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分布

2023-02-22曹国斌蒲云海朱兆泉

野生动物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竹鼠哺乳动物山地

曹国斌,吴 华,李 翔,蒲云海,刘 瑛,朱兆泉

(1.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武汉,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3.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黎德武和杨其仁等对湖北地区的哺乳动物进行了多次考察[1-3],积累了大量标本及资料。胡鸿兴等[4]和杨其仁等[5]分别于1995年和1998 年对湖北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记录哺乳动物9 目25 科75 属109 种和9 目27 科75 属121 种。此后,湖北省组织开展了2 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神农架等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区域性哺乳动物资源调查研究[6-10]。随着一些新物种和新分布的调查发现及物种分类的调整,湖北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分布亟待更新完善。本研究根据《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11]、《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1 卷:哺乳动物》[12]的分类系统,结合2013—2021 年湖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林业部门监测巡护资料,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对湖北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区系及分布进行了研究,为哺乳动物的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1 自然地理概况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29°1'53″—33°16'47″ N,108°21'42″—116°7'50″ E),面积18.59 万km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温15~17 ℃。1 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 ℃;7 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 ℃,极端最低气温-18.1 ℃,极端最高气温44.6 ℃。全省无霜期为230~300 d,最高海拔3 105.4 m。长江从西向东,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 061 km。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和富水等。湖北省属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全省植被分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5个植被型、72 个群系组和232 个群系。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位于湖北省的北部,包括大别山、桐柏山、鄂北岗地、大洪山及整个鄂西北山地,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地貌特征为中、低山和丘陵,而中间为岗地和平原,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分布在湖北省的南半部,包括东部的大别山东段一部分和幕阜山北坡低山丘陵,鄂西南山地和神农架南坡,鄂中江汉平原。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组成植物的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植物区系成分为主[13]。

2 研究方法

参照湖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资料和林业部门监测数据,按照蒋志刚等[11-12,14]中国哺乳动物的分类体系和特有种、红色名录,并参考中国哺乳动物分类及分布的相关文献资料[15-29],对湖北哺乳动物多样性进行重新整理,厘定湖北分布的哺乳动物名录及中国特有种、濒危等级。按照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30]分析湖北哺乳动物区系特征,并将研究成果与1998年杨其仁等[5]所论述的物种名录进行对比,分析物种多样性、分类地位、名称及分布的前后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 软件,绘制每个物种的分布图,按照郜二虎等[31]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区划方案,叠加分析湖北省11 个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的哺乳动物种数,通过计算G-F指数分析各调查单元的物种多样性[32]。

3 结果

3.1 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组成

3.1.1 物种组成

统计分析湖北省哺乳动物有132种,隶属9目29科86 属(附录1),占中国野生哺乳动物(754 种)的17.5%[1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豺(Cuon alpinus)、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金猫(Pardofelis temminckii)、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虎(P.tigris)、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林麝(M.berezovskii)、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共15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thibetana)、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水獭(Lutra lutr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獐(Hydropotes inermi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共13种。

附录1 湖北省哺乳动物分布名录Appendix 1 Distribution list of mammals in Hubei Province

续附录1

续附录1

中国特有种32 种,它们是侯氏猬(Mesechinus hughi)、鼩鼹(Uropsilus soricipe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纹背鼩鼱(Sorex cylindricauda)、川鼩(Blarinella quadraticauda)、川西缺齿鼩鼱(Chodsigoa hypsibia)、斯氏缺齿鼩鼱(C.smithii)、大卫鼠耳蝠(Myotis davidii)、中华山蝠(Nyctalus plancyi)、藏酋猴、川金丝猴、安徽麝、小麂(Muntiacus reevesi)、麋鹿、秦岭羚牛、白鱀豚、长江江豚、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滇绒鼠(Eothenomys eleusis)、洮州绒(Caryomys eva)、苛岚绒(C.inez)、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大猪尾鼠(Typhlomys daloushanensis)、暗褐竹鼠(Rhizomys vestitus)、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i)、罗氏鼢鼠(E.rothschildi)、秦岭鼠兔(Ochotona syrinx)和循化鼠兔(O.xunhuaensis)。

列入中国哺乳动物红色名录的极危种8种,濒危种5种,易危种11种,近危种27种,共51种,占38.6%。

从目级水平看,前4 分别是啮齿目(Rodentia)41种、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25 种、翼手目(Chiroptera)23 种和食肉目(Carnivora)22 种。从科级水平看,前4 分别是鼠科(Muridae)16 种、鼩鼱科(Soricidae)15 种、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14 种和松鼠科(Sciuridae)10种。

