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企业发展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3-02-20卢祥宇

全国流通经济 2023年22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标准化

卢祥宇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明确提出将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对商贸流通企业的需求量与需求层次,决定了商贸流通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问题,其中,无论是区域协同发展还是企业发展活力的有效激发,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对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区域发展失衡

各个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商贸流通市场,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均衡发展,对于推进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各个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地理位置、产品特色、供需关系的差异,都会对流通成本以及影响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个要素产生深刻影响,这也是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产生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重视区域发展失衡问题,探索区域商贸流通企业均衡发展路径,是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从商贸流通成本以及区域差异来看,据统计,2019 年物流仓储成本在中国约占到GDP 的14.5%,在美国约为GDP 的8%,日本大约为GDP 的4.6%左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仓储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要高。在物流仓储成本之外,企业产业链的整合水平也是影响商贸流通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产品出厂到消费者购买产品之间产生的成本都是流通成本,因此,物流产业链中的节点越多,流通成本也就会变高。例如,当批发、零售环节中的节点更多时,则整个流通过程就会产生更高的分销费用与运输费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521 亿吨,其中公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91.4 亿吨,公路运输占比70%以上,且这一比例在近年内没有明显变化。更值得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注意的是,我国物流运输中的公路运输车辆空载率达40%以上,车辆停车配货的间隔时间平均长达约72 小时,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成本。我国各个地区商贸流通行业不仅普遍面临着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区域之间也展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而言,物流运输的原材料、制成品种类,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紧密关系,因此,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更高的货源密度与运输需求,也正因为如此,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发,去时货源与回城货源以及货运需求并不平衡。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的产品差异会导致运输过程中的车辆类型无法与货运需求实现良好匹配,例如,农村地区具有旺盛的农产品运输需求,需要特殊车辆进行冷链运输,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对冷链类产品需求不大,进入农村地区的车辆往往会运输非冷链产品,属于不具备冷链功能的车辆,这些车辆则会面临货运能力与货运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最后导致空载率过高。另外,物流运输环节过多以及运输标准不统一,会进一步提升流通成本,不同地区在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标准存在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地区在流通成本层面产生差异。由此可见,造成区域商贸流通成本差异的因素呈现出了多样化与复杂性的特征。

此外,我国各个地区具有的地理条件差异、经济发展强度差异等,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中难以实现一致发展,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基础、流通资源差异的影响下,一些地区在流通效率上的差距甚至呈现出了逐渐拉大的现象。整体而言,虽然我国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显著发展,但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较为明显。各地区的企业发展水平、流通效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总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虽然高于西部地区,但是二者差距并不明显,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内部差距,中西部地区的内部差距较小。无论是在综合发展、产业环境还是在商贸物流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难题等方面,各个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例如,四川、河南等地区的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环境较好,经济带动作用却呈现出了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内蒙古、安徽等地区的企业发展水平、流通效率相对较低,但在创造就业机会机会方面具有良好表现。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企业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另外,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城乡地区也展现出了明显差异。虽然农村地区第一产业能够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统一的经营组织且农业生产较为分散,第一产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都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仅导致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导致了农村经济以及农民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些现象都对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产生了制约。在第二三产业方面,城市地区则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企业发展差距。

2.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商贸流通企业是最为关键的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商贸流通行业服务水平。在问题导向下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的迫切需求,在此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明确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转型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在当前阶段,部分商贸流通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息化问题。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商贸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早在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同年,国务院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了物流行业可以从信息化、设施建设等方面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发展智能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由此可见,智慧物流是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智慧供应链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部分企业仍旧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匮乏等现实桎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较低,这让信息化建设工作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具体而言,虽然电子商务的发展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但是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及其设备方面开展的投资比重不高,而投资比重能够达到25%的企业,也只有菜鸟、顺丰、京东等几个寥寥可数的大型企业,据统计,当前商贸流通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平均投资比重仅为8.2%。另外,大部分企业构建的信息平台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调查显示,当前50%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仅在4 项左右,集中于货物跟踪、信息发布等方面。由此可见,信息化问题仍旧是制约商贸流通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商贸流通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互通互联是现代化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标准化则是实现互通互联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与生产速度,而且更有利于发挥出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推进作用。在商务部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许多企业在探索转型发展路径的过程中也对标准化工作做出了积极响应。然而,标准化工作呈现出了极其复杂的特征,现代物流标准数量接近2000 个,企业在联合推进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没有抓住重点而浪费标准化建设资源,在此背景下,虽然部分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但是在推进企业转型、行业变革方面的受益却并不明显。具体而言,商贸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虽然企业可以构建内部标准,但是却难以要求供应链上下游都遵循这一标准,特别是当某一标准会触及供应链上下游利益或者在短时间内增加供应链上下游成本时,标准推行工作更是会受到较大阻力。从这一角度来看,仅仅依靠某个企业或者依靠企业联盟乃至仅依靠市场机制,都难以实现商贸物流标准的统一化,政府部门的参与、扶持与引导必不可少。

二、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1.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区域协同发展

商贸流通企业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地区能够立足实际,共同努力,在优化资源配置、弥补部分地区短板的基础上,确保各个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都能够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在此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企业需要强化区域交流与合作,抓住信息技术发展为区域间商贸流通行业均衡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各个地区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对当地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优化,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撑等多个层面入手,有效解决制约当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激活各个地区企业发展动力的关键,为此,针对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探索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也是缩小各区域企业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

