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2023-02-22林键
林 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数量和人才培养能力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较晚,导致建立的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牢固性和全面性。高职院校在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其中,而且还要对现代社会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与需求特征充分掌握,将二者进行充分组合,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就业进行专业指导,使学生对职业规划方向更加明确,制定的各项职业选择方案具有较高精准性。目前,我国社会对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使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意识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元化层面入手,建立严格的教育培训体系,确保学生具备应对残酷社会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意义
第一,从高职院校毕业生个人专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不符,甚至严重背离,学生在毕业离校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学习其他专业技能,对学生在相关职业岗位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确保学生对未来就业发展方向明确了解,能够以自身所学专业为入手点选择相关行业,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就业指导培训内容的积极创新与突破。
第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综合实力全面增强的背景下,为各行各业实现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空间,再加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特长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高职院校想要确保学生从事的职业与自身实际相符,应该借助专业教学工作,将多样化创新理念与先进教学方式结合其中,充分掌握现阶段我国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学生合理就业指明方向,确保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改革工作中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就业指导培训的创新突破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得到积极培养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综合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特点
(一)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完成专业知识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顶岗实习,确保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了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工作岗位职责,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将自身学生身份逐渐向企业员工身份转变。借助顶岗实习,确保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更加全面,为双方共同达成就业意向奠定良好基础。
(二)企业提前参与就业指导培训
在招聘工作人员的过程中,企业通常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充分了解,只能依靠个人简历以及面试,对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能够结合高职院校提供的资料,对应聘人员建立更加全面的认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通过与对企业人才需求侧重点的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这样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有利无害,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提前合作,充分融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规划工作中,优化就业课程的同时,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创新路径
(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各行各业为实现创新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仅改变了传统人才市场发展格局,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想要使自身的职业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将教育事业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获得心仪的职业与岗位。另外,将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工作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渠道更加丰富,而且还能使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的开放性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就业方向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专业就业指导[1]。
在落实各项就业指导措施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积极合作,邀请企业优秀工作人员或管理者到校园对学生未来就业进行指导,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提供科学建议;高职院校还可以要求不同专业对应的企业优秀员工,到校内担任助教或兼职教师,企业优秀员工在组织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从业经历结合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意见参考,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得到有效提升[2]。
(二)促进就业实践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拥有丰富、专业的就业经验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虽然能够为学生未来从业提供专业建议,但是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中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在相关职业中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想要确保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积极丰富,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利用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内容,确保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对不同专业未来的就业发展趋势明确掌握[3]。
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专业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方向建立正确认知,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建立种类多元、内容丰富的实践平台。例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校企合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张,与一部分正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尝试性合作。结合这些中小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将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到这些中小企业中进行实习。这样不仅能够使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实践平台更加多元,而且还能从“创业—从业”全方位角度入手,使学生对不同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充分掌握[4]。
由于高职院校涉及的工作内容复杂性较高,学生人数较多,教职员工数量有限,无法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校外工作平台。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对校外实习学生的作用进行充分利用。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邀请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回到校园,分享自身从业经验,并且以实习学生的视角入手,对不同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以学生自身的视角为出发点,了解不同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从而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下,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培训的整体培训质量得到全面提高[5]。
(三)建立以点带面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为学生实现就业目标提供服务
对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而言,是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高职院校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确保聘请的就业指导教师具有较高专业性,而且还要积极邀请合作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意识、树立科学的就业目标,充分了解相关职业岗位未来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从而激发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从事相关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充分了解,努力学习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具备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强化自身综合竞争能力[6]。
高职院校要从多元化角度入手,将就业流程详细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简历,明确了解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规范,系统掌握求职流程,并对学生的求职环节提出科学建议与意见指导。这样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使学生拥有更多主动权,提高学生在众多竞争者中的综合实力,使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7]。
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量身定制的方式,使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因材施教的交易方案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确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8]。
(四)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的学生就业指导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导向,为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估体系,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提供支持。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估,结合具体调查结果和综合评估结果,对就业指导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案进行有效规划,突出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特色的高度重视,从根源入手,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得到全面提升[9]。
高职院校应该组建一个专业团队,以就业质量度量指标为依据,制定一份内容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结合最终调查结果,总结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对毕业生毕业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为依据进行分类,并且将追踪调查数据分享给各专业教学部门,相关部门则结合毕业生实际就业质量综合评估报告,对就业专业建设指导、就业教学改革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方案与工作规划进行合理调整[10]。
四、结语
对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目标而言,应该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如何为学生制定科学、精准的职业规划层面,确保学生选择的职业与自身专业和兴趣特征高度契合。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对理论实践的充分融合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培训的开放性和全面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为学生建立内容丰富的实践平台,使学生的就业经验更加丰富;建立具有点面结合特征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组建教育指导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结合其中,提高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外推荐学生、引入校外从业人员,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对不同职业的看法更加全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就业观念,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