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

2023-02-24宋晓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湖南党史红色

宋晓娟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①长沙:红色热土,据新华社客户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 704439292733621329&wfr=spider&for=pc。”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生动诠释了近代湖南的重要历史地位。新时代,探索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综合运用课堂主渠道、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网络空间第四课堂,使湖南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渠道。

一、用好课堂主渠道,厚植红色潇湘精神根基

(一)盘活湖南党史资源

党史资源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难得的素材,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应当遵循“主旋律+微叙事”的话语理路,积极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坚定“四个自信”[1],拥护“两个确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嘱托我们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笔者在对湖南本土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了解到,90.91%的教师会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湖南党史,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93.33%的教师是因为“学生多是湖南生源,用湖南党史融入教学能拉近学生与理论的距离,更有亲和力”。可见,湖南党史对本土思政课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共识。

第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知识素养。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要有“一潭水”的知识积累。由于很多思政课教师非党史学科出身,也并非是湖南人,因此自身党史知识比较缺乏,对湖南党史也不熟悉。因此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锤炼深厚的理论、历史和文化功底,提升党史知识素养。并且还要不断钻研,学深吃透教学内容和党史知识,将党史知识与思政课理论融会贯通,在课堂上才能盘活党史资源,做到信手拈来,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彻。

第二,推进党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湖南是红色热土、革命圣地,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在这片热土上,有着丰富的党史文化资源。目前,全省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 7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6家;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2],分布于全省各地。但是,由于地域限制和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要求,文物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大大降低了党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党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比如加快推进各类网上展馆建设、推动党史文献资料数据库的建设等,盘活党史文化资源是党史文化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地方高职院校应加快与当地革命纪念馆等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二)科学把握“史”“论”

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基础属性,始终是贯穿思政课的一条主线。要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课,各门课都要找准教学内容与党史的衔接点。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身就与党史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是一体的,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生在湖南的党史故事、湖南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来把握党的奋斗历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将党史中所展现出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精神谱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融进来,在故事中筑牢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势与政策》要在党的最新方针、理论、政策中找准湖南定位,把握奋斗方向,展现湖南作为,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大历史观。将党史融入思政课,要善于将理论与讲故事相结合,这就要准确把握理论与故事、知识与价值、理性与情感的逻辑关系。不能因为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容易讲就把思政课上成党史课、历史课。要把握好“史”和“论”的关系,要在“史”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从而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从而达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有机统一。

(三)创新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生活已深刻改变了‘00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往往以图形、视觉思维优先,偏爱互动式、网络探究式,擅长各种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学习交流语言快捷。”[4]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尽量多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提高课堂趣味性、吸引力,赋予思政课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要立足互联网时代,强化互联网思维,抓住“00”后学习特点,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升微信、视频、抖音等媒体平台运用,通过智慧课堂科技成果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用立体化、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使思政课“活”起来,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

二、提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红色潇湘文化品牌

(一)建好思政类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由校内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团体。建好思政类学生社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思政类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双重作用,更能从学生视角深度挖掘湖南党史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及延伸。

(二)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依托思政类社团,以湖南党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打造红色潇湘文化品牌。一是通过参观校史馆、湖南特色红色歌曲展演等常态化活动以及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结合湖南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集中开展活动,创作艺术作品,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故事、传承湖湘红色精神,增进爱党、爱国情感。二是开展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将湖南党史中人物、历史事件命名校园广场、建筑物等,提升校园党史文化氛围,为开展党史教育提供良好校园环境。三是通过邀请湖南本地知名人物进校讲党史、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融合社会实践,赓续红色潇湘实践基因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5]。这就要求思政课充分融合社会实践,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拓展至校外,在真实情境中、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对理论加深理解、体验,在教育中实践,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赓续红色潇湘实践基因。

(一)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切实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活用湖南本地红色资源富集优势,凝练红色文化特色,充分运用“行走的思政课”、情景剧、实践课等形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目前,湖南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8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0个,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这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将课堂搬进红色革命纪念馆、革命故居、历史遗迹、数字展馆等,带领青年学生采访革命亲历者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用鲜活的党史人物、党史故事,增加历史现场感和画面感,与历史对话、以历史为镜,帮助青年学生用理性擦亮自己的眼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并从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同时,也可以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工厂等,让学生在生动实践中感受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等给三湘大地带来的巨大生命力和蓬勃发展的势头,坚定信心跟党走,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

(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教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引导青年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民生,用好“放大镜”,用鲜活的爱国事例感召青年学生,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学校要积极搭建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样化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所需,在祖国大地上践初心、担使命、勇作为,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所见所闻和所学所思统一起来,将远大理想和躬身实践相统一[6],锤炼爱国爱民、勇于创新、实学实干的品质,做到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从而真正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思政课“活”起来。

四、拓展线上空间,抢占红色潇湘网络高地

(一)搭建网络育人平台矩阵

网上学习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势,集知识性、竞争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接近1/3的学生不清楚或者认为学校是没有专门湖南党史学习教育网站或者学校网站中没有相关湖南党史学习教育资料的。这说明各高职院校的湖南党史的网络资源还比较缺乏,网络空间建设明显不足。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湖南党史教育,搭建湖南党史网络育人平台矩阵。

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向学生发布信息,传播权威的宣传声音,开展党史教育,打造学校二级学院网络育人平台矩阵,开展网络育人一体化建设,做到平台资源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特色化。二是各平台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平台特点开展全方位网络党史教育。比如学校网站可以利用数据库、开辟网络纪念馆和发布线上学习资源等;微信公众号可以开辟专栏展示学生党史学习作品如开辟党史人物绘画展、红色动漫作品展、革命诗歌绘画展、“党史故事我来讲”等板块;微博可以及时发布时事热点或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在网络上发起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发声,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抖音或者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可展示学生随手拍微电影、微党课等优秀作品。三是学校应建立统一的网络育人平台管理、运行、评价机制,既保障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日常更新的规范性,也要做到舆情应对的及时性,确保网络育人平台矩阵主题一致,达到传播的多角度,人员的全覆盖的效果。

(二)把握网络空间话语权

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7]。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核心是把握好网络信息的价值引导性,要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世界的健康发展。将党史教育内容拓展至线上,用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史诗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将党史中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道德标杆都内化为网络空间的价值标准和共同目标。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还要转换话语体系。《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8]。未成年网民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何辨别网络世界的真伪、如何在网络平台正确发声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网络平台开展党史教育时,要注重话语体系的适应和转换,改变以往“说教式”的传播方式,用青年学生听得懂的“时代化”“大众化”话语形式讲好党史故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结语

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时代将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思政课教学,突出了地域特色,贴近青少年的需求,并综合运用课堂主渠道、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网络空间第四课堂,引领学生领略百年党史中我党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9],汲取伟大复兴前进的巨大动力,为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进行了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湖南党史红色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三线建设在湖南
追忆红色浪漫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