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3-02-20潘永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李 飞 潘永富

(楚雄师范学院学生处,云南楚雄 675000)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①参见余辉:《大学生网络文化浅析》,《石油教育》2005年第5期。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生产生活、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快捷平台,这是科技进步赠予人类发展的礼物和精神家园。②参见朱琳:《化解外烁困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觉内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了解手机使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有利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情况,课题组以C校为例,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分类并设置了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3份,回收率为86.3%。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为1:4.2。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归纳出大学生手机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过长。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每周上网时间20 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9.5%;每周上网15—20 小时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6.4%;每周上网10—15 小时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8.8%;每周上网10 小时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5.3%。每周上网时间在10 小时以上的人数为74.4%,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校每周上网时间在10—20 小时之间,大部分同学除了上课、休息外基本都在依赖手机使用网络,甚至少数大学生在上课期间仍然使用手机玩游戏、聊天、购物等,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过长问题。

(二)使用手机趋向游戏休闲。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同用途调查发现,按被调查人数所占比例排序:玩游戏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1.3%,看视频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4.3%,用于学习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2%,聊天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7%,查阅资料的占被调查人数8.2%,购物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5%。大学生真正将手机用于学习的比重很小,大部分被调查者使用手机是为了网游和观看视频。

(三)网络用语时有不文明现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常用的网络词语,如“内卷”“躺平”“凡尔赛”等。调查发现86.3%以上的被调查者都比较熟悉这类词语,其中92.4%的人知道“内卷”的意思,96.7%的人知道“躺平”的意思,90.1%的人知道“凡尔赛”的意思。由此可得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比较熟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同时,课题组设置了“是否在网络上使用过不文明用语辱骂他人”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数据样本中,大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不文明用语辱骂他人时有发生,但不同性别和文理科的调查数据差异明显。从性别上分析,从来没有使用不文明语言辱骂他人选项中:男生占比为16.3%,女生占比为61.2%,男生比女生低44.9 个百分点;偶尔辱骂选项中:男生占比为58.4%,女生占比为24.4%,男生比女生高34 个百分点;经常辱骂选项中:男生占比为25.3%,女生占比为11.4%,男生比女生高13.9个百分点。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得出:网络中用于不文明用语现象时有发生,并且男生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辱骂他人的占比远高于女生。从文理科角度分析,从来没有使用不文明语言辱骂他人选项中:文科生占比为65.7%,理科生占比为12.4%,文科生比理科生高53.3个百分点;偶尔辱骂选项中:文科生占比为23.8%,理科生占比为59.4%,文科生比理科生低35.6个百分点;经常辱骂选项中:文科生占比为10.05%,理科生占比为28.2%,文科生比理科生低18.15个百分点。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得出:文科生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辱骂他人的占比远低于理科生。

二、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手机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信息网络工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容易网络成瘾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而手机网络空间正好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力不足,对手机网络空间中纷繁复杂的内容缺乏甄别能力,容易被网络空间中的各种内容所诱惑,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而不能自拔,加之长时间沉浸于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最终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各种虚幻暴力倾向进而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所谓的网络成瘾综合症指的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成就感反复发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行为强化现象。网络成瘾综合症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医学临床上表现为神经衰落、头疼失眠、心理变态、容易出现各种暴力倾向,缺乏主动与他人沟通的意愿,与他人很少有共同语言,人际关系和社会交流能力较差,经常出现低落情绪、产生孤独感、反应迟钝等心理病症,对生活学习会失去兴趣,①参见王恬:《论大学中的人文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据了解,大学生中男生患网络成瘾综合症比例远远高于女生,而且从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患网络成瘾综合症比例呈递增趋势。

(二)道德和法纪意识弱化

道德和法纪不仅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网络社会中必须遵守的网络规范。大部分同学认为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亲和力和感染力普遍不足,更倾向于使用手机互联网近乎无限的资源空间。但大学生群体受社会经验不足、阅历尚浅、科学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等因素制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在使用手机网络中容易迷失方向。加之使用手机网络具有一定的隐匿性,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制规范,但在手机网络中会突然放松自我,道德和法纪意识不同程度出现弱化,甚至会出现违反社会公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高度警惕。

(三)人际关系淡漠

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很少主动寻求老师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总是希望通过手机网络空间寻求懂自己的人来给自己提供帮助,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朋友进行心灵沟通交流,造成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舍友关系等的淡漠。网络上的沟通交流是人和物理硬件的间接交流,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温度和热情,部分大学生长时间忽视与老师、同学、家长、班主任、辅导员的心灵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家长、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方面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致使他们随心所欲,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最终陷入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导致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淡漠。

三、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期,对一些低俗、消极的网络信息甄别力不强,学习生活中容易被这些负面的信息带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一是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立足第一课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丰富第二课堂,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学生社团等资源,创建精品校园文化,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和赛事,提升易班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增加优质内容的呈现和供给,为大学生提供知识性、引导性、实用性资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品牌文化。二是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学校要加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布反映学校建设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需求,引导学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学习和生活。三是提高舆情监测和处置能力。要积极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等力量,做好舆情监测,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四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底线、红线意识,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践行文明上网,严禁下载、转载传播各种涉暴涉恐信息,严禁参与网络非法传销,自觉抵制网络涉黄、涉毒、涉赌、涉暴等违法信息,不信谣和不传谣,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微信,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御能力。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校园网络、网站管理方面的高素质队伍建设力度,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讨和理论研究,努力培养一支既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高素质队伍。二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管理队伍。要专人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培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队伍承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咨询等工作。三是加强学生网络监管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针对网络热点问题,定期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做好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处置。

(三)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宣传工作,激发青年学生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热情;以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将传统美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融入校园网,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担当民族大任,淬炼优秀品格,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和努力生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新时代建功立业,奉献青春。三是培养健康良好的心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充分利用好手机这一现代学习工具,使用手机促进学业进步,积极吸收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增强明辨是非能力,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四)强化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

一是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明确的理想目标,学会选择和甄别互联网上的复杂信息,学会用科学的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提高自身抵御不良信息污染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接受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并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二是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段辅助学习,不浏览消极、负面、低俗的网络信息,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理解、包容他人,不沉溺虚拟网络,不随意和网友约会,不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三是主动学习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和充分认识网络空间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学习掌握关于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了解在网络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增强在网络交流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争做“网络社会”的好学生。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