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世界意义

2023-02-23董小宇

现代交际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董小宇 李 辉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在现代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求的过程中,中国立足于自身国情和现实地位成功推进和拓展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推向新的维度和战略高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化道路,成功开创了一条既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又异于苏东现代化路径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内蕴主体性、价值性、全面性、共生性、世界性的核心价值旨归中,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和深远的世界意义。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事关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如期实现。

一、现代化概念及中西现代化差异

对于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概念界定首先在于搞清楚“现代化”的含义,学术界对于现代化研究普遍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普遍步入“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方现代化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在现代化概念的界定中,有学者认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现代化[1],显然这是泛化后的现代化认知。正如钱乘旦所言,现代化是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共同趋势,其在世界各地展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和不同的模式。[2]中西方对于“现代化”的内涵认知和阶段划分具有明显差别。西方普遍认为,现代化是脱离传统社会的象征,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意识形态偏见。与此相反,中国对于现代化的认知建立在特定历史方位和基本国家现状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现实倾向和与时俱进品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所蕴含的“传统—现代”二分法则、单一现代化发展模式、“诱发外生性”现代化进路、意识形态优越感等本质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所蕴含的“共性—多元”现代化发展理念具有根本区别。这一差异更加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思维和理性进路。

现代化不仅指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预示着人类生活各方面向好。正如罗荣渠所言,在历史视角下,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通过工业化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转型进程;狭义的现代化遵循“学习—改革—追赶—适应”的发展逻辑,是人类社会有计划、有步骤的变迁。[3]确切地说,现代化理论正是基于对现代化实践过程的具体把握逐渐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其指向涉及多层级、多领域、多目标和多阶段,并且现代化不同维度的理论生成和现实运用具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性。从理论基础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承继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底蕴中逐渐生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现代化奋进征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并且走向成熟的。这从根本上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底层逻辑和本质要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现实前提、价值取向及实现状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人民团结奋进和理性探索的结果,是集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个人命运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选择,具有深刻的价值要义和强大的逻辑叙事。世界历史充分表明,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发展现状决定了现代化道路必定是多元共存的。中国式现代化从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大方面充分反映了其现实前提、价值取向和实现状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完整逻辑和坚定信念。

1.现实前提: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的规模、环境、发展方式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性,建立在国情研判基础上的战略布局能够有效克服既有复杂环境和可能性失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为现实前提,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的基本人口国情和发展现状具有现实独特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拥有有限的领土面积和自然资源,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稀缺、人口素质有待提升的现实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改观,这就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致力于促进14亿多人的自由、全面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前提和实现基础。二是中国要实现超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将面临许多新的复杂而艰巨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时刻处于内外挑战频发和环境复杂多变的客观现状,这意味着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独特性。中国超大规模人口实现现代化不仅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也将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4]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观念认知整体性跃升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前提和可靠基础,其根本内嵌于中国的独特国情和发展现状,具有西方现代化无法达到的实际目标状态,从现实层面已经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既定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家长期性的历史任务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和持续推进,要求牢记世界历史过往,客观评估现代化的不同发展模式,并保持必要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

2.价值取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深刻蕴含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植根于人民也必将使人民从中获益。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上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物质占有,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有力地证实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民指向。二是国家的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全程参与和共同享有。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表现在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创、安全等各方面和全过程都有全民参与和全民共享。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价值本色。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5]习近平总书记也突出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6]共同富裕在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观和治理实践中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内含的公平正义、全局观念、社会主义、整体思维等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价值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效抵制西方两极分化和财富鸿沟的弊端,在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更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

3.实现状态:推动“两大文明”、人与自然、世界前途的良性互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含其中的协调性、共生性和世界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状态从现实走向和战略任务上客观界定了中国要走的现代化道路只能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即“两大文明”的互动逻辑。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原则。[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及,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都不是社会主义,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厚植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化发展模式有着根本区别。

