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木板大鼓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3-02-22李剑楠
◎李剑楠
沧州作为我国文化古城,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孕育出沧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沧州木板大鼓作为地区特有的曲艺,其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其唱词唱腔的独特韵味,受到沧州地区人民的喜爱,并得以流传和发展。然而,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这门艺术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面临传承发展的危机。如何化解危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使沧州木板大鼓艺术得以延续,还需要我们展开进一步探索。本文总结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沧州木板大鼓的历史起源
沧州木板大鼓又称沧县木板大鼓,是我国沧州地区特有的鼓书曲种,它集语言、音乐、表演于一体,形成综合性较强的曲艺形态,流行于民间,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被保留和传承下来。追溯沧州木板大鼓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早在明末清初时期的胡集灯节会,民间艺人来胡集做艺,因为没有伴奏乐器只能以打鼓作为节奏,配合演绎者的特殊唱腔,完成说唱类的表演。这种表演形式的出现,是木板大鼓出现的艺术雏形,并在民间得以广泛流行。后来,大鼓艺人积极参与改革,借鉴我国北方民歌和其他曲种唱腔,不断丰富着沧州木板大鼓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其被人们所认可,得以流传到现在。深入挖掘沧州木板大鼓的艺术特色,发现其说唱内容主要为现实生活,使听众易产生内心共鸣,因而更加鼓舞人心,给平凡人的生活增添无限的力量。从木板大鼓的曲调曲式来看,沧州木板大鼓属于板腔体结构,曲调为宫调式。但是在表演过程中,无论是调性还是曲式结构,都取决于表演者的临时创作,受到现场氛围和艺术环境的影响,表演者会做出具体的改变,使沧州木板大鼓的表演更具有多样性,也更能结合现场的气氛,带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大众的强烈反应。在沧州木板大鼓曲调方面,由于沧州木板大鼓表演者多为男性,因此乐曲曲调较低,高音部分由上弦乐器所承担,配合主体板腔和辅助板腔,形成较为规律性的板腔式,保障曲目表现的生动与完整,给人以更多的视听体验。
二、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与发展遇到的主要困境
(一)传承思想保守,传统唱词唱腔传承困难
目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面临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的困境。沧州木板大鼓这一特殊的鼓书曲种,也在经受着时代的洗礼,出现唱词唱腔传承上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唱词学习和传承上,由于沧州木板大鼓唱词大多为当地方言,要想表演木板大鼓需要先学习方言,同时还要结合曲调中的韵味,保障唱词唱腔独特具特色。在学习这门艺术时,面对复杂的方言,学习者往往无法标注发音,导致这种心口相传的艺术难以大范围地传承。而在曲韵学习上,由于沧州木板大鼓曲式曲调特殊,部分曲韵难以存谱,要想深入学习,必须对表演进行录制,并翻译成谱进行研究和学习。但是,唱腔变化丰富,加之唱词为方言,造成曲谱翻译困难,难以为学习者提供参考。面对唱词唱腔学习上的困难,大多数沧州木板大鼓的爱好者都望而却步,造成这种流传至今的传统民间艺术只能依靠老一辈的艺术家进行传播和发展。特别是对于年轻群体而言,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被流行元素所取代,古老的音乐文化不被人们认可,难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使年轻群体缺少对沧州木板大鼓的研究和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加木板大鼓传统唱词和唱腔传承上的难度。
(二)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人较少,缺少新兴力量
目前以沧州木板大鼓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日益得到重视,获得政府的扶持和媒体的帮助,但是其传承情况和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沧州木板大鼓艺术传承中的新兴力量不足,当前表演这门艺术的艺人大多数是老一辈的艺术家,年轻的传承人大多难以坚持。部分青年学生虽然投入到木板大鼓的学习中,但是缺少传承发展的意识,使学习还停留在浅层阶段,难以承担起传承艺术的责任。二是沧州木板大鼓缺少高素质的传承人才,由于这门艺术起源于基层,因此表演者大多为农民群体,这种缺少理论支撑的民间艺术,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关注,而缺少高水平艺术人才的帮助就造成沧州木板大鼓难以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三是传统艺术难以坚守,木板大鼓作为有着地区特色的艺术,在其他地区发展缓慢,这就造成从事这项工作的演艺人员,难以获得大众的支持,社会地位不高且收入微薄,使传承人难以长久地坚守,越来越多的传承人选择转行,传承人数量的减少成为木板大鼓发展的主要阻碍。四是传承渠道狭窄,传承思想过于保守。在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体渠道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沧州木板大鼓这门艺术却没有把握机会,而是固守传统,单一的传承方式造成发展困难,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艺术发展趋势。
三、沧州木板大鼓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策略
(一)创新沧州木板大鼓的传承方式
1.引进新媒体手段实现创新,开发木板大鼓新元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真正实现沧州木板大鼓的传承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沧州木板大鼓,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大众审美变化与需求,在保留沧州木板大鼓原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开发更多木板大鼓新元素,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传承沧州木板大鼓,提高传承效果。
首先,可借鉴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文化特色与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探讨全新发展方式与传承形式。以《欢乐喜剧人》为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声演员将新段子和老段子相结合,打造出极具创新形式的相声表演节目,备受观众欢迎。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人也应与时俱进,适当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途径,开辟木板大鼓全新传承路径,提高传承效果。比如,可通过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沧州木板大鼓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木板大鼓“带出去”。
