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
——2022 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2023-02-22任晶晶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外交冲突

□ 任晶晶

2022 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竞争持续加剧,乌克兰危机多重影响外溢,国际形势呈现出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剧烈的变化。国际金融、贸易、能源、资源、粮食等多重危机累积叠加,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重大挑战。这一年,中国元首外交全面重启、高潮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为世界发展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成为全球阴霾中一抹难得的亮色。

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

2022 年2 月24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俄乌冲突是冷战结束以来欧亚大陆上发生的影响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世界主要大国和力量均直接或间接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俄乌冲突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给世界带来多重复杂影响。美西方阵营大力渲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对俄制裁措施,同时向乌克兰输送大量武器装备,企图将乌克兰打造成与俄罗斯进行对抗的桥头堡。作为回应,俄罗斯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裁措施,甚至扬言不排除使用核武器,使得世界安全形势进一步紧张。

俄乌冲突使本已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国际金融、贸易、能源、资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各种危机接踵而至,国际商品、服务、资本流动受到很大冲击,对全球资本流向和资产配置结构、中欧贸易和“一带一路”合作等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全球共同发展遭遇严重困境,导致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债务高企,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此外,这一年国际社会还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传染病肆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蔓延等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仅凭一己之力均难以应对,亟须各国通力合作,携手破局。

大国战略竞争持续加剧

俄乌冲突的发生使美俄、欧俄关系彻底破裂,美欧关系进一步强化,双方联手遏制俄罗斯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与之相对,中俄关系在美欧与俄对抗升级的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俄乌冲突削弱了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意志和能力,使欧洲不仅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主导下的北约,而且在能源问题上也表现出与美国深度捆绑的趋势。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呈现加剧态势。美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一时间就渲染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也存在类似风险,试图以台湾问题为抓手巩固其亚太军事同盟,强化与亚太盟国和其他伙伴国的防务合作,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在政治上,美国大搞意识形态对立,在涉台、涉港、涉疆等中国内政问题上不断挑战中方底线,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在外交上,美国在东北亚拼凑地缘政治“小圈子”,邀请日本、韩国参加北约峰会,联合盟国在中国周边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威胁地区安全稳定。在经济上,美国在延续对华关税制裁的同时,搭建“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期建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亚太地区经济秩序和新的产业链。

2022 年10 月12 日,拜登政府发表2022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大肆渲染“中国威胁”,指出中国“是意图重塑国际秩序的唯一竞争对手”,表明美国两党对于中国战略身份的界定和认知进一步趋同。为此,美国进一步将印太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调整和部署的重点地区,凸显了中美战略竞争的严峻性。对此,中方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警惕,做好持久应对的准备。

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2022 年新年伊始,一向政局稳定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发生严重骚乱。因不满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哈西部产油区曼格斯套州出现群体性示威活动并迅速向哈主要城市蔓延,并最终演变为一场全国性骚乱。在哈总统托卡耶夫请求下,由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派出维和部队,帮助哈方成功控制了全国局势。这场骚乱折射的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再度升温。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先后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举行数次联合军演,形成对朝高压威慑之势。对此,朝方予以强烈回应。9 月8 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颁布关于核武力政策的法令,宣布打造“可靠、有效、成熟的核遏制力”。从9 月至10 月间,朝鲜先后发射了多枚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11 月18 日,朝鲜成功试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美日韩方面对朝鲜导弹试射作出强烈反应,进一步推高了半岛紧张局势。

在非洲,多国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恐怖主义事件呈现高发态势。恐怖分子和其他反政府武装团体间的勾连将对各国政府的反恐行动造成冲击,并有可能激发跨国扩散效应。而“伊斯兰国”在非洲的发展壮大则有可能使局部冲突演变为国际冲突,非洲大陆恐将成为全球恐怖组织的下一个基地。

中国元首外交为世界发展注入正能量

2022 年是中国元首外交全面重启、高潮不断的一年。习近平主席以大国领袖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各种双多边外交活动,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书写了新的时代华章。

2 月4 日,习近平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宣布冬奥会开幕。共有31 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近70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约170 名官方代表来华出席冬奥会,还有50 多位国际政要致函致电表达祝贺。借助北京冬奥会,中国开展了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从2月4日至6日的72小时里,习近平分别同19 位外国元首和政要举行了会谈会见。

9 月14 日至16 日,习近平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2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标志着中国元首外交出访活动的重启,因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到访国的热烈欢迎。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元首外交迅速掀起新高潮。10 月30日至11 月2 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成为党的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之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老挝国家主席通伦等外国元首先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德国总理朔尔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等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11 月14 日至19 日,习近平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7 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9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与会期间,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拜登、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等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见。

12 月7 日至10 日,习近平赴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开创了中阿关系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具有划时代意义,必将对中阿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成为2022 年中国元首外交的收官之作。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进展。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顺利通车;雅万高铁全线试运营;吉布提港铁路场站正式投产;瓜达尔港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基地;中欧班列连续30 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去程、回程及开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其次,经贸合作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截至2022 年6 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2 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 亿美元,对外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累计与32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再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截至2022 年7 月底,中国累计与20 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10 多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

最后,民心相通工程持续走深走实。与巴基斯坦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丝路一家亲”行动持续推进,菌草、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援外项目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树立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国际形象的亮丽名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再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将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毫不动摇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更加突出战略规划和系统思维,妥善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努力完成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历史任务。

猜你喜欢

外交冲突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低空自由飞行短期冲突探测算法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