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即人与自然的共生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到的一个核心任务部署就是要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是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在产业转移和资源输出中从未停止过对于自然环境的侵害;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实质性地解决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推动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即世界前途的和合逻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利益诉求决定了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多次强调中国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来看,其中充斥着圈地运动、黑奴贸易、殖民侵略、种族灭绝、资本剥削等恶行原罪,给其他国家发展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相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大国,世界上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文明型国家快速崛起的先例,更从未有过人口如此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成功转型全面现代化。从内部逻辑看,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自觉和理性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和行稳致远也同样需要中国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并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创新提出并始终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庄严宣告和并积极承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谋求势力范围,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和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更好地推动世界和平。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新理念和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在助力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为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境界。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现代化探索和实践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道路选择提供了范式参考,通过新发展理念和新治理观为他国突破西方现代化的传统发展模式禁锢提供了方法指引,通过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展现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现实性、可行性和真理性,通过现代化建设已有经验成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前途解决新问题、开拓新途径。

1.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理念、路径和成效变革方面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

一是在治理理念方面,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世界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推动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和变革重塑期。基于西方主导下的全球治理体系主要遵循的治理规则和规范受西方治理理念诱导,主要议程也大都由西方规定和设置。[9]全球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全球治理赤字产生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进行问题反思和理念变革。中国创造性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基于内外环境和全球化趋势进行的重大理念创新,对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变革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引。这具体体现在中国创新提出并有效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助推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寻求国际社会法治化、致力维护全球环境生态化、开放包容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在治理路径方面,创造性提出并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①和全球安全倡议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本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性思路,注重新发展格局与新安全格局的互促共进、协调跃升,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更加突出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受西方逆全球化思潮影响,各国的发展和安全缺乏互通和联动,给全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中国在扩大开放合作中积极推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联合国宪章的根本宗旨和原则框架内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包容发展、合作共赢、和平共处,在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国际维和促安合作方面日益发挥着“加速度”和“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三是在治理成效方面,致力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全球发展现状和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新型全球价值观,也是全球治理要达到的新高度和新境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为前提的,这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有着本质区别。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最终目的正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各国的发展道路及世界前进方向具有高度统一性,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价值旨归和逻辑前提。

2.深化探索实践导向:为道路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总结历史经验、完善社会制度、积聚实践力量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形成的奋斗成果,是在充分考虑国家具体国情、充分尊重各方发展意愿、充分挖掘国家特色资源、充分坚持对外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注重国家全面发展和全方位振兴的圆满之道,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空洞套路和新兴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短板理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横向的全面性和协调性,还具有纵向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从横向看,这种全面性和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果覆盖面上,中国始终牢牢把握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优势力量,通过优化战略布局、创新协调发展路径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纵向看,这种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国家战略韧性和发展思路延续性上,从“三步走”战略到“两阶段”目标可以看出国家发展战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科学迈进。在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和加快提升治理水平的务实行动中,中国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优化和人类命运与共,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注入“活力源”。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助力中国和平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国家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念指引和范式参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制度、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以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和实现状态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以西为尊的发展心态需要做出变革和调整,需要走基于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和已知成果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声明要积极主动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0]中国式现代化中内含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现实实践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包容发展、合作共赢、和合共生、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导向,为其他国家走符合自身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路引鉴,为那些既希望保持独立又想获得良好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3.成功突破一元桎梏:为他国发展开辟多元境界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西方现代化模式主导人类现代化历程长达数百年。西方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带给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一度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恶劣影响。从早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西进运动”,再到后来的帝国主义扩张和跨国资本蔓延,无不体现西方现代化过程充满了剥削压迫、贫富分化、权力扩张、利益纠葛、资源浪费等负能量。尽管如此,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论调在许多学者口中已成既定事实,这是受西方现代化先天性缺陷和普世价值理念的严重误导和思维扭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和扎实推进为他国发展树立了新榜样,有效突破了独尊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一元化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及,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党和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为根本原则,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凝练出一条内含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有序发展之路,成功将现代化发展路径推向新的维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独立自主之路,不以依附他国发展为首要考虑,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实现有序发展,推动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人民至上之路,始终把“民生福祉”“人民利益”“人民需要”“人民获得”等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核心指标,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重工业、重资本、轻民生、轻民心的发展思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有序发展之路,在党的领导把关、国家制度规范、人民积极参与“三位一体”的全链条中有序运行。国家战略延续性和发展思路全面性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尺和价值意蕴,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国家战略和发展思路上的模糊性、间断性和不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和价值意义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而言是新的道路参照,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现状从战略高度谋划推进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非西方化的多元共生性,这是今后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可观现实和必然图景。

