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学校创建背景下高校水电管理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2-22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水电标准化

朱 越

(南京财经大学后勤基建处,江苏 南京 210023)

1 研究背景

1996年12 月,《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印发第一次将“绿色学校”这一概念推向大众视野。简单来说,“绿色学校”是在学校履行教育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倡导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影响,进而全面提升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绿色学校创建”旨在厚植绿色发展理念于学校发展全过程中,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师生员工生态文明素养,已成为全国学校未来新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我国高等院校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人才的重任,各领域人才需求量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突飞猛进,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基础设施不断更新、能源资源使用日益增多,尤其是水电资源用量提高最为突出。文章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探讨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愿景”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产生矛盾时,高校水电管理中现存的“症结”,并分析“对症良药”,进而减少水电资源损耗、保障水电使用安全、促进绿色学校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2 绿色学校与水电管理标准化联系

绿色学校创建包含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推进绿色创新研究四个方面,重点围绕节能降耗进行系统性建设,而节能降耗在学校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水电节约。高校人员数量众多,往往是每个城市的用水用电大户,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犷式建校模式带来了水电资源的巨大消耗,但是同样具备着巨大的节约潜力。对标绿色学校创建要求,标准化水电管理工作、降低水电资源浪费、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是绿色学校创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3 水电管理标准化现存问题

3.1 从学校发展宏观视阈探析

3.1.1 顶层框架设计滞后

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学校学期计划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相关内容”,反映到现实工作中,便是要加强水电管理标准化顶层框架设计。在日常管理中,水电管理工作一般由负责后勤保障部门承担,后勤保障工作不可或缺,但作为服务性质部门,核心目标是保障学校中心工作稳定开展,相较于校内其他党政、教学核心部门,政治体系影响力、政策制定优先级等较为落后。即使国家针对绿色学校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部分领导也认识到水电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一线管理部门存在体系惯性、一线管理人员存在个人惯性,认为水电管理做到安全无问题便是守住了底线、费用开支处于平均水平便是完成了任务,缺乏绿色学校创建概念,无法深入探究该领域发展形势、难以厘清水电管理标准化改进思路,进而无法推进水电管理标准化改革与创新。

3.1.2 校园基础设施老旧

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要求,高校应“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反映到现实工作中,便是要改造更新标准化水电设施、引进标准化水电技术。随着社会人才需求量的日渐提升,全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建校初期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当下使用要求,尤其是水电设施的“困境”最为明显。在高校建设时,受时代背景影响,多数高校的选址、建设缺少科学标准的决策。例如以农田为地基建设的高校,地基土质疏松沉降明显,同时水电设施使用频率的增加导致地下水电管网损坏状况频发;还有高校在建设时,未按照标准化的施工模式,例如管道、电缆等设备使用直埋铺设方式,未做标准化的保护处理,长期腐蚀使得维修更换难度较大,简单的维修治标不治本,整体更换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此外,在满足行政办公、教学、科研、学生居住、门面经营等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缺少对学校设施的系统性、标准化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新增设备的同时老旧设备更新改造不及时。例如一盏老式金卤灯标准功率可达上千瓦,相同规格、功率的LED照明灯,达到相同照明效果的同时功率仅有五分之一,这也就导致了高校能耗始终居高不下。

3.1.3 生态文明理念淡薄

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要求,高校应“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反映到现实工作中,便是要培育广大师生标准化的生态文明理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师生普遍存在思维定式,认为水电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电资源仅是保障教学科研行政之用”,即使没有刻意浪费,也会因为缺乏节约意识,导致在不经意间发生资源浪费情况。例如,办公室、教室、自习室等场所照明灯具、电脑、空调经常彻夜开启;公共区域、宿舍、厕所等场所因水龙头未拧紧存在跑冒滴漏。上述现象在高校中随处可见,广大师生群体淡薄的生态文明理念阻碍了水电管理标准化推进。大多数人认为一滴水、一度电无足轻重,殊不知量变产生质变,小小的一滴水、一度电带来的将是大量资源的流失。例如,以未关水龙头进行标准化核算:根据平均流速每秒200 mL(0.2 L)计算,一小时0.2 L×60 s×60 min=720 L,一吨水1 000 kg=1 000 L,流失一吨水仅须1 000 L/720 L=1.39 h,普通高等院校全校水龙头个数最高可达上万个,由此可见一旦出现忘记关闭水龙头情况,水资源浪费总量将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同样以照明灯具未关进行标准化核算:每浪费1度电,折合标准煤0.49 kg,同时增加污染排放0.272 kg碳粉尘、0.997 kg二氧化碳(CO2)、0.03 kg二氧化硫(SO2)、0.015 kg氮氧化物(NOx),而大家不知道的是,1°电标准化情况下,可供9 w节能灯点亮11 h、收看电视约10 h、冰箱运行1 d。

3.2 从标准管理微观视阈探析

3.2.1 体系制度不健全

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要求,高校应“构建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制,明确组织机构”,反映到现实工作中,便是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体系制度,组建能源管理机构,出台能源管理制度。当下,仍有极少数高校存在没有单独设置能源管理部门的现象,即使高校设置能源管理部门,又会存在因为能源管理部门缺乏标准化职责分工,加之实际投入工作人员存在思维惯性,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往往集中在水电维修、水电安全检查、大型水电工程改造等,少有时间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能源管理研究,这使得高校水电管理标准化的各项举措难以落地,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工作机制、规章制度等关键环节无法进一步修改完善。

