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和时代的房屋埴轮

2023-02-21邵珂毅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7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样式屋顶房屋

邵珂毅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7)

在4世纪初,在近畿大和地方兴起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大和国。这一时期大和国的统治者营建了大量巨型坟墓。留存下来的古坟大都是前方后圆的造型,圆形的一端是石砌墓室和土堆坟丘,方形的一端是用于祭祀的平台。在圆形部分的顶部和四周排列的素陶器被称为“埴轮”,这些埴轮是用于陪葬的明器,高度通常在数十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具有展示身份、守护死者、记录死者现世生活的作用。这些埴轮大部分为红陶制作,造型较为高长,且不施釉彩,整体形象淡雅古朴。

埴轮陶器在造型上可以分为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两种。其中圆筒埴轮较早出现,造型也比较简单,为饰有凸棱的竖直中空筒状体。形象埴轮出现时间较晚,造型也更为复杂多样,在形象埴轮中,模仿器物和房屋的埴轮出现较早,模仿动物、人物的埴轮出现较晚。在模仿房屋造型的埴轮中,按是否有栏杆分为高床建筑和平屋建筑。其中主要的三种样式为:切妻造、寄栋造和入母屋造,同时这些房屋埴轮中还出现了围形建筑和组合排列的建筑群,且这些房屋形式多样、用途不同。这些房屋埴轮的造型虽然对现实建筑进行了部分夸张变形,但依然是对现实生活中建筑样式的模仿,对研究大和时代建筑的造型、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死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将在下文中从房屋埴轮的造型和日本建筑的演变、房屋埴轮的用途和内涵这两个方面对房屋埴轮进行分析,阐释日本大和时代的建筑样式、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生死观念。

一、房屋埴轮的造型和日本建筑的演变

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湿热,如何度夏一直是贯穿日本古代建筑史的一个问题。“在夏季,温度高,再加上处于饱和状态的湿度……不可能吸收汗气。因此必须将门窗打开,使空气流通才行。”[1]“夏季太阳直射角特别高,将建筑的檐口加深就可以避免直晒的阳光。”日本的气候相当湿热,如果不把地板升高,久而久之房屋的地板就会生霉,里面储藏的物品也会变质,所以日本大多数古代建筑都是高床建筑;又因为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且木结构建筑比较抗震,所以日本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综上所述,日本古代建筑具有通风性好、深檐、高床、木结构等基本特征。

日本最早的建筑是绳文时代的竖穴式建筑,先在地面上挖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再盖上茅草和木头编成的屋顶就可以居住了,因为建造简单,竖穴建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民居的主要样式;之后出现了切妻造样式的高床建筑,这种高床建筑最开始用于储存粮食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可以防潮。这类建筑的主要材质为木头,有一个用茅草和木条编织的巨大的倒梯形屋顶,用结实的木头做墙壁,并且在地板下方加上了杆栏。弥生时代的竖穴建筑上也有这种茅葺的巨大屋顶,这种屋顶主要起到散热和避免阳光直射的作用;大和时代的建筑材料依旧以茅草和木头为主,所以茅葺屋顶在房屋埴轮中非常常见。大和时代的建筑形式主要为竖穴式建筑、高床建筑、平屋建筑,其中高床建筑、平屋建筑中又分切妻造、寄栋造、入母屋造,这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屋顶的造型不同。奈良县佐味田宝冢古坟墓出土的铜镜背面刻画了这三种建筑的造型,分别是竖穴式、切妻造和入母屋造,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建筑中有高床和平屋两种类型,且所有建筑的顶部都有一个倒梯形的平面。其中,切妻造和入母屋造主要为皇室贵族的住宅和仓库,房屋埴轮中也有这类建筑的造型,而竖穴式建筑主要为平民的住宅,所以房屋埴轮中并没有此类造型。此外,房屋埴轮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寄栋造建筑,这类建筑没有倒梯形的屋顶,且多用作仓库。笔者认为大和时代是一个原始建筑和古代建筑并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高床建筑和平屋建筑确立了之后日本建筑的基本样式,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是日本建筑从原始社会向古代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

