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型双频宽带八单元5G手机天线设计

2023-02-21穆伟东王仲根李明忠张家正

关键词:隔离度反射系数谐振

穆伟东, 杨 明, 王仲根, 李明忠 , 王 攀, 张家正

1.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2.皖西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1 引 言

相比4G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低的延迟和低功耗等优点。由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可以传输庞大的数据流[1],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2],因此被广泛应用于5G通信。2017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划定3.3~3.6 GHz和4.8~5.0 GHz频段作为5G移动通信频段。所以为了满足5G通信标准,设计一款能覆盖3.5 GHz和4.9 GHz的双频段MIMO天线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应用于5G通信的天线设计被众多学者相继提出。文献[3]给出一种用于WRC 5G C波段(3.4~3.6 GHz)MIMO接入点的跨槽天线,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且辐射单元距离地面较高。文献[4]设计的单极子天线和接地寄生线一起拓展了带宽,能覆盖5G的N77频段(3.3~4.2 GHz),短截线的加入使天线结构固然显得新颖,但是天线单元数量仍有待增加。文献[5-6]提出的5G天线模块均由金属条和金属板开槽组成,结构较为简单,但只能覆盖3.4~3.6 GHz,存在频段单一的不足。为了实现天线单元之间的高隔离度,各种去耦技术也应运而生,如使用不同的馈电结构[7]、添加新的耦合路径[8-9]、在天线单元之间使用中和线[10-11]、有缺陷的接地结构[12-14]以及极化分集[15]等。上述天线虽然有效地解决了隔离度的问题,但是还存在频带单一或结构复杂等方面的缺点。

采用金属板开槽的方法,设计了一款八单元、双频段的MIMO天线,天线由左右对称的8个U型单元(Ant1至Ant8)组成。天线由50 Ω同轴线从底部馈电,用于激励两臂的天线贴片覆盖5G的3.3~3.6 GHz和4.8~5.0 GHz双频段。天线单元通过在基板底部开槽的方式,通过改变电流的路径,一方面实现了目标频率的覆盖,另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电流传输,提高了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而不需要额外的去耦结构。通过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优化和实测,得出天线可覆盖目标频段,各端口之间隔离度优于13.6 dB,包络相关系数小于0.08。与传统天线相比,设计的天线具有结构简单、频带宽、隔离度好的优点。

2 MIMO天线设计与分析

2.1 天线结构与单元设计

图1(a)为设计的双频段八单元MIMO天线系统透视图,图1(b)为单元详细结构与尺寸(以Ant1为例)。天线地板尺寸为150 mm×75 mm,介质基板选用厚度为0.4 mm的FR4材质(相对介电常数εr=4.4,介质损耗正切角tanθ=0.02)。相比于其他天线[16-17],天线厚度更薄,适用于现在流行的5.7英寸的智能手机。每个天线单元通过中间的馈点馈电,被分为两条L型的金属谐振枝条。L1长度为3.6 mm,L2长度为1.8 mm,分别激发3.5 GHz和4.9 GHz两种谐振模式。

(a) 八单元MIMO天线系统透视图

2.2 天线结构分析

在所提出的天线结构中,加载在基板表面的“U”型单元用于产生谐振模式,从而起到向外辐射能量的作用。为了使提出的天线单元能覆盖目标频段,在基板底部的金属板上又刻蚀了若干的矩形槽。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刻蚀矩形槽的作用,图2给出了在同一天线单元下(以Ant1为例),有无刻蚀槽的S参数。从图2可以看出,在无槽的情况下,天线单元在3~5.5 GHz时,无谐振模式的产生,阻抗匹配性能表现极差。相反,通过在金属板(地板)上挖槽,从而改变金属板上的电流分布,单元的阻抗匹配性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在3.5 GHz和4.9 GHz产生谐振,且谐振模式相对独立,阻抗匹配性能良好。

图2 有无槽时的S参数Fig.2 S-parameter with or without slots

刻蚀的槽1和槽2分别刻蚀在3.5 GHz和4.9 GHz辐射单元下,使两种辐射模式相对独立。槽1与槽2对天线单元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槽1的和槽2的宽度又是影响天线单元反射系数的重要参数。以下主要对槽1宽度S1和槽2宽度S2两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图3和图4分别是对S1和S2参数扫描后的S参数曲线图。从图3可以看出,S1对低频段和高频段的S参数都有影响。随着S1参数的增大,低频段的谐振频率向左移,但S参数的最值相差不大,而高频段的阻抗匹配性能在逐渐变好,也就是带宽在增加。由于S1在2.2 mm时,能完整覆盖3.3~3.6 GHz和4.8~5.0 GHz,故优化后选取此值。另一方面,从图4可以看出,此时两种谐振模式相对独立,S2对高频段有影响,而基本上对低频段无影响。当S2参数由2.2 mm增加至2.4 mm时,低频段保持原先的S参数,高频段的谐振频率向左偏移,S参数仅发生微小的改变,这是由于此时槽1的电流基本上沿基板一侧分布,高频段受来自槽1的电流影响很小。综合分析,选取S2=2.3 mm为优化后的参数值。

