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探讨与供应链金融模式
2023-02-22华辰国能实业青岛有限公司
王 军 华辰国能实业(青岛)有限公司
在我国,各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通常会存在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一直是政府的工作重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为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向。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基于企业和银行的合作,为了丰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而创新出的新计划与方案。从历史情况来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目前处在发展初期,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家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及时优化与调整供应链金融模式。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概述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结合起来,将其构建成为一个结构化整体,保证各部分能够发挥其优势作用,加强企业与资本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的运行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降低其金融风险。供应链金融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准确性。在传统融资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企业经济规模、企业市场价值等相关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贷款金额。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企业只需要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规模、时间以及用途,在银行审核通过后,就能向银行贷款到理想目标的资金,提高了贷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可持续性。实力较强的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易往往存在重复性,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行下,若中小企业得到银行的信用额度后,再次贷款时无需重复审核流程就能直接完成贷款。
第三,多元化。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资金供应方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借贷平台、手机银行、电商平台等,丰富了企业的贷款渠道。
(二)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1.金融机构
对供应链金融模式来讲,其中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网络借贷平台等,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属于资金支持方,无论是开展各类业务活动,还是调整企业的产业链,都需要金融机构相辅佐。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固定资产的总量较低,为了扩大其生产规模,提高其社会地位,融资方面的需求随之增大,如果金融机构能够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创新贷款与融资业务,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和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2.中小型融资企业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中小型企业具有融资需求,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地位,为获得企业贷款一般利用固定资产质押、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抵押担保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且管理方式不够细致,导致其抵抗能力以及风险预防的能力比较弱,逐渐形成违约成本低的特点,导致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难度加大。
3.核心企业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大型企业具有十分庞大的生产规模,企业实力强且社会地位高,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和物流方面的流动方向。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各项业务活动与工作流程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大型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担当担保方的角色,所以在具体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直接影响着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同时,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与运营造成影响。因此,核心企业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承诺回购等方法保证融资环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维系与管理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全面保障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
4.支持性企业
通常来讲,所谓的支持性企业就是指物流相关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体系中,支持性企业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支持性企业能够为中小型企业进行担保,同时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拍卖或管理资产等类型的服务,为中小型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建立有效沟通。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大部分支持性企业属于存储类型的企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与金融模式创新的背景下,若想从根本上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必须创新其服务管理方式,才能有效满足时代所需。从具体情况来看,支持性企业若想充分利用存储的实际功能,必须扩大业务规模,拓宽业务类型,并且要确保其信用良好,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对中小企业的货物运输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
二、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概述
(一)应收账款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融资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中小型企业的弱点,由于在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拿到应收账款所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中小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十分稀缺。
所谓的应收账款融资就是指将自身的债权应收款项质押到商业银行中,有效获得贷款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经营一段时间后无法及时拿到应收账款的现象,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内部的资金充足,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此类方法的应用下,银行的追偿权使用范围变得更加宽广,当中小型企业及时偿还贷款后,银行就能够向核心企业实行追偿制度。
(二)存货融资方式
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会存在备货的现象,在经营之前会购入超出所需数量的原材料,原材料一部分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其余部分就储存到仓库之中以供后期所用,存取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所谓的存货融资方式就是指将仓库内的存货质押给商业银行,以此获取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所质押货物的市场评估不够擅长,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指导与帮助。
(三)预付账款融资方式
所谓的预付账款融资方式指的是中小企业利用预付账款的方法向供应商选购日常经营所需的原料,再将所购货物质押给商业银行,从银行中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仅需支付一部分贷款就能分批提取货物,通过完成货物的经营与销售环节之后,将所得的受分期偿还给相应的银行。核心供应商将仓单质押给银行后,一般承诺购货企业在偿还贷款时不能将剩余货物全部回购。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可抵押的财力不足
在生产规模以及业务水平的影响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实力一般比较弱,在贷款过程中可以抵押的财力比较匮乏。另外,即使某些中小企业的资金充足,但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经常存在负债率高的问题,中小型企业能够独立处置或拥有所属权的财产较少,不利于融资业务的完成。首先,中小型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的数量较低,现有的资产一般没有变现能力,租赁形式的设备和场地无法满足银行抵押贷款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通过资产信用进行贷款的金额较小。其次,金融机构在投资过程中一般更倾向于将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不乐于接受企业的流动资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雄厚的固有资产,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比较缺乏,且资产评估报告的规范性不足,进而导致企业的抵押价值评估工作随意性较大,不利于企业融资过程中财产的有效抵押。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
从当前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是指中小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对经济情况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在融资过程中,借款企业对自身的价值、资产情况是最了解的,但贷款方对借款人的具体信息的熟悉度不足,无法准确掌握借款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此类问题的影响下,贷款方无法预估借款方是否会出现违约或偿还不及时的状况,为了保证自身资金的稳定性,规避资金风险,大部分贷款方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终止交易,造成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当前,由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做到会计信息透明,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甚至还存在与审计单位串通展示虚假信息的情况,直接造成了信息失真的后果,在这样的市场风气下,导致各种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三)担保资源较匮乏
