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业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发展思路
2023-02-22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赵菲菲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赵菲菲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场域形成党领导下政府主导的开放系统形制。促进群团组织改革发展,是群团组织自身“强三性”“去四化”、增强组织服务力与回应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重塑新时代组织功能与角色的重要机制;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制度化要求。不过,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群团组织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别需求下形成的特殊的组织结构形态;群团组织的双重属性及其协同社会治理的时代角色,是组织适应制度环境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及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因此,理应整合历史视角,梳理群团组织与党和政府互动框架下的组织发展谱系,并从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洞悉当下群团组织发展的结构面向和服务路径。
一、新时期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群团组织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每个企业均由职工个体共同构建成一个组织,群团组织在职工个人和党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群团组织将二者连接起来,让一线职工坚守着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当今这样的新形势下,党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急待解决。例如,部分企业职工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岗位要求等,不利于整体共效率的提升。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极其重要,在这样的关键阶段,就需要一个桥梁将党的思想与职工的工作作风相关联,发挥群团组织纽带的作用,起到动员组织、上传下达的作用,将职工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等及时反映给单位干部、政府管理人员等,进而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响应措施,切实帮助广大职工解决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与问题,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理念,加强人民对于党的信赖与认可。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提升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保证改革的持续健康推进。目前,我国企业的工会设置结构如下,一个总工会下设多个基层工会,通过基层工会与职工队伍的融入,再发挥其对政工工作的补充作用,同时传达党的指导思想,与职工做好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工会是群众与党之间的“桥梁”,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会干部对职工工作思维的引导与沟通,例如,利用职工的休息时间,工会干部与职工进行轻松的面对面的交流,带给职工关怀等,让职工能够感受到自己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参与感与主人翁意识,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使得职工能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积极与热情的工作状态,助力于企业的发展。此外,工会还具有“纽带”的作用,是企业管理者与一线职工之间的关联者,工会要为一线职工争取更多的正当利益,始终与职工站在同一战线上,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奋斗精神,增强每一个职工的创造性,这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性发展。从职工队伍来看,很多职工从年轻时就一直在为公司做贡献,为公司的发展与壮大兢兢业业奉献了几十年,对于忠诚度如此高的职工来说,他们最基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一方面能够增强老职工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年轻职工的归属感,激发职工的向心力,更好地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与壮大。
二、科层理性下的规范与自主
群团组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只是真正发挥其作用的时期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前期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改革开放初期,群团组织就承担起健全组织机构、推动组织生产与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单位作为数量最多的组织来说,其自身体制的松动导致外围性群团组织的联系和服务对象从最初单一的单位组织变得多元化,不再完全依属于单位,更多的是由群团组织自主进行探索,以更充分地发挥其联系与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最优化,从而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有效的激励。基于群团组织在社会基础的整合与联系作用,党要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立足于整体的政治环境之下,增强对群团组织的探索,建构以科层理性的规范路径为原则的群团组织,发挥其自主性的探索、激活群众的参与度与监督管理能力,实现党群关系从隶属型行政型关系的转变。坚持党的领导,从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致力于理顺党与群团组织的领导关系与体制,为此在多次党的会议上都着重提了出来,其中包括1987年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提出的“上级党群机构领导,同级党委监督”的垂直领导机制;随着不断地实践与发现问题,又在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党对群团组织工作领导的通知中明确了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除此之外,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党始终着力坚持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方式,在整体管控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加强民主参与与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企业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发展思路
(一)实践理性下的激活与协同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各行各业要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持续性发展,都需要创新与变动,为推进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群团工作要以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的行政体制改革为目标,着力于激活群团组织的管理功能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力,协同党与政府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为管理国家助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协调进行,同时社会各方的利益也需要优化与平衡,在这样互动机制的整体环境下,管理理念才得以真正的实践,激活群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各项资源的配置,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的新功能,提升群团组织的管理能力,为党和政府建设新型社会管理格局提供推动力。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管理主要由政府进行,在新的社会格局下政府为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替代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转变管理思维与管理理念,进行实践改革制度创新,积极联系与引导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激发社会组织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络作用。