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促进中华文化认同
——评《从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跨文化管理研究》

2023-02-22郭长荔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中华文化跨文化

书名:《从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跨文化管理研究》

作者:李慧琳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6-3925-8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定价:29元

跨文化背景下的今天,我国教育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了让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高校要重新规划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机制,让留学生拥有更高的求学体验,促进其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

《从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跨文化管理研究》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管理留学生时所采用的管理机制,并将不同生源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比,以此比较高校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书中第二部分以赴华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相关机制,论述了特殊管理方式存在的意义,通过回顾近年来留学生管理机制的发展变化过程,探寻特殊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过去几十年里,受历史环境影响,针对留学生而展开的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高校没有给予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通常情况下会直接要求留学生学习某些课程,留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书中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新时代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对赴华留学生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新型管理措施有哪些,并结合时代背景,重点强调高校要如何应对留学生人数激增的现状。在多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很多留学生在求学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内心容易感到孤独、与他人交流不畅、无法正常参与学术讨论活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降低了留学生的求学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留学生的文化交流效果,让留学生体会到更为多元化的中华文化,作者在书中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对留学生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并详细论述了中西方高校机构对留学生管理措施的不同之处。书中第五部分及第六部分,主要讲述了跨文化视域下,对赴华留学生进行高效管理的相关措施。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留学生进行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留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国内高校的授课节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比较低,降低了高校对留学生群体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留学生作为高校中的小众群体,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安排都与其他统招大学生不同;为了尽快让留学生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很多高校教师通常会为其单独安排课程,让留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国内的校园生活。目前,部分高校都会限定本校接收留学生的人员数量,避免因留学生人数过于庞大而降低教师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为了使高校现有的留学生拥有更好的求学体验。为了进一步提升赴华留学生的管理效率,高校需要适当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使他们更加熟悉文化差异性。除此之外,高校应为留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让此类学生感受到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当留学生人数过于庞大时,高校应对其所在班级进行分别管理,增设教师人数或者将整个班级拆分为多个班级,降低教师的管理压力,让留学生拥有更好的求学体验。

帮助留学生适应国内教育环境,是对其进行教学管理的第一步,促进此类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才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数赴华留学生群体的年龄集中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因此,授课者在对其展开授课活动时,尽量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呆板的授课方式并不适用于留学生,他们较为推崇自由式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已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在课堂交流中为其普及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授课方式会更容易被其接受。事实上,留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不仅限于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日常相处或者班级组织活动,都可以成为留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除了将文化普及的时机扩展到课堂以外的生活中,教师也不必将文化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上,像中国人之间的社交文化、情感表达方式等日常生活习俗,均可以成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学习,留学生能够与同校国内学生相处得更加愉快,这促进了彼此校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中华文化真正走入留学生的生活中,使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印象不再停留在课本上。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我国求学,这促进了我国与他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了让来华留学生的求学质量更高,高校要不断优化学校管理体系,让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让求学环境更具有国际性。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中华文化跨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