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文化资源类型及旅游开发研究
2023-02-23张江燕
张江燕
摘要: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文化品牌行动的深入开展,“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亟须进一步挖掘文化深度,提升文化内涵,蓄积文化力量,筑造文化高地。文章梳理了江南文化视域下,江南水文化的资源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江南水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挖掘江南水文化的魅力,推动江南水文化研究与开发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江南文化;江南水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一、“江南文化”品牌与江南水文化
(一)江南文化
江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文化内涵和辐射能力。2000年以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等长三角省市纷纷针对江南文化做文章。其中,浙江师范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这是海内外较早正式以“江南文化研究”命名的学术性机构。2018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总目标。此文件一出,再次引发了江南文化研究热。各省市纷纷开展论坛、讲座,设立研究机构,打造研究平台,挖掘江南文化内涵;多地政府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江南文化,打造江南文化核心品牌。
江南文化是指江南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研究的“江南文化”不仅局限于地域概念,更多指的是文化认同上的江南,包括了古代江南文化的高峰,也包括新时代赋予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
(二)江南水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古往今来,江南地区、江南文化都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南地区多位于中纬度,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气候湿润,造就了水系发达、江河密布的自然条件,这为江南水文化的产生、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水与江南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造就了江南的独特风貌,形成了江南地区与众不同的社会经济、人文特征、精神内涵,形成了传承千年的江南水文化。
二、江南水文化资源类型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地区历史上孕育了鱼米之乡、酒乡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江南地区独特的人物风情和文化内涵,通过外在载体呈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调研整理,本文将江南水文化资源分为水文明、水艺术、水生态、水建筑等类型进行研究。
(一)江南水文明
历史上,江南地区人杰地灵,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多样的水文明,众多古文明遗址和文化遗产中都有水文明的印证(见表1)。
江南地区的历史遗迹证明了江南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璀璨与辉煌,在中国乃至是人类文明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如今的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内涵。而在众多的江南文明中都离不开水的影响。
比如,良渚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是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遗址的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城址内外星罗棋布、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形成了山环水抱的遗址特征。
淹城遗址为三城三河的形制,由子城、内城和外城及三道护城河组成,考古发掘后,子城内仅存两口水井。城内外无陆路相接,只有城河间的水道相通,以舟楫作为出入工具。在淹城遗址内城河,还先后出土了4条独木舟,其中一条距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
苏州古城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与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苏州城时基本一致,与宋代苏州城市平面图——《平江图》的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极为罕见。如今,苏州城外、城内水系通过环古城河互联互通,仍在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都说明了在江南文化中,水文明的重要影响。
(二)水艺术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是艺术的殿堂圣地,历史上文人墨客汇集,涌现出江南“四大才子”“扬州八怪”等文坛名流,浙东唐诗之路还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的江南在文学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方面艺术成就斐然(见表2)。
江南的文学萌芽很早,关于江南的诗词中不乏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以及杜甫、白居易、王安石、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为江南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而吴门书派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個地域流派,孕育了众多伟大的书法家,他们透过笔墨,将江南文人的风骨书写流传。在绘画艺术上,历史上出现过江南画派、浙派、湖州竹派、吴门画派等,均是在江南地区形成的优秀的绘画艺术流派,涌现了众多优秀的画家,他们以江南风景为题材,利用水彩生动地刻画了江南的人文风情。比如《康熙南巡图》详细描绘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全过程,江南的风土人情,山水美景尽收眼底。现代画家陈逸飞的《家乡的回忆——双桥》,使得周庄古镇名扬海内外。
自魏晋南北朝时,音乐就是江南流行的艺术之一。当时,“吴声歌”深受喜爱,以《采莲曲》最为今人熟知。历经发展,逐渐演变为昆曲、评剧等艺术形式,而昆曲因其艺术表达特色还被称为“水磨腔”。还创作出极具江南风情的音乐作品《浣纱记》《西厢记》等。
不仅如今,江南人杰地灵,在工艺、建筑等方面展现出不俗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他们根植于江南水乡的文化背景,将江南的精巧细致的传统工艺以及极具水乡风貌的亭台楼阁、桥梁轩榭等建筑文化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
(三)水生态
江南多水,造就了江南丰富多彩的水生态,类型丰富,质量等级比较高、数量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江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资源丰富,岛屿众多,各色船只成了江南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造就了江南人民“善舟楫”的特点,还激发了江南造船业和漕运的发展。历史上江南人民靠水吃水,靠水用水。通过兴建水利,开垦出产量很高的“水乡泽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江南多水,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蟹等水产品,还有“太湖三白”等地方特产,多地建立大型渔场,渔业发达,构成了江南独特的水生态。
江南多水,赐给这里物华天宝,也给江南人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历史上,这里曾水患不断,旱涝灾害严重。千百年间,在抗击水害,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创造出大量的水利工程,成为江南水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例如,千年古坝通济堰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里下河-高邮灌区则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还有洪泽湖大堤、古邗沟故道、瘦西湖、玉山大码头遗址(西津渡)以及现代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共同构筑了江南水利的生态文明(见表3)。
