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局融合背景下协同育人价值、目标与策略研究

2023-02-22王志红时彩颖

高教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公安机关

王志红,时彩颖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 210042)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公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使命。公安教育加强和深化校局融合,走好协同育人之路是新时代公安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必要路径。以“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育人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校局融合背景下的协同育人就是要以多元、多途径和多手段聚焦人才培养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推动公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公安教育资源的精准协同。

公安教育校局融合式的协同育人要依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创新的要求,根据建设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队伍要求,协同公安机关、公安院校和社会等多方育人主体,协同资金、人力、环境和设备等多种育人资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为我国公安事业育人。

一、协同育人的价值体现

健全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也是公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支柱[1]。公安院校的教育同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忠诚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和规律,协同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内部教育要素和外部社会要素,在有机联系、协同运行的原则下,通过育人各要素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

(一)促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构和机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针对人才培养出台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体制”[3]等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公安教育也提出了校局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安机关对公安专业人才“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战需求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

由于网络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空间由原来的单一物理现实空间转向二元化的物理现实空间与网络虚拟数据空间并存的状态,同样处于“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公安工作,面临着各种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网络虚拟数据社会与物理现实社会的负面因素的聚集等严峻的挑战。数据既成为了犯罪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了犯罪侵害的对象,网络虚拟数据空间社会为非接触式的新型犯罪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对有效打击、预防此类新型犯罪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公安工作对公安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也是促使公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选择。走内涵式、优质发展道路是公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公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走校局融合、协同育人的道路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转型的必要路径和应然选择。

校局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在于实现学科、专业建设与公安实战需要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警察职业要求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实战过程的对接。其一,学科、专业建设与公安实战需要的对接,要求公安院校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单向的壁垒,学科、专业建设要围绕“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展开,充分发挥学科体系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其二,课程内容与警察职业要求的对接,要求公安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统筹兼顾专业性、学术性与职业性要求,强调课程内容应着力于为公安实战服务;其三,教学过程与实战过程的对接,要求公安院校要将实践性教学作为育人模式的载体,根据实战的需要精心、精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的警务实战中实验、实训,以提升学生的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察职业素养。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公安院校的核心力量,是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梯队体系、学缘结构[4]等直接影响着为我国公安事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其中,师资队伍的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公安院校自身的师资队伍结构在满足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个体的实战教学能力不足、实战经验欠缺等问题,制约着对学生“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战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公安教育的人才输出质量。新时代深化校局融合、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的改革,拓展和延伸了公安教育的育人主体定位,为校局之间的共培、共育和共享师资模式带来生机和活力。

以校局融合、协同育人为契机,完善公安教育师资队伍结构配置,一方面可以从公安机关聘请具有实战经验、实战能力且公安业务精湛的优秀民警为公安院校的客座教官,以进课堂、作系列专题讲座、指导实训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开展工作。这种“请进来”的方式不仅弥补了公安院校现有师资力量在实战方面的不足,还促成了校局师资队伍“双元”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选派公安院校教师定期到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实践锻炼的形式,帮助院校教师提高公安业务能力、积累公安实战经验、提升公安实战能力,这种“走出去”方式促成了院校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的形成。“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的“双元双师”结构。

公安教育校局融合式师资队伍建设,旨在形成校局共育、机制共建、资源共享的校局师资力量的融通体[4]。其一,校局共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要壮大育人师资队伍,打造“双元”育人主体的师资队伍,将以往公安院校单一的育人主体变为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双元”的育人主体。“双元主体”要以构建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和实施体系为共同目的,为学校发展规划,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课程谋划;其二,校局机制共建的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机制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公安教育的发展。通过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协同育人的机制体系,推动协同育人的和谐、有序、规范和稳定运行;其三,校局资源共享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双元”育人主体通过共享校局教学、训练和研究的环境资源、设备资源和大数据信息资源等实现师资队伍的优势互补,提升师资队伍质量,进而提高育人质量。

(三)促进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度融合

2020 年12 月1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需求侧改革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校局融合、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既为平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在人才结构、人才专业能力、人才供给质量和水平方面,也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还为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公安教育承担着为公安队伍输送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公安教育要适应“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新时代警务要求,应时应势,以提升公安教育人才培养整体效能为目标,以公安实战需要牵引公安教育人才供给,通过不断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实现与人才需求侧之间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就供给侧而言要转变人才供给理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创造有利于人才资本提升的教育环境,升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以激发人才的潜在生产力、提升人力资本为导向,精准发力,打通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堵点,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

公安教育是为公安机关输送需求侧需要的专业人才的教育供给侧,其教育活动及教育过程必须要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需要。要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公安工作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在扭住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的改革。其一,扭住供给侧结构改革就必须继续深入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各公安院校在逐步开展的校局融合、协同合作育人模式,如本院的“院局同城一体化育人模式”,浙江警察学院培养卓越的实用型警务人才的“3+1”人才培养模式,铁道警察学院的校局合作警学交替的“2+2”人才培养模式,河南警察学院的“一个核心、两个基地、三方主体、四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是公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尝试。其实践缓解了以往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了人才供给方和人才需求方的无缝对接。其二,在注重需求侧改革方面,协同育人推动了人才需求方把现实警务实战的人才需要与公安实战资源融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养能力结构和人才培养策略等层面参与到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人才教育供给与实战需求之间较为平衡的结构,进而推进了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

