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2023-02-22赵小燕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短板家乡

□ 赵小燕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人才是引领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性因素,才能给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转化,让“土秀才”破土而出。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的振兴,必须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让更多“老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在“适”字上做文章,真正摸清农民的需求和能力短板,充分结合本地实际,不搞“一锅炖”“大杂烩”,拒绝“贪大求洋”“曲高和寡”,避免把“好菜”做成“夹生饭”。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起点要高,落点要低,重在实在、实用、可操作,让广大农民听得懂、学得会、推得开,而不是“花拳绣腿”“画饼充饥”。要在“时”字上求突破,紧跟形势、大胆创新,真正让广大农民和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思维“连上线”“搭上桥”,让时代的成果惠及更多人。

精准引进“三农”专业人才,让“金凤凰”翩然而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村地域广大,各地之间差异巨大,如果盲目引进人才,照搬照抄发展模式,则很可能“水土不服”,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在农村人才引进上,要“以农为本”,真正把懂得先进农业生产知识、具备现代农业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吸引进来,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立足本地特色优势,突出差异化、突出品牌打造,寻找“适销对路”的人才,确保让乡村的有限资源产生最大价值,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于打“乡情牌”,“千好万好不如家好”,把从农村走出去的学有所成、业有所成的人“请回来”,把浓浓的“乡愁”化为反哺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强大力量。

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千里马”竞相奔腾。长久以来,农村面临着人才“孔雀东南飞”“入不敷出”的尴尬,留不住人成了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各级组织部门应当想方设法把农村“能人”们留下来。要以政策“安心”,在把握住大原则的情况下,营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予以用地、用工、金融等支持。要以产业“留心”,“有恒产者有恒心”,引导扶持回乡创业人才把构思落地、把小产业做大、把大产业做强,真正把农村作为干事创业的一方热土。要以环境“养心”,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优势,把农村打造成“招鸾引凤”的“沃土”。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短板家乡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市场分析与营销战略研究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
夏天的家乡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