图3 S1对S参数的影响Fig.3 Effect of S1 on S parameter

图4 S2对S参数的影响Fig.4 Effect of S2 on S parameter

3 结果分析

制作出的MIMO天线系统实物如图5所示。借助电磁仿真软件ANSYS Electronics Desktop2018.2,对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仿真,同时借助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S参数进行了测试。其相关的远场结果在微波暗室中测量完成。

图5 八单元MIMO天线系统实物图Fig.5 Physical images of eight-element MIMO antenna system

3.1 性能分析

图6给出了天线单元仿真和测试的反射系数。由于镜像对称的天线具有相同的S参数,所以只展示Ant1/2/3/4的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内,Ant1/2/3/4的反射系数Sii(i=1,2,3,4)均在-6 dB以下,尤其在4.8~5.0 GHz范围内,S参数小于-10 dB,实现了良好的阻抗匹配。如图7所示,传输系数均在-13.6 dB以下,说明各端口之间实现了良好的隔离度。Ant1至Ant4仿真得到的辐射效率如图8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天线效率均在67%以上,具有良好的复用性能。

图6 天线单元反射系数Fig.6 Reflection cofficients of antenna element

图7 天线单元传输系数Fig.7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of antenna element

图8 辐射效率Fig.8 Radiation effcicency

包络相关系数(ECC)是MIMO天线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9为仿真计算得到的包络相关系数。从图9可以看出,在目标频段内,天线单元间的ECC最大值低于0.08,符合5G MIMO的操作标准(ECC<0.5)[18]。可见,设计的天线表现出了优良的空间分集特性。

图9 包络相关系数Fig.9 Envelo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图10和图11分别给出了在谐振模式下Ant1~Ant4的辐射方向图,从辐射结果可以看出,在3.5 GHz和4.9 GHz下,Ant1~Ant4的E-plane(xoz面)辐射形状大致相似,变化平缓,最大峰值出现在270 °附近。而Ant1~Ant4的H-plane(yoz面)辐射方向图各有差异,但可基本实现全向辐射。由于天线对称排列,对称单元辐射方向互补,所设计的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极化特性,能满足通信要求。

(a) Ant1

(a) Ant1 (b) Ant2

3.2 单手操作模式性能分析

给出了常见的单手操作模式对天线的性能影响分析。单手操作模式如图12所示,图13给出了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的仿真结果。如图13(a)所示,较未接触时的情形而言,一些手指接触的天线单元(Ant1,Ant2,Ant5),其谐振频率发生了左移,且它们的反射系数发生了恶化,带宽也变窄了一些,但仍然可以覆盖目标频段,未被接触的天线单元仍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如图13(b)所示,由于人体组织的干预,天线单元之间的传输系数较未接触时减小了些,说明隔离度有所提高。同时,由于人体组织能吸收一定能量的电磁波,所以对各单元效率的影响往往会更加突出。图14给出了在单手持手机时,天线单元辐射效率的仿真结果。从图14可以看出,由于Ant1,Ant2和Ant5被拇指或手掌接触,它们的效率平均下降了约30%,最高频率也只在54%左右。其他天线单元的效率也下降了约10%,即使这样,也能满足5G的通信需求。综合分析,该MMO天线在单手操作模式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工作性能,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图12 单手操作模式Fig.12 Single-handed operation mode

(a) 单手操作模式反射系数

图14 单手操作模式天线辐射效率

3.3 性能对比

为了进一步阐明提出的MIMO天线系统的特点,表1将所提出的MIMO天线系统与部分已提出的天线系统进行性能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提出的天线在带宽,隔离度上有优势,在效率和ECC参数上也表现良好。设计的MIMO天线系统将会是应用于5G通信的良好参照物。

表1 天线性能比较

4 结 论

设计了一种用于5G智能手机的八单元、双频段MIMO天线。通过金属板开槽的方法,覆盖了5G的3.3~3.6 GHz和4.8~5.0 GHz两个频段,不需要其他额外的去耦结构就可实现单元间的隔离度优于13.6 dB,包络相关系数低于0.08,同时天线辐射效率在67%附近。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具有体积小、隔离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可以满足5G手机天线通信的需求。

猜你喜欢

隔离度反射系数谐振
Ku波段高隔离度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
多道随机稀疏反射系数反演
地铁民用通信引入5G 后的干扰分析
多信道系统中多天线隔离度研究
球面波PP反射系数的频变特征研究
谐振式单开关多路输出Boost LED驱动电源
基于CM6901 的LLC半桥谐振开关电源设计
高隔离度毫米波变频收发组件的研制
谐振式浮轨扣件的安装工艺
沙质沉积物反射系数的宽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