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构建*
2023-02-22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卢苑霞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卢苑霞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新要求的多维审视
时代在发展变化,新时代的党员教育有着新的更高要求。其现实依据体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教育应取得更好实效,能真正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青年全面成才,爱国报国。基于此,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质量无疑有利于党和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近期,笔者面向高校学生党员进行了相关问卷调研,其中,认为学校党员“教育管理一般”的有124人,占19.14%。认为学校党员“教育管理松散”的有3.09%。74.69%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很有必要”,21.91%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有必要”。基于以上原因,新时代的党员教育需高度重视。唯有如此,才能紧扣时代,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新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维度:
(一)政治维度: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首先应当在政治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关于“你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多选题)的调查中,认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有260人,占比40.12%,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认为“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的有370人,占比达到57.1%。可见,当前高校应当重视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站位,强化党员意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二)理论维度:推进“两个结合”,提升理论素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教育取得实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党员的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党员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和初心使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关于“你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的调查中,认为“理论知识有待加强”的有502人,占比77.47%。可见,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务必大力加强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高校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精神维度: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应当夯实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想基础,重视对他们的思想引领,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学生党员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三观”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行为。而要夯实思想基础,就应当在高校学生党员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这也是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动力所在。
(四)实践维度:为人民办实事,争当时代先锋
教育应当用来服务于实践。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归根结底要服务于实践。学生党员的行为指向是反映他们的根本素质的。这也是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关于“你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的调查中,认为“责任担当意识有待增强”的有324人,占比50%。基于以上原因,加强党员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党员积极为人民办实事,争当时代先锋。
重视以上四个维度的新要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素养、夯实思想基础、增强行动自觉。
二、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三维”目标构建
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努力方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需构建感情、信念、 行为方面的“三维”目标:
(一)涵养爱党爱国之情
首先,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要增强感情基础。感情基础扎实,才能有强党强国志向,才会有报党报国的行动。可见,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目标之一是涵养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增强他们的爱党爱国之情。
(二)激发强党强国之志
社会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应当激发他们的强党强国志向,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奋斗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有理想,又有本领、有担当。只有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的强党强国之向,他们才能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三)实践报党报国之行
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目的是指导实践。党员的教育质量如何,体现在有无报党报国行动,能否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实践报党报国之行。引导他们不仅自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才,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阐释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以上三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构成了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三维目标。
三、构建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的现实逻辑
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内容有待优化,教育方法有待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样化不足。大部分党员愿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
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从氛围的营造、课程的建设、网络教育到实践育人,都应当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努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以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育人实效。
(一)加强党员教育文化建设是夯实思想基础和增强动力保障的需要
厚植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需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爱国的本质在于国家与民族认同,而国家与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党员教育同样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党员教育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才能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精神动力。在关于“你认为进行党员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多选)”的调查中,选择“党内生活或党组织活动”的占86.11%,选择“营造党员教育文化氛围”和“社会实践”的分别占79.63%和79.94%。因此,提升党员教育质量,需要通过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增强动力保障。
(二)理论教育有待大力加强,课程是夯实理论基础的重要渠道
在关于“你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的调查中,认为“理论知识有待加强”的有502人,占比77.47%。可见,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意识较强,也普遍认为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加强理论教育。而课程又是夯实理论基础的重要渠道,包括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加强以上课程建设,加强理论教育和党建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涵养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三)党员学习意识较强,网络已成为学习教育的重要手段
根据调查,高校学生党员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学习,学习意愿比较强烈,而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学习强国APP、“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等微信公众号、还有易班平台、政府官方网站等网络载体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生动形象。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提升党员教育质量。
(四)实践教育有待加强,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利于增强行动自觉。
关于“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党员意识?”的调查中,选择“参加教育实践”的占比最高,占85.49%。关于“你认为进行党员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社会实践”的占79.94%。加强实践教育,才能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增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行动自觉。因此,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应当重视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综上,要提升高校党员教育实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着力构建“文化、课程、网络、实践平台”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四、构建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实践路径
基于新时代党员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面对新挑战和新问题,需探索构建“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实践路径。让四者有机结合,协调联动。加强政治、理论、精神、实践四个维度的教育,通过文化建设、网络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平台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涵养大学生党员的爱党爱国之情、激发强党强国之志,实践报党报国之行。这也利于构建增强当代大学生党员爱党爱国情怀的动力传导机制。通过“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构建助力高校学生党员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素养、夯实思想基础,增强行动自觉。
(一)以高质量的党员教育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强化党员意识
文化育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入学、在学、实习、毕业各个阶段,都应当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质量的党史党建文化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这也是新时代的新课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型文艺晚会等都融入爱党爱国教育元素。通过打造“一站式”社区,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打造党史学习角,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引导大学生党员认真学“四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营造爱党爱国教育的文化氛围。并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先锋风采展示、引导学生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营造争当时代先锋的浓厚氛围,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新时代的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利用网络营教育氛围是高校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员教育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紧扣网络思政“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微信学习平台、常态教育相结合,强化党员意识。
(二)以特色课程建设凝聚共识,夯实理论基础,涵养爱党爱国之情
课程是加强理论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当打造一支政治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充分提升党课质量,大力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关于“你认为应对如何利用课程加强党员教育”的调查中,回答“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党课、青马工程等培训”,再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见,新形势下,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比如,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的课程。在课程中融入更多团队拓展训练、与生活紧密结合,考核也更加多样化。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方面,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抢答,发表读书心得和感悟,讲好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等形式来完成。通过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凝聚共识,涵养他们的爱党爱国之情。
基于此,高校对学生党员授课的教师不仅需要理论功底深厚,也需要了解学生,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还要富有创新思维。因此,高校要重视提升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党员教育队伍。
(三)加强党员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激发精神动力,砥砺强党强国之志
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非常强的网络新媒体依赖性。高校应当加强党员教育网络阵地建设,让爱党爱国教育成为网络最强音,主动占领微信、易班等新媒体网络阵地,讲好党史故事和中国故事,加强日常思想政治引领,及时推送学习资料和时政要闻,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特色化。
同时加强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通过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各类校园微视频大赛,如“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微视频大赛、“读懂中国”微视频比赛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善用网络媒体宣传抗“疫”正能量和成长成才正能量,对学生加强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网络思政中,应政治为本、内容为王、创新为魂的原则,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大力宣传爱国奋斗的“榜样人物”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讲好“榜样人物”故事。激励大学生学习“榜样人物”的爱国奋斗精神,对标先进,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爱国报国。
(四)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增强行动自觉,实践报党报国之行
加强党员教育,归根结底要回到实践中来。要将爱党爱国情感付诸于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将爱党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应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包括志愿服务类、学术科研类、技术技能类、创新创业类、还有发挥个人兴趣特长的各类实践,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基层一线,参加各类实践和服务活动。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脚踏实地地爱国奋斗,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奉献,服务人民群众和社会。阻止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行为。认真做好力所能及之事传播爱党爱国正能量。
通过实践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志愿服务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志愿服务。将小我融入大我,维护国家安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要冲锋在前,不断攻坚克难,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共同抗击疫情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阐释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