从区域交流与合作来看,解放思想是谋求发展的基础,强调竞争效率,则是确保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的关键。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需要摒弃落后的发展观念,走出自然经济观点为自身发展带来的桎梏,以开放性的姿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打破企业地域差距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的企业需要强化交流与合作,互相推进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经验的共享。从国内来说,东西部企业合作交流能够促使国内商贸流通体系得以有效优化,特别是能够对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发挥出不容忽视的带动作用。从国际来说,强化国内外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贸易往来,则能够为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视野与更大的发展潜力。从国内跨区域交流合作形式来看,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可以通过推进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流通技术、通企业发展经验的共享,共同针对某一区域的企业发展问题探索解决路径,充分发挥出专业人才在推进企业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企业可以通过共建行业数据库、信息平台等方式,推进区域间数据、信息共享,依托信息化推进企业实现现代化,有效解决因信息差导致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另外,国内商贸流通企业需要探索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有必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有效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与发展效率。

从企业发展环境来看,推进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得以持续优化,能够为企业区域协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具体而言,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涉及到了多元因素,如基础设施、市场机制、制度法规等。在基础设施方面,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各个区域企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从而有效缩小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差距。虽然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需要客观承认的是,受制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差异,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差距难以彻底消除,因此,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应当在于有效避免区域差异持续扩大甚至达到悬殊地步。在市场机制方面,在企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作为支撑。各个地区的企业有必要抓住“智慧+共享”为市场机制变革带来的机遇,通过推进物流共享化,有效激活商贸流通市场发展,缩小区域资源差距。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强化政策引导,构建利益驱动机制,引导发达地区的企业积极参与共享物流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监督规范,通过构建共享物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在问题导向下探索共享物流长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出共享物流在推进企业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在制度法规的完善中,立法机构、地方政府则需要以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为导向,在统一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因地制宜的构建灵活的地方政策体系。例如,在发达多地区应当从政策扶持角度入手提升商贸流通效率,而欠发达地区则需要强化财政扶持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贸易流通企业的提速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撑,为此,各个地区都需要重视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提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活力的基础上,提升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的比重,特别是对于具有更高附加值、更长产业链的新兴产业,需要深入挖掘其经济带动作用。与此同时,不同地区需要对当地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产业与潜力产业,大力推进主导型产业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出主导型产业在推进当地商贸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另外,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各个行业开展产业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在提升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流通成本。需要重视的是,商贸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区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产生就业效应,这本身是对劳动要素调整产生的优化作用,能够有效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转变,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企业能够有效拓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实现增长,并可以推进产业增长点教向高技术工业转移。由此可见,各个地区需要关注商贸流通企业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作用,从而促使二者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挖掘当地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当地经济竞争力。

2.突破商贸流通企的业转型发展瓶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贸流通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与机遇,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求企业能够强化自身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各方主体需要以企业发展问题为导向,从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两个方面精准发力,有效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从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来看,首先,商贸物流企业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方向。广义的信息化包含狭义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商贸流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能够从这些方向全面发力,从而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其中,狭义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能够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替代人工工作,有效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数字化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依托物联网感知等技术打通全链条数据。数据化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能够对数字化带来的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如依托大数据技术对物流配送路线进行优化,为物流中心选址决策提供依据等。智能化建设要求企业能够依托自动化系统提升实实时分析、科学决策能力,同时要求企业能够重视智能硬件建设,如引入配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无人叉车等。其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既需要技术驱动,也需要政策驱动。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商贸物流企业本应当在信息化建设中展现出极高的热情。然而,据统计,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平均投资比重仅为8.2%,这表明了部分企业欠缺信息化建设投资意识以及信息化建设投资能力。政府部门在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既包含为相关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升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也包含为相关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与服务,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例如,政府部门需要构建绿色通道,提升审批效率。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有必要在商贸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设置专项基金,依托税收优化、创新奖励等激励政策激发企业信息化投资积极性,通过加大社会资金募集以及金融机构服务力度,解决企业欠缺资金以及融资难问题。另外,政府部门需要与行业领军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在技术分享、经验分享中的作用,通过共同搭设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支持。

从商贸流通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来看,商贸流通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是确保企业适应工业4.0 时代、实现智能制造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标准化建设实践中,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标准化重点。单元化是物流标准化的基础与主线,在陆路物流网络的构建中,托盘是货物运输、交接以及搬运的基础单元,因此,将托盘标准化作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切入点与抓手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能够逐渐实现货物流动的标准化与行业链条的标准化。其次,在推进托盘标准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如果商贸流通标准化仅仅依靠企业来推进,则面临着标准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供应链上游和下游要适应商贸流通标准,必然也需要对自身标准系统进行变革,这则加大了供应链上游与下游的合作成本,导致了供应链上游与下游欠缺改革动力,由此可见,标准化的推广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政府部门需要依托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元手段,激活多方主体改革动力,并通过构建试点,探索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推广方案。在此过程中,由于商贸流通领域中的产品包装规格纷繁复杂,因此,政府部门没有必要制定强制性标准,而可以选择以引导、激励为主的方式解决市场机制在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过程中产生的失灵问题,通过让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实现标准化,发挥出这些企业对产业链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标准化对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全覆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商贸流通企业需要在转型发展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引领与支撑作用,这既有利于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够有效推进社会经济实现双循环。在此过程中,各方主体需要关注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中的区域失衡问题与企业发展困境,通过强化区域交流与合作、优化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等方式,推进我国不同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得以协同发展,并通过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标准化水平,促使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激活企业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画像即墨商贸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商贸流通