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整体输出:鲁班工坊框架体系的国际范式与价值启示

2023-02-20谢超爱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鲁班工坊师资

谢超爱,耿 洁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350;2.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自2016年首个泰国鲁班工坊建设至今,天津已在25个国家建设27个鲁班工坊。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和国际知名职业教育品牌,鲁班工坊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标准、装备、资源、师资培训的整体输出。在CNKI数据库中,以“鲁班工坊”为关键词可检索相关文献321篇,研究的主体力量是天津,以天津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196篇,占比72.60%;《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职业教育研究》刊文91篇,占比33.70%;研究的学术观点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国际化、鲁班工坊概念、价值功能、建设模式和标准等方面,聚焦鲁班工坊整体构架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本文以鲁班工坊整体输出的框架体系为研究重点,剖析鲁班工坊如何因地制宜整体“走出去”及价值启示。

一、鲁班工坊框架体系构建的基础国际要素:技能与教学

(一)技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世界主题

“技能”是世界话题,联合国强调技能发展的重要性。新一代青年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够掌握某项职业所需的技能,具备谋生之力;能够提高对装备升级带来的技能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具备应变之力;能够提高自身满足工作领域要求的能力,具备选择之力。2014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7月15日为世界青年技能日。2015年《教育2030行动纲领》指出职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尤其是优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能够帮助年轻人获得就业创业所需的职业技术技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在2022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到:“在全球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变得越来越必要。”

(二)教学:应对数字转型的教学如何开展

2022年3月,UNESCO《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22—2029)》《TVET战略(2022—2029)》基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当在科学技术、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主动调整其培训的方式,使得青年和成人能够基于培训获得工作所需技能,同时应对产业、行业、企业蓬勃发展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变化。

鲁班工坊产生于产业迭代之际,发力于推进以人工智能与工业4.0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化转型之际,为解决在技能学习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世界教育共性问题提供了教学整体方案,形成了面向教育国际化的技能学习与教学的解决之道。围绕“技能”学习,回答了在以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如何组织与实施“真实”“完整”的教学;回答了在工业4.0背景下教学如何解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回答了在数字社会中如何建立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思维并掌握其方法。

依据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鲁班工坊联合中外院校、合作企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搭建教学平台,规划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学生在基于工程实践导向的项目中,通过一个个真实任务,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实训,形成课堂与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四点相融的网状一体化教学新格局。

二、鲁班工坊框架体系的国际范式:模式-标准-装备-资源-师资培训

鲁班工坊紧扣“技能”与“教学”这两个基础国际要素,立足应对数字转型的教学如何开展,探索出以当地国职业教育实际为基础、因地制宜推动教学模式、标准、装备、资源、师资培训整体输出方案,构建了鲁班工坊框架体系的国际范式。

(一)探索创建并推广应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论支撑

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直到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操作样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实施的教学活动进程较为稳定的结构形式。EPIP是以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为问题视域,探索形成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引,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是一种模式,也是一种理念、一种方式、一种路径、一种启示。肯尼亚鲁班工坊马查科斯大学校长乔伊斯 阿盖鲁教授认为,EPIP研究中心代表了“创新项目中的典范”,概括了我们对推动知识边界,促进创新和培育转型思想种子的承诺。EPIP既用于办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资培养培训、实训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可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干事业、做工作、做项目。掌握了EPIP,可形成EPIP视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鲁班工坊负责人约瑟马伽勒斯 卢卡斯(Jose Pedro Magalhaes Lucas)认为,EPIP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注重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和教师在工程教育环境和载体中,从认识真实的工程及工程环境到学习工程基础构件及原理、机理等,到操作体验,再到基于真实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创新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知道,设备仿真的是什么,模拟的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能够探索并尝试更加丰富的工程实践空间。

