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帆起航:“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一体化的探索

2023-02-22杨晶晶

体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运球课间双减

文/杨晶晶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指出:坚持以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如何借政策之势,达成学校体育一体化建设,绽放学校体育活力,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亟需践行的事业。

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大陈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自2021年9月份以来,坚决贯彻执行“双减”政策,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实施了“5+2”和“1+X”(基本托管服务与素质拓展服务相结合)课后服务模式。学校体育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将体育教学、大课间、体育社团、运动训练进行深度融通,紧密联系,制定出学校体育工作一体化方案(图1)。

图1 学校体育工作一体化发展构建图

一、体育教学做引领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环节。以体育教学为枢纽,将大课间、社团活动、运动训练结合为一体,学校体育工作就会变得高效、有深度。

(一)教学内容定体系

如何让体育教学与俱乐部训练、与训练队训练相互促进,是体育组所面临的一个议题。学校训练队主要有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四个项目,由于学生基数少、基础差、训练缺乏系统性等多方面原因,训练队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如何在体育课堂上巩固学生的运动基础,让体育课堂为学校传统体育运动服务?经过多次探讨,教研组最终达成两项决定:1.兼顾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同时,偏重学校传统运动,保证规定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侧重于田径、篮球、足球。2.体育专业教师加强与社团活动教师、俱乐部教师的交流,保持教学内容的一致,建立体育课学技术、社团活动课用技术、训练队提高技术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

以直线运球教学研讨周为例,课堂教学内容为“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和“直线运球的练习方法”,其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注重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本周的篮球社团、俱乐部活动及校队训练,主要围绕“直线运球”的运用设计教学比赛:可以是单纯的直线运球比赛、直线运球与其他技术的组合练习,也可以是限定“直线运球+传球+投篮”的小组赛等。社团、俱乐部、校队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比赛中设置不同的规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当周大课间的“分区锻炼”模块,各班主任也要围绕“直线运球”指导学生进行分区练习。

(二)深挖教材展深度

本学期教研组还开展了田径折返跑单元和单跳双落教学单元、篮球直线运球教学单元、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单元以及体操类多种形式的滚翻动作等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案、反复磨课,将一个教学单元以“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三个层面系统地呈现出来。听课、评课环节也加入其他学科教师,从多元化视角给予评价,学科融合,思维碰撞,活动影响广泛。通过几次教研活动,学校的领导及其他任课教师对体育教学、体育课堂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图2)。

图2 学校体育教研活动

如小篮球“直线运球教学单元(水平二)”的教研活动,将深度教研推向一个高潮。上课的三位教师突破常规教学组织,从篮球场中心圆向四周射出八条线,将班级学生分为八组,均以此队形组织教学。教学中第一位教师以“多米诺骨牌”游戏进行教学。第二位教师以“红绿灯开火车”游戏进行教学,并要求:1.球在线上,人在线外。2.人在线上,球在线外进行了直线运球的练习方法教学。第三位教师则通过“钓鱼—捕鱼”游戏运球的学生“化身”为觅食的小鱼,进行了生动的教学。组织队形统一,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层层递进并衔接紧密,将“直线运球教学单元”一体化且有深度地呈现出来,不仅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涨,观摩教师也纷纷被课堂吸引,对上课教师赞不绝口。

(三)课堂立规标准化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建立起规范意识,会使学校日常体育活动变得规范、有序,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学期伊始,第一周的教研主题主要围绕体育“课堂立规”展开。

本学期教研组要求体育教师(包括兼职体育教师)统一行动,规范体育课堂常规、班级课间活动常规以及课外运动锻炼常规。课堂常规的建立,主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制定。上课铃声响后,要求学生整理好桌面在教室安静等待体育教师来领队,集合时做到“静、齐、快”,行进过程中做到“静、齐”,教师讲授时做到“静”。同样,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课前检查场地环境、器材、学生状态;课中口令给出要规范、要求提出要明确、常规评价要具体、安全提醒要及时;课后器材回收有安排、场地物品不遗留、放松拉伸必坚持。

第一周教研主题以后,体育组依次对每一位体育教师及教师授课班级进行“课堂常规反馈评价”,对于课堂常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第二周再进行加强或者整改。经过一个月的实施,学生规范意识加强,在路队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精细化管理。

二、课间锻炼铸基础

大课间活动是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质量的关键,因此,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至关重要。体育组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因时制宜,优化项目内容,不断探索合适有效的活动。将大课间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板块:室外板块活动内容分为“机体调动(集体操)—体能练习—分区锻炼—放松整理”四个部分;室内板块主要以室内操、趣味游戏、静力练习等为锻炼手段。室内与室外活动相辅相成,让整个大课间“燃”起来(表1)。

表1 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设计与实施表

(一)机体调动——彰显活力,贯彻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贯彻“以爱心传递温暖,用责任拥抱未来”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爱满天下,责无旁贷”为校训,并重点打造“让微笑充满校园”学校工程。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引入“你笑起来真好看”自编韵律操作为学校主打集体操,根据高低年段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及心理特点,动作难易程度有所区别,即同首音乐,高低年段动作不同。另外,通过班与班之间的比赛以及年级组教师之间的PK赛,不断提高动作的规范性。整齐划一的动作伴随音乐的律动让大课间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体能练习——夯实基础,发展学生运动能力

