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项目引导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3-02-22杨卫君张金汕李大平汤秋香
杨卫君 张金汕 李大平 汤秋香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一、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判断依据是科研资源和科研水平。传统的教育主要以老师的讲为主,使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研究生无法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束缚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不利于研究生在学习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同时部分研究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浮气躁,学术思维陈旧,学术风气不浓,学术视野狭小,科研创新的积极性缺乏,加之匮乏的科研资源,例如:科研项目平台,学术论坛等,使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降低,减少了研究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最后导致原创性成果少,学术论文的质量低、数量少,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国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进行了逐年扩招,增加了人才储备,但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有学者将我国研究生科研过程总结为“四简单”,即简单移植、简单延伸、简单揭示与简单推理。分析现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课题选择不够科学
研究生自我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明显。由于物质利益的诱惑,使得部分研究生在选择课题时,出现应付现象,存在“急功近利”心理,突出特点为短、平、快。还有部分研究生课题选择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题的大小,不能正确对待创新,而主要趋向于风险小、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却忽略了时间长、风险大、创新性较强的课题。虽然这种选题降低了难度,纵使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科研经验不足的研究生也能独立完成,但是这样缺乏团队的合作精神,不利于建立和培养研究生科研团队,最终导致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薄弱。此外,这种选题主要是集中于一些常规研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出现非常严重的重复研究现象。
(二)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数都是在导师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其中方案基本都是老师设立好,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依赖性,创新意识降低,降低了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此外,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随着社会人才的需要,研究生不断扩招,也促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成为研究生导师,但由于每年的科研项目有限,不可能每个老师都能申请到课题研究项目,导师不能够申请到课题研究项目,自然也相应的减少了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三)科研经费不足
伴随着在校研究生数量日益增长,老师申请的课题较少,出现研究生科研经费不足的现象,使得科研经费分摊在每位研究生身上的数量减少,从而部分研究生不能在设定的研究方向深入学习、探索。虽然有面向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但获得资助的数量有限,且资助力度比较弱,对于规模庞大的研究生群体而言,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影响整个研究生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导师的科研指导不够
导师制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制度之一,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是导师通过科研项目进行科研指导,但近几年随着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等原因,导师注意力比较分散,使老师对研究生科研的指导力度相对降低。同时,研究生在较好的学术报告及研讨会中参与的机会非常少,甚至在国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也不多。所以,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就需要有一支具有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密切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并且为研究生创造“走出去,引进来”的科研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新疆农业大学作为自治区建设的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之一。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辐射发展留学生教育,努力培养“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人才。近几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体制、培养过程、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此过程中,学校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原则,从机制创新、观念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出发,吸取众家之长,对培养研究生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进行了加强,对研究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进行了提升。虽然各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各有千秋,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是教育管理的共同规律,也是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的结果。在以科研项目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基础上,科研课题将是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用实践牵引理论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减少盲目性与从众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科研项目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平台为基础,创建三种不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引导研究生走进科学研究角色,培养研究生探索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以科研引兴趣、以项目促创新、以平台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纵向项目培养平台
首先,研究生从入学起进入纵向科研计划培养平台,逐步掌握相应知识,为今后科研工作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并在进入平台的基础上逐步累积实验经验。其次,学生在已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验经验条件下,利用纵向科研计划培养平台的基础条件和技术创新点,开展试验方法的研究设计、理论验证和探究。最后,做好成果分析和梳理工作,并寻找规律性、分析原理。定期参与各界组织的学术研讨、讲座等活动来扩大知识面,时刻进行对个人近期的成果与下阶段的规划进行汇总,并要求所有研究生参与讨论。
(二)横向项目培养平台
研究生入学后进入横向项目培养平台。先对有关知识进行基本掌握,同时对工程现场情况进行研讨。在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前提下,再根据平台特点开展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并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程实际训练。最后根据现场的研究状况,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对实践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不符合预期的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将调整好后的方案进行现场模拟,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模拟的同时定期进行学术的研讨,将所遇困难或新的方案与团队成员进行探讨,继续进行互补优化。
(三)纵向横向相结合培养平台
在入学初期,研究生进入专业研究的领域。对有关专业知识和理论逐步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系统对实验进行探讨和检验,充分累积实验经验。在接触纵向平台的同时对横向平台进行接触。以纵向平台实验探索为基础,对实践现场调研,进行工程方案的设计。以经济性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生活,将方案与技术进行动态调整,应用于现场工程。对所需学术性问题进行定期研讨,继续优化方案。
本研究拟通过创建三种符合培养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科研项目平台,创造教学新途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的全面培养,最大程度地激发研究生对科研的热情与好奇心,造就创新型人才,解决现阶段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研差、科研目的不明确、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三、基于科研项目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过程
理论知识和技术实验有机地结合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质内容是利用科学技术培育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一)课题选取
课题的选取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在进行科研前要制定紧密的作战计划,对所研究课题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与考察。导师在引导研究生进行课题选取时既要避免强迫,又要避免放任。因此在入学之初,导师要了解学生对所研究领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所在课题组现阶段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展示,用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以兴趣作为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做到全身心投入,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导师在给学生进行科研上的引导时,要做到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课题有着严格的时间与技术指标。在学生接受课题之初,导师要对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技术体系进行详细说明,要求学生对相关理论与各项指标做到清楚明了,牢记于心。
(二)课题实施
课题的实施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方案论证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二者之中,提出问题往往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往往是一个模型或技术手段,但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事物提出看法,得到新的可能性,这对自身思维的活跃程度要求会更高。而提出问题又不仅限于对问题的提出,往往伴随为提出问题产生的新可能性,探寻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导师的课题多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同一课题组的研究生可以导师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研究现状经自我思考后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会有目的性地去搜索相关文献,查询学科前沿知识,挖掘独立思考的潜力。减少研究生在面对科研难题时,产生与实践相背离的结果发生。导师要引导研究生结合实际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并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三)过程交流
定期的学术交流利于研究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而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可丰富相关深层次知识储备和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为其封闭的自我研究不良习惯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在课题研究开始后,研究生会碰到许多无从下手的问题,应随时与同课题或不同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与导师沟通并解决问题。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对下一阶段做适当调整。若出现相关新理论与方法,则需对原技术路线进行动态调整。学生置身于团队,而课题的研究是以团队为核心,学生应保持高度的团队意识,自发互助,共同进退。
(四)课题总结
进行学术论文创作是课题的最后阶段。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是阶段性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而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是对其自身科研能力与导师发挥引领作用的最好诠释。研究生在进行学术创作时,要始终把握诚信的主线,始终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对科研质的追求,摒弃科研陋习,杜绝学术造假。每一批的研究生毕业都标志着所研究课题的深度与水平发生改变。因此导师要对现阶段研究进行及时总结,总结毕业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对当下查漏补缺,对下一阶段未毕业研究生科研工作提出展望,充分发挥导师的科研引领作用。
本研究开展工作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四、结语
在全球化意识崛起的今天,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国际竞争中的焦点之一。而中国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对中国发展乃至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科研项目为引导,通过三种路径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牢牢把握以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为总目标。以立足当前科研大环境,结合现阶段中国发展国情为基础,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生产,将实践反哺理论研究为核心。如此循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提出基于现阶段科研项目的多因素协同研究生培养方法。指导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参与科研(横向)课题,并采取不同培养模式进行动态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我们顺应中国发展新形势下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改革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