图1 群马县伊势崎市赤堀茶白山古坟出土的切妻造埴轮 5世纪大和时代

二、房屋埴轮中的主要建筑样式

(一)切妻造的房屋埴轮

切妻造的房屋埴轮出现较早,是对弥生时代切妻造建筑样式的延续,同时也是房屋埴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种造型的建筑屋顶和中国古代的悬山顶类似,房屋从屋顶顶部铺下两个巨大的倾斜面,斜面超出山墙而悬空,这种造型可以快速排出雨水、控制日照和积雪量,适用于日本气候。这种切妻造的样式在之后的时代中被广泛使用,是适用于不同身份的人的一种建筑形式。特别是在古代的神社建筑中,切妻造被认为是规格最高的样式,奈良时代以前创建的神社正殿几乎都是切妻屋顶,著名的伊势神宫和出云大社都是这种类型的建筑。房屋埴轮中的切妻造建筑表现的就是大和时代的神社建筑和皇家贵族的住宅。

切妻造埴轮在造型上较为写实地还原了建筑特征,赤堀茶白山古坟出土的切妻造埴轮(图1)的造型具有代表性。整个陶器颜色较淡、造型古朴,上方是一个茅葺的倒梯形屋顶,这种倒梯形的样式可以在挡雨的同时确保光线从两端射入,保证了房屋的透光性。屋顶的最上方放置了6根用来压住茅草屋顶的鲣鱼木,这种鲣鱼木只在部分切妻造房屋埴轮中才会出现,是高贵血统和皇家尊严的象征,这点从《古事记》中雄略天皇烧毁装有鲣鱼木的平民住宅的事情中就可以体现。鲣鱼木的下方放置了以屋脊为对称中线的席子,这个席子应是用干草和细木条编成的,上面有明显的交叉十字席纹,应该是兼具降低雨水对屋顶的侵蚀作用和装饰房屋的作用。屋顶的两侧是两组交叉的斜杆,上端即为千木,这些斜杆是屋顶斜面结构的骨架,它们的造型在房屋埴轮中被刻意地夸张化了,可能是为了突出表现神社建筑的宏伟壮观。斜杆的下方是向外突出的脊木,切妻造房屋的脊木一般很长,是为了能更好地承受巨大房屋的重量;屋顶下方就是墙壁,这些墙壁上有着间隔的垂直线条,推测应该是用的“校木”水平垒砌成墙壁;这件房屋埴轮的四面都用方形的开口来表示门窗,但有的房屋埴轮只有三面甚至两面有开口;墙壁的下方是地板和基础,这件房屋埴轮是平屋结构,所以基础较矮。有些切妻造房屋埴轮是高床建筑,地板下面还有杆栏支撑。

(二)房屋埴轮中的寄栋造建筑

寄栋造建筑在大和时代才大量出现,应该是从切妻造发展而来的,其中有可能吸收了中国建筑的样式,寄栋造建筑在房屋埴轮中多被用来表示仓库。寄栋造的屋顶样式可对应中国的庑殿顶,屋顶在四个方向延伸出四个斜面,屋顶正面的斜面都是正梯形的,妻面是等腰三角形的,斜面从下往上逐渐缩小,最后四个斜面汇聚在屋脊处。因为寄栋造建筑的屋顶在四个方向都有外檐,所以在具备切妻造优点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墙壁免受阳光和雨水的侵蚀。在日本,特别是在奈良时代,寄栋造建筑被认为是高规格的,东大寺大佛殿和唐招提寺金堂等平城京时期的主要寺院都采用这种建筑形式。