3.1.2 动物区系

根据张荣祖[30]对中国陆栖脊椎动物分布区系的记载,从区系上分析,东洋界87 种,古北界35 种,广布种8 种,东洋界占湖北陆栖哺乳动物种数的66.9%,占绝对优势;从分布型分析,包含9 种分布型,分别为东洋型(W)、南中国型(S)、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H)、古北型(U)、广布型(O)、季风区型(E)、华北型(B)、东北—华北型(X)和全北型(C),其中东洋型34种,占26.2%,其次是南中国型22种,占16.9%,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H)14 种,占10.8%。还有26种因数据不足无法确定分布型。

3.2 物种分布

依据郜二虎等[31]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区划方案,湖北省隶属华中区,分别属东部丘陵平原、西部山地高原2 个亚区,桐柏山—大别山、长江沿岸平原、秦巴—武当、贵州高原和黔桂湘低山丘陵5 个地理省,以及大别山山地、桐柏山山地、南襄盆地、长江中游平原、江汉平原、武当山山地、大巴山山地、三峡谷地、清江切割山地、大娄山中山峡谷和武陵山山地11个调查单元(图1)。通过对湖北省及11个调查单元物种数和G-F指数分析比较(表1),湖北省G-F指数为0.79,武当山山地、清江切割山地、大娄山中山峡谷、武陵山山地和大巴山山地5 个调查单元物种数为91~105 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较高,为0.77~0.78;长江中游平原和三峡谷地2 个调查单元次之,物种数分别为64、69 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居中,为0.71~0.72;大别山山地、江汉平原、南襄盆地和桐柏山山地4个调查单元物种数为40~50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较低,为0.62~0.68。

图1 湖北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分布示意图Fig.1 Distribution of mammalian diversity in Hubei Province

表1 湖北省动物调查单元哺乳动物多样性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mammals diversity in zoo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of Hubei Province

4 讨论

一个地区的物种编目和分布是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动物分类学学者关心和争议较多的领域[14-19,33-34]。本研究按照蒋志刚等的分类系统[11-12],重新厘定湖北省哺乳动物为132 种,与1998年杨其仁等[5]所记述的121 种对比分析,新增23 种、减少12 种。新增物种主要有2 种途径:一是原有分布的物种其中一个亚种提升为独立种,如暗褐竹鼠等;二是野外采集到的标本、目击到的实体物种,如秦岭羚牛等。相关文献资料访问调查记录的物种,如大耳菊头福(Rhinolophus macrotis)、无尾蹄蝠(Coelops frithii)和爪哇伏翼(Pipistrellus javanicus)等,因科学慎重上述物种没有被列入,但其可能在湖北有分布,今后需注意调查发现。减少的物种有证据表明在湖北没有分布,也有可能是记录有误。此外,原记载的部分物种分类、分布也有调整。

4.1 物种增减

新增23 种:达乌尔猬(Mesechinus dauuricus)、侯氏猬、长吻鼩鼹(Uropsilus gracilis)、鼩鼹、长尾鼩鼹(Scaptonyx fusicaudus)、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淡灰黑齿鼩鼱(Blarinella griselda)、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川西缺齿鼩鼱、斯氏缺齿鼩鼱、蹼足鼩(Nectogale elegans)、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宽耳犬吻蝠(Tadarida insignis)、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香鼬(Mustela altaica)、秦岭羚牛、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橙色小鼯鼠(Petaurista sybilla)、安氏白腹鼠、青毛巨鼠(Berylmys bowersi)、暗褐竹鼠、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和秦岭鼠兔,其中淡灰黑齿鼩鼱、暗褐竹鼠由亚种调升为种,其余21 种均为野外采集到的标本或目击到的实体。

减少5 种: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bicolor)、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在中国没有分布;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与小菊头蝠为同物异名;山蝠(Nyctalus noctula)、绒山蝠(N.velatinus)均为中华山蝠同物异名。湖北没有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生种群分布,神农架野外梅花鹿为人工养殖的逃逸种群。