一般情况下,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实力一般,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比较大,在融资时找到融资担保人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经济收益和企业实力不高,具有担保资格的企业比较少,很难找到适合的融资担保者。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竞争,互相帮助与互相协作的企业数量比较少,很难取得成熟企业的担保资格。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找到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其担保人,而相关金融机构又禁止经济收益低下的中小型企业充当担保者,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担保的方式获取融资贷款。
(四)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在我国,各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一般包括向社会发行各类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股票、国债等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向金融机构借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的经营与运行风险比较大,一般其存在周期在三年左右。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遵循着经营安全性的原则,金融机构在向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种贷款等金融业务时,需要将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暂时作为抵押,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收益并不高,且固定资产量小,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无法保证贷款能否成功。此外,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建立健全了三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等相应的融资市场,资本市场的结构更加合理与完善,但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单一的融资渠道的限制下,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度。
(五)现金循环周期较长
中小型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当企业的流动资金循环周期越长,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流动资金量就越多,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就会越低。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足的影响下,企业对外源融资的需求量随之增加。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地位与经济优势,可能存在延迟付款或向外分销商品的情况,导致中小企业出现存货、预付账款被占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流动资金,导致其流动资金的循环周期不断变长,久而久之甚至出现资金缺口,难以保证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缓解措施分析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指的是在我国境内建立的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内生产、工作人员数量少,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类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除了人员、规模、实力方面的差异性较大,会存在一多职的情况,其基本的结构体系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要想从根本上降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难度,就需要规范各项交易流程,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融资体系。在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到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逐渐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变化和发展进度,分析投资和融资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时代变化的工作模式。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要想全面摆脱融资困境,就必须要增强内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度,提高金融机构对自身的信任,提高贷款的成功率。
(二)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之下,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可以获得所需要财务信息,了解中小企业的经济状况,在供应链的实施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帮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实力、技术水平等信息,进而有效规避了融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对其认识最充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的影响下能够为融资机构提供企业财务信息与成员信息,逐渐构建起信息交互体系。此外,供应链中的其他关联机构,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企业等,通过业务工作的开展,也能及时掌握融资企业的发展现状。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有效解决金融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相关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三)建立完整的信用机制
各类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金融业务服务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机制在规范化管理以及市场引导的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完整的信用机制是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稳定开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帮助中小企业战胜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在建立过程中,利用个人信息与企业信息相互结合的方法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机制,同时,通过采集、整合与分析企业的贷款数据和财务信息,逐渐建立起全面覆盖的数据库。首先,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具体发展信息。其次,利用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评估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风险,从而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合理性。最后,信用机制的建立对中小融资企业来说,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运行过程的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其信息的可信度和社会声誉。
(四)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
传统企业在放贷的过程中,相关融资政策的完整性不足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根本原因。并且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影响了信贷市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利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长远发展。因此,为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必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加强信贷市场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规避金融机构信贷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其融资政策,提高商业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难题。
(五)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
在供应链金融的帮助下,核心企业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已经对融资企业的运行状况做出了基本评估,初步降低了收集信息的相关经济成本。另外,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若中小企业使用了存货融资的方式,物流企业和仓储公司会对抵押物进行监管与评估,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抵押物的评估费用。
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在实施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下,不仅能够在保证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降低贷款风险,还能降低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时信息收集与评估的交易成本。
(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融机构不仅要提高对供应链运行的关注,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当评价指标过高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对核心企业的关注。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基础力量,对其监管内容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业绩水平等,当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汇报与通知相关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损失。另外,在收集供应链上的企业信息时,利用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企业的信用状况,随时关注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金融交易,并完整记录其交易信息,通过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安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融资机构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革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了相关交易成本,从根本上帮助中小企业摆脱了融资困难的困境,在中小型融资企业中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