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高中生物学高效教学
2023-02-23张晓龙
张晓龙
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需要对知识不断地拓展、延伸、融合与运用。从生活化视角出发,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实践、积极应用、总结并评价,从而实现教学创新、教育改革、学生成长的教学目标。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细胞的癌变”一课为例,带领学生从生活化的视角看待生物学学科,加深知识印象与学习体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细胞癌变的概念及其原因。
能力目标:掌握癌细胞的特征和致癌因子的种类。
育人目标:了解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癌变原因,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难点:细胞癌变的关键及预防。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1.素材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谈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相信大家都知道,也已经看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必经的考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这一幕幕就发生在我们的家人、邻居或是朋友身上。我们感受过新生命所带来的喜悦和希望,也看到过老者们的力不从心。每天更是有无数人在对抗、经历病痛的折磨,其中,癌症就是影响我们健康、威胁我们生命的重要杀手。这节课我们就从生活的角度一起来谈谈癌症,了解癌症的起因、发展、变化以及干预的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人物你们认识或知道吗?(利用多媒体进行素材导入,介绍患癌的明星、主持人、科学家。)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请举例谈谈你所知道的哪些公众人物患过癌症,是哪种癌症,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治愈。
(学生自行查找或回忆相关资料,并准备与之相关的故事和经历。)
师:请同学们上台分享你们了解到的或是查找到的名人故事和经历。
(安排学生上台分享病患故事和经历。)
师:谢谢同学们,都是非常走心的分享!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与脆弱。通过这些公众人物以及我们身边人的病患故事,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癌症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癌症都切切实实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本次素材展示,展开师生对话互动、资料查阅以及往事回顾,吸引学生对癌症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癌症发病原因的探究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癌细胞的病变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的有机结合埋下了伏笔。)
2.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素材展示以及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癌症是一种疾病,但是它为什么会发生?
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结合教材,综合性思考一下癌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是否有关联。
多媒体展示:学习细胞的癌变。
师:细胞的癌变是指正常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恶性转变,成为癌细胞。请你们先仔细阅读教材中细胞的癌变这一部分,然后回答我的问题:癌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根据教材中的信息,癌变的原因可能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多个复杂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刺激;遗传因素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影响细胞对癌变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这些因素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正常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恶性转变,形成癌细胞。
师:哇,大家真是太棒了,知识储备十分丰富哦!既然大家提出了细胞癌变的因素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遗传等多个方面。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拓展,物理方面具体有哪些致癌原因,化学方面具体有哪些致癌原因,生物方面具体有哪些致癌原因。
多媒体展示:癌变发生的原因(致癌因子)。
生:物理原因:辐射。
化学原因:苯、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甲醛、黄曲霉素等。
生物原因:肉瘤病毒。
师:同学们总结得特别好!大家对癌症的发病原因都有用心整理,而无论是物理原因,还是化学原因以及生物原因,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可以结合教材、过往知识、生活常识谈一谈,这几大原因中,与我们生活中所对应的习惯、场景或是环境分别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致癌因子。
生:辐射:包括紫外线、核污染、X射线这几个方面。我们如果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癌变,而核污染主要来自核泄漏。
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生活饮食习惯,如过度食用腌制食品、烧烤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可以与人体内的其他化学物质结合形成致癌的化合物。吸烟,烟草制品中含有尼古丁,可以引起肺癌和其他癌症;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饮酒很可能促发癌细胞生长,诱发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致癌物还存在于生活环境中,如苯,存在于汽车尾气、香烟烟雾和某些家用产品中;甲醛,通常存在于家具、墙纸和胶水等家居产品中,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其他癌症;多环芳烃,通常存在于燃料中,如汽油,可以引起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癌症。
还有,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提升患癌症的几率。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详细,看来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通过总结我们得知了癌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癌细胞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發现癌细胞特点。
师:从刚刚一系列的素材与讨论中我们了解了致癌因子的多样性,下面,我们结合素材来了解癌细胞如何导致癌症,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癌细胞的特点有哪些。
生: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无限增殖、易分散和转移。
师:非常棒,的确如此,癌细胞是非常狡猾的,且会不断地分裂、分散、繁殖并转移,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它们不受机体控制,会不断分裂和增殖,最终形成肿瘤。此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异常等,这也是癌症治疗的难点所在,无数医务工作者经过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一些癌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针对性的突破,而一些癌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下面,我们来看看癌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癌变的关键步骤。
生:癌变的关键步骤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以及细胞增殖失控。
师:看来同学们对癌症都非常重视,是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癌变的关键步骤之一。这些基因控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它们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进而形成肿瘤。此外,细胞凋亡也是癌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当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时,细胞凋亡过程受到抑制,这也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形成。
师:除了基因突变和细胞凋亡过程受抑制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癌变的发生。如长期接触致癌因子如烟草、辐射、化学物质等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此外,遗传因素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增强。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对话、讨论,让学生对癌细胞特点及癌变的原因、发展与关键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癌细胞的危害以及生活习惯、环境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学习癌细胞知识及正确对待、预防癌症打好基础。)
(二)教学展开
1.知识展开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充分了解了癌细胞的变化过程,既然癌细胞对我们生命的健康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癌症呢?
生:预防癌症可以从生活细节着手,只要我们自律就可以形成很好的生活习惯,维护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积极参加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同时,在饮食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杜绝烟酒。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与父母商量在装修房屋时选用环保材料。如果家庭中有遗传史,则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筛查,也能有效预防癌症,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师:非常好,这些是预防和治疗癌症的重要原则。那么大家知道当前治疗癌症主要有哪些方法吗?
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师:不错,当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上几种,预防是最为关键的。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知识,并将这些健康的生活观念传达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们,大家一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癌症的困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话题延伸展开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癌症的认知,了解并习得正确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正确传播科学知识。)
2.实验展开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简单设计一个小实验来检测癌细胞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癌细胞的形态、增殖速度、侵袭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实验设计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设计,教师和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评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话题分享来扩大学习范围,提高学习质量。)
3.作业展开
课堂作业:将致癌因子的几大要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尽可能地细化。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周末作业,如让学生查找一种癌症的资料,分析其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等。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与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整理所学知识,巩固知识,并充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
(一)课堂总结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多样化的素材展示以及大量的话题讨论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思维与喜好更加匹配。这样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积极性。
(二)课堂反思
这堂课也存在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在话题讨论中,学生过于热切,由明星人物还会延伸至其他。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合适的肯定和激励。
(三)教学展望
综上所述,生活化视角下,教师必须重新反思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将“自主探索”作为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以生物学技能提升、生物学思维开发等作为课程教学的入手点。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更好地梳理过程、整理心得,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职业技术学校)
編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