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引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文件,首次提出了关于构建“枢纽型”的社会组织工作体系,这一办法明确了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含义与地位,首先是枢纽型的社会组织需要通过负责社会建设的相关部门的认定,不是任一社会组织都是枢纽型,认定通过的要求是这一组织能够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其他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提供服务并发挥管理职能,能够在政治上发挥桥梁作用,同时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能够带领其他组织进一步的发展的联合性社会组织。就北京市来看,通过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小组正式认定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有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10家群团组织。这一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群团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正向的激励作用,有利于群团组织进一步发挥其协同管理、桥梁纽带的功能与角色,并且能够积极联系与引导其他相关社会组织,更好地整合社会组织的其他资源,激发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二)群团组织协作精准治理的社会化动员机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个体化社会逐渐出现,“去组织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中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一种潮流,要在这样一个“去组织化”的社会趋势中要有效的“再组织化”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党引领基层治理的战略性选择。群团组织协助精准治理的社会化动员机制既是应对“去组织化”趋势的要求,也是对群团组织社会性回应,也是群团组织回归群众性和人民性的要求。群团组织要实现协同党和政府的精准治理,就必须要以建立健全社会化动员机制为基础,在坚持群团组织传统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实践环境,首先是各个企业要形成以单位和职工的生活区域为中心的双重组织体系,全面覆盖个体社会等新产生的群体,同时借助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网格化管理,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有效地联结起来,实现群团随时在群众中,群众时刻能够快速找到群团组织。此外,虽然群团组织来源于群众,但不能保证全面覆盖,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提高群团的覆盖率,并且要广泛听取社会其他组织的评价与建议。
(三)坚持走好共同富裕示范路,在打造共建共享的为民群团中彰显“地勘情”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个人进步的重要保障,企业群团组织要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中起到协调双方关系、连接群众与政府的作用,就必须要抓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坚持走好共同富裕的示范路。群团组织是为企业发展协调双方关系、为职工谋取正当利益的组织,因此,要始终以为职工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不同群体职工自身利益的维护,加强职工的法律意识,以党的二十大为精神基础,为职工提供普法机会,建立健全职工法律援助体系和服务站和劳动保障的监察协商机制,积极探索与发展劳动关系管理办法,引导与帮助职工在遇到劳动关系等问题时,能够利用法律手段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以化解基层矛盾,增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在打造共建共享的为民群团组织中要抓好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巩固与深化在不断实践中取得的活动成果,构建科学专业的服务与帮扶体系,推动职工困难问题的处理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四)重群众基础管理,注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经过实际的调查与研究,自《实施意见》推行以来,通过改革办的精心指导与党委的明确领导,各级群团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海北样板”“海晏方法”等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总结。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做法可以归纳为三个“始终”、三个“注重”,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服务为主,始终坚持所有做法以目标、结果为导向;注重服务效果,注重群众基础的管理,注重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三个始终三个注重的理念,还要明确“谁来做”的问题,各级党委为确定责任主体方,需要将群团建设正式纳入党建的整体部署,例如,通过成立专门的建设工作小组、群众工作委员会等方式,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与考评。群团协同化建设就需要牢抓这个方向与这个方法,将关注点聚集在解决职工权益问题、为职工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服务、群众就业创业等重点问题上。在帮扶的方法手段上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搭建网格帮扶平台,整合各类型的帮扶资源,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机制。
(五)群团组织协同精准治理
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支出,群团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与指导方针,党的领导是群团工作做好做强的保证与基础。就中国共产党和群团组织二者来说存在着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即同级党委直接领导群团组织的工作,向下再进行分级管理,因此,像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就受到上级组织以及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与管理。在对群团工作的改革与实践中,党对群团组织的协同精准治理框架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机制上,领导工作不是直接发送命令,而是需要结合群团的实际情况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同级党委要了解群团的工作情况就需要定期召开专门的群团工作会议,听取群团组织的工作汇报,结合汇报内容进行专题研究,然后制定出具体的分工与指导方针。从党和群团的社会协作治理来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全局上的把控与实现政治上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理论与路线方针,除了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需要贴合发展的实际需要之外,群团组织也要服从党的领导,配合党的工作与指示,发挥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党群协同治理的框架内,实现核心权力资源与外界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保证党的指示能够精准地传达到人民群众之中,群众的问题与合理诉求也能直接反馈到党的政策方针之中,最终实现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结束语
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改革发展,迫切要求群团组织在联系广大职工、传达党的指示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作用。现阶段来看,有些企业因为群团组织的领导力量不足、功能定位不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下,以需要从明确群团组织功能定位、创新群团组织工作方法、夯实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群团组织的工作能力,保证信息传递时效性,让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可以得到尽快满足,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尽快解决,党的指示可以尽快下达。只有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在推进深化改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