寄栋造的房屋埴轮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建筑特征,但在部分地方做了夸张化处理,群马县藤冈市白石稻荷山古坟出土的寄栋造高床仓库是其中的代表(图2)。寄栋造房屋埴轮建筑在材料和墙面的造型是与切妻造埴轮一致,笔者就不再赘述。寄栋造埴轮最特别的就是屋顶处四个延展的斜面,这些斜面有时还会在中间发生弯折,弯折的上部会加大向上延伸的角度,这使得原来的一个斜面被分成两个部分,下面的正梯形以弯折线为上底,上面的正梯形则以弯折线为下底;屋顶的顶部有时会出现干草和细木条编成的席子,但从来没有出现过鲣鱼木和千木,这也许是因为在大和时代寄栋造建筑多用于仓库而非皇家住宅、神社,所以就没有这些显示身份的装饰;寄栋造埴轮的基础多为干栏式,这是因为日本气候湿热、夏季多雨,而保存食物和物品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所以仓库的地板需要用柱子承托,使之远远高于地面。同时,这些埴轮中的干栏造型也比现实中的粗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埴轮为陶质,如果把柱子做的较细就很容易断裂;这件寄栋造埴轮的最下方是用来支持干栏柱子的础石,这种础石的造型呈波浪形,这样做使埴轮的底部看起来更连贯,更稳固,能将埴轮更好地插入土中。

图2 群马县藤冈市白石稻荷山古坟出土的寄栋造高床仓库 5世纪大和时代

图3 奈良县御所市宫山古坟出土 5世纪大和时代

(三)房屋埴轮中的入母屋造建筑

入母屋造的建筑也是在大和时代才大量出现的,其造型比较独特,应该是在切妻造和寄栋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入母屋造屋顶可以类比成中国建筑中的歇山顶,但从大和时代的埴轮中来看,最初的入母屋造建筑和后来飞鸟时代寺院中的歇山顶建筑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区别。笔者认为,大和时代的入母屋造的屋顶上半部分是切妻造,下半部分是寄栋造,造型和后来不同只是因为这个时期仍然普遍使用原始时代的茅葺屋顶,所以仍然保留了原始建筑的巨大屋顶的特征,并且房屋埴轮还对这种特征进行了夸张化处理,所以会和后来的建筑在视觉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埴轮中的入母屋造屋顶正面是由正、倒的两个梯形组成的,妻面下面是正梯形,上面是等腰三角形。这种造型的建筑在后来的日本很常见,规格也很高,多用于神社庙堂和贵族住宅。

入母屋造的房屋埴轮整体上也是反映现实建筑的,但这些埴轮中的建筑却有着十分夸张的屋顶。奈良县御所市宫山古坟出土的切妻造埴轮十分有代表性。这件作品屋顶的造型十分独特,屋顶整体上分为两段,像是在半个寄栋造的屋顶上衔接上了一个切妻造屋顶。上半部分的倒梯形屋顶造型夸张,国内仅有一篇论文讨论过这点,紫玉在《奇特的明器—日本古坟时代的埴轮》中认为:“屋顶上还置有一个木船形的器物,其正面饰有细密的席纹,两侧和上面的圆木装饰雕塑得非常逼真……”[2]但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入母屋造的屋顶和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个巨大的倒梯形只是一个茅葺的屋顶,上面还放着日式屋顶特有的鲣鱼木和千木,并且屋脊上还铺着编织的席子。这个屋顶之所以看起来夸张,是因为它延续了原始建筑的特征,且这种特征在制作埴轮的过程中被刻意夸张了,这种夸张可以使整个房屋埴轮在视觉上更加平衡;屋顶的下半部分是半个寄栋造的屋顶,除了妻面也变成一个正梯形,其他地方和一般的寄栋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房屋埴轮的屋顶脊木都是半圆形的,妻面上可以看见用来表示支撑脊木的结构的线刻,有些房屋埴轮在脊木下方还表现出了类似斗拱的结构。这些结构很有可能受到中国先进建筑技术的影响。一般认为飞鸟时代佛教传入日本是日本引进中国建筑的开端,但从房屋斗拱的细节处可以看出,日本和中国在建筑样式上的交流早已存在。大和时代这种含有中国风格特征建筑样式为后来飞鸟时代日本接受中国建筑风格做了铺垫。

