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法向约束的圆平均非线性细分曲线设计
2023-02-21刘艳寿华好季康松
刘艳,寿华好,季康松
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杭州 310023
0 引 言
在CAGD(computer-aided geometric design)和CG(computer graphics)中,点云曲线曲面重建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问题。通过采样设备获取测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拟合,可以实现对原模型进行大致的重建及功能恢复。但有些情况下,获取的数据点可能不只是简单的坐标信息,可能包含一些几何约束(任浩杰 等,2022),如在光学工程领域对带法向约束的数据点进行光学反射面设计。
与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相比,细分允许设计高效的、分层的、局部的和自适应的算法,用于建模、绘制和操作任意拓扑的自由形状的对象。细分是不断插入新的顶点,更新旧的顶点,从而得到光滑曲线曲面。根据细分规则,细分曲线可分为线性细分与非线性细分。经典的线性细分曲线有Chaikin割角曲线(Chaikin,1974)、4点插值细分法(Dyn等,1987)及其推广(Hassan等,2002;郑红婵 等,2004)和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郑红婵,2003)。线性细分通常易于实现,细分规则较为简单,易分析其收敛性与光滑性,但是产生的极限曲线易有拐点,曲率变化大,并且很难重现圆。
为了克服线性细分法的缺陷,非线性细分法得到广泛关注。Ding和Hua(2000)提出具有保凸性的非线性4点插值曲线。Yang(2006)提出非线性基于法向量的曲线细分法,Dyn和Hormann(2012)以及Zhang和Zhang(2010)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Deng和Wang(2010)提出一种基于双圆弧插值的中心细分法,Deng和Ma(2012,2014)对其进行了改进。Mao等人(2016)利用三次Bézier 曲线提出了基于法向量的快速曲线曲面插值细分方案。在此基础上,Lipovetsk(2022)提出了基于Bézier平均的非线性细分法。Zhang等人(2020)提出一种带张力参数的任意度非线性广义细分法。Bellaihou 和 Ikemakhen(2020)提出一种在空间单位球上生成曲线的非线性几何细分法。Lipovetsky和Dyn(2016,2019)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圆平均的4点非线性细分法和L-R(Lane-Riesenfeld)算法,并证明了它们的收敛性与连续性。李彩云等人(2019)提出基于圆平均的带参数4点插值细分与3点逼近细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与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法。其中,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是基于圆平均的带参数4点插值细分的推广(李彩云 等,2019),增加了偏移参数μ。此外,本文首次提出将圆平均应用到ternary插值细分,这使得细分过程中控制顶点的增加速度更快。
本文针对有法向量的初始控制顶点,将线性细分法改写为点的重复binary平均,并用圆平均代替线性平均,用加权测地线平均(Dyn和Sharon,2017)算出的法向量作为新插入顶点的法向量,从而得到两种基于圆平均的非线性细分法,并给出了收敛性与连续性的证明。数值例子表明,本文的4点细分法比李彩云等人(2019)提出的4点细分更加灵活,与相应的线性细分相比,具有更强的曲线造型能力,同时具有圆的再生力;本文的3点ternary细分法在实现插值的同时,每一次细分获得的控制顶点是上一次控制顶点的3倍,这使得细分过程中控制顶点的增加速度更快,同时,也具有圆的再生力。
1 理论与方法
1.1 圆平均
1.2 加权测地线平均
在圆平均中构造的新点的法向量nω是n0与n1的加权测地线平均(Dyn和Sharon,2017)。对于单位法向量n0=(cosα,sinα)与n1=(cosβ,sinβ)的加权测地线平均定义为G(n0,n1;ω)=(cosγ,sinγ),其中,α,β,γ是与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的夹角且γ=(1-ω)α+ωβ。
本文的带法向约束的圆平均非线性细分法均是在点—法向量对上进行操作,且法向量是基于测地线平均的,独立于点的平均。证明本文细分法的收敛性即证明点和法向量的收敛性,主要依据下面的引理1(Dyn和Sharon,2017)与引理2(Lipovetsky和Dyn,2016)。
引理1 设T为适用于流形数据的测地线细分法。如果T有收缩因子,那么T是收敛的。
引理2 细分法的加细顶点对于任意的控制顶点收敛,如果任何顶点序列满足:
2 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
2.1 本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
(1)
图1 线性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的细分过程