该模式最具代表性且最早的应用作品是2012年出版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程》,连续获得“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已翻译为英文、泰文等出版,教程采取“项目引导”“项目开篇”“项目备战”“项目实战”“项目决战”和“项目拓展”的结构编排,设置了从工程相关知识介绍到实践再到创新的项目单元,让教学者和学习者了解并亲身体验自动化工程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这本教程呈现了EPIP视域下的综合实训,即从实际工程入手,在介绍真实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提炼出真实工程项目中机电的核心技术,以“能力源”创新课程套件为载体,学习者通过与真实工程项目的实际比对,可以自主搭建高仿真型工程项目实体,完成项目的组件搭建、线路连接,并通过VJC图形化交互式开发系统全面实现高仿真型工程项目的控制设计、运行调试和故障诊断。

EPIP是鲁班工坊框架体系的灵魂,在EPIP的视角、思维下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技能大赛的赛项和装备、教材和数字资源、开展的师资培训等,落地各个鲁班工坊。

EPIP是鲁班工坊框架体系的核心内涵。在鲁班工坊的八年实践中,先后建立了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EPIP体验中心、泰国EPIP教学研究中心、印度EPIP教学研究中心、葡萄牙EPIP应用中心、吉布提EPIP应用中心、埃塞俄比亚EPIP应用中心、肯尼亚EPIP教学研究中心等。肯尼亚鲁班工坊马查科斯大学校长乔伊斯 阿盖鲁教授说,EPIP教学研究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机构,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探索和探究的文化。2017年成立了“EPIP国际教育联盟”,联盟召开了六届年会,联盟成员单位80余家院校,联盟成员近百位专家学者,覆盖18国家。2022年5月成立了天津中华职业教育社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研究中心。2023年4月成立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推中心。

EPIP推广应用被写入教育政策框架之中。《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提到“推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继续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继续推动中国本土化视野、国际化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应用,发挥已建立的泰国、葡萄牙、埃塞俄比亚等国EPIP教学研究中心作用,给更多境外合作伙伴带去先进的教学模式、优质的教学装备”。2021年,“推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应用”分别被写入《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教城融合 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和《天津市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

(二)自主研制并对接输出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合作国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专业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教学标准是衡量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标准的重要文件,涉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方面,是鲁班工坊在合作国学校开展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鲁班工坊将天津职业院校自主研发的专业教学标准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专业教学标准的国际化是一个需要经过输出方和接受方不断切磋、优化的过程。国内职业院校、企业等研制出来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重在“研”,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状况,尤其是当地的产业发展、岗位需求、院校办学条件、学生群体水平等,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对接当地产业发展、满足岗位需要、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需求的落地专业教学标准。

自2012年以来,天津职业院校依据行业产业需求、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接国际职业能力标准,梳理国际化企业相关岗位核心技术技能,联合中外院校及国内外企业共同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55个,其中14个被纳入合作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之中。鲁班工坊专业教学标准是以产学研一体融合发展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对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梳理国际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承接匹配情况,最终形成的全方位专业教学标准,涵盖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培训课程标准以及海外专业教师的培训标准等构成的标准体系,总共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机械设计与制作、自动化、电子信息等13个大类专业。

专业教学标准的输出在标准制定理念和技术上起到了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在标准制定格式上做到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在标准制定的内容上做到了先进课程、先进教学设备与装备、先进师资队伍培训等内容的融入。泰国、吉布提、肯尼亚鲁班工坊等14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获得合作国教育部门批准被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中。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吉布提工商学校及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的吉布提鲁班工坊开设了铁道工程技术和铁道运营管理两个铁道类专业与商贸、物流类两个商科类专业,开创了吉布提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填补了该国铁道类专业的空白。

(三)自主研发并输出以技能大赛优质赛项装备为代表的先进教学装备,构成鲁班工坊可学可做可创新的实训场景

教学装备是职业院校推进教学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创新,以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鲁班工坊输出的教学设备和设施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标准,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对接国际通用技术、工艺和产品标准,遴选工业技术领域的领先技术和器件,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或国际相关项目的竞赛标准。葡萄牙鲁班工坊内16套实训设备的各项技术标准都达到了欧盟的认证标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药品灌装生产线”是一台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考核设备,由“颗粒上料”“加盖拧盖”“检测分拣”“六轴机器人”“成品入仓”五个单元组成,学生既可以在每个独立的单元教学设备中进行专项练习,也可以在整套的生产线上进行项目设计,这台设备也是当前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设备。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梅鲁科技大学共建的肯尼亚鲁班工坊开设了云计算与信息安全管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通信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彼得·卡里乌基认为,鲁班工坊的培训是革命性的,他在鲁班工坊学习期间,亲手配置了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让他对网络技术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共建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设有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四大技术学习,埃塞俄比亚一所公共技术和职业培训学院的汽车工程讲师哈布塔穆·西赛认为,有了鲁班工坊,可以在现代机械的辅助下直接开展实践课程。

