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融合运用分析

2023-02-22周琦智

参花(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唱法音乐剧流行音乐

◎周琦智

一、引言

音乐剧主要脱胎于歌剧中的喜歌剧与轻歌剧,作为一种在当时具有革新性的剧种,在发展过程中,从高雅艺术演变为一种通俗艺术,形成了和歌剧迥然不同的特点。相比歌剧,音乐剧在唱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更加多元化,与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并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各种流行音乐元素。同时,流行音乐的潮流变化对音乐剧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探讨流行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融合运用,以期为相关的创作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音乐剧和流行音乐概述

(一)流行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融合

音乐剧诞生于19世纪中期,而流行音乐则稍晚一些,大概诞生于19世纪晚期。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音乐剧的舞台不再局限于剧场,受众群体也不断扩大,并带动了表演形式的改变。音乐剧在舞台表现上强调载歌载舞、歌舞并用,在演唱形式上运用广泛,唱法上也逐渐突破美声唱法的局限,不断融合各种流行音乐元素,如乡村、摇滚、爵士乐等,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27年在百老汇上映的音乐剧《演艺船》,在表演中首次大量融入了布鲁士唱法、爵士唱法等新元素,这部具有开创性的音乐剧的成功上映,不仅被认为是美国音乐剧史上的里程碑,也为现代音乐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进入20世纪中期,流行音乐中的摇滚乐迅猛发展,掀起了当时的音乐热潮,1967年上映的音乐剧《毛发》,拉开了“摇滚音乐剧”创作的序幕,随后很多音乐剧在创作中也受到影响,汲取了大量的摇滚乐元素。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猫》《歌剧魅影》等经典音乐剧的问世,现代音乐剧进入了综合性艺术创作的阶段,不管是在艺术风格和艺术元素的应用上,还是舞台设计、灯光布景等方面,都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更具复杂性的态势,这也标志着现代音乐剧中融合运用流行音乐元素已经步入成熟阶段。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很多融合流行音乐元素的音乐剧还改编为歌舞电影,如《万花嬉春》《红磨坊》《芝加哥》等。201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影片《爱乐之城》,同时也是融合流行音乐元素的优秀音乐剧。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如今音乐剧的发展已经和流行音乐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并随着流行音乐潮流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二)流行音乐与音乐剧的区别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综合艺术,其创作和表达首先都以叙事为主,基本框架仍限定在戏剧形式上,音乐则作为其中的叙事形式,成为音乐剧的核心。基于此,音乐剧中的传统演唱,更加强调叙事性,大多数演唱都要通过声音对历史事件、故事背景等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内容展开和音乐情感的抒发。而流行音乐则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充斥着非叙事性的、情绪化的表达,从诞生起就强调受众群体的大众化和创作方面的个性和自由等,因此对比音乐剧,其在形式上更丰富、题材上更广泛、创作上更开放,内容上则更加零散。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剧的演唱以及其中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主要是一种基于叙事功能的延伸,音乐表达和音乐元素都首先要为音乐剧的叙事功能服务,而流行音乐的主要功能则恰恰是情感表达功能,叙事在其表演中并不是必要性的功能,并以情感表达为核心,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的表演形式,这使得二者形成了最大的区别。

(三)流行音乐与音乐剧存在的共通性

音乐剧和流行音乐都属于通俗艺术,二者在发展道路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同时相互之间也具备一定的共通性和包容性,这是流行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融合运用的基础。音乐剧兼具歌唱和表演,艺术性和商业性并存,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创作和表演包含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情节发展的有序推进和主题思想内涵的表达,而不是简单的生活化模仿。因此音乐剧强调演员本身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独特见解,同时也有许多舞台场景为演员多样化、个性化的表演提供足够的空间。很多音乐剧作品仅仅通过少数几个表演者自身的表演和音乐演唱,来进行整场的剧情表现,就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及表现力。而现代流行音乐也有一定的商业性,强调歌手的个人表现力,且在歌唱的同时,也具有舞台表演成分,这些共通之处,为音乐剧中融合运用流行音乐元素构成了先天的优势。通过适宜地融入不同的流行音乐元素,能够让剧中不同性格特征的角色更具表现力,也可以使剧情片段更加协调地串联,并增强故事场景的氛围感,最终使整个音乐剧更有感染力,增强音乐审美性和戏剧艺术性。而从演员自身来说,借助丰富的流行音乐元素,可以帮助其实现角色表演的个性化,使舞台上向观众所传达的表演信息更加直观。另外,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相比传统音乐剧而言,更强调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也可以适当地借鉴并运用流行音乐,使音乐剧舞台更加活跃。音乐剧作为一种以商业演出为重要传播渠道的通俗艺术形式,融入更加通俗化的流行音乐元素,能够进一步强化音乐剧的优势,有助于其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并且使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得到提升。

