1954年,西安市委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要求市部、局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1955年,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全市开始进行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的讲演活动,并动员和鼓励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对社会各方面进行研究,积极参加学术批评和讨论。这一时期,西安市委多次专门组织西安地区理论工作者召开学术研讨会,号召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和有研究能力的干部都要结合实际开展理论专题研究,强调干部要和理论工作者一道,在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理论、撰写文章、总结工作经验。虽然部分文章存在质量不高、观点偏颇等问题,但仍有不少文章内容较为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时期干部理论研究的总体水平。(2)提升青年干部的文化技术素质。西安市委在各区设立干部训练班,采用先培训后上岗的方针,1949年即训练了新干部1 402人。1952年,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西安市委开始对在职干部进行文化技术培训,共有3 126人参加了培训,占全市干部的46.3%,其中有1 529人参加业余学校文化补习,有829人采用其他方法学习。[21]1953年,西安市委将在职干部培训工作效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市干部培训的实效。西安市委干部培训学校还增设了地方工业班、公私合营班、农业互助合作班、工厂支部工作班等,拓宽了干部培训的平台和方式。

(二)运用多样的宣传方式与策略

在革命斗争时期,宣传工作是我党制敌取胜的重要法宝,“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22]。革命胜利后,宣传工作仍然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凭借,这体现在党的各项事业和工作之中,党的青年工作也不例外。

第一,报刊宣传。以《陕西青年报》为例,这是共青团陕西省委的机关报,其前身是1949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北工委创办的《青年生活》。《陕西青年报》最开始定为10日刊,后改为周刊、5日刊和周双刊。该报结合青年特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指示,反映青年的要求和愿望,探讨青年关心的社会问题,传递各地青年活动的信息,极大地推动了西安市的青年工作。在针对青年群体宣传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方面,《陕西青年报》刊登了诸多号召动员青年群体投身生产建设的文章。例如,1956年2月3日刊登了《青年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大显身手》,2月18日刊登了《农村青年应当成为农业生产和科学文化事业中的积极分子和突击力量》。《陕西青年报》还先后创办了“时事讲话”“团课教材”“科学宫”等栏目,旨在增强青年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陕西青年报》以青年切身相关的问题为抓手,组织广大青年开展讨论。例如,1956年3月,针对包办婚姻的问题,《陕西青年报》刊登了《封建魔爪杀死亲姐妹》的文章,在青年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广大青年开展了关于“反对包办买卖争取婚姻自主”的讨论。这些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语言生动、具有亲和力,切合青年特点,受到了广大青年的欢迎。此外,西安市还针对特定的青年群体印发了刊物。例如,青年团西安市工委编印了《西安团讯》,其总的编辑方针就是通过各种具体问题对广大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组织广大团员开展团内思想批评,并结合每一时期的中心工作,适当刊发有关指导工作和交流经验的文章。为了适应不同单位的需要,《西安团讯》从第15期开始,还分别出版了工厂版、学校版、机关版。《西安团讯》从第18期开始公开供一般青年群众阅读。报刊在提高青年思想觉悟的同时,也间接推动着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例如,《西安团讯》刊载六○一厂团总支通过建立生产日报制提高了生产的经验后,新华印刷厂总支进行了重点学习,团员张志文感慨说:“建立了日报制,不但能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也解决了生产中的思想问题。”[23]又如《西安团讯》第13期介绍了大华团委如何引导团员完成生产计划的经验,六○三厂第六支部学习以后,纠正了过去团员在团内重订计划的错误做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4]

