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背景下龙舟项目进校园路径分析
——以秭归县为例
2023-02-20安雨凝罗红通讯作者三峡大学
安雨凝 罗红(通讯作者) 三峡大学
2022 年7 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下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鼓励中小学设置龙舟、舞龙舞狮等优秀中华传统体育项目。2022 年1 月《宜昌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各学校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菜单”服务。同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2022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传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课题。秭归县作为屈原故里、龙舟之乡,近年来专注于推广龙舟文化和赛事,但所取得的优秀文化传承效果并不好,龙舟项目的参与人员,不管是制作、竞赛还是观看,都缺乏年轻面孔。针对优化龙舟项目,拓宽宣传渠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继承与发扬龙舟项目与龙舟精神。
本文将着眼于中小学学生群体,分析在校园中安排龙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路径,为龙舟项目的推广与传承开辟新方向。
1.龙舟项目发展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1.1 文化传承的内涵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早在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文化都是被作为重点来把握。文化传承的关键性与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这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继承好、发展好、创新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要求。文化传承是指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上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的实现过程[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1.2 龙舟项目发展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析
2021 年10 月,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在体育技能方面,要求青少年普遍掌握1—2 项运动技能,基本建成适应需要、主体多元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在体育文化方面,强调体育对于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要求更好的发挥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鼓励创造优秀体育文化作品、打造体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龙舟项目历经几千年传承至今还依旧盛行,就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值得并且得到了人们的推崇。龙舟文化作为优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的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弘扬。学习与掌握龙舟项目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塑造学习者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校、社三者合力,加上政策支持,将文化传承与龙舟推广相结合,能够最大化实现项目意义。
1.3 龙舟项目发展对于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分析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推广运动项目,此项目蕴含的精神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人的意志品质;在参加文化传承活动中,接受到优秀精神熏陶的同时还能了解某一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与竞技特点。可见学习一个运动项目时学习项目文化的必要性,因此龙舟文化传承与龙舟项目推广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体育项目因文化建设而更具特色,体育文化因项目建设也更为完善[2]。秭归有着悠久的屈原文化、龙舟文化、龙舟办赛历史,还有历代传承下来的龙舟竞渡传承人、木制龙舟传承人等,都拥有着高超的龙舟竞渡、龙舟制作技术,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只有不断地开展龙舟赛事和活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展现在大众眼前,进而得以延续;而这些民族文化瑰宝也赋予了这项竞技更有传承意义的民族内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使更多人以多种身份参与其中。
2.秭归龙舟项目与校园龙舟发展概述
2.1 龙舟项目发展概述
秭归县在2011 年就被授予“中国龙舟之乡”的称号,境内徐家冲港湾是国家级的龙舟训练基地,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中国全民健身著名景观”,当地政府对徐家冲港湾以及周边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和治理,与屈原祠连为一体,成为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的一部分。已成功举办过中国龙舟公开赛、中国龙舟争霸赛、第六届亚洲龙舟锦标赛、湖北省第十四届龙舟大赛、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龙舟赛等高级别的大型赛事。秭归龙舟的发展受时代变迁的大环境影响,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60 年代民间传统的龙舟竞渡,此阶段龙舟竞渡主要以民间传统方式进行比赛,每年五月初五群众自发组织。选择对江划的形式,比赛前将龙舟顺江摆放,裁判发令后,在铳的帮助下将头调至终点方向开始比赛。还有一特点是龙舟头有一位指挥,在船头做出倒立、金鸡独立等各种姿态,展示动作的好坏也是评判成绩的标准之一;80 年代有组织的开展正规大型龙舟竞赛为第二阶段,也是龙舟赛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1984 年,龙舟赛被国家体委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次年6 月,中国龙舟协会在宜昌成立,秭归县抓住机遇随之成立了秭归县龙舟协会,推动本地龙舟走出去,将外地龙舟值得学习的训练方法、管理形式引进来,参赛、办赛同时培养优秀的龙舟裁判员,推动秭归龙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龙舟竞赛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了国际龙舟拉力赛为第三阶段,从2001 年开始,秭归县多次举办国际龙舟拉力赛,其中第二届中国宜昌三峡潮国际龙舟拉力赛以其拉力赛距离最长而荣获吉尼斯世界记录。此时的秭归龙舟与国际接轨,赛事举办的同时,全县的旅游产业也随之发展,实现了龙舟运动与旅游产业的初步融合。
2.2 龙舟项目进校园发展概述
