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20范瑜楠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创毕业生院校

范瑜楠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8)

近年来,国家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到战略层面,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责任,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高职院校也不断顺应国家的发展要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巨大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数量也是不断的上升,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破千万人,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据了大半,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不少高职毕业生选择通过提升学历,或者考证等方式逃避毕业后马上就业。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地方政府部门也相继推出了创业帮扶等等的政策,在创业型的经济环境下,高职毕业生创业机会可能性也增加了。据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创业大军中,比重占的较高,高职毕业生有不少的优势,受到的限制更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维。

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化,促进他们跟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开展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的落实,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毕业生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在学历方面的差距,在就业市场上不占优势。对于每年不断上升的大学毕业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要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综合的职业素养。

在现今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并不能满足高效发展的社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用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企业不仅仅要求人才掌握基本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能够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够为企业的长远战略性发展提供人力支持。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在他们原有专业基础上,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思维,以及创业的技能和团队合作、领导力等,帮助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让毕业生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拓宽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为就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三)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

在“双创”的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为的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有效路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突破口,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

在我国很多院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更加的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很大一部分实践也是形式主义,相比传统教育模式,创新创业的教育更加的灵活,能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思维的实践,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例如,每年各类创业比赛的创新型产品或服务,都让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打破原有的高职院校在封闭的环境中教学,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充分加强高职院校人才与企业之间互动,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无缝结合。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健全

当今各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受到传统的高校理论人才培养的影响较深,多数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相对成熟完整的课程和教育体系。各个院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创业教育割裂开来,依旧按照传统的注重专业的理论学习,弱化实践教学,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大多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学校独立负责制定,企业并没有参与,后期在培养人才方面,企业更多的是仅仅配合学校完成各类教学任务。

在课程设置方面,创新创业课程虽然作为公共必修课,但所占学分比重较少,学生不引起重视。在教学环节方面,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课堂,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参与度不高。又因为师资力量的有限,实践课较少,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设计的模拟实践内容,也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用统一的方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对学生来说没有针对性。

(二)创业实践平台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学习课堂是无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教育资源比较有限的高职院校来说,除了传统课堂之外,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际有利的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仅仅是依靠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商业案例分享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高职院校因为自身条件有限,并没有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空间。有些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场地和空间,但是创业孵化基地并没有真正的运行起来落到实处,没有发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如本科,需要指导老师能够提供更多的辅导,但本校指导老师教师队伍配备不足,能够提供的指导有限。而入驻孵化基地的项目能否真的满足市场需求,只有入驻后才见分晓,很多项目运行不久就黄了,孵化基地项目停滞不前,没有真正最大化的发挥为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

另外,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也是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也是相对单一,企业参与度不高。比如,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学生进入企业也仅仅是简单上课听课,并没有真正参与动手创业实践的机会,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学校应用科研和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双方达到互惠互利,才能够为企业为学校带来持续不断的长期合作和支持。

(三)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配备弱

有的高职院校只是响应国家开展双创教育的政策,教师数量不够,质量也有待加强。双创教师没有明确的归口部门,分散在各个院系中,对于自身的双创工作认同感不高。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大部分是由行政教师,或者其他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兼任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专任教师少。兼职教师自身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分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时间特别少。有个别高职院校有专职创新创业的教师,但是却因为配备的人员太少,每个教师一人多职,不仅要承担全校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兼职多项行政实务,无法兼顾。

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双创教育的完善的教师激励和考核制度,无法发挥双创教师的内驱力。在薪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还需要承担额外的创业比赛等工作,双创教师的积极性和满意度都不高。

同时,负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虽然有多年理论教学经验,但是在实践性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普遍经验不足,又因为自身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重实践的要求。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聘请校外企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校外创业导师仅是担任比赛创新创业比赛评委或嘉宾,没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的实际作用比较小。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与实践