第二,广播宣传。1949年5月10日,西北局要求西北新华广播电台由原来的主要面向敌区、敌军,逐步转为主要面向新解放区和城市工人(1)西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9年12月11日改名为西安市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10月1日又改名为西北人民广播电台,而以西安台作为西安市台,西安市广播电台在这一时期名称更迭较为频繁,故作此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委便发布了《关于西安人民广播电台的决定》,强调将工人和青年学生作为主要对象,西北新华广播电台每天播音从1次增加至3次,全天播音时间由3小时15分钟增加至8小时零5分钟;播放内容以时政新闻为重点,兼有文艺性、生活类的节目。1950年5月15日,西北台开办了《青年节目》,以广大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以向青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教育等为主要内容,节目每周发稿6次,每次20分钟。《青年节目》开办初期,主要宣传新中国成立前西北青年同国民党斗争的情况,将国民党时期青年所受的压迫与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的民主生活进行对比。这一时期,《青年节目》设有“时事讲话”“青年讲座”“团的生活”等专栏,并邀请青年团领导干部(如罗毅、韩夏存等)和各界青年代表发表讲演。在西北青代会、学代会召开期间,《青年节目》还通过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讲话等形式,报道会内外情况。此外,还宣传各级团组织带领青年团员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和生产建设的情况,介绍团组织的工作经验,充分显示了西北青年献身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意志和行动。

第三,榜样宣传。共青团西安市委结合青年特点,组织了青年突击队、青年积极分子等竞赛和表彰活动。在一五计划期间,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建筑等行业先后组建青年突击队7 100个;1955年8月,西安市还召开了第一次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表扬了一批自1953年以来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青年,检阅和表彰全市团员青年的生产建设成绩,鼓舞广大青年的生产热情和意志,进一步激发全市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现与培养更多的先进人物、先进班组,在青年中树立先进的榜样,掀起向先进者学习、人人争取当先进者的热潮。[25]

(三)扩大与夯实青年群众的基础

曾任共青团西安市委书记的延焕梧认为,几年来团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很大的,经验是丰富的,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应当充分加以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广大青年同团组织的关系有所疏远。青年工作在许多地方不够协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发挥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群众的纽带作用,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26]。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安市完善了组织建设。1949年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安市工作委员会成立。1949年10月至1950年底,西安市辖12个行政区陆续建立了青年团工作委员会,1949年团员数量为116人,1954年发展到32 320人,1959年已发展至140 629人;1949年团支部数量为3个,1954年发展到1 301个,1959年增至7 045个[27],团组织不断发展、团员队伍不断壮大,为西安市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组织优势和基础保证。西安市还通过对青年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引领青年的意识形态,占据青年的思想高地;在动员青年参加生产恢复建设与社会改革运动过程中,统一青年战线,凝聚青年力量;还针对青年所想所需切实开展工作,有效地解决了青年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些措施都很好地扩大了与巩固了这一时期西安市的青年群众基础。

(四)少数民族青年、宗教青年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以一般青年为工作对象外,西安市还尤为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对特殊青年群体开展工作。

第一,少数民族青年。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西安市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维吾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有19 66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5.37%[28]。这一时期,西安市的少数民族青年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回族青年。根据1952年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的回族青年多从事小商贩、屠宰等工作,其中小贩最多,约占全体回族青年的85%,回族青年文盲占总人数的67%[29]。在初步了解回族青年情况的基础上,西安市针对回族青年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和引导工作。(1)组织发动回族青年参加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学习,例如市民业余学校、中等学校、回族文化馆-文化政治班等,不断满足回族青年学习文化、政治的需求。截至1952年,全市上业余学校的回族已有892人,其中大多数为青年;1949年中等学校的回族学生有70余人,1952年增加到2 478人,其中师范生14人,中等技术学校学生16人;1949年回族小学生有500余人,1952年增加到2 113人;回族大学生增至44人,极大地提高了回族青年的文化水平与素质[30]。(2)通过提升回族青年的业务技能、端正其劳动态度和就业观念,不断推动回族青年就业转业。例如,自1951年起,青联在回族区举办业余会计分校,学程为三个月一期,每日授课两节,时间为晚上8-10点,共2小时,每周共12小时,共12周,业务课与政治课各占50%。业务课程包括借贷原理、记账过程、利息问题、贴现、双式簿记等内容,实用性很强。每月还会举行一次月考,修业期满后举行毕业考试,还经常检查学生课外作业、练习题及小组讨论记录等,保证回族青年完成学习任务[31]。截至1952年,共举办了三期会计补习学校,共培养回族青年71人(多为失学青年),除21人正在学习外,均陆续转业或就业[32]。

