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装裱技艺对纸质类文物的保护

2023-02-21山东博物馆山东济南25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糨糊墨色纸质

张 兴 (山东博物馆,山东 济南 250000)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书画作品是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书画作品相伴相生的中国书画装裱修护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整个书画创作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装裱工艺的优劣,实属书画名迹存亡的决定因素。唐代张彦远的《历史名画记》中有《论装背褾轴》一章,对其进行过专门论述:“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可见,在晋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书画装裱工艺,只是工艺“不佳”,南宋时装裱工艺才开始发展。国人爱好书画,追求风雅自古有之。随着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为了保存好手中的艺术珍品,收藏家们都特别重视书画装裱修护,从而使得这项工艺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书画装裱修护不局限于对古旧书画的保护,它在纸质类文物的修复保护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纸质类文物由于本体材料的特性,在人为和自然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下,会出现残缺、断裂、霉蚀、虫蛀甚至朽烂不堪的情况,都需要通过修复装裱才能还其原貌。深入了解书画装裱修复过程及使用材料的特点,对古旧书画、典籍文献等纸质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纸质文物修复原则

(一)以最小的干预手段进行修复

纸质文物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人为或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文物本体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需要依据文物损伤情况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前,修复人员应尽可能了解时代背景、创作风格、著录及刊印背景,制定科学周密的修复方案。在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及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基本原则,尽量把修复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少添加复合材料,保留文物自身的历史感。善本古籍、文献档案的修复,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残破现状,特别要注意保留善本文档原有的研究信息。书法绘画类文物修复更不应过度,在不破坏原画面的同时,要充分体现鲜明的个人及时代特色。例如,使用淋洗法清洗画心,主要是为了清洁画作的烟熏尘蚀痕迹,使用最简单的物理干预措施去除灰尘和酸性物质,恢复画作原有色泽。如果使用化学药剂对纸质文物进行去污处理,或多或少都会对其内部结构造成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会变得更容易腐蚀、脆软。

(二)遵守可逆性原则

可逆性原则是指在修复中使用的技法都可以采取可逆措施,使文物恢复至没处理前的状态,保证修复使用的材料以及技术的安全性较高,为将来的修复留有余地,使修复人员后续能够进行改善、弥补。从修复的角度来看,所用材料都伴随着一定局限性,未必最为精准、合适。随着科技发展,使用的修复材料会不断更新,因此在修复文物时,需要确保使用的操作方案都具可逆性,可以将文物的修复状态返回到上一步,减少对日后修复造成的影响。

二、纸质类文物保护中所用纸料的选择

传统装裱修复技艺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赞叹和欣赏的同时,对承载着技术和艺术价值的装裱材料的研究也应同步进行。传统的装裱技艺是利用了材料本身的伸缩性和延展性再加以手工操作,所用材料是在自然环境中经过由自身属性造成的伸缩变化,其稳定性较强,与原作品的契合性较高。

(一)宣纸在纸质类文物保护中的使用标准

纸料是传统纸质类文物保护所必需的材料,传统纸质类文物保护所用纸料大多为宣纸。棉料宣纸、净皮单宣都是装裱的常用纸料,它们都是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制成的。棉料宣纸、净皮单宣纸单张可以用来托画心,也可以用来托绢绫、配覆被纸等。装裱中所用宣纸的标准:第一,宣纸的厚度要适中,正所谓“太厚则强急,太薄则失力”;第二,光洁度要高,摸着要光滑细腻,纸要干净洁白;第三,纸的弹性要好,韧性要强;第四,装裱中所用宣纸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柔软性,纸质过硬容易出现折损,纸质过软则容易出现纸碎的现象;第五,良好的吸水性是装裱用纸的一个重要要求。

古籍图书修复前

古籍图书修复后

(二)装裱中其他纸料的使用

纸质类文物保护中还会用到其他的纸料,例如竹制毛边纸一般作为垫衬用于撤水;日本产的和纸纤维长,韧性高,吸水性更出色,是纸质类文物装裱中用来吸水的好材料;还有一种高丽纸,棉性大且坚韧,拉力较强,也是挣平单张画心的常用纸料。

三、纸质类文物装裱重要工序

谈及纸质类文物装裱修护,涉及方面太多。这里以装裱书画为例,谈谈托画心和方画心这两道重要工序。

(一)托画心

我国书法绘画作品多是采用宣纸、皮纸、绫、绢之类的材料进行创作。这些材料质地轻薄且不规则,需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宣纸作“命纸”,即在其背面托一层宣纸,贴于挣子上,晾干挣平,方可进行方心和镶活,这是书画装裱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被称为“托心”。“托心”所用的宣纸要选择细腻、厚薄均匀、无皱褶的上好宣纸,配托纸时根据书画心的厚薄,采用不同厚度的托纸。例如,画心为单宣的,托纸也要采用单宣;画心为夹宣的,托纸选用较薄的皮棉连;画心质地是毫无拉力的书画纸,就要配以拉力较强的净皮宣纸。在装裱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托心方法,稍不注意就会对书画造成损伤,例如托破、重皮、皱褶、跑色润墨等。

