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的路径分析
——以泰安市为例
2023-02-22王学娟
◎王学娟
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越来越丰富,相关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没有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文化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要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手,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内容,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就是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是人们在业余时间进行的社会性活动,所以其对群众产生的作用极为深远。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其公益性、大众化,让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和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凝聚力
文化不是孤立的,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让人们彼此认识,彼此熟悉,并增进群众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而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将能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在群众面前,吸引群众、感染群众,将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
(三)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群众,而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高质量的文化建设是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加上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普遍很大,通过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能够进行适当的娱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并且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公共文化服务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好群众需求,促进群众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短板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方面已有了明显提升,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在优秀文化供给、文化服务人才建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缺乏优秀的文化和服务供给
目前各地的文化服务供给逐年增加,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期望值也在增加,但只有数量,而质量上不够高,缺少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文化和服务。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很多地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重视,或者财力不均衡,导致很多城市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例如公共文化活动的器材老化,活动场所不足等。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是群众参与活动的基础,而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资金的支持,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预算有限,又无法和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三)文化人才队伍活力不够,特别是基层服务人才不足
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有的文化人才,特别是像专业性要求比较强的单位,随着老艺术家逐步退休和人才梯队逐步递进,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人才递补跟进困难,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滞后
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基本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没有充分将先进的技术服务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还主要沿用传统方式和手段,造成群众满意度不高。
(五)服务内容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有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偏远地区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不符合群众的要求,无法让群众产生认同感。长期以来,文化活动内容就是以往的几个节目、几台戏曲,下乡放映的电影剧目也很陈旧,农民群众早已看够、听腻。这些都说明群众文化工作没有贴近群众生活,没有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导致所开展的活动并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也不愿意参与其中,最后的服务效果自然比较差。
(六)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一致
乡村设备水平相对落后,尤其受限于乡村资金不足,导致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文化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并且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很多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一片空白,甚至个别地方存在文化站无法建立的现象。
(七)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和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有很大差异。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并且缺乏群众文化建设的意识,而东部沿海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相对较好。[1]
三、泰安市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泰安市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全市各类文化阵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五抓”“四员”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全市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关键是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泰安市充分认识到在基层有一大批优秀的乡镇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管理员,还有热心文化事业的各类文艺人才。将全市90名乡镇文化站站长、3739个村级文化管理员,还有所有证照齐全的庄户剧团,全都纳入文化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文化人才网络系统,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总体格局。[2]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双十佳”评选活动,表彰十佳文化站长、十佳庄户剧团,以典型示范带动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通过实施 “2 个 100文化惠民金种子计划”,培训 100 名乡镇文化站长、县级公共服务科长,100 名庄户剧团负责人、乡村文化带头人。扶持壮大一批优秀庄户剧团,引导其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文化惠民巡演。依托三馆、专业院团等阵地人才资源优势,实行文化辅导员联系村(社区)培训机制,增强基层文化创作、活动组织能力和水平。
(二)促进活动开展,丰富文化服务内涵
泰安市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采取乡村文化大集等形式,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泰安市坚持多维度开展各类相关活动,以一个个丰富、优质的活动项目不断满足和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扎实做好“五个大家”系列活动,提出开展送戏下乡 5600场、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30000 场、公益电影放映 50000 场,让文化演出惠及全市 3700多个村的基层群众。其中,“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2021年泰安市广场舞及才艺大赛先后举办镇级初赛91场、县级决赛9场、市级总决赛1场,吸引了基层群众踊跃参与,推动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有力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做好“五个大家”“迎书博、读好书”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泰山文化艺术节、冬春文化惠民季等活动。联合体育部门组织“体泰心安”首届社区运动会等特色品牌文体活动。组织市县三馆、专业院团、文化志愿者,实施“文艺轻骑兵、惠民走基层”文化下基层行动。建立文化惠民活动月度公告、旅游节会活动月度公告“双公告”制度。每个月末提前公布次月活动安排,活动形式涵盖文化惠民服务、公教活动、展览、朗诵比赛、培训、文艺会演等20余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全年龄段,大大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打造便民工程,满足群众需求
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泰安市进一步改造升级文化硬件设施。目前,基层各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各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都已建成。在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书房建设,提升城乡文化内涵和品位方面,打造“书香泰安市”品牌。像新泰市实施的城乡书房建设工程,通过进一步拓展城乡阅读生活空间和文化服务空间,努力形成多元参与、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全民阅读公益推广服务结出的硕果。目前,新泰市已建成城乡书房20余个,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随着“双减”政策的开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泰安市为了响应“双减”政策,为学生和家长打造了“艺启童行 艺绘泰山”的公共文化服务。该项目是由泰安市文化馆发起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服务,邀请相关专业艺术家在暑期对前来上课的学生进行教学,不仅为了满足儿童和青少年对美育的需要,而且解决很多家长假期无法看管孩子的问题。
(四)强化文化阵地,落实智慧文化服务
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均等化配置,提升各级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此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泰安市也将现代化的技术充分应用于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推进数字场馆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云”活动。先后发布包括线上展览、线上培训、线上阅读策划、线上少儿公教活动等,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文化服务。
(五)抓好宣传推广,扩大文化活动影响力
为提升文化活动的知晓率,采取了“三段”的工作法。活动前,充分利用宣传车、公开栏、广播、条幅、宣传单等方式,面向群众开展预告宣传。例如,对各县市区、功能区旅游节会活动实行月公告制度,以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吸引广大群众和游客广泛参与。活动中,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实时发布活动现场实况,广而告之;活动后,充分利用省市县乡各类媒体,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活动成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知晓度和影响力。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资源,坚持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因活动、节点、阶段而异,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集中宣传报道,形成铺天盖地、纵深立体的舆论氛围,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
(六)注重规范管理,凝聚合力有效提升
泰安市文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下沉基层一线, 主动指导,靠前服务,发挥“四员”作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强大工作合力。组织党员干部当好文化工作“指导员”。联系乡镇街道人员下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为基层开展满意度攻坚工作积极出谋划策、建言建议。组织党员干部当好基层群众“服务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对所负责联系的乡镇街道在提升文化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问题,积极协调解决,推动高标准完成好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目标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当好上传下达的“联络员”。主动加强与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和文化站长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工作动态,督导审核管理系统填报情况,积极引导乡镇街道抓好工作落实。组织党员干部当好文化惠民“宣传员”。会同县市区、功能区文旅部门,组织乡镇街道文化站长、村文化管理员,开展“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攻坚年”管理操作办法专题培训,帮助开展文化惠民工作宣传,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七)用好文化惠民管理系统,完善平台建设和评价机制
围绕激发基层活力这一目标,依靠“慧游泰山”数据平台,创建了“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的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平台上传照片和视频资料,系统自动生成分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实行每月一总结、每月一通报、每月一奖励的“三个一”工作管理机制,奖优树先,激励担当作为,以典型示范带动各个层面文化工作者学先进、赶先进,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文化生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群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关键。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立足当地定位,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期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