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庙文物保护与发展研究
——以云南省彝族一朵云村为例

2023-02-21杨春林岳文妍保明珠鲁双玉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3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9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瓦当

杨春林,胡 洁,岳文妍,保明珠,鲁双玉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云南大学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

一、概述

撒梅人作为彝族的一个分支,是昆明最古老的原住居民之一,在昆明市官渡区阿拉彝族乡、大板桥镇均有分布。据记载,古老的撒梅人原来居住在滇池东岸坝子里,耕种着滇东肥沃的土地。经战争影响,撒梅民族多次被冲散,到山区和丘陵地区寻找水源,开田种地、安居乐业,所以被称为“散民”,后来变音为“撒梅”或“撒弥”。撒梅具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撒梅人信奉佛教、道教和西波教,西波教是撒梅人世代相传的宗教,因口头传授,无书籍记载,西波教的起源无法得知。撒梅人除了与汉族人过共同的节日,还有独特的“三月三”“老爷山庙会”和“虫王节”等①。

一朵云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距离市区大约40公里,村内居民主要为彝族撒梅人。村子里保留着高低错落、斑驳苍古的清代传统民居“一颗印”。随着时代的发展,撒梅人逐渐被汉化,传统撒梅文化也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一朵云村因距离市区较远,传统撒梅民居现今还存在,但许多年轻人已经搬入新盖的洋楼。一朵云村村头有一座遭受过风雨洗礼、破败不堪的寺庙。因为资金缺乏加上人们保护意识淡薄,古庙正在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坍塌。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考察,笔者所在的考察组在寺庙中发现了许多工艺精美、造型别致的瓦当和木雕。除此之外,在寺庙的主楼还发现了一分为二的清代碑文,这对研究撒梅社会历史具有极大意义。我们在对一朵云居民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寺庙的具体建造时间已经不得而知,大多数居民只是记得这座寺庙叫唐王祖师庙,在他们出生时就已经存在。遗憾的是,更了解寺庙历史的老人们因疾病、语言沟通和警惕之心等,无法接受我们的采访,因此未能发掘出更多关于寺庙的历史信息。

二、寺庙出土文物

(一)清代碑文

唐王祖师庙出土的清代碑文,出土时间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内容大致为:“署云南府昆明县正堂加三级记录五次许。出示严禁事照得曰:苴里甲尾小寨等村山高箐险,不能栽种稻谷,仅可蓄养橱树荞麦,以为粮条民食之……”(图一)。

因笔者才疏学浅,未能全部准确校对与翻译碑文内容。这个碑文内容大致说明了清代时期小寨附近的撒梅人经济生产低下,难以维持生计。以及我们追溯明代天启(1621—1628年)年间刘文征的《滇志》其卷三十有:“撒弥猡猡,男挽发如鬏,长衣短裤,布系腰。妇女短裳、五色短裙,滇池上诸州邑皆有之。拙于治生,无盗贼,山居者耕瘠土,贩薪于市,终岁勤勤。滨水者浮家捕鱼,仅能自给。”②

将这些文字记载与碑文结合来看,传统的撒梅人聚居在土地贫瘠的山地,生产粮食难以自给自足,因此撒梅人为了生活勤勤恳恳,在农桑之外还从事手工业与捕鱼业来补贴家用。碑文大致只能证实撒梅人所居地区不适宜农桑和政府减轻赋税的手段,寺庙的历史研究依旧处于一团迷雾之中,但对唐王祖师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乾隆年间。

1.图一 清代告示碑 70 cm×110 cm 一朵云村出土

2.图二 牡丹滴水瓦当 高11 cm 唐王祖师庙出土

3.图三 牡丹纹瓦当 直径13.5 cm 唐王祖师庙出土

4.图四 清代桃花纹瓦当 直径12 cm 一朵云村

5.图五 清代菊花纹瓦当 直径12 cm一朵云村

6.图六 云南省布票、线票票样 1979年 唐王祖师庙

7.图七 动植物木刻 唐王祖师庙

(二)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装饰构件,能起到保护椽头、便于房檐疏通流水的作用,瓦当上美妙生动的图形文案具有美化建筑物的作用。在对一朵云村进行田野调查时,我们在唐王祖师庙中也发现了精美的瓦当纹样。

一朵云村民居与唐王祖师庙的瓦当材质都是青瓦(灰陶),在一朵云村尚未发现瓦片生产作坊及手艺人。据村民回忆,瓦当大多数是从宜良汤池运输进来的。

唐王祖师庙出土的瓦当造型,大多数是圆形。在墙角的废墟中仅发现一片三角形瓦当(图二),这片三角形瓦当造型精美,牡丹形象生动,花瓣对称而左右分开,中心为圆润饱满的花苞,含苞欲放自然向上,顶面富有乳钉纹装饰,呈倒三角分布,周围装饰波浪纹,富有艳丽之气。严格意义上说,这片三角形的瓦当属于板瓦,位于每道瓦沟的最前端,为的是将雨水顺利引流,不让雨水侵蚀木制的椽子,撒梅人也亲切地称它为“滴水”。与其图案一致的还有圆形的牡丹纹瓦当(图三),外周联饰乳钉纹、弦纹,线条简洁疏朗,花形优雅秀丽。