第二,宗教青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宗教青年中佛道教徒有30余人,基督教教徒有2 378人,天主教教徒有1 500余人,因此佛道教青年工作并不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与佛道教青年的联系体现在组织他们听报告、参加他们的节日活动等方面[33]。这一时期西安市宗教青年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基督教青年和天主教青年,工作内容集中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宗教界人士的思想改造是改造政治立场的问题,而不是改造信不信神的问题……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宗教是有神论。世界观的不同是可以存异的。但是,在是否接受党的领导,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全国人民必须一致,只能求同,不能存异。”[34]为了加强宗教青年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西安市委于1953年1月5日举办了基督教青年总路线学习班,为期三个多月,每周集中学习1-2次,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阅读和座谈,并注意在讲课中采用生动具体的事例。通过学习,许多宗教青年对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了热爱,改变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认识。有一位叫董鸿治的青年说:“过去我只知道祷告,现在我才知道光祷告来不了个社会主义”;有一位叫徐永福的青年说:“原来我以为总路线和我没关系,现在才知道啥都离不开总路线”;还有一位叫余名俭的青年说:“过去我常和别人一同发牢骚,埋怨政府,现在认识到这是不对的,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有困难,我们不能看笑话。”[35]共青团西安市委还结合青年教徒的思想情况,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时事政治宣讲活动。例如,组织宗教青年参加市青联主办的青年讲座,内容以时事政策为主,并重点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一般遇到有大运动或时事问题、各区各个时期中心工作问题即行召开。例如,1951年4月,在全市各区各宗教青年中召开了大小共35次反对美帝武装座谈会[36]。此外,还动员他们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节日活动,在实际运动中教育他们。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1949年5月20日,西安市解放,万余名青年学生上街迎接解放大军进城。6月以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北工委和西安市工委成立,带领团员青年参加随军服务、复学复课、恢复生产、宣传政策法令、稳定社会秩序、协助政府接管旧政权。[37]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青年发展的目标与实际状况,西安市针对青年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西安市的青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巩固扩充了青年群体力量,助力了新中国的恢复与建设,促进了青年群体的发展。囿于时代的局限,这一时期西安市的青年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组织发展方面,过于抓数量而忽视质量,吸纳入团的部分青年素质不达标。某些单位在订立计划时盲目增加团员发展数量,认为计划“越大越先进”;部分单位忽视主观条件,只顾提高团员占青年比,个别团支部甚至在发展新团员过程中展开“竞赛”,提出“争取共青团班”的口号;不少团支部发展团员过多,只忙于办理入团手续,很少有计划地向积极分子进行团的知识和政治思想教育。[38]制度方面,这一时期西安市的青年工作缺乏整体性制度规划与构建,存在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广泛、质量不明显等问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39]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青年工作提供了启示和历史借鉴。

(一)坚持党管青年是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力量。”[40]党的领导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是全方面、全方位的,就青年工作而言,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青年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的青年工作始终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方向。严格以党的政策和要求规范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行动,使青年始终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例如,青年团西安市委为了保证党的领导、加强青年工作中的集体领导和克服分散主义,特颁行了若干规定[41];同时还围绕各个时期的特定任务,动员青年积极参加党的各项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42]。新时代的青年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更突出的问题,更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开展青年工作的根本政治要求。(1)以引领青年思想为核心。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相互激荡的趋势愈发显著,青年群体因缺乏理论知识、实践经历等,难以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进行鉴别和判断,极易被错误思潮诱导。因此,必须用党的科学理论来武装青年,不断提升党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四史”等方面的教育。(2)以共青团组织为抓手,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共青团要不断提升青年工作的实效,要立足新的历史背景与任务,针对共青团建设发展面临的诸多新变化新挑战,解决共青团凝聚力欠缺、服务力不强等问题,要以党建带动团建,进一步密切团青关系,不断推动服务型团组织的建立,抓牢做好团的服务建设工程,落实好教育青年、培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责任。

(二)照顾青年特点是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在开展青年工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年群体,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在少数民族青年工作方面,着重关照回族青年,在了解回族青年整体状况的基础上,展开就业转业帮扶、扫盲与文化教育、开展业余文娱教育活动等措施,满足回族青年对就业、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重点强调要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少数民族青年工作,在开展少数民族青年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并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等[43]。新时代要更好推进青年工作,必须全面了解新时期青年群体概况,这就要求充分认识与评估青年群体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青年本身,国内外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不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是新时代青年群体所处的大环境。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新时代的青年群体也有了新的变化和需求。2022年4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记录了新时代青年工作历程,反映了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白皮书在对青年发展成果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强调指出目前青年发展事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被总结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等,这是目前青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青年特点需要考量的内容。要深入青年开展调查研究,下沉到青年中去,从实际出发把准青年脉搏与特征,始终贯穿青年路线。

