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下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对策

2023-02-23刘忠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6期

刘忠萍

摘要: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向海经济总量逐年递增,产业发展重点逐渐明晰,多元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但当前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还受到港口设施落后、向海经济产业层次低、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程度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弱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广西应通过完善港口设施、提升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优化向海经济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科创水平,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高层次涉海人才队伍、健全机制强化开放政策保障等促进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向海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发开放;产业优化

广西高水平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发展向海经济在战略和方向上互联互通,二者紧密相连,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平台支撑,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又能加速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步伐。沿海、沿江、沿边的广西具备发展向海经济、实现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禀赋,也是广西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行动。发展向海经济有利于广西扩大对外开放范围,将开放宽度从沿海迈向远洋,提升海洋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统筹海陆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并有效保护资源,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广西发展向海经济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有助于广西加快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逐步推进“交通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提升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成效。首先,北部湾港是我国西南地区出海口最便捷的通路,2021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北部湾港是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加快建设完善辐射东盟的航运枢纽,有利于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广西,实现物流规模经济效应,进而提高港口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其次,资源集聚、物资集散吸引企业在北部湾设置区域分拨中心或中转保税仓等,交易量增加带来大量交易资金的沉淀,这样有利于交通经济向枢纽经济进行转变。最后,发展枢纽经济对调整产业结构、塑造全新的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竞争激励广西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初期成效主要体现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继而实现物流畅通,最终开辟西部地区与东盟之间的交通、经贸、产业、文化等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从英、美、荷兰、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将助推港口发展为世界航运中心,成为一个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港口又逆向激励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开放。临海国和沿海地区依托海洋带来的产业发展优势迅速崛起已成为基本的规律,如我国的三大城市群都是充分利用沿海优势着力开辟海上通道建设,进入了产业国际化、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因此,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必将促进北部湾港口群崛起。

港口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部陆海新通道将西南地区与北部湾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腹地、通道、港口“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北部湾港的重要性。广西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应仅仅为通道而建设通道,是要用好后方的广大经济腹地和前方的世界航运、贸易体系,“以基筑通,以通畅物,以物促贸,以贸带产”,推动通道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广西的经济实力,助力广西向海经济提速发展。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下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向海经济总量增加,通道门户作用日益凸显

自2017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广西并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以来,广西全面发力向海经济,出台了多个促进发展向海经济的政策文件。近年来广西向海经济活力明显增强,逐步成为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020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910亿元,比上年增长5.9%①,占全区GDP17.65%。2021年是广西落实“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初步测算上半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1810亿元①,发展成效显著。预计到2022年,广西向海经济总产值将达到4600亿元,到2025年达到7000亿元,到2035年时,总值达到1.3万亿元,占全区GDP比重将由现在的17.65%增加至35%以上。

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激发了北部湾港的活力,近年来广西不断提升北部湾港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取得新突破。2020年,北部湾港正式迈入全国十大集装箱吞吐量沿海港口行列,钦州港在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位列47位,北部湾港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标志着通道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20年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5.16万标箱,同比增长32.2%;货物吞吐量2.96亿吨,同比增长15.64%;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开行4607列,增长率翻一番,开行数量超过前三年之和②。2021年第一季度,北部湾港以货物吞吐量增长28.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6.8%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增长率“双前十”行列③。近年来北部湾港不断织密近洋航线、积极开拓远洋航线,目前已开通52条集装箱航线,其中包含3条远洋航线,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主要航运中心实现班轮常态化运营。北部湾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支撑广西向海经济发展。

(二)产业发展重点逐步明晰,现代化向海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

充分利用“三沿”的优越地理条件,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广西不断优化向海产业布局,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向海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广西持续对向海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升级。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金鲳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模式,海洋渔业的年产值和效益均大幅提升;积极探索开发旅游休闲度假海岛,有效提升了滨海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层次。第二,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钦州大型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一定进展,2021年年底将完工投产,届时会有效增强广西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链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先天优势的广西海洋生物醫药产业借助“蓝色经济”战略呈现出快速发展、稳步增长的态势,初步形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链。第三,重点打造绿色临港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努力,广西沿海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高端石化、电子信息、轻工食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基地。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八大临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近8000亿元④。目前广西已有11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园,即将重点打造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防城港钢铁基地1号高炉、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已建成,广西生态铝工业基地一期项目投产达产,“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竣工将投入使用,北海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平台、北海大数据及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等加快推进,一大批临港产业、项目紧锣密鼓地建设有力推动了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推动向海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到2025年,广西北部湾临港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0亿元,迈向万亿工业时代⑤。