室外模块在秋冬季节(9月至次年2月),由于气候寒冷,主要安排运动量较大的耐力类练习,如冬季长跑活动。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校现有活动场地和班级位置,设计了蛇形跑、校园景观定向跑、集体跳绳等活动。春夏季节(3月至7月),适合安排以力量为主的体能练习。根据Tabata音乐特点,设计了身体协调性以及上下肢、核心3个部位的力量素质练习。

(三)分区锻炼——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体育特长生(如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等校运动队员)根据自己所属项目快速到达相应场地,由各教练进行专业性指导训练。其余学生由各班级或年级组统筹安排组织综合活动,以趣味性的集体游戏为主(如运球接力跑、花样跳绳、绳梯练习等),让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同时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为切实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如遇阴雨天气或学生当天活动时间未达一小时,则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室内活动。其内容除了来源于各地区教育平台上推荐的3D虚拟跑酷或校园室内操,如“天天向上”室内健身操、“少年”课桌舞、室内姿态操、原创“防疫操”等之外,还包括“天天跳绳”App软件上的“趣运动”“体能”和“FIT猫”等练习模块。

在“双减”政策的契机下,学校以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规范学生的锻炼态度和行为,夯实运动基础,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三、社团活动增基数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主要以体艺智趣类活动为主。学期初,学校通过问卷形式,在充分调查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设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进行选课。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的基础上,除了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俱乐部合作,还引进了课外体育、艺术机构(如武术、击剑、中国舞、拉丁舞等)俱乐部项目,给学校体育增添活力。尤其是“双减”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参加俱乐部活动,其规模瞬间扩大。如何让俱乐部等体育机构“加量却不减质”,更好地服务我校学生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学校成立以校长办为主要领导、教导处协助、体育组主要负责并实施、俱乐部负责人及教练共同参与的研讨小组,经过认真思考和规划后,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比赛,促兴趣

笔者曾观摩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他在二年级学生的第一节抛接球教学后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三对三篮球赛。通过降低篮筐高度,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同伴之间必须抛接球一次后才可以投篮;防守同学不能主动拉扯对方。对于走步、二次运球等违例行为则没有严格要求。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运动热情完全被点燃。评课时有教师质疑该技术教学不到位,上课教师解释道,所有的体育教学都需要内驱力,最终是学以致用。教学比赛会让学生产生兴趣,迸发内驱力,进而明白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从而在练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积极学习。

围绕此案例,体育组召集体育任课教师和俱乐部教练员开展了关于“如何展现某一项运动的魅力并吸引学生参与”的话题研讨,针对不同的项目做出了不同的分析。例如“集体对抗”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在社团课中,所有的教学(训练方法)可降低学练标准,尽量淡化竞技比赛的规则要求,应该体现出配合、对抗、竞赛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该项运动的趣味。

(二)举办竞赛,点燃激情

学校趣味运动会旨在让学生在全员参与中感受班级的凝聚力以及自我价值感,让每名学生每学期都拥有一次参与运动会的经历。班级篮球联赛则通过赛前开幕式的球操展演和赛后颁发获胜奖杯两大环节,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成功入围年级比赛的学生都跃跃欲试,努力争取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一员;没有入围的学生,课下也都积极参加篮球社团活动进行自主练习。由此可见,学校举办体育赛事,对扩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运动训练显成效

学校体育训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师资配备无力支撑多个队伍训练;应试观念仍然占主流思想;学生基础让选材举步维艰。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双减”政策后的学校现状做出如下改变。

(一)校内主导,校外兼辅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由于俱乐部的入驻,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同时也带来了大批优秀的教练员。如何在兼顾俱乐部利益的基础上提升运动队的成绩,也是体育组着力思考的要点之一。经过与学校领导层和俱乐部负责人的沟通,确定了“体育教师主导,教练员辅助”的带队机制。由体育教师负责选材,俱乐部教练负责梯队成员训练指导。对于带队经验不足或者非专业的体育教师,则以相应项目俱乐部提供专业能力较强的教练为主,体育教师为辅。训练目标、训练规划、训练安排必须与学校领导商讨决定。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训练成绩也颇具成效。学校足球队伍逐渐增强,成绩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小学男子乙组在1月份市级足球联赛上夺得冠军;学校男、女篮球队也双双冲出联盟赛;田径队虽然在上赛季的联盟资格赛落选,但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调整,面貌焕然一新,正蓄势待发,力争在下学期资格赛中重塑自我。

(二)巧借“双减”政策助力

“双减”政策推行之前,家长将放学与校外辅导无缝衔接,甚至晚饭时间都要在辅导站完成。校队成员也都以“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已经报名辅导站”为由不参与训练。“双减”政策推行后,家长的教育观点有所改观,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做法由“压缩”到“鼓励”,学生在学校训练的时间充裕。学校也十分重视课后服务,丰富了学校课后社团建设,提高了学生体质,为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双减”政策倡导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校体艺文化生活,为学校体育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构建学校体育一体化,将体育教学、大课间文化、体育社团、运动训练密切地融为一体,不断促进学校体育整体的优化发展,形成多维度合一的大体育育人格局是教育者的共同目标。

猜你喜欢

运球课间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