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技法指导之“联想与想象”
2023-02-24王淦生
王淦生
联想和想象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手法,都是由此及彼的思索,其中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升华,两者关系密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
联想是已有生活经验的组合,通常是指由某人、某物、某事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物、事。这些人、物和事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想象则是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新创造。在心理学上,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和想象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所见所闻中生发出来,帮助人们拓展取材的领域,获得无限丰富的写作材料,开辟出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新形象。因此,写文章,不管是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还是写人叙事、勾画形象,都不能没有联想和想象。特别是文艺创作,更应富于想象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都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典范。
联想与想象的几种类型
联想与想象是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规武器。在我们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审题、立意、构思和谋篇布局阶段一般都会运用到联想和想象。下面,我便借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的高考、中考作文题,对联想与想象的几种常见类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考场作文片段,对其运用作适当说明。
先来谈谈联想。联想大致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四种。
一、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因事物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是形态或性质上存在某些相似之处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下面这道作文题便用了相似联想:
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书写了山水之路;莘莘学子以书为舟,遨游在知识海洋;航天英雄以梦为舟,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运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以“以……为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见解,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
题目里的“舟”,原是一种载人前行的工具。考生写这篇作文时,就必须运用相似联想,由舟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像舟一样承载、支撑、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的事物。比如,书籍、理想、运动……它们就与“舟”有着相似之处。请看作文《以书为舟》中的片段:
如果人生是一片茫茫大海,那书籍就是渡我越过大海抵达人生彼岸的一叶扁舟。
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那些有关品德修养方面的书籍,是人生之舟上的罗盘,会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些知识性读物,是人生之舟上的引擎,是推进我们前进的力量;那些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生之舟上的精神食粮,将会让我们的精神丰盈和灵魂茁壮……
考生由“舟”联想到了“书”,并将书本上学到的品德修养、文化知识、人生道理与舟上的罗盘、引擎、食粮相照应,将“以书为舟”这个主题表现得形象、生动而深刻。
二、相关联想。相关联想指的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如由“夜来风雨声”想到“花落知多少”即为相关联想。请看这道作文题: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由“叶落”想到“秋至”、由“一枝勃發”想到“春色满园”,均为相关联想。审题时,考生除了运用相关联想,理清“叶落”与“秋至”、“一枝勃发”与“春色满园”之间的相关性,还要理解这道题中所引诗句的象征意义,明白这道题的真正意图在于让考生能以一滴水反射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见世界。请看优秀作文《一叶一世界》中的片段:
几年前我初到这座城市,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车如流水马如龙”,更领教了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面对汹涌而恣意的人流,汽笛杂乱却毫无底气,红绿灯更是成了摆设……
如今再到这座城市,我看到了超越过去的繁华,更看到了城市的秩序。红绿灯下,车流有序停行,错落有致;行人或走或停,不疾不徐。在等红灯的人群里,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童音:“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停下?”
“看到红绿灯了吗,宝贝?红灯必须停下,绿灯才能通行。”
……
一叶知秋。在小小的红绿灯前,我读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便运用了相关联想,由红绿灯下的交通状况联想到了城市的文明和秩序;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市前后的文明状况作对比,突出了城市的进步。
三、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指对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人们接触一事物时便会想到另一事物。请看作文题:
防疫,拉开了人们身的距离;抗疫,又密切了人们心的联系。
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由“身的距离”想到“心的联系”,便属于对比联想。在抗疫中,为了安全,大家努力保持着“身的距离”,但这丝毫不妨碍大家“心的联系”,甚至“身离你越远,心离你越近”。而这正是中国抗击疫情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请看作文《远和近》中的片段:
在公共场合,我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米的“安全距离”;在餐厅,我们之间总要隔着一个座位;在上课时,我们之间更是会隔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银屏……
其实我知道,这些都不是距离——今天“身的距离”都是为了明天的“健康团聚”;今天与你相隔,正是为了彼此的健康与安宁。身虽离你很远,心却离你更近!
