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导师制”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3-02-24利炳变陈婉转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师范生

利炳变,陈婉转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为了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点探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文件指出目前教师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陈旧,要求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培养新机制,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共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1]。2018年,为了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2]。

为深入国家关于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广东省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要建设广东特色“新师范”,助推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教育协同化,构建起注重协同育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因此,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非常有必要融合中小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师深度合作,改革师范生培养目标和模式,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与此同时,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科研水平,利用高校智力支持和优势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3]。所以,“双导师制”有利于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发展与研究

“双导师制”是指采用高校与中小学(U-S/C-S)合作的形式,在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高校教师为校内导师,主要是教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中小学教师是校外导师,引领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双导师在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同合作,各司其职,高校教师教给师范生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中小学教师将生动、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给师范生,引领师范生走进中小学真实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双导师的合作指导,促进师范生将理论与实践的合二为一,促使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齐头并进,既能保证师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加深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掌握较好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007年,部属师范院校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中相继推出“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这些制度和举措都为探索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了有效的尝试[4]。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双导师制”,如河南省在师范院校试行“双导师制”,积极倡导“院政校”即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三方参与教师培养过程,并细化实施的细则,建立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实施“双导师制”,四川省开展教育类专业评估,选聘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担任师范生实践课程的教学;山东省则通过引入校外导师进高校指导师范生的政策,建立专业化的双导师团队,有计划地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双导师开展协同教研、共同发展[5];北京市优化“双导师制”评价制度,采取建立多主体评价体系,建立双导师制的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广东省也在推行“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本文将从协同教学、教育见习、实习、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双导师制”下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模式。

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协同培养现状

(一)在教学上,实践课程难与中小学教师深度合作

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课程虽然很重视与中小学教师合作,但主要还是停留在交流意见的会议上,高校教师要与中小学教师协同合作为师范生制定实效的教学技能训练课程,需要长期的合作和沟通,目前协同机制虽然存在,但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因双方导师隶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的酬劳还需要深度协调,在一起共同制定的教学实践课程内容板块上,也需要双方多次的讨论与探究,只有课程内容安排妥当,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才能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各司其职,充分将中小学教师的优势用于高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培养中。

(二)在见习实习上,合作指导学生实践的时间短,缺乏延续性

目前合作形式主要停留在教育见习、实习阶段的指导,但在合作指导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双导师因分工不清而致使合作流于形式。协同培育师范生是一项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需要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双方投入大量的时间。对于中小学合作教师而言,参与师范生教学培养是一种新的职责和挑战,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高校指导教师来说,教学重心逐渐从大学教学转向小学教学,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

(三)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

目前,虽然部分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实施“双导师制”,但尚未形成较完善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使双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可能会无法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培养的内容和形式难以统一;另一方面造成管理凌乱,双导师的工作难以衡量评价,缺乏约束力。另外,没有有效的考核制度,奖惩方案难以施行,这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双导师的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双导师制”下教学实践能力培育模式的构建

针对目前“双导师制”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的不足,本文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实验班为例,探讨“双导师制”在协同教学、教育见习、实习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实施与操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三所附属中小学校,学院与三所附校已经构建了互利、共享、共赢的“院校”合作、共建专业机制,与阳江市3所镇中心小学,15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英语培训机构等20多个单位共建师范教育实训基地,聘请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专家、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小学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指导师范生校内教学实践、教育见习、实习,直接参与本专业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了实践教学“课内课外三年不间断、校内校外一体化”,探索了“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有实效的见习、实习模式,这样大大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特别是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

(一)共设实践课程,专兼教师教学

第一,深度合作,编写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教材。高职师范生在教学理论这一板块已经掌握得相当不错,在教学实践上也有模拟真实课堂的微格教学,但师范生目前最缺的就是对真实的小学课堂的了解,所以“双导师制”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师范生较好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阳江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聘请5名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专家、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小学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高职教师与小学英语专家教师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特点,一起编写小学英语四种课型教学活动材料,包括词汇、对话、读写和语音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四种课型的示范教案。