(2)
(3)
可以看出,线性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每一次细分由偏移步与张力步两步骤组成。用圆平均代替式(2)和式(3)的线性平均,可以得到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与线性双参数binary细分法类似,本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每一次细分也是由偏移步与张力步两步骤组成,如图2所示。本法μ=0时的细分法是李彩云等人(2019)提出的基于圆平均4点插值细分法的一个特例。
图2 本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的细分过程
算法1 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
输入:初始控制点及其法向量Pi=(pi,pi),i∈Z。
2)对于k=0,1,2,…,m;
执行∀i∈Z;
2.2 收敛性
由三角不等式,有
(4)
式中,
(5)
(6)
(7)
(8)
对式(5)和式(8)再次应用三角不等式,有
(9)
(10)
由式(4)—(10),有
由三角不等式,得
(11)
(12)
下面对|sL1sR1|进行估计
因此
(13)
将式(13)代入式(11),有
证明:由三角不等式,得
(14)
式中,
|sL2sR2|≤ek(1+2B)(李彩云 等,2019)
(15)
将式(13)和式(15)代入式(14),得
(16)
证明:由引理4和引理5可以得到点的收敛性,再由引理3,可以得到本文的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是收敛的。证毕。
2.3 连续性
图3 本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偏移步中新点与对应线性细分的新点之间的距离
由三角不等式,得
(17)
由Lipovetsky和Dyn(2019)中引理3.2,得
由Zhang等人(2020)中引理4,得
(18)
(19)
将式(12)和式(16)代入式(18),得
(20)
将式(19)和式(20)代入式(17),有
又由式(12)和式(16),可知
(21)
由于当张力参数ω以及偏移参数μ满足max{4|μ+2ω|,4ω+|1-4μ-4ω|}<1时,线性双参数binary 4点细分C1连续,因此本文提出的细分法是C1连续的。证毕。
2.4 数值图例
图4—图6为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的数值图例。张力参数ω刻画的是新点靠近控制多边形边的程度。ω越小,生成的极限曲线越接近初始控制多边形,如图4所示。偏移参数μ刻画的是细分过程中第k+1层的新点偏移第k层控制点的程度。μ越小,生成的极限曲线越接近初始控制顶点,如图5所示。这也充分体现了李彩云等人(2019)的方法是本文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的特例,当位移参数μ=0时,本文方法即为李彩云等人(2019)提出的基于圆平均4点插值细分法。由于该细分法在细分过程中新点的位置与法向量有关,所以初始控制顶点不同的法向量也会影响极限曲线,如图6所示,在初始控制顶点相同,改变其中一个控制顶点的法向量的情况下,在初始控制顶点的法向量与相邻2个控制顶点的法向量相比均变化很大时,极限曲线出现了自交的情况。因此,选择合适的法向量可以避免产生的极限曲线。
图4 不同张力参数下的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的极限曲线
图5 不同偏移参数下的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的极限曲线
图6 不同初始点法向量对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极限曲线的影响
3 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法
3.1 本文的3点细分法
线性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法的细分规则为
(22)
式中,ω为形状参数,细分进程如图7所示。
图7 线性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的细分过程
可以看出,每次细分过程均由一个左插步、一个右插步和一个插值步组成。当1/6<ω<1/3,线性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是收敛的(Zheng,2003)。式(22)可改写为
(23)
(24)
图8 本文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的构造
算法2 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
输入:初始控制点及其法向量Pi=(pi,ni),i∈Z。
2)对于k=0,1,2,…,m;
执行∀i∈Z;
3.2 收敛性
证明:对于该细分法法向量的收敛性的证明可参考Dyn和Sharon(2017)与本文引理3的证明,不再给出详细证明。下面给出该细分法点的收敛性证明。
由三角不等式,得
(25)
利用三角不等式对|sL1sR1|进行估计,有
(26)
对θ(sL1,sR1)进行估计,有
(27)
由式(25)—(27),得
因此,ek+1≤ηkek。其中,