(三)借助全方位开放平台,构建多元化开放格局

广西夯实提升各大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RECP等开放平台带来的机遇,构建多元化对外开放新格局。截至目前东博会已成功举办18届,共有近百万海外客商参会,200多个高层次会议健全了相关领域一系列合作机制。在东博会等多个国际平台的积极推动下,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化,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列入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框架优先项目,“一带一路”与中越“两廊一圈”战略对接扎实推进,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中泰(崇左)产业园、“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新进展,广西积极鼓励远洋捕捞企业“走出去”,海外远洋渔业园区和珍珠养殖基地建设成为新亮点。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形成共识,中马“两国双园”创新模式初见成效,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有5861家企业入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其中外资企业40家,中马两国跨境贸易效益显现,目前园区在积极探索构建“两国双园”自由便利跨境产业链。

广西融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效显著,自开展“湾企入桂”专项行动以来,截至2020年6月30日,广西共签订“湾企入桂”项目575个,项目总投资近5650亿元,已有20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近千亿元⑥。此外,中央逐步增加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港的数量,为广西向海经济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既处于南宁综合保税区又处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优惠政策、区位优越、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等优势条件叠加,项目一期便吸引一批知名企业入园,物流园将建设成为通道上的智慧物流供应链平台和重要节点,进一步提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与水平。

三、西部陆海新通道下广西发展向海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港口设施落后,服务水平较低

港口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依托,广西一共拥有21个港口,自《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以来,广西加大对大、小港口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纵向来看广西航运能力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广西港口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北部湾港难以体现物流集疏运能力,严重制约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港以10万吨级泊位为主,只有一个20万吨级泊位和一条20万吨航道,30万吨和40万吨级航道尚在建设之中,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量航运需求。此外,码头配套仓库、堆场、装卸设备、铁路和公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船舶待航时间长,装卸货效率低,航运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广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均高于15%,而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4.7%,沿海地区甚至低于10%,可以看出广西北部湾的物流枢纽合力亟待加强。

(二)向海产业有待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有待转变

就广西整体经济发展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20年为16%)过高,而第三产业增长过慢,这不利于向海经济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广西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总量小、产业层次不高,传统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65%左右,新兴海洋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短期之内不会带来明显效益,更不会成为海洋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广西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对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环境破坏严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工业、生活排放不符合标准,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

(三)区域合作有待加强,对外开放程度低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西部省份之间有意开展合作携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地区开发开放。但总体来看,当前西部省份间的合作存在合作方式、合作主体、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合作机制建立时间短且不健全,各省的资源优势无法全力发挥实现互补发展,产业分工不合理无法推进区域协调错位发展,地方保护比较严重难以在区域内形成内部的统一市场,导致西部地区的发展合力弱。此外,虽然近几年广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多市建立了国际园区,也借助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但是在产业开放、制度创新等领域仍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2018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报告》显示广西位列第三梯度,属于开放程度低的省区。广西对外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航运、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宽度有待延伸,合作深度有待提升。

(四)紧缺高层次人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低

在众多对外开放平台带动下广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才需求逐年攀升,急需高层次人才,但广西高层次人才数量微乎其微。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广西人口总数排全国第11位,每10万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有10806人,高等文化人才占比为1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47%,排名垫底。当前提供的人力无法满足向海经济的需求,大部分只能从事基层辅助工作,高端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向海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不管是升级发展传统海洋产业,还是壮大培育新兴向海产业,打造临海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向海产业对创新高科技的依赖性很高。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广西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50分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值72.19分,与云南、贵州、海南等共8个地区位居第三梯度①,属于最低水平。而发展向海经济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要求较高,欠缺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又存在不少障碍,专利开发数量(5.39件/万人)仅为广东人均专利数量(28件/万人)的1/5,尽管广西也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但仍成为影响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广西向海经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中國-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战略、RECP正式签署等对广西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针对向海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只有《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17年首次提出向海经济,2020年《意见》出炉,可见广西对于向海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比较滞后,并且缺乏向海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另外,发展向海经济,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对外开放信息平台等软硬配套措施,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产业集聚区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政府牵头拉动为主,以“港口、公路、铁路、机场”基建为代表,而以市场力量为主体的商事投资、民间投资的动力明显不足,资金缺口较大。