存疑7 种:包括现名为滇北长尾鼩的小缺齿鼩(Chodsigoa parva)、现名为白齿麝鼩的白腹麝鼩(Crocidura leucodon)、三叶蹄蝠(Aselliscus stoliczkanus)、托氏菊头蝠(Rhinolophus thomasi)、狭耳鼠耳蝠(Myotis blythii)、高颅鼠耳蝠(M.siligorensis)和蓝腹松鼠(Callosciurus pygerythrus)。这些物种在湖北周边地区没有分布,没有查阅到标本,需要今后进一步调查核实,暂没有列入名录。

记录更正3 种: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应为藏酋猴[11],拟家鼠(Rattus rattoides)应为黄毛鼠(R.losea)[17],草兔(Lepus capensis)应为蒙古兔(L.tolai)[11]。

4.2 分类调整

目调整:食虫目(Insectivora)调为劳亚食虫目。

科调整:新增蹄蝠科(Hipposideridae)、犬吻蝠科(Molossidae)和獴科(Herpestidae),鼯鼠科(Petauristidae)合并到松鼠科,猪尾鼠科(Platacanthomyidae)调为刺山鼠科(Platacanthomyidae),竹鼠科(Rhizomyidae)调为鼹型鼠科(Spalacidae),鼠海豚科(Phocaenidae)调为白鱀豚科(Lipotidae)。

属名、种名均变更1 种:社鼠(Rattus niviventer)变更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

仅属名变更12 种:长吻鼹(Euroscaptor longirostris)、亚洲黑熊、豹猫、金猫、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棕背(Myodes rufocanus)、洮州绒、苛岚绒、东方田鼠(Alexandromysfortis)、白腹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中华鼢鼠和罗氏鼢鼠。

仅种名变更7 种:大足鼠耳蝠(Myotis pilosus)、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亚州狗獾(Meles leucurus)、狍(Capreolus pygargus)、滇绒鼠、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和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

由种调为亚种1 种:拉氏缺齿鼹(Mogera latouchei)调整为华南缺齿鼹(M.insularis latouchei)亚种。

由亚种调为独立种21 种: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淡灰黑齿鼩鼱、利安德水麝鼩(Chimarrogale leander)、山东小麝鼩(Crocidura shantungensis)、西南中麝鼩(C.vorax)、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大卫鼠耳蝠、华南水鼠耳蝠(M.laniger)、渡濑氏鼠耳蝠(M.rufoniger)、东方棕蝠(Eptesicus pachyomus)、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安徽麝、中华斑羚、中华鬣羚、长江江豚、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大猪尾鼠、暗褐竹鼠、循化鼠兔分别从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川鼩、喜马拉雅水麝鼩(Chimarrogale himalayicus)、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中麝鼩(C.russula)、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须鼠耳蝠(M.mystacinus)、水鼠耳蝠(M.daubentoni)、绯鼠耳蝠(M.formosus)、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小鼯鼠(Petaurista elegans)、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和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的亚种提升为独立种。由于种与亚种的区分一直是争议较多的领域,1998 年杨其仁等[5]记载的水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棕足鼯鼠(Petaurista clarkei)调整为喜马拉雅水麝鼩、小鼯鼠的名称变化过程没有赘述,采用调整后的名称进行亚种提升统计。

4.3 分布变化

36 种分布范围有明显变化。川鼩、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山东小麝鼩、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渡濑氏鼠耳蝠、南蝠(Ia io)、东方蝙蝠、东方棕蝠、亚洲长翼蝠、猕猴、藏酋猴、川金丝猴、鼬獾(Melogale moschata)、猪獾(Arctonyx collaris)、小灵猫、獐、狍、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东方田鼠、北社鼠、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中华竹鼠、中华鼢鼠和蒙古兔28 种物种分布有明显扩大,其中扩散能力和栖息地适应能力强的小型兽类有20 种,占比71.4%,猕猴、藏酋猴、川金丝猴、小灵猫和獐等物种由于保护力度加大和栖息地恢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同时随着红外相机等调查技术的应用和巡护力度的加强,发现这些物种的位点增多,栖息范围扩大。黄喉貂、棕背分布范围缩小。黄喉貂原记载分布于全省山区,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仅在鄂西南和鄂西北山区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红外相机拍到的频次较高。狼、豺、金猫和金钱豹4 种物种未发现实体,分布范围缩小。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在湖北省可能已经野外灭绝,白鱀豚被宣告为功能性灭绝。

猜你喜欢

竹鼠哺乳动物山地
山地草甸
谢志敏 杨民 作品:竹鼠嬉戏系列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九只竹鼠救了一个穷家
山地之旅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山地之美——雨补鲁
仔竹鼠的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