4.有效剔除二元对立:为社会主义树立坚定信念

资本主义的生成机制、制度规制和价值取向在助力西方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同时,也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危机。资本主义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转型,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大量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资本主导一切”“理性逐渐丧失”等反动本质和恶劣行径。[11]有着深厚文明底蕴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并未追随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模式,而是注重以实际为基石开拓进取并致力于长远目标和通盘考虑,选择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不同寻常的现代化,在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相互交织中逐渐与现代接轨,这种独特的历史经历和实践走向逐步形成了兼具时代脉络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积聚了实事求是的发展内核,积极吸纳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这条新路在创造性地提出独立自主、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等发展意蕴的同时,能够充分做到与走不同发展道路的其他国家保持合作共赢式、包容互鉴式、共建共享式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方向上的奋发有为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和超越,具有深刻的时代属性和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的道路自信相比西方国家的普世原则更能彰显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意味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非冲突不可避免、无法调适的矛盾体,而是有着更多共同话语的统一体。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体现在对发展阶段的有效总结和对发展有益成果的正确借鉴,差异体现在对自身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发展方式的区别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在的固有矛盾和不合理因素为其他国家探索新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客观环境和可超越空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只唯名”而是“只为实”的发展之道,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引下注重各国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和合共生,始终摒弃你输我赢、你争我抢、你有我无的零和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成功超越了资本主义权力至上的制度逻辑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有效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逻辑的制约瓶颈和现存危机,在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的基础上有效增强了社会主义信念,为推动社会主义迈向更高标准和更好未来奠定了坚实根基。

5.非凡开创文明形态:为人类社会擘画崭新蓝图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之治”在历史演进、文化升华、文明互鉴、实践探索中深刻烙印在人类历史上的具象良策。不论何种的文明形态在创造的过程中均有其价值度衡、国情考量和方向界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便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开创的文明新形态,这一新形态与西方的文明形态有着本质差异。西方国家宣扬的“西方中心论”和“国强必霸论”正在宣告破产,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所包含的“文明包容”“文明共存”“文明互鉴”“文明代谢”等核心价值理念正在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更好未来。“作为一种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克服了西方现代化陈旧模式的顽疾,而且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2]这条新道路通过变革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为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运行方式和未来愿景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互动关联是彰显形态演进的实践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未来图景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完善中实现更高维度的“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致力于人的真正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事业实现新跨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在突破自我中逐渐超越西方并走向成熟,“四个自信”“五位一体”“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和发展战略在助推中国“强起来”的同时也在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共”。中国式现代化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注入的全新意蕴集中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这一点深刻体现了新型文明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和文明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在坚持人民至上的正义高度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义广度上,有效克服了百年变局和世界难题所隐含的理念错误和文明缺失,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迈向更高维度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强大动力。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朝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和坚定战略定力让中国式现代化不至于走歪路和邪路,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独特价值体系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又能够为世界进步提供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人民至上、共享发展、和谐相处、和合共生、合作共赢等价值理念和正在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具有坚定意志和强大能量,在不断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为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条新道路在助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过程中仍处于改革调整期和不断完善期,其未来发展必将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和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阶段打下坚实根基、做出突出贡献。

【注 释】

①全球发展倡议的主要内容即“六个坚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②全球安全倡议的主要内容即“六个坚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