图四、图五均是出自一朵云村农户人家的桃花纹瓦当。桃花纹瓦当合理地将画面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阔而外窄,外圈由云纹均匀环绕;内圈主题突出,硕大的桃花居中呈绽放状,花瓣周围点缀乳钉纹,构图华美规整,线条简洁清晰。在一朵云村,无论是荒郊野外,还是篱笆菜园或青石板路间,时至秋月都有秋菊盛放,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图五的菊花纹瓦当以弦纹分区,中心为绽放的菊花,以花中套花的形式出现,丰富了菊花的层次,外区还用珠联纹与弦纹装饰。据《云南瓦当》记载,该形制的瓦当在玉溪通海县也出现过,是清代制品。除此之外,我们还走访了一朵云村附近的老鸦洞村,在传统的居民住房中也发现了部分瓦当装饰。

瓦当艺术,表现了一朵云村的社会生活、文化及经济观念,体现着撒梅人独特的审美。这些瓦当规整地列于屋檐口与房头,搭配着精美的木刻与石雕,使得撒梅人的房屋撒发出神秘而纯净的美。这种少有的装饰简朴而厚重,给人带来贴近自然的感觉。今天,我们走在文明的沃土上,拾取附着着锈土的瓦当,它的历史价值并未消亡。透过瓦当,我们似乎看见了一朵云村曾经的辉煌,正所谓一瓦一世界,一图一风景。

(三)布票与线票

在唐王祖师庙正门左边的厢房里的一块木制隔板上,我们发现了几张带有“票样”二字的云南省布票与线票(图六)。布票的面额为壹市寸、贰市寸、壹市尺、五市尺、拾市尺。线票的面额为贰市钱、肆市钱。付券为0.1~5.0区间,年代均为1979年。这些票样本身不具有兑换功能,它们的用途主要是普及粮票知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些布票与线票都是由云南商业局发行的。“无粮票无饭吃,无布票无衣穿”,虽然撒梅人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但在那个物资比较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票证对撒梅人的生活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厢房的二楼横梁上,可以看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字样。据当地村委会人员介绍,那里曾是当地的粮管所,曾被烧过,经抢救修缮才没有被完全烧毁,与侧室不同的是主庙以及门所在的回廊没有任何被烧过的痕迹。

(四)木雕与石刻装饰

在唐王祖师庙正门背后的门楣和坍塌的木料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纹饰。壁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排布在四根柱子之间,每根柱子上方都有一个吊脚。每部分上面有四块壁板,每块壁板上又有两组不同的花纹样式。左边和右边是动物纹样,分布有羊、兔、马的形象以及龙纹与云纹(图七)。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羊,祥也。”羊字的谐音为祥,寓意着吉祥之意。在唐王祖师庙的大殿上,我们发现了精美的雕花以及侧边木材上云的图腾符号。虽然寺庙主体已坍塌,但我们还是能从遗迹中看出当时初建的唐王祖师庙装饰精美,做工精良,古朴中透着撒梅人独特的审美内涵。

通过上述对文物的研究考察,我们可以窥见唐王祖师庙两百年间的发展历史。清乾隆年间,唐王祖师庙作为维系撒梅人的纽带而存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70到1980年间,因人流量大,其在一朵云村有公共服务性质,是作为有“昭示”功能的建筑存在的。现今因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在一朵云村的常住居民为老幼妇孺,村民对唐王祖师庙的维护不重视,鲜少维修,且因唐王祖师庙本身是易损的木制结构,造成了唐王祖师庙的坍塌。

三、一朵云村未来发展建议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唐王祖师的坍塌正在向人们发出一个严重的警告,如果不加强文物保护,那么后人将看不到撒梅人的传统民居。为此,笔者对一朵云村的文物保护提出建议,希望充分利用一朵云村的区位优势,结合独特的撒梅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为撒梅村落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首先,对于精美的撒梅文物,希望社区加强管理,向政府申请资金,开设村史馆,通过对撒梅文物的收集整理,举办文物展览;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一朵云村也要抓住红利,牢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逆向思维,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好宣传,使更多人了解撒梅文化。同时,对于撒梅的传统古居,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修护。传统撒梅人为了祭拜老爷山,在传统的六月十三前一天,远处来的客人会选择在一朵云与老鸦洞、小寨等村住宿一晚,第二天早起再去爬老爷山。当地人可以依据这些特点开设民宿,吸引游客住宿,增加农民收入。其次,一朵云村作为传统撒梅人聚居的村落,其主要产业是农业,面对广阔的土地,可以适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创建农作物采摘园,丰富顾客的生活体验。一朵云附近的老鸭洞自然村已开设了具有彝族特色的农家乐,吸引着许多城市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撒梅特色长街宴,人们穿戴着制作精美的撒梅服饰,吃着美味的撒梅菜肴,跳着撒梅独有的舞蹈。越来越多人的到来为一朵云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大量游客资源,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四、结语

一朵云村的撒梅建筑凝结着历代撒梅人的智慧与审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许多危机。唐王祖师庙的坍塌折射出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不仅要靠研究者的努力,更需要当地居民的重视。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加强一朵云撒梅古村落的保护势在必行,只有加强文物保护,谋求创新发展,一朵云地区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流传,为昆明文化甚至云南地域文化添加一抹色彩。

注释

①昆明市官渡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昆明市官渡区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第187页。

②吕付华:《昆明彝族撒梅人村落城市化研究》,云南大学,2015年。

猜你喜欢

瓦当
汉代瓦当纹饰所见社会信仰之一二
瓦当响当当
朱克敏重装《秦汉瓦当文字》考略
丛文俊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西夏建筑装饰构件——瓦当
独树一帜 别开生面——山东齐地树木纹及文字瓦当考释
西夏陵出土花卉纹瓦当、滴水研究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