(三)创新培养形式是青年工作的时代要求

创新是推动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推动青年工作创新,是新时代青年工作赓续百年荣光、接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历史时期青年工作的背景、任务不同,开展青年工作必须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的要求;随着时代发展变迁、青年特点变化,青年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青年群体特点,采取了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开展青年工作。例如,通过举办业余补习学校团结教育店员学徒以及失学失业青年,广泛建立以青年代表为骨干的读报组,举办以家庭妇女与小贩中不能到业校上课的青年为对象的读书会,读物为“小人书”等其他通俗读物等[44],这些工作方式和培养途径,很好地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青年的现实情况、特点与需求。

新时代有效推动青年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不断创新青年培养形式,推动青年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创新发展。(1)用好互联网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表现形式多样,这些客观优势为新时代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途径与方式,青年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技术变革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青年培养形式。当代青年群体是“网络新一代”[45],是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因此,开展青年工作必须把握好运用好互联网,“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能赢得青年”[46]。新时代,开展青年工作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互联网手段。(2)推动共青团组织转型升级。共青团是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先锋和核心,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青年工作更好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推动青年工作创新发展,共青团建设需要迈向新高度,实现转型升级。共青团要始终立足“服务青年”这一重要职能与核心任务,同时在引领与培养新时代青年过程中,要逐渐摒弃传统的“管理型”模式,在把准青年工作的根本方向、站稳根本政治立场的前提下,学会向青年借力,激发青年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由此不断推进青年工作的创新。

(四)加强制度建设是青年工作的重要保障

团中央举办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强调,要加快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契合青年特点的青年工作体制机制[47]。制度作为一种稳定的、长期性的规则和运作模式,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和功能,能够规范与引领制度范围内的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新时代,共青团不断加强青年工作的制度建设,是推动青年工作更好开展的科学方法和重要保障,能够让青年工作有规可循、有序开展,促进青年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更能适应新时期新青年的变化发展,切实提升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1)优化团干部培养与考察制度。团干部作为共青团的中心和领导骨干,是推动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团干部培养方面,团章在政治、学习、工作、作风、品德五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培养与加强团干部的素质提供了指导与借鉴。团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48],必须扎根青年、心系青年、依靠青年。在团干部考察方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将“建立和健全团干部考核和监督制度”调整为“建立和健全团干部的考核、监督和问责制度”[49],在落实常态化考核与监督的基础上,更重视用问责制度兜底。(2)要继续推进与完善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新时期、新条件、新任务、新挑战,结合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党和国家构建和制定了一系列推动青年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全面搭建了青年发展规划体系框架,通过出台和落实具体政策,实际解决青年在就业、婚育、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为青年更好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进而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导向[50],这些都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工作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为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全局性、整体性的视野和指导,为促进青年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未来,仍需要根据青年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完善和改进体制机制。例如,探索鼓励青年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国家与地方开展青年工作的协调机制等,切实优化青年发展的制度体系架构。

结语: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的青年工作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缩影。立足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深刻变化的背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青年群体的具体状况,西安市从不同层次和维度对青年开展了特定工作。在组织架构上,以共青团组织作为开展青年工作的核心力量,以工会和妇联作为协作搭档,以青联、学联等为代表的青年社会团体作为补充,搭建起西安市青年工作的整体框架;在具体实践中,从加强青年干部的配备与培训、运用多样的宣传方式与策略、扩大与夯实青年群众的基础三个方面渐次开展青年工作,同时关注以少数民族青年和宗教青年为代表的特殊青年群体,充分体现了青年工作需要照顾青年特点的要求。这一时期西安市青年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与缺憾,但都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值得深入总结和思考。

猜你喜欢

西安市工作
基于GIS的西安市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研究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不工作,爽飞了?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