二、协同育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校局融合、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公安教育适应和服务公安工作发展的能力。

(一)锤炼学生的政治品质

“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是对建设新时代公安铁军的要求,也是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安院校的学生作为公安队伍的预备役力量,必须时刻牢记“公安姓党”,坚定政治立场,筑牢忠诚警魂。校局融合式的协同育人模式为铸造学生过硬的政治品质提供了多种思路和途径。

一是采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方式和校内校外“多元化”的育人主体融合的方式,以多形式、多手段和多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政治教育、党史教育,筑牢学生的政治信仰;二是公安机关派出客座教官以线下讲座、在线教育等形式开展“以案示警、以案明纪”的警示教育,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三是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公安英模和大国工匠等时代英雄进校园、进课堂开展英模教育,筑牢学生的政治忠诚。

(二)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

“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是新时代对公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战教融合要求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要与实战对接,公安学科建设、公安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都要对标公安实战的需要,尤其要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方面下大功夫。校局融合为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资源互通、协作双赢搭建了协同育人的大平台,在签署协同育人协议的基础上,校局双方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工作。

一是采取公安机关派驻客座实训教官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公安实战经验,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必须的和必备的实战技能和实战素养;二是公安院校在协作方公安机关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定期选派学生到公安机关进行锻炼、实习,以提升其警务实战能力;三是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借助战教融合实验室平台共同研发项目、共同破解实战中遇到的难题、共同研判情报资料和共同商讨实战技战术来提升教师的实战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而转化成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未来社会各界的发展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复杂多变中,这就要求教育要赋予学生应对快速变化社会的能力,其能力核心就是要具备解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思维僵化,以创新思维适应未来大变之格局,破解未来之大难题。

校局融合、协同育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条件。一是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协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由校方提供场地、设备,由协作方提供实践调研资源,校局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二是打破专业的限制,共享校内各专业的战教融合实验室。以解决实战问题为导向,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层面以实战经典案例研判任务为驱动,根据任务需求组成跨专业、跨学科的任务协同合作团队,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构建一种全新的跨专业、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深化校局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公安教育发展的立足之本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以公安实战部门人才需求为牵引、公安教育人才供给为支撑、以“教、学、练、战”一体化为人才培养任务,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目标,探索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形成校局良性互动循环,走稳协同育人之路

校局互动中的“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是达成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无缝衔接的校局融合、协同育人互动循环的育人方式,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的,是深化公安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是为我国公安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创新手段。校局融合、协同育人是一条长期、长效的育人之路,只有打通校局良性互动循环的通道,才能保持持续、长期的校局之间的有机融合,走稳协同育人之路。

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在校局融合式的育人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为了实现其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公安院校要主动与公安机关对接,校局双方通过在育人目标、育人方案、育人主体、育人举措、育人路径和育人保障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并保持持续循环,进而实现校局互利共赢。具体做法有以下方面:一是公安院校要主动作为,定期、定点到公安机关进行调研,在了解公安实战部门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基础上,邀请公安实战部门的行家里手共商育人大计、共谋育人方案和共施育人之策;二是公安院校要选派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公安机关的案情分析、数据研判和战略战术研讨的实战活动中,走理论与实战融合之路;三是公安院校要把公安机关专业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设施引入到实践教学中,进而实现校局间在资源、技术和人员上良性互动;四是公安机关要选派实战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民警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二)挖掘、利用好共享资源,走实协同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要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我国公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要围绕着育人目标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育人资源。公安院校与合作部局共享育人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所在行政区域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环境资源。如本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环境,兼具六朝古都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长江经济带独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仙林大学城丰富的师资、学科、实验、研究院所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教育资源及良好的人文环境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都是可以共享的育人资源。公安院校要在校局融合大背景下,放宽眼界,拓展和拓宽融合空间,把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制度体系,走远协同育人之路

要占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地,创建“双一流”的公安院校,只有继续推进和深化校局融合、协同育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协同育人涉及多元素融合、跨界的融合,要行稳走远协同育人之路,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保障,来规范、控制、推动和引导协同育人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动态互动与有机协作。

协同育人是集院校内部育人资源、合作部局育人资源及地域育人资源的协同,在协同的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育人资源要素有机互动和有效配置,就需要建立健全校局合作、校地合作的长效合作制度、师资交流轮训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资源共享制度、创新创业制度、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和多元主体互评制度等制度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制度落实来保证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产出。

公安院校进一步深化校局融合、协同育人是一项长期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多元教育主体、多样教学资源的共同支持和参与,才能把牢人才培养质量关,走稳、走实、走远协同育人之路。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公安机关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迈向法治公安: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