(一)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和不同专业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都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的能力的结合,在创业项目的进展中,帮助学生完成团队的组建,推动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下企业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的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可以参考企业的建议和意见。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方面,由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需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课程设计。例如,大一新生阶段,可以通过各种企业家的创业讲座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大二阶段的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可以和企业创业导师一起商讨,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和专业课程相互融合,设计出符合各个专业学生需求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该结合专业设计相对应的实践课程。只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才能激发各专业学生的创业动力。大三阶段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业项目和专业特点,邀请校外的专家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有关创业的各方面帮助。在这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内的创新创业教师需要全程观摩学习创业专家的辅导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另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大一到大三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专业的需求,安排实训课程贯穿始终。可以通过大一认知实训、到大三顶岗实训等多次实训,一步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指标,持续跟进,采集分析相关数据,作为教学改革的有力数据支持。

(二)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孵化创业基地

在高职院校中,教育资源的有限,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视野受限。学校可以考虑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孵化创业基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企业内训教育资源引入学校,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学习资源和平台,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

同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的是实践。只有参与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创业比赛中,我们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有比较新的创新创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到真正项目落地实施时候,制定的商业模式等又和现实中的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不符。这是因为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没有和市场相互联系。所以想要学生掌握和市场需求相互接轨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平台。引进校企合作项目,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创业孵化基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创业平台,企业也从中收益也有更高的积极性。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根据项目专业需求指派创业导师负责项目的日常对接,校内专业教师负责人员管理、培训等,学生团队则从多个岗位进行轮岗实训。

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创业比赛等方式进行筛选创业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才能够真正落地的考虑创业项目运行的现实因素,为创业项目进行规划。又因为有企业创业导师的参与指导,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现如今市场的需求,让自己的创业项目更加的成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场地和设施,以及启动资金和奖励资金等帮扶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创业。创业学生在孵化基地创业过程中获得利润,也能够更加促进其创业热情。学校再加强对优秀创业项目的舆论宣传和推广,为学校学生树立创业典型,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让校企合作不仅仅流于形式。

(三)强化师资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构建“双师型”的创新创业教学队伍。创新创业的专职教师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创业经验的教师。各个高职院校要发挥校内外的资源,制定选聘和管理双创师资的方案,吸引校内外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成为兼职创业导师。选聘人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聘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这些自带资源和人脉的企业创业导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业经验,更加生动的进行创新创业教学,还能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和平台。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任企业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教师,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参考优秀的国内外高校做法,制定出合理双创师资管理办法,并设置创新创业师资管理机构。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双创”机构,“双创”教师数量不足,半路出家的双创教师数量居多,都分散于各个院系,管理效率低。制定管理办法和成立管理机构,这样才能够让各级各学院明确自身职责,整合各个院系资源,高效管理师资。

最后,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完善的“双创”教师培养体系。目前普遍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更不用说针对“双创”教师的培养体系。国外院校的师资培养制度因与法律规定相挂钩,这让教师培训不管是整体规划,还是培训规范都更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反观我国“双创”教师没有专门的培训,大多都是参加全校新教师的统一岗前培训,还有流于形式的利用教育部门寒暑假线上培训资源进行培训,没有一定的针对性。

岗前培训能够树立双创教师的双创核心理念,为能适应创新创业教学打下基础。学校可以统一组织双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或者组织双创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考试,考核通过后再进行上岗。这种规范和标准化的培训,能够让新教师在未来教学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的专业素养。

岗前培训考核合格的双创教师入职后,高职院校还需要安排企业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经验等知识进行培训,可以通过讲座和下企业实践的方式进行经验交流,也可以通过制定教师激励措施,如,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奖励机制,鼓励在校教师带薪参与企业培训和实践,提高在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有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的教师,在岗创业或者离岗创业,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和经验。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政府、企业等资源,与企业共创双创教师培训基地,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和师资队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也能够为学校提供实验室等现成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实验实训室。校内双创师资团队可以与企业骨干技术专家构建培训课程,开发新课程,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后期可以利用培训基地的丰富教学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上岗培训等。

结束语

随着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扩展实践教育,推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