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痛苦的正面力量?重塑创业失败的情境意义与个人整体意义

2023-02-21于晓宇周冲孟晓彤

中欧商业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重塑创业者信念

于晓宇 周冲 孟晓彤

“失败的苦果往往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如果你愿意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如果你愿意把失败视为因祸得福并重新振作起来,你就掌握了驾驭成功最强大力量之一的要领。”

——美国畅销书作家约瑟夫·休格曼

长期以来,创业成功人士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不断收获鲜花和赞誉,但创业失败才是创业者普遍经历的大概率事件。据第一财经日报数据统计,2017~2019年三年间,初创企业存活率不足1%。自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小微企业存活率下降了11.81%,其中东北地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小微企业存活率下降了13.25%。

大多数创业者在失败后会经历痛苦,轻则导致创业者产生心理障碍,重则使创业者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希望。

然而,仍有一些创业者在创业失败的逆境中激发出痛苦的正面力量。小米创始人雷军大学时创建三色公司,但因技术被盗用、资金入不敷出最终以失败收场。雷军将那段创业称为“惨痛的失败经历”,但他并没有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积极为创业失败寻找意义,从失败经历中不断成长,最终创建小米公司。雷军在自传中写道:“人就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的,正因为这次失败,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的心理准备。”毕业后雷军来到北京,加入了金山公司学习沉淀,提高自身能力,带领公司成功上市。之后,雷军利用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创建小米公司,实现了作为企业家的自我超越。

像雷军一样从失败中实现“华丽转身”的创业者不乏其人。那么创业者又该如何在失败的痛苦中实现“逆风翻盘”呢?

痛苦是阻碍还是动力?

痛苦(distress)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以抑郁、紧张、压抑等情绪状态为主要表现。失去(loss)是痛苦产生的主要来源,创业失败犹如失去,同样会使创业者感到痛苦。

美国圣母大学Dean Shepherd教授在2003年提出创业失败就如同失去至亲一样会使创业者产生悲痛(grief),并将这种悲痛定义为创业失败后创业者产生的任何负面情绪反应。由于痛苦是悲痛的核心组成成分,因此创业失败后的痛苦对创业者造成的影响与悲痛产生的影响作用类似。

Dean Shepherd教授等关于悲痛的研究结论可以类比痛苦之于创业者的影响,如表1。

然而痛苦并不一定总是对创业者的能力、行为、心态等产生负面作用,适度的痛苦也可以给创业者带来正面力量。痛苦的正面力量是指痛苦能够促使创业者发现创业失败的价值,从创业失败事件中成长。

痛苦增强创业者自我提高的动机 失败产生的痛苦能够激发创业者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孟子云:“知耻而后勇。”这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能够保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Deniz Ucbasaran教授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失败后的痛苦可以增强创业者自我提高的动机,促使其努力提升自我来应对失败,并从中获得成长。

痛苦帮助创业者修正人生目标和信念英国著名作家马特·海格曾经说过“目标是痛苦的根源,未完成的目标会导致痛苦”。失败后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前的情况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念不一致,因此痛苦会促使创业者审视人生目标与信念是否与现实相契合,从而进行修正。失败的痛苦使360创始人周鸿祎修正了信念——“我不再把失败看作是一个挫折或者不祥之兆,我把失败看作是一条前进风景中的必经之路”。

痛苦使创业者积极面对困境 失败产生的痛苦能够磨炼创业者的心态,促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坦然的心境面对各类困境。我们曾经访谈过一位连续创业者,虽然多次经历失败但依旧积极乐观,“在创业的这些年里我曾多次失败,很难的时候我也摆过地摊,失败的痛苦让我拥有了积极的心态,让我意识到再差的情况我都遇到过,没什么坎是过不了的”。

虽然痛苦可以成为促使创业者前进的力量,但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创业者在失败后都可以发挥出痛苦的正面力量,那么为什么有些创业者可以做到“化痛苦为力量”呢?

发挥痛苦正面力量的关键——意义建构

我们访谈了几百名经历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发现创业者在失败后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痛苦,一些創业者深受打击并怀疑自己,对创业失去信心,而另一些创业者依旧对创业饱含热情,以积极的心态再次投身创业。当我们问到这些选择继续创业的创业者如何看待失败,他们的回答是:“我认为失败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失败让我知道自己哪里存在问题,下次改正就好了”“失败是对我的警醒,激发了我的胜负欲,我觉得如果我认真对待,创业肯定就能成功”。这些创业者的共同点是在失败后会重新审视这段创业经历,并对失败进行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sense-making)是指个体通过解读事件的相关信息,赋予这些信息意义,梳理清楚事件发展的脉络,最终合理地解释事件产生的结果。意义建构常发生于经历灾难、失去、困境等对自身造成威胁的负面事件。经历负面事件虽会为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但人们可以借此对事件进行重新阐释、理解,发现积极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应对负面事件。“祸兮福之所倚”早已告诉我们,负面事件也蕴含着积极的意义,从负面事件中去发现、寻求积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渡过难关。

