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云展览”的几点思考

2023-02-21夏韵诗东莞展览馆广东东莞523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线下文物博物馆

夏韵诗 (东莞展览馆,广东 东莞 523000)

博物馆是保护、传承、发扬社会文化的场所,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云展览”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国家文物局大力鼓励各地博物馆开展线上展示工作,博物馆因此按下发展“云展览”的“快进键”,“云展览”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

一、“云展览”概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网上博物馆等诸多新兴博物馆名词应运而生。这些名词与本文研究的“云展览”密切相关。何谓“云”?“云”即是将网络、硬软件等各种各样的资源聚合在一起,从而供用户使用计算、分析、共享、存储数据等功能。“展览”是一个信息传播的介质。所以“云展览”就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采用技术手段来展示数字化博物馆的展览,但“云展览”并不只是将实体展览转变为线上展示方式,而是通过云策展、云观展、云分享、云传播等各个展览环节对实体展览的重塑再建,其创意化、可视化更强,能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过来,而且使得供需能够精准匹配、信息链接能够有效共享,满足当下众多观众对博物馆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

二、“云展览”类型

(一)孪生型展览

孪生型展览是指利用专业相机设备对线下展览进行完整复刻还原,然后利用计算机制作出一个虚拟空间,让观众能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身临展览场景,在页面上还可以设置不同场景跳转、重点文物详情浏览、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功能。例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厅,运用VR全景、图文展示、真人讲解等方式,全要素呈现展览内容,全景式还原展览现场,观众在漫游式、沉浸式的体验中一览无余地观看永不落幕的主题展览。

(二)衍生型展览

衍生型展览是指在对线下展览和展品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补充展示,其优势在于不受物理空间的约束,以科学技术将学术研究、藏品信息、艺术审美等项目进行可视化呈现,是对线下内容和展示形式的有效延伸,只要我们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构成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知识传播体系,观众将会享受一场跨纬度的展览。例如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笺—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线上展,以知识网的架构形式补充展示了董其昌以及其作品相关知识,能够让观众对董其昌及其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达到“看展览、学知识”的目的。

(三)独立型展览

独立型展览是基于特定展览主题,依靠创意在网络虚拟空间设计出来,对此类展览而言,由于没有配套的线下实体展览,往往适用于线下展示空间不足或者较难在线下呈现的实体展览,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常用知识图谱、视频、全景、H5、手绘等技术手段进行线上虚拟展厅的制作。例如山西博物院以小程序的方式推出“大河上下·民族根魂”黄河文化云展览,这不仅是国内首个黄河文化主题型云展览,而且展览打破物理界限,采用“科技+文化IP”的模式,借科技之手呈现黄河水系地图、四大发明、治黄故事、民俗技艺等多个手绘艺术创作场景,让观众漫步云端,重走黄河路。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厅

三、博物馆发展“云展览”的必要性

(一)拓宽参展观众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导致众多博物馆缩小建设规模,以致不能满足众多观众同一时间参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达到博物馆参观高峰期,经常出现排队等待时间长、预约不上等供不应求现象,大大降低了观众参观的积极性。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展览,“云展览”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有效解决日均人流量受限问题,“云展览”能够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让全球各地观众随时可以使用移动端进行线上观看,实现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也能近距离享用文化大餐的观展模式。

(二)保护文物展品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是非常珍贵的研究材料。线下文物展览虽能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文化盛宴,但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不利于文物的保养和维护。例如文物存放在温度、湿度等不符合要求的环境会严重影响文物的寿命,还有博物馆内会出现一些不文明游客,随便触摸、使用闪光灯拍照等不文明行为易导致文物遭到严重损坏。“云展览”不仅能够使一些大件、珍贵的文物得以展出,而且能够很大程度避免文物因自然或人为原因遭到的损坏,对文物保护来说意义重大。

(三)展示多元展品

以往我们观看文物只能透过一层透明玻璃静静观看,展柜旁配上大量、深奥的说明文字,整个观看过程单调无趣,展出效果大打折扣。“云展览”能够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利用3D建模技术展示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利用VR虚拟技术,让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观众置身于虚拟的“真实场景”中,能全方位、更直观地欣赏焕发新活力的文物展品的美。

(四)践行绿色环保

虽然当前我国一直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和资源再利用,但在实体展览展示过程中不可避免大量使用建筑类、印刷类等一次性物料,甚至在制作、装修过程中会产生苯、甲苯、甲醛、TVOC等有害气体,而“云展览”能够减少废料产生,而且能够永久留存展览资料内容,是在新形势下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完美践行。

(五)减轻门票业务量

在线下参观需要先购票、检票,才能进去观展,而观众往往在前两个环节花费大量时间,有的观众不懂线上提前购票方式,到了现场排长队购票,甚至有的博物馆虽已提供线上购票方式,但是核验还是需要到线下兑换成纸质票进行检验,若采用“云展览”展出模式,参观人流量被分流到线上,就能大大减轻核验岗的工作量,节约博物馆的运营成本,同时能提高观众的观展效率。