第二,协同教学,专兼共用。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与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师结成“专兼结对”(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阶段,高职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共同完成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这门课程,考虑到小学英语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工作量很大,主要聘请附校英语教师为兼职校外教师,高职教师负责教学理论板块教学和指导师范生微格训练,小学英语教师负责四种课型的示范课展示和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核和点评。课程结束后,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把师范生课堂情境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交流和总结,为以后的师范生教学实践做出反思改进。

(二)“双导师制”下“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见习、实习模式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6]。见习、实习期是师范生了解真实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阶段,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直接关系着其从教意愿的强烈与否。所以,“双导师制”下的教育教习、实习要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作用,英语教育专业已和三所附属学校签订协同培养机制,借助三所附校的便利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教学能力训练资源,安排英语师范生到附校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教学教育体验,主要包括为期一周的“体验式”教育见习,持续一学期的“调研式”教育见习和为期一学期的“参与式”教育实习,在这一阶段以附校的导师指导为主,兼以高校导师引导的策略。校内外导师一起制定教育见习和实习计划,共同完成教育见习、实习工作。

第一,为期一周的“体验式”教育见习。见习是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进行感知的初始阶段,在教师教育中把见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目前我国教育见习以进入中小学校课堂观摩学习为主,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课和交流,观摩和体验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师范生进行体验式的教育见习,大体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工作,高校教师要引导师范生充分认识到见习的重要意义,发动师范生积极、主动参加教育见习,带着问题参与见习,校外导师为见习的师范生规划学习观摩方案,关注师范生的观摩情况,根据师范生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意见,师范生通过观摩学习,认真做好相关的观摩笔记,在观摩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初步感性经验。

第二,持续一学期的“调研式”教育见习。加强教育见习,丰富师范生的教学经验,需要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除了为期一周的“体验式”教育见习外,校外导师为英语师范生制定个性化的优质课观摩方案,这是很多双导师培养模式难以实行的,因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与附校是一墙之隔,师范生很方便到附校参与英语科组的优质示范课观摩,高校教师与校外教师事先协调好,在充分了解课型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参与优质课的观摩,在观摩优质课例做好听课记录,并参与英语科组的教研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带领师范生参与磨课和评课,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师范生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参加附属学校的小学英语公开课,学生在此过程撰写听课心得体会。

第三,为期一学期的“参与式”教育实习。英语教育专业与阳江市3所镇中心小学,15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英语培训机构等20多个单位共建师范教育实训基地,构建了“院校”合作、共建专业机制。本专业长期聘请39名阳江地区一线的小学教师,以“专兼结对”双导师制(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形式指导学生教育实习,直接参与本专业各教学环节。师范生跟随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撰写教案、授课,写教学反思。

(三)完善“双导师制”的评价机制,促进多方发展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双导师制”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已经和校外导师制定了协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但工作的铺开还需要细化评价细则。首先,对校外导师工作量的计算和对导师工作的评价。在工作量的统计上,以导师参与指导的次数与指导的质量为依据;对导师的评价在考核主体方面坚持多主体参与评价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指导的有效性[5]。这些细化的评价方式为协同培养师范生选拔出高质量且有责任心的导师,建立了合理且必要的竞争机制。同时争取学院加大经费投入,争取政策支持,切实保障校外导师的工作不断得到肯定,并且在此过程中,在高校的资源支持下,校外导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结语

基于“双导师制”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能较好地让师范生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了解真实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切实有效的合作机制很重要,“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高校组织、中小学支持的协同培育制度,明确三方权责,特别是对中小学的工作安排和制定评价机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另外,除了给予一定的课时补助外,让双导师在指导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都得到专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高校教师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帮助校外导师在科研方面有所提升,是“双导师制”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校外导师在指导师范生过程中,不但得到相应报酬,还可以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能力有所提升,这是帮助校外导师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下来的动力。高校教师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对中小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师范生的培养和自己的专业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师范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