鲁班工坊教学设备是EPIP教学模式下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代表性成果,跟随鲁班工坊走出国门,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部分甚至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装备。2022年8月,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运用EPIP开发的13个“鲁班工坊赛项”成为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力赛项”。自此,鲁班工坊成为我国输出优质赛项装备的主要路径之一,为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相互借鉴学习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职业院校技能赛项与国际接轨,扩大了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22年8月,来自埃及鲁班工坊的艾因夏姆斯大学选手Islam、Sayed和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选手组成4人联队参加了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赛项并获得金牌。Islam和Sayed认为,鲁班工坊让他们见到了先进的中国设备,技能比赛让他们强化了工程实践能力,EPIP教学模式让他们养成了工程思维并激活了创新能力。

(四)自主开发教材、数字资源等教学资源,形成基于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的二维空间优质立体化国际化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是支撑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素和条件,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保障。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鲁班工坊输出了教材和教学视频、动画、电子课件、微课等数字教学资源载体,形成了基于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二维空间的优质立体化国际化教学资源库,构建了鲁班工坊现场教学和空中课堂线上教学的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

开发《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等130多部(套)中外文教材资源。《自动化安装与调试》是第一本赛项教学资源转化的成果,包含彩色纸质教材、配套的光盘以及全开放的教学资源网站。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模式编写,包含大量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实例,图文并茂,能够直观地展示各种型号的设备和器件,逐步增加项目任务的技术难度和技术综合水平,帮助学生在系统完整的项目任务中逐渐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数字资源开发与建设使鲁班工坊的坊内学生可以接收到先进的教学模式与学习资源,同时提升了当地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为当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将在光伏共建共享资源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模式与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辐射推广到吉布提鲁班工坊的建设项目中,由中吉两国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编写专业教材6本,实训教学指导书20余册,开发信息化课程10余门,在线题库4套,动画、微课、虚拟仿真的教学资源总量56G。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先后与印度、埃及专业教师共研共建光伏专业的国际化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共建共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共学双语教材、共同开发了虚拟仿真训练平台。

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和赛项成果的国际化教学资源在鲁班工坊中应用与模式、标准、装备一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经过鲁班工坊培训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泰国鲁班工坊学生多次获得泰国国家技能大赛金牌,并为泰国赢得首个东盟技能大赛一等奖;马来西亚和印尼学生在泰国鲁班工坊学习和训练后,也获得了各自国家的技能大赛一等奖;泰国鲁班工坊举办了5届电脑鼠走迷宫国际邀请赛,并设计开发了“鲁班锁现代技能大赛”,该项目多次亮相世界智能大会和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产教融合展览会。

(五)系统化进阶式开展本土师资培养培训,夯实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教学团队是发挥鲁班工坊在合作国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作用的关键,本土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乎鲁班工坊的运行质量,师资培训既是鲁班工坊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向世界分享中国优秀职教模式的必要途径。吕景泉教授认为,每个鲁班工坊建设之初,都需要对国外合作单位的教学团队、管理团队进行系统化、进阶式培养培训,使其掌握职教新理念、教学新模式、技术新应用,具备实际操作装备能力,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及其综合应用。

