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实践视角的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考

2023-02-23柳礼奎

教育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职业院校

柳礼奎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天津,300350)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地方实践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周洪宇等人认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举措,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2]孙翠香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类文件与规范的颁布执行不仅是国家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3]这既体现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也彰显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锐意进取、谋求教育强国的宏图愿景日臻完善。

(二)职业教育的地方实践

在经过多年学习引进与消化吸收所搭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地方实践与探索始终是主阵地,但这项颇为复杂的工程无疑需要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并不断地调整。只有各地不断创新、勇于尝试,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才能使各地职业教育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实践创新,打造新亮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此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才能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深入改革的不竭源泉。如当前建立起来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成效初显,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另外,职业教育的地方实践成果不断推出,如《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等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不仅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不断积累推动产业升级的有益经验。[5]

天津职业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探索并开创了“半工半读”的模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样板,改革开放后率先走上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历程。以职业教育八年规划为标志,天津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天津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尤其是依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所形成的“天津模式”走在了全国职业教育前列,从而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新局面。2005年,《教育部天津市政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落地生根[6],发挥了天津职业教育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功能。2015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挂牌意味着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在全国首开先河。[7]另外,《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天津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八项举措》等文件紧锣密鼓地发布与实施,均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地方落地生根并快速发展的体现。

二、天津现代职业教育探索的实践

(一)创设技能大赛,发挥引领作用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重要推手。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2008年在天津成功举办,经过摸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式并逐步推广到全国,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赛项赛事制度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此构建“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互动模式而荣膺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桂冠。以天津为主赛场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因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而助推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向全国辐射,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比赛梯队,达成了“职业教育看大赛”的共识。大赛不仅形成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还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中外职业教育交流等方面形成了协调联动的效果,尤其是部分大赛标准和资源走出国门,成为东盟大赛赛项,成功引领中国职教走向世界。[8]其产生的效应与积累的经验无疑成为我国承办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世界级赛事及会议的重要筹码。

(二)稳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紧贴企业与市场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依靠企业,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而形成的多方协同校企合作体制是天津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9]尤其是《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指导意见》规定的八种路径和保障措施全面推动了各行业职教集团衔接中高职,实施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的融合,共同开发课程,策划设计赛项,推进实习实践,就业创业孵化扶植,师资队伍培养输送等校企合作途径有效地提升了天津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效益。产教融合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与使用、人力资源建设的一体化,确保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沟通与共享,推动产业与教育紧密合作并良性互动。“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是指每年聘请大量的企业技能高手到职业院校兼职或授课,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科研成果与企业项目的转化。[10]“职业培训补贴、职工培训津贴、实习补贴和师资培训补贴”等制度使校企双方都成为各种技能培训的最直接受益者而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

(三)助力中外交流,凸显“走出去”战略

通过中外合作助推当地职业教育是天津职教的内在脉络。将德国、澳大利亚、英美等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引进来”[11],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系列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开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联合培养的19所高职院校已承办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走出去”。继2016年首个“鲁班工坊”在泰国落成后,印度、英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鲁班工坊”也正在成为天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当前天津已在欧亚非建成18个“鲁班工坊”,涉及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等12个大类44个专业。这不仅是天津“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计划的落实,还搭建了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重要桥梁。[12]由此可见,天津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越过了单纯借鉴引进、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模式的初级阶段,正逐步迈向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新阶段。同时,天津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将“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紧密结合,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探索出可复制、借鉴且便于推广的经验和路径。

(四)协同京津冀,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天津共识”开启了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征程,天津率先与京冀职业教育产教对接,主动拉开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大幕。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河北商贸学校“联盟”成为首个京津冀职教集团。由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牵头的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发起组建的中国养老产教联盟,由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起成立的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搭建的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以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为依托的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等纷纷成立,先后构筑了石油化工、生态环保、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养老服务、新能源产业等系列产教对接平台,依靠职业院校与职教集团的连理关系,发挥职教集团及各类对接平台的桥梁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在保障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同时,不仅提升了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还明显缩短了学生的就业进程,以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对话交流、项目协同、校企合作等联动机制的加速形成。

三、完善天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一)搭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人文素养教育

随着科技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很多人误将“科教兴国”理解为“科技兴国”,忽略了科技发展背后需要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撑要素,导致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在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天津应加速制定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细则[13],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显性指标及思政融入要素。例如,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规划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标准,设计校园人文环境营造指南、人文知识传播途径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全面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强大的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维支撑与保障技能技术的稳健发展,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贯穿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品质高度融合并服务于学生和教育教学。

(二)深化改革凸显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功能

天津职业教育虽已取得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面对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启动新一轮的创新试验,形成中央决策部署与地方实践探索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可谓时不我待。在探索与发展适应当地特色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全国已建立1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并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联盟。天津若要保持职业教育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将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开放包容、特色发展,将示范区打造成全国职业教育学习交流的新高地,切实发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倍增器的功能。[14]同时,天津职业教育还要紧抓“1+X”证书试点契机,及时提炼试点工作院校联盟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加速以“1+X”职业能力标准为引领探索“三教”改革,进而产生示范效应,并扩大“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渗透力,在学历教育顺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社区教育立体衔接的基础上形成服务区域终身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强化职业教育共享机制的探索

共享经济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当前各行各业争相尝试的热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无疑是共享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尝试。天津职业教育共享模式可以说成果初现,对内的共享集中体现在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与运行上,对外则输出“天津模式”,无论是协同发展的京津冀,还是支援西部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园区内资源共享、教师互聘、课程学分互选互认等凸显的积聚效应已惠及13所院校的12万学生,基于长期实践提炼出的18个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别在宁夏、河北、辽宁等地举行成果分享活动。同时,对口帮扶承德5县,建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支援建设新疆和田天津职业学院,做好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面向中西部地区定向免费招收中职师范生专项计划,完善中西部地区中职学校合作招生专项计划,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优质重点职业院校学习。[15]可见,天津将职业教育所探索出来的经验成果、开发积累的优质资源等以共享的思维和盘托出,进而形成职业教育共享机制,带动全国各类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示范)区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最终形成合力共同发力职业教育,真正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职业教育强国的行列。[16]

(四)打好“信息化”和“国际化”两张牌

职业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既是实现上述策略的重要工具,也是跻身职业教育强国,实现弯道超车不可或缺的载体。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管理建设,促进线上授课与线下教学紧密结合,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普遍应用,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将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作为职业院校建设重点,逐步提升天津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用的水平。立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基本方向,以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契机,把“请进来”与“走出去”作为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驱动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融合天津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专业的教学标准,实施品牌输出以提升天津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17]

四、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号角已经奏响,建设目标和任务十分明确,在理论上系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开辟广阔渠道,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和地方实践创新所积累的经验充分结合,才能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如果缺乏运行层面的实践探索以及本土化与特色化的地方实践,仅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未必能行稳致远,即使再完美的设计最终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天津职业教育不仅有历史传承的荣光与担当,还有当前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职责,其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历程势必会构筑一个职业教育的地方生态。因此,它不但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成为彰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地方化与特色化的一面旗帜。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果天津有“画”说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天津卷
《天津之眼》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天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