三、我国流行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融合现状

(一)流行音乐元素与音乐剧融合的尝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百老汇音乐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各类音乐剧越来越多地运用通俗唱法,音乐的作品体裁选用上更加丰富,其中还不乏各种外来流行音乐。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当时音乐水平的落后以及市场受众群体的限制,当时的观众较少,本土音乐剧创作较为匮乏,主要还是依赖于引进音乐剧的改编和再创作进行表演。1997年,后来被称为“中国音乐剧教父”的李盾创作了由我国古老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音乐剧《白蛇传》,并大获成功。这一作品的横空出世,不仅为创作者带来了不小的收获,也一举为我国音乐剧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引领了一批创作者走向音乐剧本土化创作的道路,也由此衍生了一些展现民族风情特点、表现本土文化内涵的作品和演唱形式,为音乐剧演唱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表演空间。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音乐剧至今仍属于小众剧种,不仅音乐剧观看的人数仍然有限,在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与音乐剧相关的综艺节目以及音乐剧改编的歌舞电影创作也相对较少。2019年,由湖南卫视制作的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已经是近年来国内结合流行音乐元素融合音乐剧的制作和宣传进行得较好的一次尝试,但该节目仅存一季,至今没有接续,可见国内观众目前对音乐剧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在当下本土音乐剧发展,以及音乐剧融合流行音乐元素的过程中,这都是亟须改变的现状。

(二)流行音乐元素与音乐剧融合存在的问题

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其在演唱过程中既要注重表演性,也要注重娱乐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流行音乐注重大众化,创作上侧重于歌曲的通俗易懂,因此歌词文本富于口语化,唱法多变,各种流派众多,这使得很多音乐剧创作者在流行音乐元素的选择上往往失调,难以恰当地运用流行音乐元素,以致选用的作品在唱法和风格上都和音乐剧的艺术表达不相符。同时,一些音乐剧的创作者往往缺乏对国内流行音乐作品的深入认识,因此不管是演唱形式和演唱选用的音乐作品,还是剧情内容及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都难以和观众形成共鸣,使得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合在表演形式上过于刻板,契合不够自然,难以使现场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降低了其音乐体验,这也加剧了国内观众对音乐剧接受程度不够的现象。

四、流行音乐元素与音乐剧的融合运用策略

(一)唱法的融合

音乐剧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到传统歌剧的影响,因此美声唱法尽管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不再是主要表演形式,但在音乐剧中至今也还在广泛应用。相对而言,音乐剧的传统唱法更具有爆发力,因此适用于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活动极为剧烈时,或在冲突的推进方面。将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唱法有效结合到一起,是音乐剧中运用流行音乐的基础,也能够大大增强音乐剧的音乐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美声唱法要求较高,一方面要在演出过程中始终保持气息的稳定,另一方面要在剧情冲突以及进行人物情感的表达时,迅速实现充沛高音的转变,这种频繁的、音差巨大的高低音转换对演唱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往往会出现高低音转换不够自然、过于生硬的现象。对此,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合更为重要。流行音乐的唱法多变,限制较少,因此可以在低音段落演唱时运用,使音乐剧中的高低音转换更加自然,衔接更加流畅,增强演唱效果。两种唱法的融合,也能使观众同时感受到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带来的双重美感,视听体验更加丰富。

(二)舞台设计的融合

音乐剧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舞台设计的变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流行音乐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变,其带来的风格转变不仅体现在音乐剧的演唱中,同样使舞台设计也形成了新的面貌。随着音乐剧舞台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程度的提升,其在舞台设计方面对流行音乐的舞台形式也有所融合。当前传统音乐剧依靠幕布进行平面式布景的桎梏逐渐被打破,由全方位的道具、布景、灯光所构造的立体舞台逐渐成为音乐剧舞台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

一方面,舞台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音乐剧中剧场内限定的狭隘空间。现代音乐剧的舞台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流行音乐表演中各类演唱会、展演会的舞台形式,以音乐剧《猫》为例,其伦敦版演出中,以环形舞台为场地,观众在其中没有观看死角,临近舞台的座位和舞台在高度上也十分相近,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另一方面,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入,也影响了音乐剧舞台灯光的设计风格。音乐剧的舞台灯光在色彩的运用和变化上要配合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变化要更加丰富,从而与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在风格上达成一致。

(三)艺术表现的融合

流行音乐元素与音乐剧融合运用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情发展和冲突的推进。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要首先考虑到以流行歌曲作为人物的演唱选段时,要和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当时的心理活动、行为动机等相符。流行音乐题材较为广泛,演唱要求相对较低,使音乐剧中人物的各种行为活动和情感表达形式上更加丰富。而且流行音乐的演唱在风格上更加强调本音的自然性,往往很少用声音的修饰,这能够使人物在通过流行音乐元素进行心理和情感活动的表达时,显得更加真挚,更加细腻,从而使现场观众的代入感更强,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剧与歌剧的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打破了管弦乐为主的限制,对各种音乐形式的选用更加多样化,表演形式上也更加灵活,甚至可以容许对白中不用配乐。因此,选用流行音乐伴奏,可以更加符合故事氛围,推进剧情展开。创作者可以通过将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改编为“串烧”的形式,在音乐剧剧情反转或情感迅速变化的背景下运用。

五、结语

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往往能够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而要将流行音乐元素适宜地融入音乐剧中,不仅需要高超的作曲水平和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和演唱者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对流行音乐文化和本土文化都有着深入理解,才能创作出令本土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音乐剧。这需要广大音乐剧创作者和表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创新创作能力,多学习音乐理论,多鉴赏优秀的本土流行音乐作品,并不断尝试将其融入音乐剧,以最终取得音乐剧创作的进步。

猜你喜欢

唱法音乐剧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