三、房屋埴轮所反映的大和时代日本人的社会生活和生死观

因为大和时代的房屋埴轮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建筑为依据的,所以这些房屋埴轮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因为这些房屋埴轮是明器,所以它们在墓葬中的作用也体现了大和时代日本人的生死观。

(一)社会生活

“通过所发掘建筑遗址复原是种间接手段,相比之下,埴轮告诉我们的是更为具象的建筑形态。”[3]大量的古坟和埴轮的出现说明这一时期日本皇室和贵族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和财力,能动员成千上万的民众大兴土木。从复杂多样的房屋埴轮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多种样式的建筑同时存在于社会上。这些建筑的等级和用途被严格区分,这说明了统治阶级权力有了明显的加强,大量仓库埴轮的出现说明这时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社会较为富足,且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加大。

此时,皇家住宅的建筑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注意对称布局,最典型的是茶臼山古坟出土的房屋埴轮群。这一套建筑群中存在中心建筑和附属建筑,中心建筑为切妻造的住宅,屋顶上放着鲣鱼木,其中两个较小的附属建筑在外形上十分相似。同一时期的中国皇家建筑也是对称布局,且奈良时代以及之后的日本重要建筑原则上也是左右对称布局,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布局很有可能已经受到了中国建筑布局的影响。在这组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靠后的位置,附属建筑则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并且位置靠前。主要建筑应该为皇家贵族的住宅,附属建筑为休闲场所和仓库。在建筑群的最前方有一个围形埴轮,这是住宅建筑群的配套设施,这种围形埴轮外部仿照围墙的形状,内部有时会出现小型的、具有神社特征的切妻造建筑,推测围形埴轮表现的应该是宗教场所,这和神道教信仰有关。这些房屋埴轮群展现了部分大和时代皇室贵族的住宅样式和生活方式。

(二)生死观

关于大和时代的日本人为什么要制作大量的房屋埴轮,主流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认为这是对生前权威和财力的炫耀,另一种认为这是给死者的灵魂提供一个居所。笔者认为这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因为这些房屋埴轮所模拟的建筑等级都很高,都是皇家贵族才能拥有的建筑,而且被放置在坟丘周围的地表上,所以有炫耀的意思;大小型古坟中都有房屋埴轮,而且位置多居于圆形坟顶的中心,这是离死者最近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推测房屋埴轮是墓葬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明器,房屋埴轮有为死者灵魂提供居所的意思。所以,皇家贵族们修造这些埴轮主要是想向别人展现自己高贵的身份并将自己生前荣华富贵的生活全部带入阴间。

大和时代的日本人因为信仰神道教,认为人死后依然会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所以他们造出了供死者灵魂居住的房屋埴轮,并且在古坟前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大和时代的政治是用‘各祭’向神请示,收到指示后行使权利的,因此支配者以神的权威为后盾操纵政治。”[4]随着飞鸟时代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佛教中生死轮回的观念渐渐盛行,并且世俗权力日益膨胀,所以人们对看不见的神灵的信仰渐渐减弱,埴轮这种有特殊意义的明器也渐渐消失了。在埴轮陶器兴盛和消亡的背后,是时代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下日本人社会生活和宗教思想的转变。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大和时代房屋埴轮的造型结构,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建筑是在日本原始建筑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形成了高床建筑和平物建筑两种主流的样式,其中按照屋顶的造型又可以分为切妻造、寄栋造、入母屋造三种,房屋埴轮中的这三种建筑的造型具有较高的写实性,是研究日本建筑史的重要材料。大和时代的建筑具有从原始向古代过渡的特征,并且这一时期日本和中国在建筑造型上可能存在一些交流,这一时期的建筑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奠定了日本古代建筑的基础。同时,这些房屋埴轮也展现了大和时代日本皇家贵族的建筑布局和社会生活,反映了神道教影响下日本人的生死观。

猜你喜欢

样式屋顶房屋
借“光”生财的屋顶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屋顶屋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屋顶的雪(外四首)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