在这个片段中,考生重点描述了抗疫中人们“身的距离”,又深刻分析了这种距离中体现的“心的贴近”,这便属于对比联想。文段通过身与心的距离的对比,突显了文章主题。
四、因果联想。因果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事物,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其中就运用了因果联想。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你的思考、认识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由“岁月静好”联想到“负重前行”,就是一种因果联想。“岁月静好”是果,“负重前行”是因。因为有无数奉献者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所以有了大众美好安宁的生活——这正是这道作文题所要表现的主旨。下面是优秀作文《除夕夜,边关情》中的一个片段:
除夕之夜。祖孙三代三世同堂欢聚一堂,先吃团圆饭,再看联欢会,最后发红包……虽说气氛还和往年一样,温馨、热闹、欢快,但大家心里都多了一层思念——去年暑期,哥哥大学毕业志愿参军到了雪域高原。今年,他第一次“独在异乡为异客”,离家在外过年,而且除夕夜的上半夜,他还要站岗执勤!
所以,在收看联欢晚会的电视机旁边,我特意放置了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哥哥说了,等他零点换岗之后要和全家人视频拜年。所以,与其说大家在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不如说一家人都是在等待着数千公里之外的哥哥在电脑屏幕上出现!
这个作文片段运用了因果联想——亿万华夏儿女能够在除夕夜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正是因为有子弟兵在边疆站岗放哨,“负重前行”!描写角度巧妙,主旨突出。
再来谈谈想象。想象有不少的分类标准,通常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读完一本小说,头脑中浮现出主人翁的音容笑貌,这就属于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你独立构思一部叙事作品,其中的人物、故事便属于创造想象。
在写作实践中,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很多时候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很多的创造想象会借助再造想象得以实现。我们来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这道作文题已经规定好了题目,并且提出“展开想象”的要求,内容要求是“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这样的“绿水青山图”,一定是考生头脑中所储存的既往经历过、观赏过、阅读过的实景、图片或文字当中最美好的景象,以及考生所憧憬的虚拟景象,是两方面经过取舍和糅合亦即经过“再造”与“创造”相结合而形成的美好画面。所以,这样的想象必然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交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优秀作文《绿水青山图》中的一个片段:
“凤翱翔于九仞兮,非梧不栖。”这条街边种满了梧桐,当地人称之为“栖凤街”。栖凤街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公园。每到夏天的傍晚,落日熔金,梧桐树下便陆陆续续聚集了许多纳凉聊天的人。老人手摇着蒲扇,谈着家长里短;棋手们一会儿屏息凝神思索,一会儿激烈争吵;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树下追逐嬉闹;恋人们沿着街道漫步,走出了甜蜜的憧憬与美好的期待……
考生截取了一幅公园夕照图,以一种天人合一的融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自然亦以无限的爱回馈人类。天人合一,世间至美!
借助一些典型考题,展示联想与想象在作文中的运用,目的是让同学们明了联想与想象的分类及其具体运用,从而让大家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地使用联想与想象,让我们的作文内容更丰富,艺术形象更丰满,人物性格更鲜明,情节更生动感人,倍增艺术魅力。
联想与想象之片段集锦
联想与想象是我们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时打开思路的重要方式或具体手段。下面,我选择一则与联想与想象相关的名作片段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分析这则素材的时候有所启发、有所获益,以至于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所借鉴、模仿甚至直接运用。我会对素材作简明扼要的分析解读,指出其运用方法及其好处,供你在写作时参考。
荔枝蜜(节选)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摘自杨朔《荔枝蜜》)
【片段簡析】
这是散文家杨朔《荔枝蜜》的结尾部分。这段文字先是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比拟的手法,赞美了蜜蜂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接着又运用相似联想的手法,由物及人,由蜜蜂的勤劳无私联想到农民的无私奉献,自然而熨帖;最后作者又运用想象的手法,“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表达了自己希望向蜜蜂学习、为人类酿造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