四、西部陆海新通道下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建议

(一)完善港口设施,提升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现代化港口是发展向海经济的战略支点,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连接内陆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键纽带,沿海地区“要致富,先建港”,因此,广西首要任务之一要加大北部湾港口建设力度,强化海陆空交通资源整合以支撑广西对外开放。首先,按照智慧港口、现代化港口、绿色港口的建设要求完善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港口码头深水航道的通过能力,增加20万吨级码头数量,早日建成30至4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明确三大港口定位分工、互补有序发展,优化北部湾港向资源集约型发展。推进港区5G技术应用,建成智能化无人码头,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化港口网络体系,不断提高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凸显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的地位,助力广西经济“走出去”。其次,强化海陆空资源整合,构建立体综合国际运输大通道。联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口,发挥“江铁海”三合一的优势;扩能升级东线向海通道、全面贯通西线向海通道,打通陆运通江达海的关键节点,推动向海通道“最后一公里”实现新突破;加快对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进行改造扩建,恢复与东盟的客货航线,增加广西通用机场的数量,推动广西-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最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构建智慧物流新模式,优化线下办事流程,提升线上服务效率。升级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优化通关流程,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二)优化向海经济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科创水平

首先,升级发展向海传统产业。加快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扩大深海抗风浪网箱生态养殖范围,壮大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建设,促进广西生鲜产品“南北对流”。其次,壮大向海新兴产业。培育海上风电产业,推动深海生产设备和船舶设备发展,推动新材料向科技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推动新能源规模化、低碳发展。第三,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优势重点打造临港产业基地,发展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基地,如高端金属、绿色化工、轻工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基地,开展海洋生物制药产品,打造涉海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促进向海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培塑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品牌。

依托临港产业集群带动腹地特色产业向海开放,加强内陆与沿海企业的科技合作,壮大向海科技企业群体。围绕培育向海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涉海领域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形成向海经济创新示范产业链,支持区内骨干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形成创新优势,推动领军企业协同创新与集聚创新,打造一批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壮大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研发服务机构和企业,鼓励开展向海科技国际合作。

(三)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首先,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交流合作,以对接发展本地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牵引带动外地企业集聚向海发展,重点辐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开展跨区域合作,深耕在北部湾港建立“飞地园区”的意识,加快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先进生产力的对接,全面承接湾区产业转移,加快玉林打造“两湾”产业融合先行试验区建设。其次,加快向海开放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加强国际供应链合作,重点推进境外合作园区提质升级,加强中马“两国双园”、制造基地、特色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国内国际产能、产业、资源、经贸等领域向海开放双向合作。最后,出台一批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三企入桂”,建立“海企入桂”招商跟踪服务协调机制,吸引更多涉海企业落户广西,围绕广西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引进一批涉海龙头企业。

(四)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力度,建设高水平的海洋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广西应该重视向海经济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一,加快人才培育。在广西重点高校如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等设置涉海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立足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特色,设置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扩大招生范围,优化师资水平,将其打造成广西特色专业。第二,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吸收一批国内外海洋领军人才来广西就业,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激励机制,稳住与用好人才,全面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第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还有经济专项课题、涉海创新课题,鼓励科研机构跟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定期给涉海企业开展培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五)健全协调机制,强化开放政策保障

首先,基于高起点、宽视野的视角,遵循可持续、可协调、集约化的错位发展原则,制订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健全协调机制推进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资源配置。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案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向海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向海经济全面发展。其次,完善向海经济支持政策,为向海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支持向海产业多样化融资,积极吸引外资和周边省份的资金,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向海产业的支持,消除向海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障碍。逐步建立涉海产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为向海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长久动力。最后,实现政策调整的动态化,根据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特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化调整。同时,加强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加强制定落实到口岸、互市区一级的相关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1]王波,倪國江,韩立民.向海经济:内涵特征、关键点与演进过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27-33.

[2]夏惟怡,文海漓.广西向海经济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20,36(06):116-124.

[3]傅远佳,包国庆,夏天一,罗嘉琪.西部向海经济带建设的基础与对策[J].开放导报,2020(05):40-47.

[4]石依禾.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03):6-10+40.

[5]毛艳.广西海洋产业发展困境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市场论坛,2019(09):25-29.

[6]陈云,陈妹.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8):27-30.

[7]刘畅,初晓琳,齐晓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7):146-147.

[8]蔡琦.广西向海经济战略中金融支持与政策引导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0,36(12):95-102.

[9]刘娴.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9(06):67-76.

[10]樊一江.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N].人民日报,2021-06-11(003).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下广西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研究”(2021KY1744);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策略”;2019年度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院级教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复合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研究”(2019JG17);“‘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困惑与对策研究”(2019KY2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