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模式对英语语音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
——以英语专业学生辅音簇习得为例
2023-02-24杨晶佩宜
杨晶佩宜
(西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人才[1]。如何从课程建设出发进行“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以培养适应“一带一路”的人才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出发,采用传统的,依赖于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与视听、手势、动作和图像与其他表意的多模态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初步探索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应提升学生听说能力这一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课程建设目标。
一、研究背景
语音作为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现行的语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传统的语音学习,即针对音段层面上音素的机械性训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的研究在学术界开始深入开展。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把传统的,依赖于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与将视觉、听觉、手势、动作和图像与其他表意方的多模法相结合的课程模式[2]。
英语音节比汉语音节复杂:语音节(C)(C)(C)V(C)(C)(C);普通话音节:(C)(G)V(N)。普通话是一个音节节拍语言,其特点是音节相等。所谓的音节相等意味着在一个句子中(无论语音是快还是慢),每个音节(无论是重音音节还是非重音音节)都需要大致相同的时间。从上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比较单一,即一个辅音加元音,辅音簇通常出现在英语音节的开头和结尾。因此,普通话中没有辅音簇,只有单辅音型的音节。英语辅音簇发音已成为中国学习者,包括能讲标准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的语言难点。由于英语辅音簇是在一个音节中,两个或多个辅音,处于相同的紧张度放松或增强阶段上的两个或多个辅音组合在一起,对于那些母语语音系统中含有辅音簇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前后连续,非常流畅,准确地读取一组辅音没有任何不适或困难,但是对于母语为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辅音簇的发音并非易事。根据语言负迁移理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常见错误是增音、删音和替换音,即增加元音或删除、调换辅音,通常用CV结构取代CVC(C)或CCV结构,或在不改变音节结构的情况下替换辅音。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对比汉英辅音簇及音节的差异,以语言迁移理论为背景,将多模态教学模式运用于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英语语音课的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独立教学,课堂教学上把讲练重点放在音节及辅音簇方面。课后使用互动在线辅导学生学习的模式,使用相关教育软件和在线媒体,通过私人微信和群聊等线上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讲练,在课本外接收不同信息,目的是通过使用多种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练习和使用英语语音知识,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主动的知识用户。课程设计及学生培养方案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为期一学期。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旨在了解多模态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获得激发;语音学习能力如何培养进而改革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本研究证实了笔者在实验前提出的假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模态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能改善增音、删音和替换音的现象,提高学生语音学习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共60人。分为实验班30人,对照班30人。在实验前,学生至少学了六年英语,但没参加过专业的英语发音训练。为比较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对象进行了语音测试,发现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语音在三个发音难点(删除、插入和替换即增音)及辅音簇(两个辅音簇及三个辅音簇)的发音准确率上均无明显差异。实验开始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实验:在对照班教师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听音及跟读模仿训练等。在实验班,教师选用多模化的授课方式,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制作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音频,全方面进行训练。同时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在线语音培训,并在微信群组中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在实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分配,通过多模态信息获取渠道带领学生,内容以学生感兴趣和容易接纳的形式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语音测试)与定性(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笔者就学习者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将会在辅音簇习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和解释,让受试学生了解情况;之后就教师授课方式、多媒体使用及课堂所用教材等对实验班的10名学生进行了质性访谈[3],尝试从学生处获得更多反馈,以有效地培养语音技能。最后根据分析数据中提炼出的合理建议再运用到语音教学实践中。
第一,语音测试。本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辅音簇习得进行测试并进行错误统计,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辅音簇习得情况。语音测试材料选择的单词是音首摩擦音的辅音簇,摩擦音分为唇齿音、齿音、齿龈音和硬腭齿龈音。该测试材料由16组辅音簇组成,每组辅音簇抽取两个单词,组合成32个句子[4]。为了最小化语言环境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将有辅音簇的单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同时,变乱32个句子的顺序防止受试学生在实验室中发现实验目的。
第二,录音采集。本研究采用语音实验室录音方式,录音由audacity软件采集并整理。为了避免噪声及在录音过程中受试学生之间相互干扰,因此每次录音人数为单独一人。
(四)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笔者在一学期之后,对两班学生进行了测试,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学习效果。为确保测试可靠性和有效性并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由两名不担任两个班级教学的英语教师进行统计评估。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检验语音教学效果。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一)辅音簇语音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
1.辅音簇语音测试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英语辅音簇发音时会经常性地在辅音之间增加元音,漏读一些辅音,以及替换中文中的近似语音的例子。这验证了笔者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辅音群习得中提到的三个发音难点(删除、插入和替换)。同时,在对照班中“/s/+/h/”的辅音簇是错误率最高的辅音簇,占80%以上。而且错误主要为普通话与英语中近似音的替换,即81.25%的受试学生用“/s/”来替代/ʃ/。对比对照班,实验班英语辅音簇发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例如,在辅音间添加元音、辅音漏读以及用中文中的近似音进行替换等。从“/s/+/h/”辅音簇的错误率来看,其比例降为52%,用“/s/”替代“/ʃ/”的受试者下降至49.40%。可见实验班受试者的辅音簇发音错误人数比例17.83%,几乎低于对照班近一半的人数32.86%。添加元音仍然是三大发音难点中占比最高为40.20%。