(28)
综上所述,本文的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法是收敛的。证毕。
3.3 连续性
定理4 当形状参数满足2/9<ω<1/3时,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是C1连续的。
证明:与定理2证明过程类似。线性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的每次细分中,左插步和右插步均可以看做由两个内插步和一个平均步组成,如图8所示。
图9 本文的单参数3点ternary细分法左插步中新点与对应线性细分的新点之间的距离
(29)
由Lipovetsky和Dyn(2019)引理3.2,得
再由引理5,得
(30)
(31)
(32)
将式(26)和式(27)代入式(30),得
(33)
由式(29)—(33),有
(34)
由式(27)和式(28)可知
(35)
3.4 实验与比较
图10是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实例。如图10所示,当形状参数ω分别取0.25,0.275,0.3,0.32时,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生成的极限曲线也不同。该细分法与初始控制顶点的法向量有关,如图11所示,初始控制顶点相同,改变其中一个控制顶点的法向量,会出现自交情况,所以选择合适的法向量可以避免产生极限曲线自交。
图10 不同参数ω下的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极限曲线
图11 初始点的法向量对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极限曲线的影响(ω=0.325)
实验将线性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与线性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法作为线性细分方案1和线性细分方案2与本文的两种细分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细分法具有圆再生力,且生成的极限曲线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光滑。
如图12所示,当初始控制顶点从圆采样,对应的法向量为从圆心到顶点指向圆外。方案1与方案2细分产生的极限曲线都不能重现圆,而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与基于圆平均的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均能再生圆。
本文提出的基于圆平均的4点细分与3点细分的造型能力均比对应的线性细分方法好。实验选取3个曲线模型实例进行不同细分法的曲线重建比较。3个实例均是从连续曲线上采样获得的初始控制点及其法向量,生成的曲线均是细分8次所得。图13是例1凹形曲线模型的重建,其中,图13(a)是初始采样点及其法向量,图13(b)—(e)分别是线性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法、本文的4点细分法、线性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法与本文的3点插值细分法。图14是例2的曲线模型重建比较,图15是例3手型曲线模型的重建比较,各子图含义同图12。从图13—图15可以看出,方案1、方案2和本文方法均能重建曲线,但方案1和方案2生成的曲线都有尖锐点,而本文的4点细分和3点细分法生成的曲线都比较光滑,特别是例3,初始控制点与法向量杂乱无章,但用本文方法生成的曲线可更好地重现一张光滑手的形状。
图12 不同细分方法的圆的再生力比较
图13 例1曲线模型
图14 例2曲线模型
图15 例3曲线模型
4 结 论
本文针对带法向约束的离散点集重建问题,提出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和单参数3点ternary插值细分两种非线性细分法,利用引理1与引理2 证明了本文两种细分法的收敛性与C1连续性。对基于圆平均的双参数4点binary细分,当偏移参数μ=0时,可以实现插值。这也是李彩云等人(2019)提出的基于圆平均的带参数4点插值细分的推广。对基于圆平均的3点ternary插值细分,在实现插值的同时,每次细分获得的控制顶点是上一次控制顶点的3倍,这使得细分过程中控制顶点的增加速度更快。本文的两种方法与对应的线性细分法相比,本文方法可以得到更加光滑的曲线,图像编辑能力强,且具有圆的再生力,克服了线性细分法容易产生尖锐点、难生成圆的问题。对从3个封闭连续曲线实例上采样获得的初始控制点及其法向量的数据集,均可以很好地重建。理论证明与数值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带法向约束的离散点集的曲线重建问题。
但是,本文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当离散点集的法向量发生突变时,生成的曲线往往会自交,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法向量避免极限曲线自交。此外,本文方法的参数满足什么样的范围可达到C2连续与C3连续以及将本文方法推广到曲面,值得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