3.2.2 人员配置不合理

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要求,高校应“绿色学校创建规划目标清晰,保障措施得力”,反映到现实工作中,便是要配置标准化的人员队伍。缺乏人才始终是各个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难点。后勤保障部门普通工作人员通常由年龄偏高的老同志和各职能部门分流人员组成,闲置人员较多,缺乏主动意识、思想落后。而绿色学校创建背景下,水电管理标准化往往更加侧重绿色校园理念的融入、科学标准的先进技术引用,标准化人员队伍“需求”与“客观实际”的不匹配,导致水电管理标准化格外吃力。

3.2.3 激励措施不到位

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要求,高校应“绿色学校创建规划目标清晰,激励机制健全”,反映到现实工作中,便是要建设合理的激励机制,满足水电管理员工合理化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仍由学校正式员工担任,按照事业单位的统一标准发放工资薪酬。但是受制于标准化后勤工作需求,许多具体的工作往往依赖外协人员开展,与正式员工相比,虽然外协人员群体数量十分庞大,但工资薪酬差距较为明显,无法享受学校的各类福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晋升问题上,即便是正式员工,由于后勤员工技术等级晋升一般是论资排辈,晋升体制较为僵硬、死板,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员工却缺少晋升的机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这就加剧了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流失,影响水电管理标准化长期进步与发展。

4 水电管理标准化对策

4.1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维度

高校可探索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标准化建设。在纵向上,可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后勤部门作为具体实施单位,成立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内设水电管理岗位,负责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统筹全校水电管理标准化;在横向上,可联合学生工作单位、宣传单位,设立勤工助学岗,成立学生协查队,在积极宣传水电管理标准化同时,对诸如“跑、冒、滴、漏”造成的“长流水”现象以及未随手关灯造成的“长明灯”现象等进行监督检查,促进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2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力度

水电管理标准化扎实有序推进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高校一定要注重设置标准化的水电管理岗位,引进、培养水电管理人才,打造一支标准化的、科学先进的水电管理队伍,始终保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态度。此外,积极打通与政府主管部门、兄弟高校之间的联系,开展工作座谈会或实地调研,拓展管理人员思维,提升专业素养能力;与此同时,着重建立完善激励奖惩制度,满足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消极怠工情况出现。

4.3 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广度

高校水电管理部门可联合教务处等部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探索开展生态文明渗透式教学,在教学计划、过程中贯彻、落实、融入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等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组织多专业学科交叉,共同研究开发生态文明主题课程,开展教学研究,注重教师、管理人员绿色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和拓展,潜移默化地培育广大师生生态文明理念。此外,可围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节约资源宣传工作,与校内各机构或学生组织合作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校内橱窗、横幅、电子屏等方式宣传节能知识、开展行为倡议,引导节约风尚,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厉行的节约氛围。

4.4 拓展科学技术使用深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想要稳步推进水电管理标准化取得实效,完善水电基础设备是重中之重。笔者通过调研各高校,发现目前先进的节能设备、节能技术琳琅满目,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4.4.1 建设能源监管平台

能源监管平台是在安装计量、监测水电表的基础上,对校园用能较大的多联机空调、公共照明、教室照明、分体空调、泵房、水路管网等能耗设备进行自动化、标准化的管控、运行、调节,同时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区、分项计量,为水电管理标准化夯实基础。

4.4.2 更换老旧高耗能设备

老旧高耗能的金卤灯、老式筒灯、管灯等设备,可按楼宇逐步更换为节能型LED灯;对于高能耗的二次供水系统,可分区域实施无负压供水系统;在食堂、宿舍、卫生间等用水量巨大的地方推广使用感应节水龙头,安装节水器,更换老旧拉绳式冲水箱,防止拉绳损坏造成“长流水”现象。

4.4.3 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积极采用BOT等模式进行能源管理或节能改造,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进行能源管理或节能改造。当下,合同能源管理较为盛行,该模式解决了许多单位缺少管理经验、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问题,通过市场化协同,以用户需要为目标导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推广多种商务合作形式,集技术集成与融资于一体,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节能产业投资和技术推广,实现了节能投资多元化、节能服务市场化、节能技术集成化和节能管理长效化。

4.4.4 充分循环利用资源

校园是集中用水的大户,也是中水回用的良好场所,大量的洗浴用水经过处理后,可进行冲洗厕所、灌溉植被、清洗道路等,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将雨水及景观水根据地形坡度,采用地表自然排放,集中于雨水管道,再汇入校园内景观水系,利用污水处理站的空间收集原外排景观水,在充分保证景观水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5 结语

绿色学校创建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水电管理标准化又是绿色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校内教职员工,理应转变思想,从“要我节约”变成“我要节约”,积极投身到水电管理标准化建设中去,完善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管理团队、引进先进技术,将水电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倡导广大师生践行节能减排、绿色生活,切勿流于表面、拘于形式,要让“节约能耗”深入人心、付之行动、成为习惯,推进高校水电管理标准化建设,构建和谐美丽的绿色校园。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水电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长江水电之歌
合同能源管理没那么难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