在推动龙舟高质量发展、加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期,不少学校积极尝试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秭归县也不例外。实验小学于2022年与大连乾龙水上运动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陆上青少年龙舟体验池,让同学们在校园内体会了龙舟项目的乐趣。此外,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开展了旱地龙舟的课程,虽然是第一个开展龙舟课程的学校,并且学校就在国家级龙舟训练基地--徐家冲港湾一侧,不远处就是存放大量龙舟的县体育馆,依托优秀的地理位置和场地器材资源所开展的课程也只局于表面,没有将之作为运动项目与校本课程安排实质性的教学活动。经过调查发现,秭归县境内并没有普遍开设此类实践课程,就只有这两所学校尝试在校内开展龙舟课程,受设备等因素影响,目前校园龙舟活动以强调参与感、体验感为主,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甚至停滞不前,这对于推动龙舟项目进校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当下秭归龙舟项目进校园现实困境
运用访谈法与实地调查法发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有41 所,其中初中15 所,小学26 所,但开展过龙舟项目课程的只有两所学校,开办过龙舟项目普及教育活动的学校也较少。通过总结得出,秭归县龙舟项目进校园目前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学训矛盾
我国近年来致力于教育改革,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改变一代人的思想,这无疑是一项长久的规划。并且秭归对于推广屈原文化、龙舟运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人们乐于接受这些文化,但要求适龄儿童去学习时,想法就大为不同。中小学阶段相较于高中来说,学习强度较低,课后时间较为充足,但是家长认为这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家长们仍希望自己的孩子专注于学习传统文化课程,对所有占据学习时间的活动产生抗拒心态。
3.2 安全问题
将龙舟项目融入校本课程,安全性是各个层面关注的重点。每一项体育课程的开展,保障安全是教师的工作重点。龙舟项目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相比于较为普遍的三大球、三小球项目,有可能会发生如侧翻、碰撞等不同的危险情况,可能会对心智还在塑造阶段的中小学生可能会产生阴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龙舟的积极性。这类问题的存在正是影响龙舟普及与推广的重要因素,保障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是开展龙舟教学活动的首要和必要前提。
3.3 普及程度低
学校是传播传统体育项目的首要阵地,在全县推广龙舟运动的背景下,似乎忽略掉了中小学生这一传承主力军。针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普及龙舟项目,所形成的效果不会仅仅只局限于学生时代,更会通过他们影响到身边人,甚至下一代人。在家校社共育、体教融合等政策下,秭归县校园体育课程开办情况已有很大改观,但是关于发扬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方面,在有着如此优势的条件下,就目前开展情况来看是不够的。
3.4 责任要素多
一方面,龙舟项目进校园,在陆地上进行基本技巧和理论学习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下水练习,这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关键的一项。而水上龙舟项目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龙舟协会、学生家长等多方合力投入时间与金钱才能达成,从学校至训练场地的行程、下水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救生员的安排等,都需要严谨的安排,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教学的开展面临的考验。另一方面,教师是传承的主要实施者,但县级市内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
4.实现路径分析
4.1 提升龙舟项目地位
国家近年逐步提升体育中考地位,体育成绩在中考中的占比不断加大。在此趋势下,家长们愈发重视体育。学习龙舟项目本身就是一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运动,相关部门可以尝试发挥自身优势,安排课后服务课程、开展中小学龙舟项目竞赛等,向上级申请将龙舟项目纳入到当地的学生升学考试中,拓展升学通道,以此种方式将龙舟项目的重要性在学校和家长心中提升,从而保证龙舟项目课程和文化传承活动的开展。
4.2 做好项目应急预案
在龙舟项目进校园筹备阶段,首要任务是做出一份让家长、学校都满意的应急预案,详细划分每位参与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将责任落地到实处。并且在下水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救手段教学,教师必须严格监督与检查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在同学们完全掌握要领之后再开展后续教学;其次还要进行危险情景演练,模拟船体侧翻后学生落水等突发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调安全问题,指出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经常给予同学们心理暗示,规避慌乱的情况发生。
4.3 加强项目宣传力度
在社会层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民间团体承办小型龙舟赛,创新龙舟竞赛形式,在举办高规格龙舟赛事时,可以依托赛事开展校园行等公益活动,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把秭归县打造成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名城。学校方面,应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使命,选择合适且能长期开展的龙舟活动内容作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同时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要履行监督职责,要求学校定期汇报传统体育项目相关课程和内容的开展情况,不断强化体育特色建设工作,打造一校一品龙舟特色品牌。
4.4 提高项目参与人员质量
教师是育人过程中的关键,是传统体育的主要传播者,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校内可以在原有教师基础上培养专业龙舟教练员,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和专项培训,同时邀请专家来学校授课,向老师们传授最新的训练方法,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解决学校用人问题;校外考虑购买第三方服务,邀请优秀的龙舟教练员、运动员来学校带队、上课,既能使学生们学习到专业性和实战性的知识,也能拓宽校内教师的知识面,进而提高课程质量。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是历经几千年历史而流传下来,有着高度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项目,但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不断拓宽龙舟传承渠道,扩大传承人来源,发挥校园优势推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龙舟运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使得龙舟运动在文化传承中跟上时代发展,同时在时代变革中保正文化传承。上述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只从体育视角出发,应该多学科结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让年轻人不再是龙舟“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