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3-02-22王泽龙
王泽龙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我国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进步,《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文献检索深层次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能通过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非常综合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帮助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并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准确表述学术语言的能力。同时文献检索还能增强学生知识信息收集的意识,提高学生掌握获取和利用文献来展开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这对他们终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献检索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素养的方法,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ACRL)就文献检索提出了新的概念,那就是元素养和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信息素养和学术活动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检索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元认知和批判式思维得以加强。文献检索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的信息素养,其中包含了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尤其是技术层面上的信息素养;其次还有人文层面上人们对信息的心理素质和思想修养。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这门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处理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创新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科研工作,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养,也具备了处理科学数据和信息的综合素养。这种素养被称之为研究数据信息素养,也就是说学生具备了收集、加工、管理、评价和利用数据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说文献检索能力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学生未来职业运行的效率和水平。纵观世界各国高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尤其是法学院和医学院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最新前沿的数据信息。
一、我国《文献检索》课程发展现状
我国本科院校都将《文献检索》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来开设,全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开课率约43%,985和211高校开课率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约为55%。近些年,北京和上海高校该门课程的开课率提升幅度较大,在十年内上升了约11%,超过全国高校开课率总水平的7%。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文献检索》这门课的规模最大,选课人数也最多。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的开课学时也不尽相同,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系开设课时是32学时,但是有些高校开设课时高达64学时。一些高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学时也有差异,例如学术性硕士开设32学时,而专业硕士16学时。还有高校在这门课程开设的时候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教学模式也会因人群而异。在课程授课方式上,开设这门课的高校都会设置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课时比例设置是1∶1或者2∶1。从这门课程开设的深度和广度来看,《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尤其在信息评价和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方面,我国《文献检索》这门课程起步较晚,开设高校的局限性也较大,主要集中在医学院、法学院和一些211以上的高校,学生选课的普及性还有所欠缺,学时设置也偏少。这门课开设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获取文献的能力,并能筛选和鉴别信息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有效的信息数据。目前很多高校开设这门课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博士生和硕士生,本科院校的普及度较低,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的开设方面几乎是空白的[1]。作为研究生阶段需要阅读的文献大约在300到500篇才能撰写开题报告,而本科生和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量则需要100到300篇左右。澳大利亚和美国对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阅读量规定是800到1000篇,这就要求学生在文献检索时要有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试及评价的教学改革。这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建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目前,就知网上的文献显示,文件检索这门课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新方面的内容比较薄弱,缺乏完整而成体系的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有关文献检索的文献内容约30篇左右。就学生学习能力而言,《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很多学生在检索和利用文献方面的知识欠缺,因此导致了他们在着手论文写作和科研工作时感觉很无助,对文献的利用率较低,外文文献的利用率更低。
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就本科生而言《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则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研创新,利用文献检索来掌握最新的学科研究动态及科研方向,例如学术会议和专利等,因此文献检索是获取学科最前沿的成果或者进展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文献阅读,极大拓展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术型研究生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可能性较大,那么他们需要具备信息获取、鉴别和整合的能力。基于目前《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现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科研应用需要转化为实际成果,例如基础医学知识要转化为一定的研究成果来解决临床医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点就需要医学生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
(一)检索资源
和传统的文献检索相比较,互联网背景下的文献检索更为便利,但是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如果不具备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就没有办法获取真正有用的数据信息。海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来筛选信息和数据。从检索资源的视角出发,《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要建立在辨析、推断、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传统检索资源的途径主要是图书馆,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图书信息来提取信息,而互联网背景下检索资源则可以通过各类学术性网站的文献资料来获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收集、存储、处理和评估研究科学数据的能力,收集的数据对后续整理和完善科研工作会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3]。检索资源的维度可以从年度、级别、学科、软件角度着手,同时要着重关注科学数据检索的现实需求。
(二)教学方法
《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校而异,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系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像《文献检索》课程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而且内容相对枯燥,那么满堂灌的讲授法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新型教学法像任务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及翻转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将文献检索作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把专业和文献检索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科研文献收集和处理能力。
(三)考试和评价形式
学生习惯和熟悉的考试形式中最常见的就是笔试,像语言类课程还涉及口试或者听力。《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考试形式也是如此,传统的考试方式是学期结束的时候一张试卷决定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教学改革中考试和评价形式的改革很关键,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考试形式的改革决定了评价形式的改革。考试形式中笔试是其中一种,还可以是项目完成、小组合作活动、实践性活动等。现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很多课程已经采取了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作为评价的依据,平时成绩的设置包含了出勤率、活动参与度、学习态度、项目完成情况等。也就是说,过程性评价内容占了较大比重,终结性评价在整个评价中占的比例削减为50%或者甚至更少。《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在考试形式上要注重实践性内容的检测,笔试考试只能检测理论性的基础知识。所以,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察比例,要进行合理设置才能准确和客观地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的全程情况。
三、《文献检索》课程改革的模式分析
(一)学科课程融合模式
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在文献检索时都不一样,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学科和文献检索结合起来会更容易找到切入点。例如结合专业课程,文献检索的内容主要围绕专业基础知识展开,而学术科研阶段则和学术动态、科研方法及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文献检索和学科课程融合模式是目前该门课程改革最大的创新点,结合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实际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4]。教师可以指定关键词或者一个小课题,让学生接触文献检索的入门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并让他们就某一个关键词相关的文献进行阐述和总结。课堂阐述和讨论能提高学生对文献的陈述能力,也能增加他们的思辨能力,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碰撞出新颖创新的想法。最关键的是能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性学习,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提高。
(二)图书馆服务模式
201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提出的建议是图书馆和学校培养人才要全面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最大程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补充课外知识和信息。学生要想利用好图书馆,文献检索是绕不开的主体,只有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才能顺利实现查阅资料并能获取有用信息数据的目标。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文献检索及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契合度,在课程改革中可以将文献检索教学改革和图书馆服务流程结合起来,图书馆给学生提供的服务中就包含了文献检索的服务项目,那么图书馆可以成为这门课的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并教会其他学生文献查询的流程,并帮助筛选文献信息和数据[5]。文献检索服务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提供了这门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性场地。
(三)科学研究模式
《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离不开科学研究,二者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想了解和掌握最前沿学科信息的时候,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是十分关键的。文献检索时可以采用排除法原则、单项对比原则、上下位概念否定原则、突破传统数值范围原则、文献公开时间优先原则等。这些检索方法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信息检索的课题范围或者关键词,学生就有了信息检索的目标,以查阅新档案为例,学生文献检索的实践课内容能助力图书馆完成部分服务内容,这些实践性内容再次回到理论中时,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和理论教学资源。文献检索知识的普及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要想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知识,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讲座宣传活动。例如,厂家数据库活动推广或者专利信息检索的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关键词来收集信息。
四、结束语
《文献检索》课程在本科院校开设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或者科研研究。借助于《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系统而专业的信息检索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文献检索的认知和能力,并能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收集意识,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能通过文献信息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以后展开科研活动奠定良好的信息获取基础。互联网背景下海量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只有掌握文献检索的能力,才能辨别和利用那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因此,该课程展开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符合标准的大学生和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