师资培训是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和保障性工程。本土师资培养先行是鲁班工坊创建国际品牌并成功向境外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关键。对本土师资进行系列且持续的培训是保障鲁班工坊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支撑。目前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外方教师团队来华接受培训和空中课堂方式,辅以中方教师远赴合作国开展师资培训。在进行师资培训前,院校双方首先协商制定参与师资培训项目候选人选拔条件,之后由合作院校推荐相关教育教学人员作为鲁班工坊的师资培训对象,根据师资培训对象专业基础、语言水平、文化差异等方面的不同,针对共建专业实施为期半月至三个月的沉浸式学习和培训,即合作院校师资团队在“真实”和“完整”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体验在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感受中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特色,认同中国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专业教学标准、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进而使师资培训对象具备合格的在鲁班工坊实施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保证鲁班工坊运行的可持续化。

印度鲁班工坊在达成建设协议的同时,6名印度教师来津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双方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实训、企业实地考察,为鲁班工坊运行储备高水平师资及专业带头人;在揭牌运行前,中方派出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团组赴印度,与印方师生共同进行鲁班工坊实训区实训设备的安装调试,对印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再培训;揭牌时和揭牌后又组织三次培训。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正在筹建的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15名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专业教师来津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师资培训,学习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课程模块20门培训课程,共160学时,并就专业建设、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建设等进行深入研讨。埃塞鲁班工坊骨干教师团队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上取得了一金两银两铜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埃塞在世界级技能比赛中参赛并获奖的双突破。

师资依赖一直是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项目的难点与痛点。以往境外办学遴选优秀双师型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赴境外开展教育教学,虽然能够短期解决境外办学的师资问题,但是并不利于教师和境外办学项目的长远发展。鲁班工坊坚持“授人以渔”,将师资培训先行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必要保障,解决了以往职业教育境外办学中存在的长期依赖中方师资的现实问题,为我国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项目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案。

三、鲁班工坊国际范式整体输出的价值启示

(一)以创新驱动建构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形成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依旧任重而道远。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解决理论逻辑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鲁班工坊建设起源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紧扣“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个时代之问,立足中国实际、天津特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汲取“班墨文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等教育思想,形成教学模式、标准、装备、资源、师资培训“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构成鲁班工坊的重要内容和理论体系。其中,教学模式是核心,专业标准是基本依据,技术装备是主要载体,教学资源是基础要素,师资培训则是必要保障,“五位一体”具有自主性、主体性、原创性的特点。

鲁班工坊坚持以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提炼和创新发展为主体,积极彰显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根本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将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转化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学术理论、研究范式和知识话语,扩大了中国职业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以实践自觉创设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实践样板,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解决实践逻辑问题,要坚持实践导向,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经不起推敲的。鲁班工坊建设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成果为指导,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方向,以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为依托,以合作国职业教育实际为基础,探索出了因地制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整体输出方案,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践创新。

天津职业教育实践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立足于天津区域优势,多个新式学堂扎根天津,并将西方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天津成为近现代中国北方工业的发祥地。近150年来,天津职业教育伴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步入新世纪、进入新时代,探索出“工学并举”“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五业联动”等办学模式。鲁班工坊是基于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和天津职业教育探索经验形成的实践自觉,其核心要义工程实践创新教学项目(EPIP)是经过十几年的职业院校实践经验积累总结提炼出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又在鲁班工坊中得到创新发展和实践检验。

目前,鲁班工坊的海外影响力在持续扩大。“中国在非洲设立鲁班工坊,为非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写入国务院新闻办《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之一。已建成的27个鲁班工坊开展了3200余人的学历教育,达到了1.1万人的培训规模。首个泰国鲁班工坊面向泰国和周边国家开放,7年间接待50多所泰国职业院校的1.3万多名师生访问,100多名来自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学生接受培训。

(三)以技能支撑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建设好“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

国际产能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匹配和流动,境外中资企业亟须配套的持续性和标准化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鲁班工坊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合作国培养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资企业海外落地生根,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国际化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本土化一线技术人员不足、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缺乏、语言障碍等问题,亟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教育援助、人文交流沟通上的帮助。鲁班工坊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一方面对接合作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输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优质产品技术,培养既满足合作国产业发展、企业生产、职业岗位需要,同时又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五业联动”,另一方面以合作国产业发展、合作院校专业需求以及境外中资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开设合作国急需专业,并对当地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深化国际产教融合,服务海外中资企业。

猜你喜欢

鲁班工坊师资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鲁班造伞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