理解整体意义(global meaning)与情境意义(situational meaning)是理解意义建构过程的前提。整体意义是指个体整体的信念系统,包含个体对自己的信念、对世界的信念、个体的人生目的等,它为个体解释自己过往、当前的经历,形成对未来的预期提供了认知框架。情境意义是指个体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意义感,包括对某个特殊事件的意义评估,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和调整。情境意义始于负面事件的发生,不仅包含对事件的初始评估而形成的事件意义,还包括意义寻求过程中形成的事件的最终意义。

当个体遇到负面事件(例如创业失败)时,首先他们会对事件的意义进行评估,从而形成初始的情境意义。情境意义与其整体意义之间的差异程度决定了他们经历痛苦的程度。例如,如果在创业者的整体意义中他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一旦创业失败,创业者的整体意义就会受到威胁,他会感受到创业失败情境意义与自身整体意义之间的差异,因此产生痛苦。这种痛苦会促使个体进行意义寻求(seeking),采取应对策略去重塑整体意义或情境意義,从而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当情境意义与整体意义之间的差异消除时,个体就完成了意义建构过程,会点燃生活的意义感,例如,感到个人成长,拥有新的信念、新的优先事项、更加现实的目标,并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如何发挥痛苦的正面力量

创业失败后的痛苦是把“双刃剑”,既对创业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又能成为激励创业者前进的力量。创业失败后进行意义建构是创业者发挥痛苦的正面力量的重要途径。创业者可以通过重塑创业失败的情境意义以减少对整体意义的威胁,或重塑整体意义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方式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发挥痛苦的正面力量。

重塑创业失败的情境意义 将创业失败视为“查漏补缺”的机会 创业者应该注重在创业过程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把创业失败当成提高能力和获得锻炼的机会。创业者如果能将失败看作查缺补漏、增长经验的契机,那么失败就会被赋予积极意义,使其充满动力。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曾经历过失败,他们将失败当作自己成长中的财富,并从中吸取教训。马云在达沃斯演讲中曾经讲到“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不是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失败,犯了这么多错误”;周鸿祎也曾在公众号中分享首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他说失败让他谨记固执是产品经理的大敌,如果当时不是执着于硬件思路,而是彻底把反病毒卡做成软件,可能当时就不会失败。我们正在开展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当创业者将失败视作弥补短板的机会时,就能在创业失败后体会到创业意义感。

适度“向下比较” 创业者要明白创业九死一生,大部分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在失败后,创业者可以通过适度的向下比较来“制造错觉”,从而积极看待创业失败。向下比较是指和比自己处境差的人进行比较。例如,创业者可以设想“和其他创业失败的创业者相比,自己亏损的没那么多,已经很幸运了”。心理学中的DC理论(downward comparison theory)认为创业失败后创业者进行向下比较,有助于创业者维护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许多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在知乎等平台看到他人创业失败经历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非常“幸运”。

重塑创业者的整体意义 树立积极的处世观 积极的处世观是指持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去评价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持积极处世观的创业者会抱着积极的信念去看待创业失败,如“虽然失败了,但本次创业让自己积累了人脉、增强了能力、拓展了见识”。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lis提出的情绪ABC模型也认为“人不是因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着”,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基于信念B(belief)产生的对事件A的态度和评价。因此,积极的处世观可以促使创业者给予创业失败事件积极评价。

俞敏洪曾在书籍中讲到,面对创业失败要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坦然,发现失败的积极面,而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瓶”哭泣。具有积极处世观的创业者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经历的积极方面,促使创业者从创业失败中发掘更多价值,看到个人的成长。

树立正确的“失败观” 创业者需要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现象,任何人都可能会经历失败,失败是成功的必经阶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前合伙人王岑在演讲中以拼多多为例说“创业失败是正常的,大家不要惧怕失败。拼多多也是在2015年拼团项目失败中吸取经验,才有了如今的成功”。创业者应该扭转“成王败寇”的世俗价值观,理解失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正如任正非所说“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一种荣耀”,只有坦然面对失败,将失败看作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才能发现失败的价值。

※※※※※

创业不仅是成败,也是体验,更是创业者的修行。创业失败会给创业者带来痛苦,但这颗“苦果”如何在创业者的心中长成“硕果”?创业失败后,创业者可以通过将失败视为查缺补漏的机会、适当向下比较的方式来重塑创业失败事件的情境意义,可以通过树立积极的处世观、树立正确“失败观”重塑自身的整体意义。创业者可以通过意义建构将痛苦由“苦果”变为“硕果”,更加坦然地面对创业失败,悦纳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感,重新点燃创业人生的“操作系统”。

猜你喜欢

重塑创业者信念
重塑未来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信念
李沧:再造与重塑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