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玉振:败军之将如何兵败神不败?

2023-02-21宫玉振

中欧商业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曾国荃逆境曾国藩

编者按:

在动荡且不确定的时代,“打胜仗”成为一个热词。但辩证地看,在胜利的途中,打败仗才是必然的,如何对待败仗可能是更关键的命题。

败军之将如何兵败神不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宫玉振教授在《定力》一书中用曾国藩的案例,深入探讨了这个话题——就个人层面来说,管理者想要走出逆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

他先从曾国藩的一首诗说起: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这首诗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曾国荃打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后,满心以为清政府会给他大赏,没想到清政府反而忌惮他功高震主,追究他所谓的失误和责任。同时,各种各样的嘲讽、猜忌全部压了过来。重重压力之下,曾国荃不得不以生病为由辞职回家。这是曾国荃一生最低落的时期,曾国藩特地作了这首诗来开导他。

“左列钟銘右谤书”,你立下大功,做成大事,国君为了表示不忘你的功劳,特意铸了一口钟,并列上了你的名字,但是,诽谤你的文书同时已经堆满了国君的桌子。“人间随处有乘除”,有人给你做乘法,就一定有人给你做除法。身处顺境,也必须做好随时转入逆境的准备。“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屠羊说的故事出自《庄子·让王》。屠羊说是一个内心坦荡,对成败得失、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的人。你低头一看《庄子》屠羊说的故事就会明白,成败得失、兴衰荣辱、顺境逆境,其实都是浮云而已。

曾国藩也曾回顾一生的经历,总结了让他无地自容的人生四堑,自称“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宫玉振强调:逆境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人礼,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领导力水平。在逆境中作出的不同反应与选择,往往是不同人生的分水岭。

曾国藩走出极困极难时刻靠五个字:耐、裕、强、悔、志。

- 01 -耐:逆境是最好的压力测试器

第一个字是“耐”,耐烦,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情绪管理。遇到逆境,人的本能反应是焦虑、抑郁、情绪化。但是,所有人都可以焦虑和沮丧,管理者不能。保持情绪稳定与良好心态,是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给团队提供信心的基础。

所以曾国藩讲,“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耐得住烦躁,控制好情绪,这是入门功夫,否则你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越是事情不顺、内心焦躁时,越要在“耐烦”两个字上痛下一番功夫。

曾国藩警示:“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一个人如果牢骚太多,他的前途肯定不会顺利。因为无缘无故地抱怨老天,老天一定不会允许;无缘无故地怪罪别人,别人一定不会心服。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怨天尤人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你的心态无法平和,决策也就不可能妥当,更重要的是,你经常传播负能量,组织也就不可能有信心。这是领导者在遇到困境时的大忌,也是考验管理者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准。

曾国藩经常把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写成对联,这些对联通俗但深刻、耐人寻味。他有这样一副对联:“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天底下哪有那么容易、顺利的境遇?一个组织之所以需要管理者,是因为有问题要解决。管理者天然就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职责与价值所在。逆境本来就是管理的组成部分。曾国藩还写过一副对联,是他被皇帝赶回家为父亲守制期间所作,现悬挂在他的旧居思云馆的门口: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上联的“不怨不尤”讲的是,遇到挫折时,最忌讳的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这样的情绪非但于事无补,反而让你自乱阵脚,最后受伤害的一定是自己。逆境是最好的压力测试器。正确做法是“反身争个一壁静”,即借机反省自己,找出问题与不足,积极改进和提升。这样,就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在自身或组织的成长发展方面下功夫,从而把不顺和困难变成最好的成长机会,“增益其所不能”。

下联的“勿忘勿助”讲的是,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顺就轻易放弃、沮丧、躺平(这是“勿忘”),也不要因为一时的焦躁就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这是“勿助”)。世上少有一帆风顺、高开高走的人生,任何一个管理者、组织都会经历困境。

“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是说只要保持镇定从容的心态,耐心着眼于自身的成长,总有一天,原本不起眼的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在曾国藩看来,这种逆境中的自控力、耐烦,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所以他曾经讲:“观古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古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未必是最聪明的人。大致说来,能在别人面前保持低姿态的人,才能领导众人;对人宽容大度、忍耐克制,才能胜人一筹。在困境之中修炼心态,这对于领导者而言是一门必修课。这就是为什么曾国藩提醒管理者要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 02 -裕:耐心等待,以宽字自养

