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
——以广东省为例
2023-02-24江振刚
江振刚
(广州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广东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地、大革命的发源所、改革开放的实验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文化,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从2012年到2021年多次走访调研,强调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红色文化的核心在于其背后蕴藏的红色精神,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升。因此,本文以广东的红色文化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为研究对象,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现实价值与实现途径。
一、红色文化与国家认同之概念界定
红色,是中国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独特的一部分。何为红色文化呢?目前就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成果颇多,不过学界尚未形成定论。笔者以为,红色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阐释。就广义的红色文化而言,红色文化指体现中国精神的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总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精髓有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成果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与精髓。因此,中国精神应是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时间而言,以中国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衡量标准,广义红色文化不应有时间上限,亦无时间下限。马克思主义是发展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为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色。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与自我革命的党性决定了红色精神将不断被继承与创新,从而形成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广义的红色文化不受地域局限,不受形式约束,丰富多样[2]。就狭义的红色文化而言,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遗留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如战争遗址、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形成的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等制度文化,传承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体[3]。本文从广义的红色文化进行探讨。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这里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鸦片战争的一系列遗迹与遗址,如广东虎门沙角炮台;有见证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的三元里纪念馆、洪秀全纪念馆、康有为故居等;有开启中国革命之路的黄埔军校、大元帅府等;有承载中国共产党成长的中共三大会馆、农民讲习所等;有积极进行抗日东江纵队的英雄故事;有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有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港澳红色历史记忆如冼星海、叶挺等在港澳的历史足迹。
国家认同,即公民对自己国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是一个涉及政治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概念。国家认同,是国家合法性的一个体现,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繁荣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认同,就其词语本义而言,是对一个国家的承认和认可。国家的概念则更为广泛而复杂。学者吴玉军认为,“国家是内含制度、文化、民族血缘的共同体。国家除了表征历史上形成的领土、人口等自然因素外,还表征‘政治—法律’共同体和‘历史—文化’共同体”,[4]国家认同则需要从政治(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三个层面进行构建。学者赵凤莲在对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特质在于“国家认同的叙述方式由国家叙事转向个体生命叙事,澳门青年国家认同与个体生命历程、个体生命境遇紧密相连;情感成为不可或缺的国家认同资源,经济上的获得感、政治上的尊严感以及文化上的自豪感成为连接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空间、记忆以及仪式成为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重要具象化表现形式”[5],即从个人身份、政治尊严感、文化自豪感、经济获得感、空间仪式等方面来阐释国家认同。由此,笔者以为,国家认同应该包含个人身份认同、地理场域认同、政治制度认同、文化记忆认同、民族情感认同五个维度。广东具有毗邻港澳、思想开放多元、民办教育兴盛等特点。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受国际与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国家认同感较强,不过存在一定的政治认同迷茫的现象,在政党认同、红色文化认同等方面认同度相对不高。
二、红色文化融入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之价 值意蕴
(一)政治价值:强化意识形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保障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政治性的特点。红色文化,是受阶级、政党影响的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的特定文化形式。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具有无产阶级属性。红色文化的这种意识形态是在战胜旧有文化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战胜封建的、剥削人的意识形态的结果,是同统治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我完善和革新的结果。马克思曾作过经典论述:“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6]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坚定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有利于学生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认同、增进政治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筑牢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根基。
(二)经济价值:以质量与效益为核心,致力共同富裕,奠定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经济需求是人民群众基础性的需求。经济的现实性是国家认同最为基本的基础。“衣食住行,人人过得好,谁都认同,我只知道一个青年认同国家,最基本的是衣食住行”。[5]红色文化包含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依托于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如博物馆、纪年馆、名人故居等,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广东尤其是贫困地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广东地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带领民众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提升民众对党、对社会主义、对国家的认同。挖掘广东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应该坚持质量与效益的原则与核心,将传统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升级为综合型、高质量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广东红色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广东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教育经费的提升,让更多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建档立卡、国家奖助学金等政策支持,为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提供物质保障,有利于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增强。
(三)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文化认同
文化软实力是21世纪国家综合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视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活在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之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是一项艰巨而必要的任务。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遗址与遗迹、制度文化、行文准则、精神内涵为主体,体现了新时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为民、敬业、奉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革命文化中先烈前辈的坚定、执着、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意志,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创新、活力、团结、协作内涵”[7]。广东红色文化通过历史文化会议的方式,让民办高校大学生感受历史情景,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等的集体记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进而促使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三、红色文化融入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之实现路径
(一)构建校园红色文化,夯实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红色文化价值得以体现的前提在于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有清晰的认知,然而这也是广东红色文化传承的一大困境。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对广东红色文化知之不多。为突破此瓶颈,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保护,同时积极利用新兴的互联网融媒体进行红色文化弘扬与传播,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构建校园红色文化,增加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的认知。在校园红色文化构建方面,民办高校的领导层要加强对红色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学校宣传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微信公众号、实体宣传橱窗等进行广泛宣传;学校各部分应该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推动红色校园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民办高校进行红色校园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扬广东的红色精神文化,深刻理解“四个选择”,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夯实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创新红色产业体系,增强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经济认同
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主要在于其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广东富含红色文化资源的贫困地区,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和长期的规划,以红色产业为动力,形成广东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促进广东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创新红色文化产业体系,要突出红色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广东红色文旅的质量为核心要义,精心包装,研发文旅产品,树立广东红色文旅品牌,形成日益完备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坚持红色人文景观、绿色山水景观、古代传统文化景观、蕴含时代精神的人文建筑融合,将广东红色旅游与各种旅游主体进行对接,发展多种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形式。广东红色旅游产业体系的提升,有助于奠定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经济基础,增强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引力效应。
(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形成的主渠道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其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在大思政的教育政策引导之下,各个学科应该充分挖掘红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与示范的作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引领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在讲授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时,展示岭南文化魅力,增进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识;在讲授抗日战争时,引入东江纵队的相关英雄人物事迹,让抗日战争的历史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不屈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讲授改革开放时,用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让学生感受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广东创新精神;在红色文化融入理论课堂的同时,还要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红色文化以一系列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实体建筑为依托。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让学生在红色遗迹与遗址中进行宣誓、朗诵、缅怀等多种活动形式,通过新媒体的情景再现、集体回忆,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广东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对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广东红色文化还具有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红色文化价值意蕴的各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于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我们可以从构建校园文化、创新产业体系、融入思政教育三个途径来突破学生对广东民办高校国家认同的瓶颈。广东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提升,反过来也有利于广东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广东红色文化与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