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土壤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3-02-22侯振安谢海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研究生教学内容

侯振安,谢海霞,闵 伟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引言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突出表征和核心主题[2]。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3]。课程建设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培养单位从不同角度出发,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和探索[4]。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也逐渐从专注课程建设自身向兼顾外部需求发展,以服务需求为价值导向[5]。因此,研究生课程建设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结合地方实际、培养单位实际和学科专业实际,以提升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导向,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以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中心,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土壤化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范围广,包括土壤矿物和有机质组成,土壤的酸碱性、缓冲性、氧化还原、吸附性能,表面电化学性质与胶体性能等,21世纪开始尤其是近10年来,土壤化学研究发展较为迅猛。为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土壤肥力提升与粮食安全、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环境安全、土壤碳氮平衡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和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6]。近年来,农学院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研究生培养实际,积极探索“土壤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020年,“土壤化学”课程入选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土壤化学”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旨为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不足

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前沿性知识和技术的主渠道,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注重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追踪和探究对于提高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由于“土壤化学”课程内容范围较广,教学课时数有限,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经典理论的讲授和传统知识体系构建。针对学科的前沿研究进展仅仅点到为止,对于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拓展性和深入性明显不够。

(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

课程学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主,研究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程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同时,讨论式、案例分析式、前沿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较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不足,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前引导、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训练少,不利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三)课程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使师生、生生之间获得更加高效与完善的互动交流平台。因此,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构建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可为研究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咨询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开展课程学习交流和研讨,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课程考核与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督导教师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化学”课程考核以结果考核为主,兼顾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主要依据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结果考核则采用课程论文结合汇报答辩情况。总体上课程考核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片面、规范化程度和科学性不足、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需要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将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有机结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二、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能力

教学团队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不断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师团队,团队的知识与年龄结构明显改善。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稳定教学团队,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1)采用新老教师结对“一帮一”,发挥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将教师承担和参与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激励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教书育人。(3)依托对口支援高校——华中农业大学,学习和借鉴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果。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学习、短期进修、在线学习、现场教学观摩等方式,强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4)加强对外交流,拓宽视野,把握前沿。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及时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方向,不断革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邀请知名教授来校开展课程教学和学术前沿讲座,加强学术交流,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

(二)优化课程内容,兼顾基础性和前沿性

“土壤化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课,也可作为作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课程内容深度与土壤学的化学性质部分相衔接,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内容包括:土壤固相组成、土壤溶液组成与性质、土壤表面化学、土壤酸碱化学、土壤化学反应动力学、土壤污染化学、土壤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凝练课程内容。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既考虑课程的基础理论,又体现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在系统讲授课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介绍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热点问题和先进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并将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课题研究。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知识模块,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案例式、讲座式、研讨式等教学多种途径的立体化教学。(1)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模式,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转变;由“教”为主向重“学”为主教学模式转变。课程基本理论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课程拓展和延伸性内容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涉及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的教学内容采用发现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教学内容采用现象分析式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形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成案例式、讲座式、研讨式等教学多种途径的“立体化”教学。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知识单元,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现象分析式教学模式知识单元,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发现式、探究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此外,针对部分课程前沿性教学内容,采用讲座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完善课程学习支持体系

依托校园网,建立土壤化学课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1)教学管理与组织教学内容:为课程的每个知识单元(章节)设置课前导读、课堂讲授和课后活动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2)在线交流工具:平台同时提供同步(虚拟教室)和异步(讨论版)交流工具,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讨论板、实时的虚拟教室互动和小组交流,实现协作学习;并在讨论区进行反馈和交流,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反馈机制。(3)网络化教学资源库:依托课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组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图书、资料库、案例库等,为研究生搭建课程自主学习平台。

(五)强化课程质量管理,形成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机制

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增强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1)教学过程考核:将课程结课后的一次考核转变为课程每个教学单元的多次考核。(2)考核形式:由原来撰写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转变为课后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3)考核内容:由原来的综合性考核转变为基础知识考核、分析应用能力考核和创新思维考核。应用课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考核功能,通过在线作业、测试、案例分析与讨论等方式,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

三、课程建设总结与展望

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提供稳固支撑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3]。“土壤化学”课程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在课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网络教学平台、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课程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因此,如何深入挖掘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也是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教师不仅是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授业者,也应是思想价值的引导者,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其次,要正确理解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目标,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此外,充分利用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教学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凝练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7]。目前,课程教材主要使用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土壤化学》。该教材在大学本科土壤学及其有关分支学科通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土壤资源与环境这个主题,进一步阐述土壤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适当反映国内外土壤化学新进展。参考教材选用国外教材,包括Introduction to Soil Chemistry(Second Edition)、The Chemistry of Soils(Second Edition)、Soil Chemistry(3rd Edition)等。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学科发展变化、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需要,及时调整、凝练、丰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生课程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构建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学科前沿,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还要充分体现与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要强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注重电子化教材和教材辅助素材与资料建设(微视频、动画、图片库、PPT等)。

(三)严格教学管理,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

研究生课程教学在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外,课程组根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选课学生特点,对课程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等做出详细安排,并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后训练和拓展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同时,针对上述教学活动和安排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授课过程中和课程结束后,通过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研究生评教等方式,对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研究生教学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