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探索与思考
——以大班“了不起的长征”主题活动为例
2023-02-22太原市育才幼儿园谢碧聪
■文/太原市育才幼儿园 谢碧聪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要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情感。”爱国主义对幼儿来说是抽象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幼儿可直接感知的自然资源、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或具体的承载实体、易于接收的信息符号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并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历史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以“了不起的长征”主题活动为例,探究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帮助幼儿在获取红色文化相关经验的同时,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以幼儿为主体,抓住契机生成课程
一天的区域分享环节,铖铖跟大家分享了他在阅读区发现的一本新书《长征路上的红小丫》,他已经认识不少汉字,可以结合图文比较流畅地讲给小朋友们听。听完故事,有幼儿提问:“什么是长征啊?”于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与幼儿一同“认识长征”。
关于“长征”,幼儿有很多困惑:“长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用了多久”“谁去长征”“谁带着长征”“长征中会遇到什么”……通过商议,大家决定自己记录关于长征的问题,进行“长征小调查”活动,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将结果分享给小伙伴。为了丰富幼儿对长征的了解,教师在图书区投放了关于长征的一些图书《半条棉被》《金色的鱼钩》《一袋干粮》等,在表演区投放了小红军的衣服、帽子,在主题墙上出示了长征线路图和重要事件的相关图片。
因为幼儿对长征只是初步了解,且长征文化覆盖面较广,幼儿对历史史实的了解存在巨大困难,于是教师开展了一系列集体教学活动,如“英雄”“遵义会议”“一袋干粮”“胜利之路”等。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视频、图片和故事等直观的情境与形象,了解到“红军战士是英雄”“原来毛泽东爷爷也是红军”“长征的时候红军都没饭吃”,还可以说出长征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并在游戏中感受团结协作的深刻意义。这些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了长征,了解了长征时的艰苦岁月,获取了相关的知识性经验。大班幼儿开始对民族、对国家等更为宏观且抽象的集体范畴产生认同,他们对于英雄由最初抽象的单纯崇拜上升到对其具体行为的认同,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具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准备。
重视体验与表征,挖掘身边活动内容
幼儿在了解长征路时,对“什么是沼泽”以及“沼泽的危险”没有概念,于是教师通过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沼泽(非牛顿流体)的特点,知道沼泽的危险,体会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险阻。在户外游戏时,许多幼儿会自发地开展“红军长征”的游戏。于是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各种安吉游戏器械和游戏场地,设计、搭建具有挑战性的“长征路”,幼儿参与热情高涨,体验到了红军的勇敢、坚强。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发现红军的帽子、背包、衣服上都有红五星,于是有的画、有的叠,用不同的方式制作红五星。见幼儿对红军物品也产生了兴趣,教师又在区域里投放了草鞋、背包、手枪等半成品,引导幼儿在红色情境中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感受长征物品更加深刻的意义。
这些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在动手操作和沉浸式参与中更容易获得红色情感体验,对长征这一历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教师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要选择幼儿身边的、当下的、与主题联系紧密且具有挖掘价值的内容,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发展动向,及时察觉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注重课程活动的创生。
创造多种途径,鼓励多样表达
幼儿对长征的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不少幼儿还会在餐前故事环节为大家讲述长征故事。于是师幼一同商议,决定举办“长征故事会”,讲讲自己心目中最感人的长征故事。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有的自己动手画插图,有的请家长帮忙打印图片,还有的和家长一同制作泥塑,作为讲故事时候的辅助道具。长征故事会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表达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对于长征的感悟,抒发着对长征的敬仰之情和共情之心。
恰逢长征胜利纪念日,幼儿准备进行“我是小红军,重走长征路”的户外展示活动,有的幼儿提议每个人都带道具枪表演,有的幼儿说得统一口号。于是师幼一起学习了《长征》,幼儿在充分理解长征事件和精神的情况下,很快就背得滚瓜烂熟。展示的时候,每位幼儿都严肃认真,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小红军。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爱国情感逐步加深,在情境的浸润中形成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