(四)水建筑
江南河湖众多,心思精巧的江南人,利用獨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丰富的水建筑类型(见表4)。
江南民居与水关系密切,房屋多依水而建,前街后河,粉墙黛瓦,逐渐形成江南典型的“因水成街”“因水成市”“人家枕河”的水乡民居景观,也形成了今日的水乡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例如,有着“天下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古镇,因水成街,水便是周庄的灵魂。周庄古镇集中体现了水乡民居的古朴典雅的风貌人文与历史底蕴,是水文化与江南民居建筑的完美结合。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而水代表江南园林活的灵魂。江南园林多以园中大片水景为设计中心,围绕水面布景,因地制宜,叠山理水,设计建筑小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比如苏州的退思园因建筑贴水而建,有“贴水园”的称号。
江南是水的国度,也是桥的国度。桥不仅是水路交通通道,也是园林造景题材,与亭台楼阁、江南民居构成了灵动秀美的江南美景。江南沿河修建了数目众多、造型优美、类型多样的小桥,有廊桥、石拱桥、板桥等,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比如甪直古镇具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最多时有石桥72 座。此外,江南的桥大都有悠久的历史,吴江的龙南木桥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运河遗产点之一宝带桥,奇巧多姿,蕴含了丰富的江南水文化。
除此之外,江南水运发达,出于方便往来、防水、城防等目的,建设了水城门、水码头等建筑,还衍生了来往经商的会馆文化。还有一些为了保佑风调雨顺、水运平安的龙王庙等古寺庙类型,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三、江南水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近年来,江南文化研究与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江南文化,打造江南文化品牌,还通过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等平台,深入探讨研究江南文化资源及江南文化的开发。在此基础上,江南水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加强江南水文化资源保护
延续了几千年的江南水资源,凝聚成了优秀的江南水文化,丰富多彩,辉煌灿烂,既有地域特点,又有时代特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及水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江南更应将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放在首位,继续加强对江南水文化资源的保护。
1. 政府部门应通过顶层设计,出台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保护水文化资源有法可依,执法部门要严格依规行政,切实保护水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加强水文化资源的研究整合,积极申报更高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促进水文化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2. 文艺部门应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利用好江南优秀的水文化资源,进行影视节目、优质纪录片、广告等创作以及通过自媒体平台的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等方式,将江南水文化的精华与内涵传播出去,引导社会树立热爱水文化资源的社会风尚。
3.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和保护环境宣传,在全社会贯彻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目标,使保护江南水文化资源成为江南地区的社会共识。
(二)加强“江南水文化+旅游”开发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旅游能促进文化研究、保护、传承,文化能提升旅游体验、丰富旅游内涵,满足精神需求。现如今,江南地区已经开发了太湖旅游度假区、西湖景区等,打造了一大批优秀的旅游资源。除此,还应加强旅游文创开发、旅游演艺创作等。
1. 旅游文创开发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它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需求量大。江南地区的水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其现实载体——江河、湖泊、古桥、水利等,都是文创产品开发的优秀素材,对于进一步挖掘江南水文化的魅力,推动水文化良性发展,打造江南文化品牌都有积极的影响。
2. 2017年以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2021年,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接连“出圈”,使全国人民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江南水文化有丰富的文学、绘画及音乐文化积淀,西湖还有白娘子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江南地区应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创造优异的旅游文艺作品,将江南水文化用更被群众喜欢的方式传播出去。
(三)加强江南水文化走进国民教育
江南水文化内涵丰富,兼收并蓄,刚柔并济,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尚德务实、义利并举是江南水文化的优良传统;崇文重教、“诗礼传家”是江南水文化的思想追求。将优秀的江南水文化理念带入教育行业势在必行。
1. 将江南水文化融入江南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通过研发具有各地特色的水文化教育读本、创设第二课堂、水文化知识专题等方式,筑牢江南水文化传承基因。
2. 加强大学生的江南水文化教育,扩大水文化的研究面,包括但应不限于水利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园林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等。提升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3.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教育教学中应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创设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还应构建“江南水文化”精品课程体系,设计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文化产业发展新浪潮已经到来,传承、保护、利用好江南水文化资源,是打造江南品牌,创设文化高地的重要阵地。加强江南水文化资源的梳理、保护、文化内涵挖掘、资源开发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人文精神,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健,黄健勇,费薇分.浅议江南水文化的特色与发展思路[J].中国水运,2011(11):31-33.
[2]刘劲松,曹瑛.江苏水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江苏水利,2021,31(02):70-72.
[3]张利华.江苏省水体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与开发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3-15525.
[4]孔繁恩,刘海龙.世界遗产视角下“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及类型特征[J].中国园林,2021,37(08):92-96.
[5]刘士林,刘新静.江南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其阐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59(05):37-44.
[6]姚芬.水文化引领中国特色高水平水利专业群建设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21,59(06):110-115.
*基金项目:2021年度苏州市文化和旅游科研项目结项论文(项目编号:WL2021LX024)。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