第二个字是“裕”,就是宽裕,放宽心。

《周易》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也深深影响了曾国藩。他认为《周易》里的屯卦、否卦、蹇卦、困卦,都是教人“居之以裕,守之以贞”。这几个卦象都表示艰难困苦,而卦辞和爻辞中传递的基本含义就是让人放宽心、耐心等待。《周易》传达的一个思想是否极泰来、泰极否来。一个人不可能一直顺利,顺利到极致的时候往往就会遇到挫折;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处于低谷,大势早晚有一天会往上走,从而帮助我们走出逆境。所以处于逆境之中时,这个“裕”字就特别重要。

曾国藩的手下陈湜一度发展不顺、处境艰难,曾国藩在给陈湜的信中勉励他以“宽”字自养。他说,如果能够把心放宽,放在宽阔泰然之处,身体就不会孱弱,志气也不会颓废,也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找到走出困境之路。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

这是曾国藩希望自己和手下在困境中具备的基本心态。他还引用过朱熹的一段话,“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他自己对于所有事情都守八个字——“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层工夫”,也即把得失成败、面子、别人的评价全部放下。“此处有定力,到处皆坦途”,这方面有了定力,一下子就柳暗花明了。他的座右铭之一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他还写过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越是顺利时,越要提醒自己小心谨慎,因为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差;越是在逆境之中,越要坦坦荡荡,舒畅自己的心情,有宽阔的胸怀。

- 03 -强:倔强二字绝不能少

第三个字是“强”,就是倔强、刚强、坚韧不拔,不服输的精神,也是今天我们讲的“韧性”。

曾国藩非常看重“强”这个字。他给弟弟写信强调,不管做事还是写文章,“倔强”二字绝不能少,否则根本成不了事。他认为,他和弟弟的性格受母亲影响很大,好处就在于倔强。他的祖父曾玉屏也一直教导曾家子孙“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要求他们“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曾经回顾他办的湘军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这些都是耻辱性的失败,但是他都咬紧牙关把局面维持了下来,而后终于迎来重振之机。安庆没有合围时,祁门大营十分危急,黄德的局势也很危险。大家都建议他撤安庆之围,以支援祁门和黄德,但他咬紧牙关不撤,终于打下安庆。

打南京也是这样。南京是方圆百里的大城,易守难攻,曾国藩却用曾国荃的一支部队把南京围起来。大家都说恐怕要重蹈之前清军的覆辙了,但他咬牙坚持,最后竟然立了大功。曾国藩由此总结说,一个人如果刚刚受到挫折,或听到别人不切实际的议论,就心情沮丧、改变计划,那是很难成事的。真正的胜利往往是熬出来的,这对于组织,尤其对于决策者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强”就是强大的意志力,是一种坚持。如果曾国藩没有倔强之气,没有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到底的意志力,很难熬过那么长时间反复拉锯的战争。

曾国藩的幕僚李申夫曾经说曾国藩有个特点,就是跟别人怄气从来不说出来,一直忍耐,一步步寻找自强之道,还引用了“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句话。曾国藩说,这就是他咬牙立志的诀窍,没想到被李申夫看破了。他自己当年被京城权贵、长沙官场、江西官场唾骂,还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说:你来信经常怪运气不好,这不像好汉之言。他要求弟弟“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他还说过一句名言:“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一个人如果经历千磨百折,依然坚持定力,最终一定成功。这就是曾国藩的性格,一生如此。

他曾经笑说准备写一本书,教世人如何做人,书名就叫《挺经》。“挺”的含义有很多,核心含义是要挺直了,不能趴下。有朋友开玩笑说他死了以后,皇帝应该给他一个谥号叫“文韧公”。“韧”,就是韧性,坚忍不拔。这是曾国藩对自己性格最得意的地方。