“大河上下·民族根魂”黄河文化云展览

四、“云展览”在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一)表现形式陈旧

据统计,2020年1月以来,我国博物馆共推出2 000多项线上展览,基本都是借助三维扫描仪扫描文物并配上注释放在网站上,或者利用AR、VR等技术构建虚拟展厅供观众自行点击查看,如此千篇一律的办展模式难免会让观众觉得落入俗套,缺乏新颖性,而且当前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仍未发展成熟,浏览页面加载速度慢,展区场景不能快速切换,观看3D文物或一些高清图片存在卡顿现象,甚至展示的展品与实物相差甚远,存在“看照片”式的观感体验,立体感不强。

(二)宣传效益低下

在宣传推广方面,“云展览”与线下展览方式大相径庭。博物馆线下展览往往无需借助更多地宣传方式,仅仅凭借其驰名中外的知名度和悠久的历史就能吸引大量观众,而“云展览”虽能不受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可自由选择自己知晓且感兴趣的展览进行观看,但是若“云展览”的宣传不到位,不被人知晓,就容易陷入投入量大,观众数量却寥寥无几的尴尬局面。

(三)建设资金不足

2020年4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积极打造线上新平台,运用AR/VR、5G、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举办“云展览”,能够明显看出商务部大力支持“云展览”的发展,但该通知并未提及国家是否会通过财政拨款、税收返还、出台“云展览”相关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助推“云展览”的发展,政策导向和具体规划指标不明确,没有真正为“云展览”扫除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导致许多高科技展览项目难以为继。

五、博物馆发展“云展览”的对策

(一)学习先进经验

博物馆要想“拥抱”新技术,就万万不能“闭门造车”,要向大型博物馆学习先进经验。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各个省级博物馆在“云展览”发展上走在前列,为后续其他博物馆发展“云展览”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建立虚拟展厅40余个,精品展览专题网页60余个,以“每日一展”的形式带领观众“云看展”,并设置“国博珍藏云欣赏”“国博珍藏连连看”等栏目,借助三维互动影像和文物介绍视频,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二)更新观展体验

要想让“云展览”充分发挥其优势,摆脱“千馆一面”的局面,必须要建立分众化的策展思维。针对不同群体的参观习惯和方式喜好设计不同展线,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例如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设计元素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动植物或惹人喜爱的动漫卡通人物形象,增加展览的趣味性;针对专业学者或者学生群体,展线应该涵盖更多的专业知识;针对长者群体,除了为展线配上大字号文字以及全国各地的方言讲解外,还可以开发自动观展模式,只需轻轻点击按钮即可一键漫游全部展区。

(三)开发文创产品

“云展览”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资金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除了要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还可以依托展览开发富有创意、富有价值的文创产品,将文化软实力输出为经济价值。不得不说的是,近期大量火出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其涵盖吃、穿、用、玩等多个方面。例如广东省博物馆的“粤光宝盒”文创蛋糕、敦煌博物馆结合敦煌文化设计出来的周边衣服、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U盘、三星堆博物馆的川蜀麻将摆件等,让无数观众直呼“接地气”。

越王勾践剑U盘

(四)丰富宣传渠道

“云展览”只有通过多元的宣传渠道才能广为人知。一是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云展览”;二是通过直播互动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类新平台上在线分享新动态,以“短平快”的方式打通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任督二脉”;三是在淘宝店、京东等线上网购平台一边推广文创产品,一边介绍展览内容,这样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博物院,它除了在官网、微信、微博、App等多个官方渠道开展360度全景线上展览外,也与抖音合作推出“抖来云逛馆”,以直播形式呈现故宫真实的历史文化,让观众大饱眼福。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文创旗舰店,利用热门话题和影视作品进行宣传造势,营销多元化、品牌亲民化、用户年轻化、产品娱乐化这“四化”让一个萌萌哒的“故宫淘宝”逐步成为网络爆款IP。

(五)建立自身品牌

在对博物馆的发展质量进行评判的过程中,不能单独以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展览数量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还需要将品牌效益纳入其中。品牌效益影响着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彰显着博物馆的现代文化价值,博物馆只有建立自身品牌,才能在当下的数字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一方面,博物馆可以直接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大小事物进行授权,包括建筑物、藏品、出版物以及馆内其他的影像、图像事物等,在转化为数字信息后应该马上形成自己的版权。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委托授权或者综合性授权的管理方式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打造自身的品牌。例如上海博物馆举办全球征集馆标活动,并邀请知名的设计公司对征集作品进行深化设计、修改完善,最终以上海博物馆的外形建筑概念“鼎”作为切入点,融合镇馆之宝“大克鼎”的造型特点,并联想“海”的拼音首字母“h”和博物馆“museum”英文首字母“m”,形成自己的馆标品牌,非常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国际性。

(六)打造聚合平台

互联网与数字化的井喷式发展,在为观众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使观众陷入信息爆炸的困境。博物馆当务之急是打造一个聚合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整合博物馆多个文物展览信息,让观众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全面、有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打造聚合平台比较好的典型实例如2022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34家国内外顶级博物馆齐上阵,10位国内博物馆馆长亲自担当“讲解员”,将近150件珍贵藏品线上展出,观众通过“云”平台线上赏宝,共享人类文明的灿烂成果。

六、结论

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带动了“云展览”模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改革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为了应对各博物馆的同质化发展问题和信息时代为博物馆带来的挑战,博物馆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走出传统的展示模式,抛弃一成不变的管理理念,依靠云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用崭新的展览形式来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从而让博物馆更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促进博物馆行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线下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馆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