1.托画心时出现托破的问题及处置方法

造成画心托破的原因主要有:一、技术不够精准熟练或粗心大意;二、不熟悉各种类型书画用纸的性能与特点、拉力的强与弱;三、糨糊用量与黏稠掌握不准确;四、运刷时用力过猛致使画心破裂。画心托破直接影响书画的收藏价值,因此,托心时要思想集中,方法得当,工具要顺手,糨糊的稠稀要适中,用量要适当。托心挣平时,难免会出现挣裂现象,挣裂的原因大多是在于托纸的接缝,室内温湿度不平衡也是一个因素,还有就是画心上挣子后,画心的伸展幅度、幅面干湿不均等因素引起的挣裂。出现这些问题,需将画心立即取下进行处理:把画心放置在以水展贴好塑料膜的案子上,画面向下,洒水稍加湿润,揭掉命纸,将断裂的部位对准凑齐,在挣裂部位抹少许稀糨糊将揭开的托纸贴好,取宽约1厘米左右的皮棉连纸条,用稀一点儿的糨糊粘到裂开的部位,再重新配以命纸。处理妥当后,连同铺在案面上的塑料薄膜一同揭起,平铺在一张垫纸上,然后去除塑料膜,待晾干、喷水后再重新上挣子。

2.托画心时出现重皮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托好的画心下挣子后,有时容易出现托纸与画心重皮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托画心时使用的糨糊太稀,或糨糊变质导致其失去黏性;二、托画心时操作不当,糨糊刷得不够均匀;三、上托纸时用力太轻,排刷不实;四、画心质地是半生半熟的次宣纸、皮纸、熟纸,因为吸水性较差,糨糊的摄取量较小,容易出现重皮。若重皮比较严重,就要用清水先行润透,等揭掉托纸后重新进行托心。如果只是局部出现重皮,可以用针锥挑开托纸,用针管在重皮部位注入少许稀糨糊,然后压实,也可用毛笔填入少许稀糨糊使之吻合。重皮的画心修复后局部势必会受湿而起皱,这时就需要重新上挣子晾干挣平。为了避免重皮现象发生,在托心过程中要保证糨糊黏度,熟悉各种书画用纸的吸水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画心墨色润化和脱落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在托心工序中,还容易出现画心墨色润化和脱落现象。主要原因包括:用纸用墨不讲究、使用的颜料是劣质或已失效的、用半生半熟的次宣进行书写绘画等。托画心前要对书画进行检查,方法是一看二抹三试水。

看:墨色浓厚且无光泽的、颜色灰暗且有微小颗粒的,画心质地为竹料纸、纯皮纸、熟纸、熟绢或半生半熟纸料的,都可能出现墨色润化或脱落现象。

书画修复前

书画修复后

抹:用手指在墨色处抹一下,看是否能抹下墨色。

试水:以手指蘸水在墨色的局部点一下,观察是否润化,或用宣纸在点水处沾一下,看是否能沾下墨色。

遇到这些情况,托心前需在画心背面喷一遍胶矾水,或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局部用毛笔涂抹胶矾水,待墨色稳固后再托心。遇到颜料较厚的书画作品,在托心时,切记要在画心下面衬一层宣纸,以防墨色润化和脱落。

(二)方画心

书画经过托心后已比较平展厚实,方画心就是将其四周裁齐,使画心规矩方正。方画心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方画心一定要齐要正,务必保证画心四角呈直角。如果画心齐裁不正,会给后续的工序造成困难;(2)尽量保证画心完整,裁边时能少则少,严防伤及书画边沿部位的内容、款识及印章;(3)方心要一张张进行,不可省事求快;(4)如遇画心不规则、题款和押角章比较靠近边沿的情况,欲将画心齐裁方正,则必然会伤及书画的题款和印章。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舍弃方正,保全画面,即将画心裁为梯形,在后边镶活工序时,以边料补之。

四、结语

长期以来,业界把纸质类文物装裱仅仅当成一种技术来对待,忽略了对其理论研究的重视。在纸质类文物的收藏保护中,博物馆从业人员应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纸质文物收集、整理的专业知识;从提高对纸质文物保护的认知水平入手,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文物保护队伍。在纸质文物装裱修护的实践中,如何既能保证纸质类文物的历史价值,又能保证纸质类文物的原真性,进而使传统装裱技术与现代修复理念更加协调融合,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糨糊墨色纸质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除旧迎新 贴“桃符”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除旧迎新贴“桃符”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渴望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胶印机墨色智能控制技术盘点
世界上最黏的糨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