丘吉尔人生最后一次演讲是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当时他已经老得几乎说不出话,十多分钟的演讲反复在讲一句话:“Never give up!”这位老人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人生的成功秘诀非常简单,就是“永不放弃”。这也是曾国藩讲的倔强之气,“强”就是看明白以后的一种坚持、一种定力、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 04 -悔:悔字如春

第四个字是“悔”,要反思、改过,也就是要看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把逆境变成自我成长和组织提升的机会。

当年曾国荃给曾国藩写信,希望哥哥能指点人生。曾国藩回信说,扪心自问这几年为什么做得还行,靠的就是一个“悔”字,也就是自我反思、反省。他曾經自认为很了不起,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问题。但是丁巳年至戊午年被皇帝赶回家那一年多,他大悔大悟,才明白自己没有多大本事,后来遇到问题看到的都是他人正确的方面。自那之后,他的心态与40岁以前完全不同。

如果熟悉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就知道他所说的丁巳年到戊午年的大悔大悟,是他一生最大的转折点。他是怎么从至暗时刻走出来的?除了“强”,就是“悔”。“强”是挺住,“悔”是成长,让逆境变成反思和成长的好机会。我们今天经常讲一句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悔”的含义就是,千万不要辜负了你的逆境。

组织也好,个人也好,其实平时都会有惰性、惯性。而挑战、压力、逆境会逼着我们脱胎换骨,因为在逆境当中才能更清楚地看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一定要把逆境和困难看作人和组织反省自我、提升自我的最好机会。

曾国藩给曾国荃写信说:“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他勉励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遇到逆境,要以“硬”字学会收敛,同时以“悔”字开启未来的生机。

“硬”其实就是前文说的“强”,曾国藩特别看重把“强”和“悔”一起做到。曾国荃有一段时间特别不顺:鲍超和刘铭传争功劳,导致湘军和淮军产生了矛盾,曾国荃和李鸿章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冲突,所以曾国荃当时的压力特别大。曾国藩给曾国荃回信说,你现在遇到各种不顺,但是“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这里的“逆来顺受”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意思,而是坦然接受现实,这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靠“悔”字诀反省自己,靠“硬”字诀坚持住,不轻易认输。在曾国藩看来,这就是一个人突破自我、实现成长的关键。他曾说:“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大难的折磨,是自我磨炼、拉开与他人距离的最好机会。

- 05 -志:气可偶挫而志则终不可挫

耐、裕、强、悔,四个字都很重要,但还不足以解释曾国藩为什么能够走出极困极难时刻。晚清朱孔彰在《中兴将帅别传》中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挠之志”。民国学者龙梦荪评价曾国藩:“虽极人世艰苦之境,而曾不少易其心;虽遇千挫百折之阻,亦不足以夺其志。”两个人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一个“志”字。曾国藩和湘军将帅们特别看重这个“志”,相信“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胡林翼也讲:“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则终不可挫。”

做企业和打仗是一个道理,暂时的失败很正常。企业总会遇到逆境,但是士气不能受挫;即便士气偶尔受挫,志向也绝对不能动摇。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志”是让他走出极困极难时刻最核心的东西。所谓的“志”,就是清晰的目标,以及对信念和志向的执着与坚持。

坚定的信念是帮助曾国藩走出极困极难时刻最关键的因素。尼克松在《领导人》这本书里讲过:“一个人要能够经受住领导人必须经受的艰难痛苦,他就非得相信自己的事业不可。他必须相信自己,否则就不能说服别人相信他。”我想,这是对所有处于逆境中的领导者最好的提醒。

曾国藩如何走出了极困极难时刻?“耐”:耐烦,耐得住烦躁,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裕”:宽裕,坦荡的胸怀,学会放下得失成败。“强”:倔强,不服输的精神,打脱牙和血吞。“悔”:反思、反省,把挫折当成个人与组织提升成长的最好机会。最核心的是“志”,也就是清晰而坚定的目标与信念。

耐烦、宽裕、倔强、反省、信念,这五条原则构成了个人应对逆境的完整领导力模型。其中信念是其他四条的力量来源,如果没有信念,其他四条原则只能局限在“术”的层面,不可能真正让你走出至暗时刻。

猜你喜欢

曾国荃逆境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李鸿章的政治智慧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荃:我也是个猛人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李鸿章的大气胸怀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