2.比较由两个辅音群和三个辅音群组成的辅音群
在众多错误中,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学生三个辅音组的辅音簇错误率比两个辅音组成的辅音簇高,错误率为58.55%和24.87%,均高于两个辅音组成的辅音簇37.87%和21.48%的错误率,说明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辅音簇中辅音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发音难度的增加。这明显是受到普通话音节中没有辅音簇只有单辅音的语言负迁移影响。然而,实验班学生辅音簇的发音准确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要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同时,对比两个辅音簇的准确率,三个辅音簇的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对照班显著。
(二)学生对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态度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语音教学方法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但是多元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上述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模式非常单调,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多模式教学模式可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帮助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提高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途径,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互动沟通、讨论和反思学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此外,多媒体教学的时机和在课堂所占比例需要优化。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班的一些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但PPT教学模式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夸大,因为有时PPT可以使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但也会分散注意力,导致注意力集中在PPT的图片或视频内容上,而非语音知识本身。张德禄提出,传统上认为传播媒体是由声音或字符组成的语言媒体[5],但模态的物质形式可以划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适当地使用黑板,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起到相得益彰的教学辅助效果。但是把大屏幕当作黑板呈现教学内容需要谨慎和克制。因为如果频繁地切换屏幕会令学生注意力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和难点,进而影响其视觉感知的一致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多元教学的优势[6]。此外,教科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过时、不与时俱进、难以调动学习兴趣、缺乏与课外在线学习系统中的有效链接等。尽管教科书提供了光盘,但由于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学生认为,多模态教学除了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还应考量学生兴趣点、知识点和启蒙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积极性、能动性、自觉性。网络师生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有其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它检验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与默契。
此外,部分受访学生认为多模态教学是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引导。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首先,教师应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当下网络热点新闻或话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补充和更新,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将单调的语音学习内容与现实场景或话题有效结合。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势,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延展,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实时英语新闻视频,模仿进行英语新闻报道反复锤炼语音发音;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辩论或戏剧演出,在真实的语境中逐渐提升语音能力,使学生在培养语音能力的同时也能发展在现实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再次,多模态教学模式可根据需要聘请更多的专业教师在共同的网络资源上授课,比如,MOOC或SPOC课程的运用。但由于受到人力资源与时间精力的限制,笔者没有尝试这些实验。而今后在相关的实验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收集、了解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四、发现与讨论
通过一学期的语音教学实践表明:母语负迁移是影响辅音簇发音的主要原因,而多模态教学模式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认知规律。本研究开展时间略为短促,但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可推断出多模态化的语音教学加快了学生语音学习进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音学习积极性,促进语音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模态语音教学通过使用各种训练方法来增加从大脑接收的信息的强度,Griffin认为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7];通过多元化听说练习可有效克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辅音簇上的发音困难,使实验班的优势相比对照班保持在10%以上。
多模态语言教学能与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相适应使它更好地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教学原则。通过使用先进教学方法,把线上线下、课堂课外多方位结合,使语言实践更能切合知识点传授。教师可准确评估学生的优缺点,及时对错误分类、总结和修改,大大提升了授课外的实践效果,并提高了学生语音准确率。
通过分析两个班的语音学习成绩:实验班语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多模态语音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此外,从对学生的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实验班的受访学生都喜欢多模态教学方式,学生开始对枯燥的语音课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模态语音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这也表明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系统,应包含许多相互依赖和相对独立的元素。因此,语言的系统性及其功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除专注语言技能的讲授,还应注重语音技能培养。语音语调是学习和使用一种语言的基础,对语音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语言学习的效果,更影响学习者语言技能的把握和应用。
五、结语
多模态语音教学模式对西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教学是有效的,优于传统语音课堂模式,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语音学习能力,这也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从历史发展看,英语教育的目标应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否则将呈现滞后性特点。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应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