其次,应开发新元素,实现沧州木板大鼓链条式发展。可选择将沧州木板大鼓艺人的表演场面绘制成动画、动漫、卡通等形象,以动画形式播出,能够使传统沧州木板大鼓文化更受年轻群体欢迎和喜爱,受众群体更加广泛。
最后,可选择与影视艺术合作,坚持“内容为王”,将沧州木板大鼓类的民俗文化摄制成影视剧,创作出带有民俗文化元素的作品,营造具有市场价值的IP产业,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发展。
2.通过宣传教育实现传承,提高木板大鼓知名度
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加大对沧州木板大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能够让全社会广泛关注和了解沧州木板大鼓,认识木板大鼓发展历史与文化,提高木板大鼓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因此,为实现沧州木板大鼓的传承发展,可借助宣传教育的契机,实现对沧州木板大鼓的宣传与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沧州木板大鼓。
首先,应定期举办沧州木板大鼓曲艺节、评选曲艺优秀奖项、开展木板大鼓竞赛活动等形式,借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大力宣传,打造地方品牌,扩大沧州木板大鼓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其在艺术领域的地位。
其次,相关木板大鼓传承人或社会团体应主动配合当地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高水准、高品位的沧州木板大鼓展览展示活动以及木板大鼓进社区演艺活动,以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深入社会群体,吸引更多人参与木板大鼓传承工作。
最后,通过组织专家举办有关沧州木板大鼓的学术讲座、论坛、咨询服务等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木板大鼓的基本知识与曲艺形态,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与传承木板大鼓的良好氛围。
3.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木板大鼓传习平台,实现传承与发展
为更好地实现沧州木板大鼓传承发展,可通过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建沧州木板大鼓传习平台,让更多人学习木板大鼓演绎形式,了解和认识木板大鼓悠久的历史与核心价值。一方面,搭建线上木板大鼓传习平台。有关部门应结合木板大鼓传承需要与实际情况,引进信息技术研发人员。针对木板大鼓内容、特点及发展目标,开发专门的沧州木板大鼓传习App或官方网站,完善网站内的聊天室、直播、信息反馈、视频录制、下载与分享等功能。并组建专门的沧州木板大鼓教授团队,主要负责线上平台的木板大鼓教学和知识传授。以此种模式供感兴趣的人通过该平台中的直播、聊天室等功能,与沧州木板大鼓的技艺传承人互动、交流、学习,了解木板大鼓动作、打板、弹弦与基础唱腔等技能,掌握木板大鼓发展历史与说唱艺术。还可指导学习者将自己的木板大鼓演绎过程记录下来,发布至该平台,供专业人士、爱好者、传承人等打分、点评,实现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创建线下沧州木板大鼓传习所。可从小学入手,通过聘请沧州当地综合素质较高的木板大鼓艺术家与传承人,对小学员从基本技能开始培育,将木板大鼓的历史文化、弹唱技艺传授给学员。可以宣传近年来在全国赛事中,获得木板大鼓奖项的小学员典型事例,如程大龙、刘树恒等,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为传承沧州木板大鼓打下良好基础。
(二)推进沧州木板大鼓的数字化保护
1.利用动作捕捉技术进行数字化保护
动作捕捉技术是对沧州木板大鼓数字化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是通过科技设备测量、跟踪和记录运动人员在运动中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变化,将其变化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坐标。将数据坐标应用于动画制作等诸多领域,绘制成视频、动画等形式,完整呈现沧州木板大鼓演绎过程,实现对沧州木板大鼓的数字化记录与保护。常用动作捕捉技术可分为机械式、声学式、被动光学式与主动光学式,主要是依靠机械装置测量和记录物体运动路径,捕捉静态造型与关键帧,根据声波像接收器发送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差,计算三维位置。同时,依靠表演者身上标志点进行连续拍摄识别,在三维空间中形成运动轨迹,完整展现运动状态。通过运动捕捉技术将沧州木板大鼓在弹唱过程中的所有肢体动作、技巧变化记录下来,根据动作数据与需求做出不同形象、动画或文体产品,为受众带来更好的非遗体验,实现对沧州木板大鼓的数字化保护。
2.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数字化保护
实现对沧州木板大鼓的数字化保护,可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将沧州木板大鼓记录下来,进行云储存,来进一步实现对木板大鼓的数字化保护。其中,可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云盘储存技术、摄像技术等,找寻沧州木板大鼓的传承人,邀请其演绎木板大鼓作品,将演绎过程记录下来。也可通过邀请沧州木板大鼓相关研究学者与艺术家,将木板大鼓相关历史文化、弹唱形式等以视频、音频等形式记录下来,上传至网络平台中的云盘进行储存,加大对沧州木板大鼓的数字化保护力度,保留珍贵的影像资料。另外,还可通过利用云盘技术中的音视频共享特色功能,将珍贵的影像资料发送至新媒体平台,通过分享沧州木板大鼓音乐、视频进行文化传播。最后,应发挥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社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优势,录制木板大鼓音乐技术操作与音乐曲风,在电视台定期、定时播放。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号召木板大鼓传承人在现场进行宣传性义务演出,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提升沧州木板大鼓的知名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最为闪耀的民族瑰宝,是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的精神家园。沧州木板大鼓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是我国具有代表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新时代潮流文化的冲击,这项宝贵的民间艺术出现了文化缺失、资源保护、传承困难等问题。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门艺术,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利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加大沧州木板大鼓的宣传力度,逐步提升其知名度,并开发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保障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